日本京瓷(Kyocera)創辦人,人稱日本經營之聖,也是成功重建日航(JAL)走出破產危機的改造之神,稻盛和夫曾說過,經營者在閱讀財務報表時,必須能立即察覺「獲利停滯不前的呻吟聲,或是資產縮水的哭泣聲」,也就是說,當公司獲利衰退時,經營者未能積極找出原因,往往容易讓公司營運開始走下坡;或當公司累積許多呆滯的存貨、遲遲收不回來的應收帳款時,經營者卻未立即處理改善,拖延之下都可能在日後招致危機。當財務數字出現異常,很有可能就是經營上的警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說過,一家卓越的公司必須做到三項指標:高品質的資產和負債、具結構性獲利能力,以及現金持續穩定的流入。從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可衡量企業資產配置是否適當布局,且發揮應有的效益,績優的公司往往會有一張「乾淨的」資產負債表,表示資產都是為了營運所必需,亦無重大難以估算的負債。從綜合損益表可判斷企業的獲利能力是否正常,例如獲利成長率大於營收成長率,顯示公司具備競爭力;營業外損益(其他收入)比重低,表示公司高程度專注於本業。從現金流量表則可反應企業獲利品質的健康程度,企業營運每日都有現金進出,獲利健康的公司是能從營業活動持續創造穩定的現金流入,足以支撐投資活動(例如購買設備)及籌資活動(例如支付股利)這些必要的現金流出。過往有公司為購置非營業用的長期投資(進行炒股)或盲目擴廠,因現金鉅額流出而導致財務結構惡化,最後宣告重整、倒閉下市者,時有所聞。
企業財務危機的四部曲
如何能嗅出財務危機的警訊?企業爆發財務危機,通常會有四部曲,參圖一。首先財務危機出現的原因常見三大類型,一,時不我與,二,經營失當,三,誠信疑慮;當企業出現前述三大類型情況時,可能造成現金流入減少,非自願現金流出增加,或股價下跌等市場不利情況;進一步導致企業償債能力不足或籌資能力不足,財務惡化最終爆發財務危機。
當企業無法跟上大環境產業的變化調整經營策略,或因為技術落後,被競爭者取而代之,這是時不我與,錯失機會。企業如因為高層本身管理不力、廠房擴張過快,甚至不務正業,過度操作衍生性商品,或捲入專利、侵權等法律爭議案件,這是企業經營失當,難以回天。至於常聽到企業炒股、護盤或是詐貸、大股東淘空公司資產、負責人涉內線交易、背信等司法爭訟,一旦企業誠信受到疑慮,市場信心恐怕搖搖欲墜。
企業財務危機常見警訊
企業財務危機的警訊來源又從何而得知?一般可從媒體報導/坊間耳語消息、公開資訊觀測站(如發布重大訊息、年報、董監持股或質押異動資訊),以及財務報表中透露端倪。這些警訊又可分為四大種類,第一種,不利或利多消息,例如出現景氣下滑、產業瓶頸或處競爭劣勢、重大營運變動等媒體報導、股市利多消息、公司頻繁發布更正或澄清重大訊息、負責人涉及法律或財務問題等。尤其炒股最有效的手段即是透過媒體網路等散布利多消息,如果在市場上大炒利多,又頻繁發布澄清,可能就要懷疑公司有潛藏的問題。第二種,重大人事變動,例如公司獨立董事、董事長辭職,或是財會主管、稽核主管等經理人異動消息,當發現公司經營階層出現人事變動,甚至辭職離開,很大的可能是已察覺最高層沒有管理或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公司危機紙快包不住火時,財務長或會計長的異動消息可能是先行指標。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0.7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