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臺北水•陸•空 無往不利


【華人健康生活報】透過醫師及各領域專家,提供生活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心靈小憩電子報】讓上網不再只是自我疏離,更期待對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等的真誠書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15 第27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臺北好好玩 微笑單車逆轉勝
•臺北照過來 臺北水•陸•空 無往不利
微笑單車逆轉勝
文/許凱森;攝影/王能佑
▲YouBike破百站,市府首長騎小小黃遊街慶祝
亮麗顯眼的橘黃色車身,YouBike在車水馬龍的臺北街頭悠遊穿梭,不是罕見的市容風景,但其實在YouBike示範計畫運作時的前3年,成效並不明顯。在推動過程當中,從原先的不被看好、批評聲浪四起,到今日獲得國際旅遊雜誌GLOBAL TRAVELER的介紹肯定,這一路走來的堅持無他,純粹就是想讓臺北更好的決心。

回想起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服務計畫初次建置啟用時,整排車輛停在路邊乏人問津,被民眾批評為不實用的公共設施,更被質疑是失敗的政策;反觀今日,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為了因應民眾租借騎乘YouBike的需求大幅增加,避免無車可借的情況發生,除全力加強巡邏人員調度車輛之外,還鼓勵民眾「快借快還」,以便讓更多的人都能夠享受YouBike帶來的方便和全新的通勤體驗。

YouBike為你而生

近年來,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世界各國都開始推動以自行車來取代機動運具,做為短程移動的交通工具。民國96年法國巴黎街頭出現公共自行車,帶起了一股自行車風潮,世界其他主要城市也紛紛跟進,面對平均每天80萬輛次汽車、180萬輛次機車湧入市區的臺北市當然也沒有缺席,民國98年3月,交通局與合作夥伴──臺灣捷安特共同攜手,首先在信義計畫區推出公共自行車示範計畫,希望能夠藉由信義區完善的自行車環境,了解市民對於公共自行車的接受程度。

YouBike的「You」代表這是一臺為你而生的腳踏車,帶來意想不到的生活方式及新的生活型態,同時也發現生活的新樂趣。不但不用自己花錢買腳踏車、保養腳踏車,一出門就有乾淨亮麗的腳踏車可以騎,所以這是一臺屬於「你」的腳踏車。一開始,YouBike租借系統取經自法國巴黎公共自行車Velib,將刷卡系統結合在車柱上,除了節省空間之外,還可先行檢查想借的車輛有無故障。在寸土寸金的臺北市區,交通局更進一步將巴黎的一柱一車,改良成一柱兩車,使得空間利用上更為有效率。

最好的公共自行車

從使用者角度再出發

YouBike試營運的第一階段只有信義區的信義廣場、市民廣場、臺北市政府、捷運市政府站、世貿三館等五個站點可以租借。首次租車必須註冊成為會員,會員認證註冊需要親自至服務中心,持雙證件登記並繳納會費,如果是單次租車使用,則需要透過信用卡於自動服務機認證註冊。

由於認證手續麻煩,再加上YouBike的路線跟站點規劃沒有一步到位,區域太小,使得便利性全失,市民興趣缺缺。推動初期使用率每況愈下,鼓勵綠色交通的美意叫好不叫座,造成擴點更加困難,許多機關、學校寧可周邊人行道被劃為機車停車格,也不願意作為YouBike設置站點。

在市民質疑的困境之下,交通局不禁思考,YouBike所提供的公共自行車,每輛單價約在新臺幣9千到1萬元,是全世界品質最好的公共自行車,完善便捷的捷運系統,以及幾乎人手一張的悠遊卡,在臺北推行YouBike實在沒有失敗的理由,而既然推動公共自行車是正確的政策,就要找到對的方法,重新從使用者的角度再出發。

三管齊下大改革 重拾民眾信心

過去,臺北以低碳城市的角度出發,只想到自行車道建置、運輸工具等硬體設施,卻忽略了使用者的實際需求,經過審慎的重新評估之後,交通局決定改變YouBike的營運策略,從擴大服務範圍、簡化租借系統與流程、低廉的租借價格等三大面向下手,來重拾市民對於YouBike的信心。

經過不斷地努力溝通、協調設站,2012年8月起,YouBike終於跨出信義區,東至南港、北到行天宮、南至臺大、西往師大等地延伸,範圍擴展到全臺北市,增設更多捷運站以外的站點;摒棄以往繁複的認證手續,放寬註冊門檻,使用者只要上網申辦登錄悠遊卡編號,免押金,透過手機門號就可取得認證,如果家裡沒電腦也不用擔心,在各站點的自動服務機也可以輕鬆認證,之後只要持悠遊卡就能刷卡租車,還增加了手機小額付費方式,租借的方式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方便,租借的價格也調整為每30分鐘只要10元,比起公車或捷運都來得低廉;更參考國外經驗,推出「前30分鐘免費」的優惠,增加市民利用YouBike短程代步的意願。

同時,連自行車車體也一併改良,重量從20公斤降為17公斤;把手角度微調,符合人體工學;置物籃更換為低調淺灰的塑膠強化材質,縫隙縮小,放置物品不易掉落;增加座墊防菌、防水、防污功能及舒適度;隨車鎖由鉸鏈盤設計,改由更輕巧的彈性鎖;前後擋泥板顏色更加鮮艷、時尚,增加騎乘的安全性;停車鎖由原本的車架位置改為前叉位置,讓使用者可以憑直覺還車。

起初YouBike只有在官網提供查詢各租借站點的「可停車位數」與「剩餘車輛數」,現在YouBike也開發了微笑單車官方版APP程式,提供會員註冊功能,還可以隨時利用3G手機上網查詢YouBike最新消息、站點車輛即時資訊、交易紀錄等。

YouBike改頭換面重新出發之後,市民的使用意願越來越高,在「呷好逗相報」的效應之下,呼朋引伴一起騎車,逐漸成為市民的生活樂趣,無論是平時通勤代步或是假日休閒騎乘,YouBike的熱門時段不分平假日,深入捷運、公車到不了的街道巷弄,形同公共運輸四處擴散的微血管,達到無縫接軌的便利服務。許多當時反對在門口設站的機關、學校,現在都陸續回頭來詢問設站的可能性,可見好的政策堅持到底,終能獲得支持。

臺北超越紐約

帶動新自行車文化

未來,市府規劃的低碳運輸網將以捷運為線,公車為面,涵蓋整個生活圈,而YouBike就是市民公共運輸的第一哩,也是最後一哩的接駁服務。希望能因此帶動健康減碳的風氣,打造友善的單車騎乘環境,同時也讓空氣品質能更清新。「小小黃」YouBike正在慢慢改變臺北的市容,也改變了市民的生活型態和交通型態,不僅是許多民眾喜愛的綠色運輸工具,更成為城市行銷的亮點。

美國紐約到今年5月才啟動公共自行車系統,臺北算是走在很前端的國際城市。在累積了3年可說是「頭破血流」的經驗後,終於,YouBike擴大推展到全臺北市,統計到今年9月30日止,全臺北市已經有108個租借站、3,621輛車,總借出使用的次數接近800萬次,單日最高可達5萬1,000餘次,車輛單日週轉達12至13次,顯示使用的情形相當踴躍。距離全臺北市建置至少162個租借站、提供至少5,350輛公共自行車的目標,仍有待持續努力,期望早日全部建置完成,讓更多人享有便利的服務。

YouBike車輛數因應需求而增加,代表此項政策廣受肯定,然而,在帶動了自行車風氣之後,更重要的是「行」的禮貌,無論是自行車騎士或行人,都應「各行其道」,自行車禁行騎樓,行人也不應在自行車道上行走。自行車在經過人多的地方時,應下車牽行;若要超越行人時,應輕聲告知,或輕按一次鈴,再由左側緩慢通過,應優先禮讓行人、尊重行人,塑造出新自行車文化。

推動任何事情一定都會遭遇困難,若當初只看見YouBike上路初期時的挫折,就被批評聲浪擊潰而功虧一簣、徒勞無功,不是很可惜嗎?既然知道已經做了對的事情,即使有難度、不被看好,那就找出對的方法,突破困境、開創新局。

YouBike微笑單車

網址:www.youbike.com.tw

電話:1999(外縣市請撥02-2720-8889)轉YouBike

客服專線:8978-5511

讓YouBike帶動新城市文化

文/郝龍斌

近幾個月來,YouBike在臺北大受歡迎,成了最時尚的交通與休閒選擇。不但使用量超過六百四十萬人次,目前每輛YouBike一天使用次數12人次,已超過推行公共自行車最成功的巴黎市幾乎一倍。

我尤其要感謝市民朋友的支持與愛護。兩年下來,失聯的YouBike才十幾輛,且大多能陸續找回,比起巴黎不下兩成的失竊率、破壞率超過六成,臺北市民的公民素養實在非常高。

騎自行車一直是我的興趣,我每逢假日都會沿著河濱騎車漫行,享受自在的樂活時光。但我總覺得自行車不該只有運動休憩功能,尤其在都市,這種便利、低碳的交通方式應該廣泛推動以補大眾運輸不足,提供市民從社區到交通熱點的最後一哩服務,這也是我大力推動YouBike的原因。

回想市府推動YouBike之初面臨的很大阻力,我們靠著堅持度過這段最痛苦的時間。看著民眾從抗拒到現在的支持,甚至希望爭取居家四周盡速設站,讓自行車路網願景成為可能。這不但是甜美的經驗,也證明只要對的政策就應該堅持,才可能成功。

有了YouBike之後,市民日常交通可以不用再人擠人,甚至能用更慢活的角度深入巷弄,放寬心情,在快節奏的臺北尋找新風景;這種幸福感或許就是YouBike深得人心的原因。所以我總覺得,鼓勵市民建立新的單車文化,擴大綠色運具,遠比收費問題來得重要。公共服務本就不是將本求利以賺錢為目的,如果免費騎乘半小時,能夠帶給市民更前瞻的生活願景,我認為是一項值得的投資。

我更期望臺北市傑出的公民文化,能在這個量變帶動質變的創新過程中,透過YouBike普及,建立起以行人優先、禮讓優先的單車文化。要知道,行人路權應該獲得所有駕駛,包括自行車騎士的高度尊重,也惟有落實行人優先的用路文化,把行人路權與安全放在第一位,禮讓慢行,才能讓便利、友善的交通環境獲得真正落實!

 
臺北水•陸•空 無往不利
文/林瑋庭、許凱森;攝影/王能佑
▲「松山 to 松山包機直航」是全球第一個同名機場對飛的例子,可望成為未來定點航班的契機。
交通便利一直是臺北市的驕傲,一份去年10月由臺北市政府所做的民調顯示,臺北人最喜歡臺北的理由是「外出交通方便」,而大家外出最熟悉的陸路,服務不斷升級,像是雙北快速公車造福許多通勤族,路線持續增加中,除此之外,臺北的交通有多種可能,試試在船上開Party,還是搭乘包機,體驗同名機場起降的樂趣,就跟著《臺北畫刊》來一探水陸空的新鮮事吧!

藍色公路 最水的回憶

臺北,眾人皆知,是一個盆地。而這盆子,不是個乾盆子,是一個還盛了點水的盆子。

──舒國治《水城台北》

40年前的老臺北,舒國治形容是水田處處、人人隨時準備過橋,但隨著臺北發展蓬勃,人與水爭地,溝壑受到覆蓋、填平,小橋拆了,臺北逐漸由水城變成陸城。

另一方面,臺北為低窪地形,且最主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廣大,每逢大雨、颱風便洪患不斷,因此,從民國70年代開始,防洪工程啟動,河岸堤防逐漸興建,河邊乘涼、戲水等隨意親近河水的景象,暫時停歇二十載,而成為臺北人的回憶,水,只透過水龍頭汩汩流瀉而出。

如今,臺北人的生活領域再度跨越了堤防。由於北市府致力於活化淡水河系與治水,淡水河逐漸從汙染嚴重的「黑龍江」回復清澈樣貌,河岸景觀開始有了改變,河濱公園、河濱自行車道闢建,早已成為民眾休閒的首選場域。

臺北與水的緣分可不止這些,臺北是個沿河發展的城市,艋舺、大稻埕過去都是繁忙的碼頭,甚至在臺鐵淡水線停駛、捷運淡水線尚未通車的期間,曾短暫開闢「大稻埕至淡水」航線。

民國93年藍色公路正式開航,今年的藍色公路微旅行提供七色套裝遊程路線,特別加入了導覽元素,讓航程更富教育性。

掛上耳麥,腰間繫上擴音器是導覽老師李清木的標準配備,不過家住大稻埕的他,卻曾經對淡水河漠不關心,直到加入華江溼地保護聯盟志工之後,透過大量閱讀才深入了解這裡的生態及歷史。李清木表示,從5月復航以來,已有多所學校把「關渡碼頭到淡水」航班列入校外教學行程,他也推薦給想嘗鮮的旅客,只要用55元就能享盡河上風光及陸上導覽,超值划算。

乘客徐先生一家人是首次搭乘夜遊航班,小兒子興奮地在甲板上不停發問。徐先生說,曼谷、新加坡都有遊河行程,而臺灣四周環海,且臺北和淡水河的關係密切,他說,登上船有種「追本溯源」的感覺。

除了常態性航班,臺北市公共運輸處從9月份起不定期加碼推出主題派對航班,船上備有咖啡及輕食小點,魔術師和氣球達人現場表演及教學,讓河上熱鬧繽紛起來,驚呼不斷;參與活動的王先生說,航程平穩且船上設備佳,加上有活動帶動氣氛,非常適合全家人上船同樂。

此外還有棉花糖航班,船上棉花糖無限量供應,讓小朋友樂陶陶,滿足得不想下船。未來,公運處將推出各式驚喜航程、遊河玩法,不斷為搭船的乘客帶來新感受。

救命公車 防狼防竊

臺北陸路更貼心

臺北市和新北市的民眾在就學、就業、就醫等面向往來密切,每到尖峰時段,無論是臺北市往新北市,或是新北市往臺北市,都湧入大批人潮,為了縮短通勤時間,停靠站點少,直接行駛高速公路、快速道路或高架橋路段,並服務捷運沒行經或轉乘不便地區的「跨市快速公車」,著實大大地縮短了雙北間的距離。

首波推出的5條跨市快速公車(935路「錦繡山莊─市政府」、936路「林口─捷運圓山站」、937路「林口─捷運圓山站」、938路「五股─捷運臺大醫院站」、939路「三峽─市政府」)運行成效良好,自民國101年8月至102年5月平均每日載客量成長約82%;第2波的4條跨市快速公車,路線包括「新北市中和區-內湖科學園區」、「新北市深坑區-捷運古亭站」、「新北市林口區-松山機場」、「新北市林口區-內湖科學園區」,以及第3波經評選同意闢駛之路線有「新店-南港-汐止」、「萬里-大安區-板橋」及「三峽-臺北大學(臺北校區)」,服務範圍已擴展為北北基,預計最快今年年底前,就會有十二線跨市快速公車共同上路服務民眾,屆時將造福更多通勤族。

公車除了在往來雙北市之間有更快速便捷的路線之外,現在還多了緊急的救命服務。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國人十大死因排名,心臟疾病由民國95年的第3名,上升到101年的第2名,顯示國人因心臟疾病而死亡的情況逐年上升,為了降低心藏疾病猝死機率,並響應政府宣導建置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大南汽車公司及新光關係機構,首創於公車內設置AED設備,在公車車側及車背張貼「AED標章」,並辦理公車駕駛CPR+AED急救教育訓練,一旦有緊急狀況發生,民眾找到AED公車即能「隨招隨停」,而司機就是「救命英雄」,強化病患到院前的緊急救護。

臺北市的公車服務優質、座位舒適,坐在車內,優美市容盡入眼簾,若是搭配上舒緩放鬆的悠揚樂聲,簡直就是充滿藝文氣息的城市小旅行了!欣欣客運公司旗下的402輛公車已全面安裝音響播放裝置並增置喇叭,播放古典、鋼琴及爵士等輕音樂,每三個月更換一次曲目,期望搭車民眾於通勤時間,也能聆賞美妙樂音。每日搭乘客運通勤的小婷說,音樂車廂轉換了她上下班的情緒,讓心情都輕舞飛揚了起來。除此之外,每臺公車扶桿上也加裝11個哨子,窗邊設置10個警示鈴,凡是遇上色狼或扒竊,可吹哨子或按鈴,駕駛會依照標準作業流程,確認車廂內何處何人發生異狀,隨即通報110或119停車等待,保障乘客乘車安全。

而民眾常使用與公車互相轉乘的臺北捷運,在運輸量大時人潮擁擠,為協助視障引導、年長者攙扶和輪椅旅客等能更順利進出車站,台北捷運公司自行撰寫程式,建立全國軌道業第一套旅客引導服務提醒系統,取代以往的電話聯繫,將旅客引導資訊藉由網路即時傳遞,不但節省撥號、等候的接聽時間,還能持續確認人員引導工作直到完成為止。如此的設計,不但讓前往引導人員能預先準備,亦提醒站務人員準時派員前往月臺,「不漏接」的服務,讓旅客倍感貼心及尊重。

台北捷運公司貼心提醒,需要車站引導服務的旅客,出門前請先電洽捷運24小時客服專線218-12345,告知客服人員將於多久時間抵達車站以及抵達車站之出口位置,以便車站人員儘速前往協助。

臺日松山包機直航 

國民外交功不可沒

臺北市有松山區,日本愛媛縣也有個松山市,因為同名的緣分,而拉近彼此的距離。自民國98年起,兩市持續交流,日前雙方透過專案申請包機直航,促成「松山to松山包機直航」,在10月11日由臺北松山機場飛往愛媛縣松山機場,並於10月14日返航,成為全球第一個同名機場對飛的例子,希望成為開啟未來定點航班的契機,讓更多臺灣與日本旅客互訪。

這個航空盛事得以促成,仰賴的是臺日雙方及地方人士的頻繁交流,如民國100年日方「松山市大神轎撞轎祈福儀式」來臺參加臺北溫泉季,引起極大迴響,隔年亦贈送純手工打造的「道後兒童神轎」並巡迴展出,而臺灣偶像劇《給愛麗絲的奇蹟》也前往日本松山市取景。

松山區信仰中心─松山慈祐宮更未曾在兩地交流中缺席,成為日本松山市訪臺必訪行程,民國99年松山慈祐宮亦組成700人的交流團赴日,100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松山慈祐宮捐贈新臺幣1,100萬元,便是透過日本松山市轉予災區。因此,日方為感謝臺灣於地震時提供的協助,以當地少爺機關鐘為雛型,贈送加入臺灣元素的「松山─道後溫泉祈福機械鐘」,代表雙方友誼長存,同時歡慶松山慈祐宮成立260年。

從10月13日開始,「松山─道後溫泉祈福機械鐘」於松山慈祐宮前、松山小學旁亮相。祈福機械鐘平常為三層,整點演出時上升成為四層,由媽祖、順風耳將軍、千里眼將軍坐鎮,第二、三層則保留日本少爺機關鐘的人物,配樂特地選擇錫口(松山)之歌、媽祖之歌、松山媽祖之歌,很有在地臺灣味。

由於祈福機械鐘放置的位置醒目,斜前方為饒河夜市,一旁緊鄰松山車站出口,蔚為當地新地標,吸引遊客駐足觀賞。松山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為了讓該鐘順利來臺,讓民眾欣賞工藝之美,期間煞費苦心,除了與松山國小交涉、緊盯運送過程,並向電力公司申請用電及建造基座。

陳玉峰說,臺北市松山區古名錫口,平埔族語的意思為「河流彎曲處」,到民國9年,日人推行地方改制,認為當地風景與日本松山市頗為相似,便以此做為地名,想不到相隔近一世紀之後,兩地又開啟交流。

在松山慈祐宮服務了二、三十年,熱情奉獻是陳玉峰不變的座右銘,他對於這裡的歷史、建築及發展如數家珍,而新點子也源源不絕,像是地板加上可愛的圖案以利止滑、掛在牆上旋轉的光明燈、LED燈籠及引進中英日的自動導覽機,持續為歷史悠久的宮廟注入新活力。

一直以來,松山慈祐宮將媽祖的慈悲為懷發揚光大,勤做公益,大至捐復康巴士、救生艇、救護車,小至提供急難救助金、獎學金等,當日本發生強震時,廟方心繫災民安全,馬上透過最熟悉的好友──日本松山市,直接捐錢協助,讓捐獻發揮最大效益。與日方交流近四年,陳玉峰說彼此交流越來越熱絡,希望在過去友好的基礎上,未來也能藉由更多交流活動幫助民眾認識雙方的文化。

無論是最水的藍色公路、貼心的陸路服務,還是享有全球首創同名機場對飛的特殊經驗。臺北,可以透過不同的交通方式細細品味,不管由哪種方式探索,總是可以讓你一遊未盡,值得一遊再遊!

相關資訊

●藍色公路•微旅行

電話:2727-4168轉8512(臺北市公共運輸處)

網址:www.riverfun.taipei.gov.tw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網址:www.dot.taipei.gov.tw

●大南汽車公司

客服專線:0800-089-456

●欣欣客運公司

客服專線:0800-032-159

●台北捷運公司

客服專線:218-12345

●松山─道後溫泉祈福機械鐘

地點:松山慈祐宮前廣場

電話:2766-9212(松山慈祐宮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