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台積電(2330)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看好物聯網成為半導體產業下一個10年的最大趨勢(Big Thing)之後,谷歌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先生也於台北AAMA搖籃計畫舉辦年會時發表演說,看好未來10年將新增20億的上網人口,加上物聯網應用需求起飛,可望催生100億個裝置的商機,台灣擁有完整硬體供應鏈及生產線,將可攫取物聯網商機而成為下一階段贏家。 另一方面,受惠於放大面板尺寸到4.7吋及5.5吋的iPhone6即將於今年下半年開賣,台股話題都圍繞在蘋果概念股,尤其iPhone6供應鏈的相關個股特別受到投資人青睞而成股市中的白馬股。因此有媒體報導以「一支手機救台灣」來形容即將上演的iPhone6換機潮。但iPhone6的威力真有這麼大嗎?到底是iPhone6救台灣?還是物聯網救台灣?
物聯網帶來台股長多效應
筆者認為物聯網對於台股而言屬於長多效應,因為國內科技產業從最上游的半導體到中下游的零組件及系統組裝都具有經濟規模與群聚效應,是全球物聯網業者最佳的合作夥伴;iPhone6則屬於短多題材,對於供應鏈廠商而言,當然可以期待下半年的營收及獲利成長,長線意義則是iPhone6能夠搶到南韓三星、樂金等品牌廠的市占率,獲得零組件或是整機生產訂單的台廠就能享受短期營運成長的動能。本文將就iPhone6的推出對於國內科技產業的利多效應、風險,及物聯網的商機蔓延帶來哪些契機及風險進行探討。
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一點也不為過,蘋果終於在大尺寸智慧型手機大亂鬥2年後要推出iPhone6,4.7吋及5.5吋兩種版本將可以兼顧對於「單手操作」及「方便瀏覽、閱讀」的兩批主要消費者,加上蘋果苦心經營的生態體系(eco system)完整且友善,對於第三方應用程式(APP)開發商及一般消費者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因此讓全球消費者及投資人都對於iPhone6都有著高度期待,筆者認為iPhone6光是吸引果粉歸來就將創造可觀商機,前景當然值得期待。
但若要說iPhone6能夠發揮「一支手機救台灣」的效果則又有點言過其實,部分產業分析師或媒體尚且提出「iPhone6在下半年推出是帶動外資大幅買超台股的最大推手」的言論,這是因為蘋果的iPhone及iPad系列產品多自行設計、採購零組件之後,再委由國內下游系統組裝廠商進行組裝,由於蘋果掌握整體生產流程,國內蘋果概念股能提供的附加價值相對有限,僅能靠著良好的工廠管理、良率提升來創造利潤,若是生產初期的良率學習曲線拉得過長,反而可能會對於毛利率、淨利率帶來衝擊,若是碰到蘋果驗貨品質不符合要求,那麼產品退貨更有可能對供應鏈的廠商造成虧損。
再者,因為蘋果iPhone系列產品多採用當時可以量產的最尖端技術生產,過往包括應用處理器代工、INCELL觸控面板、指紋辨識模組等高單價零組件都向日本及南韓業者採購,國內科技廠商能夠爭取的商機受限,近期更碰到中國大陸科技廠商的競爭,「蘋果是國內科技廠商的最佳夥伴」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所幸蘋果與南韓三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爭奪戰中激烈對抗,創造了蘋果應用處理器A7訂單流向台積電的有利環境,不然台系供應鏈廠商能夠分享到iPhone系列產品的總利潤一向低於iPhone售價的2%。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4/7/17 No.8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