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日旅遊交流愈來愈頻繁,每年春天選擇到日本賞櫻的台灣人也愈來愈多,雖然這需要運氣。畢竟沒人能前一年就預測櫻花何時開,等到日本官方真的發布開放時程,又不見得有假有閒有旅館。以東京為例,本以為櫻花本周才開,沒想到竟提前一周綻放,硬是壞了許多人的計畫。 親眼見一次櫻花,大概也難以想像這花居然嬌貴若此,周一才滿開,週四就開始風吹櫻雪,徒留殘景令晚到遊人嘆息,豐美華燦竟比夢還短。 日本人愛櫻花舉世皆知,但我覺得這樣說,實是低估了他們。 要有櫻花,先得有櫻樹,而日本人確實對樹呵護照顧。這不只是專業人士的整理修剪,樹木醫生的保養治療,更包括一般民眾普遍對樹的愛護。最美的櫻花,開在巨大茂盛的櫻樹。唯有這樣的參天大樹,才能有跌宕起伏的枝脈舒展,將花開成不可思議的美好藝術。而如此豐厚燦爛,像煙火像洪水像長江大河的櫻花,除了美,更像是櫻樹對自然的回報,對人類友誼的答謝。於是一年一度,看櫻花就像訪老友,在粉白暖紅裡各自珍重,繼續互相扶持照顧。 要有愛樹敬樹的態度,才可能會有賞櫻的感動與文化。失去了愛,一切都是強求。 這次到日本和一些音樂界人士見面,聊天聊到現在的音樂學習,大家都有很多的感嘆與困惑—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從小學習音樂,卻對音樂一點熱情都沒有的學生?沒有熱情,也就沒有好奇;沒有好奇,也就沒有知識。學生不想知道自己在練習的曲目曾經有過什麼見解,可以有怎樣的表現方式。結果就是對過去的演奏名家一無所知,對現在的演奏家也不甚了解,連音樂會都愛去不去。學生對音樂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能等老師教再鸚鵡學舌地演奏,卻還遠遠比不上鸚鵡—至少鸚鵡可是自己要叫。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繼續學音樂?是喜歡舞台,還是喜歡上大學就可以兼差授課(且不論究竟能教什麼)。或者該問的,是家長為何要孩子學音樂。是想讓孩子親近藝術,還是為了種種音樂以外的原因?如果學習音樂不能帶來音樂以外的金錢名聲,學測不能加分,甄試不計考量,就只是為了鑽研一門美好卻也精深,讓人喜悅也讓人哭泣,以聲音來理解文化、思想、歷史與美學的藝術,你還願意去學,或者讓孩子去學嗎? 如果櫻樹不開花,你還愛它嗎?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或許你就知道該不該學音樂。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