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山有色」,從表面上來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當我們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時候,大概是在距離用功得力的程度還很遙遠的時候;也就是說,參禪還沒有得到力量,離開得力的境界還很遠的時候,所看到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如果你肯繼續用功,那麼用功到相當力量的時候,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吃的時候,不知道吃的是什麼東西;看的時候,不知道看的是什麼;聽的時候,不知道聽的是什麼,自己只是一味地用功。譬如在參話頭,參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忘了睡覺,不會想到吃喝,不過當人家叫他吃,他也吃,但是可能吃得很少,這便是得力。而他參的是什麼?參的是話頭。什麼是話頭呢?譬如說我在禪七裡面經常說的:「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本來面目是誰?」等。 宋朝的大慧宗杲禪師,曾經講過一段開示,意思是用功的人,怎麼樣才能用上力?用上力以後又怎麼樣?他說:「常以『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二事,貼在鼻孔尖上」,到「善惡路頭,相次斷絕」之時,便是修行得力之處。 學佛得了力,一定知道來自何方,去往何處。因此,我們在修行期間,有人會為這個生與死、來與去的問題引起震撼:我怎麼搞的,作為一個人,竟不知道生從什麼地方來的?死了要到哪裡去?我究竟算是什麼?又在做什麼呢? 在最近一次禪七中,有一位禪修者,到了第四天,他就嚎啕大哭。我問他哭什麼?他說:「師父,我真沒出息,我還天天發願度眾生,結果連我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都不知道,還能度什麼眾生呢?」 在他哭過以後,浮動的心逐漸往下沈靜,一直努力的結果,好像得到一點打坐的受用;因為生死問題,使他感到非常實在。有一些剛剛接觸到佛法的人,或者是剛接觸到修行方法的人,對於生死的問題,縱然在理解上明白,在體驗上卻無法著力。這就是「遠觀山有色」的程度,距離修行得力的情況尚遠,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