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開始和孩子進行討論? 答:(我的做法僅提供參考,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經驗,所以並沒有「標準的」或是「正確的」作法或步驟,希望大家能找出自己的風格。) ★人數最好不要超過15人。大家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圈圈,大人要和孩子在同一個高度,盡可能接近孩子。 ★當孩子在選擇或調整位置的時候,我會先離席,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感覺自在。我喜歡在圍好的圈圈中間放一些糖果點心,這也是為了讓孩子能放鬆。有自由的身體,才有自由的思考。 ★除非已經訂好討論的主題,否則我會在黑板上寫幾個主題,讓孩子一人一票投票決定。小孩不一定都要事先讀過我們要討論的主題書,不過,帶領討論的大人一定要事先看過,大人必須先將材料裝在腦子裡,對主題有概念。 | ★在錯誤中累積經驗──常有許多人問我要『如何進行討論』? 我認為,和孩子討論並不是一件很複雜困難的事,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須開始做,一旦做了,你會從許多錯誤中累積經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格特質,我們應該在過程中保有自己的風格,而非遵照著教學指南上的步驟。最重要的是,大人必須以「理解」的態度,去理解孩子的問題,並幫助孩子釐清問題。 | 問:在充滿大人腦袋的世界裡,要如何維持小孩的腦袋? 答:你問孩子你怎麼知道時光會流逝?孩子會說:「因為時鐘的分針秒針在動」你繼續問:「如果全世界的時鐘都消失了呢?」「可以看天空,因為天會變黑」「那如果把你關在一個很黑很黑的房子裡,看不到天空呢?你要怎麼知道呢?」「因為我們會肚子餓…」 你會發現孩子在這樣的對話過程中,他們正在享受思考的樂趣。很少有孩子會說:「我不要想,你就直接告訴我答案就好了…」孩子喜歡自己想答案,他們完全沉浸在思考的享受當中。在這樣的對話裡,大人只要適時地拋出問題就好了,有疑問,才可以一起思考。如果大人可以很開心真心地和小孩在一起,孩子就會敞開心胸。還有一點要注意:不要強迫孩子發言──孩子有享受傾聽的權利。 這樣的討論,最好是家長不要在場,這樣孩子才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孩子也比較能夠自由地說出心裡話。我的工作有點像是蘇格拉底,他是幾千年前,在希臘的一個裁石工人。他在雅典城的市集,遇到人就提出問題,目的希望能透過問題,幫助人們思考,他希望每個人都能過更好的生活。在過程中,他遭遇過許多失敗,但他仍不斷前進……我希望能一直和孩子一起享受珍貴的快樂時光,撒種子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作準備,我喜歡和孩子在一起,不要太認真嚴肅,只要覺得思考很有趣就行了。 問:如果大人本身沒有哲學素養,或是孩子已經長大,錯失了和他討論哲學的機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呢? | 答:每天有許多不同的機緣,讓你對人生產生思考,以及生活的智慧。我個人認為,我們不是生下來「就是」人,我們生下來之後才「成為」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會問問題。 | 我是35歲才進入哲學教室,我相信大人確實有能力陪伴孩子提問思考,但重點在於當孩子想和你對話的時候,大人是「準備」好的。準備包含了「理解的態度」和「實用的工具箱」。【哲學種子】就是好用的工具箱,書裡面有許多故事,大人小孩可以透過這些故事去思考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麼,贊成或反對,透過故事讓孩子去理解什麼是自由、正義、勇氣或好壞…自由就是「只要我想做,有什麼不可以」嗎?每個人都會害怕嗎? 問:法國教育界是否鼓勵孩子思辯?重視哲學是法國教育的傳統嗎? 答:依我個人的觀察,這是一種漸進的過程。雖然法國高中生一定要上哲學課,但是在中小學,哲學並沒有列入正式課程,法國兒童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樣的哲學讀物,在【哲學種子】出版前,大人是透過寓言故事和小孩討論這些公民議題,不過,在【哲學種子】出版後這十年中,這些議題開始發酵,進入到所有的學校和圖書館,許多同類型的童書也開始大量出現。 結語: 我認為,在哲學討論的前提下──大人必須先「放下道德」,大人對問題必須「真實的」回答,不帶「普世價值與道德觀」,這樣才有空間去討論。我認為,正因為孩子的思想不受限,孩子可以引導大人去理解問題。大人只要陪伴,和小孩共享思考的樂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