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書評〈散文〉】周昭翡/像植物一樣安靜

聯副電子報

【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聯合書報攤快遞】網羅各類型雜誌文章,為您精選最即時的周刊報導、最時尚的流行品味,最深入的知識饗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2/18 第561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評〈散文〉】周昭翡/像植物一樣安靜
【閱讀〈作家〉】范宜如/並不迷路的雲
【書評〈人文〉】唐墨/打得念頭死
【書評〈新詩〉】曾琮琇/丟臉作為一種詩藝
here+there=朱德庸

  今日文選

【書評〈散文〉】周昭翡/像植物一樣安靜
◎周昭翡/聯合報
推薦書:方梓《時間之門》(聯經出版)

方梓的散文新著《時間之門》,書分三輯。輯一諸篇,回顧自己在不同城市生活、旅行的剪影紀事。起點從故鄉花蓮展開雙翼。一翼是蘇花公路,一翼是橫貫公路。接續描述了宜蘭、礁坑(礁溪)、台北、台中、高雄等地,若將這幾座城市連接起來,就像一支逆轉的時鐘指針,從後山轉到台北都會,再轉到南台灣,方梓從城市的記憶開始,探尋自己在時光縫隙中走過的足跡。

方梓說:「我把城市當成一座田園,把行道樹看成一片森林,樹木花草便會對我回望,我樂於成為植物的言說者。」她擅長觀察野地植物的生長,用心於生活中飲食日常,見諸過去《采采卷耳》、《野有蔓草》,因此氣味與溫度滲入了她的城市記憶。譬如講台中「是一個經常被陽光曬涮的城市」,「陽光煎著車椅,煨著乘客」,彷彿舌尖對城市產生了感受,帶著蒸騰的鑊氣。

無論書寫太平山翠峰湖的綺麗風光,中南美洲薩爾瓦多的美食,甚至飽含政治意味的一次〈黑名單之旅〉,她皆以旅行者的角度娓娓道來,那親近大自然的心境,充滿對梭羅幽居湖邊的嚮往,但並沒有梭羅欲改造社會的激進,而是安靜的,自如的,即使繃緊的氣氛在她筆下都帶著溫暖柔和的期待。

年華如水,第二輯回顧童歲,故鄉場景再次於心頭播放,層疊出現的人事物如翻看老照片,越看見時間流動的痕跡與色澤。〈恐懼的潮汐〉憶及花蓮的颱風,祖父把颱風比喻作「狐狸精」,說「狐狸精美得不像話,美得帶威脅,美得可能家破人亡」。〈花蓮之翼〉到〈遺失的翅膀〉,時間一點一滴累積成更寬闊的眼界,像〈爬樹的小孩〉般,讀者跟著方梓的視野往高處移動,走進了〈時間之門〉,魔術般出入於回憶之中,不知不覺女兒已從搖籃小小孩長到亭亭少女了。〈玩物不成癮〉的紙娃娃、小卡片、火柴盒、咖啡杯到野菜等,詠物題材作人生比對,方梓的記憶之書初看極淡,妙處在人事物的湊泊了無痕跡、渾然天成,樸實中帶著雋永綿密的趣味。

儘管對時間有傷逝之感懷,卻很輕微,更多的是各種滋味在回憶中交融滲透。輯三若干飲饌炊煮篇章,味覺之外兼具心情酸甜,當人生走得越遠,幸福的滋味卻依然在簡單的日常中慢慢盪開。

收束全書的〈讀寫日誌〉,呈現作者內在心靈的探索,她自言只是「荒煙漫沙裡隨意淘點東西」。綜觀《時間之門》,方梓的時間刻度,刻寫記憶的深淺,隨意適性、豐儉不拘,像植物自然安靜地生長,長成樹林、沃野,長出錦簇的花團,記憶中一段豐富而貧乏的年代,隨著時光流逝,隨著書寫永存,化作春泥更護花,源源不絕地噴發出豐沛的生命力。


【閱讀〈作家〉】范宜如/並不迷路的雲
◎范宜如/聯合報
文學是什麼呢?「文學是某種生活的歷驗,對生命的認識或了解」,李渝如是說。透過她深邃流動的文字、鏗鏘而具目擊力的評論,帶領我們朝向文學之海,看到明朗寬闊的世界……

推薦書:李渝《那朵迷路的雲》(台大出版)

終於有一部文集可以展現李渝的文學視野,她對華文寫作的觀看之道,以及「鄉在文字中」的文學鄉園。

它不只是一本紀念文集。它是部文學之書、人間之書,也是一部反思之書。它所觀照的面向及思索角度是多元而深廣的,其間蘊含複雜而深沉的課題:譬如現代文學史及作家的創作內涵,憂鬱的病癥與調伏的歷程,翻譯、原創、模仿學習的提問等。

全書分五大部分,分別為〈那朵迷路的雲—小說〉、〈重獲的志願—散文隨筆〉、〈莽林裡的烏托邦—民國的細訴〉、〈視者的世界—文學與電影評論〉、〈尋找一種敘述方式—李渝文學教室〉,並附有李渝在台大授課的課綱、李渝創作、評論、翻譯年表初編及其書影。前有梅家玲的導讀論述,後有鍾秩維、楊富閔的追憶書寫。翻讀此書,有如翻閱文學的山丘,層次深密,抒情之外,更有寬廣無涯涘的世界文學與華文文學的光影。讀此書,可以興觀群怨,遙想上一輪文學盛世。

李渝的美學品味與文采,顯示時代的溫度。在小說創作部分,可以見到不馴的心靈與幽微情思、雋美的文字可以融合得如此穩妥,有許多句子可以單獨擷出成為警句,但完全無礙於它成為一篇小說的形態。又可與李渝已出版的小說對讀,探照作家的創作紋理。這些未結集的小說像一塊璞玉「折爍著星空般的光曄」,等待讀者去觀照生命的靈光。

散文隨筆則是「處境」與「生活」,從令她著迷的文學藝術一一進入與生活相連的現實世界。譬如談故宮,不在彰顯藝術史的知識,而是討論一個文明國度該有的氣度與視野。即便書寫自己入住精神病院的短期經歷,雖然是親驗的、私我的,卻沒有揭露隱私的不安及不妥,反而看到她「用所有給的條件,再生活下去」的平靜悠遠。

她的書評及影評,不只是文本的重述、評析,而是深入追索背後的核心概念。對於女性作家□女性意識的辨析,於今讀來,饒富意味。以文字的使用為例,她以為張愛玲是「體系裡的精進」,蕭紅則是越軌的「內在革命」。在〈來自伊甸園的消息〉的書評中提出了謙卑的、人性的、抒情的「女性科學」一語,在〈葛蒂瑪的《朱利的族人》和她對「女作家」的看法》〉則指出「超越性別」(或種族或地域)作一個更具胸襟的「男女同體」的卓見。這些對於文本的察識及鑑照,來自於她厚實的文學涵養,尤其是沈從文的影響,讓她用「視者」的角度來詮釋文本。文學不只是表面的情節邏輯,而是文字的空間、節奏、韻律、速度等元素與層次,「視者」以呈現而不多作詮釋,創造並活化了漢語的生命。此外,別具隻眼的閱讀視角,深描民國人物——汪精衛、楊虎城、張學良、陳布雷、瞿秋白、梁思成等,讓人反身思索時代的運命及存在意涵,更是深刻而具力道。

文學是什麼呢?「文學是某種生活的歷驗,對生命的認識或了解」,李渝如是說。透過她深邃流動的文字、鏗鏘而具目擊力的評論,帶領我們朝向文學之海,看到明朗寬闊的世界。閱讀此書,可以看到文學是一種滲透的力量,這力量可以成為生活的磐石,俯瞰荒蠻的人間現實。萬川曾印月,朵雲不路迷。閱讀李渝,永遠不過時。


【書評〈人文〉】唐墨/打得念頭死
◎唐墨/聯合報
推薦書:野野村馨《雲水一年》(大塊文化出版)

小時候犯錯,屁股大腿難免會被招呼一頓粗飽。在學校考差了,少一分就打一下,每個人手掌心在期末的十二月天裡燙得像出籠的紅龜粿。打罵教育對於孩子未來的身心健全發展適不適切,還不太能有定論,可以肯定的是,責罰雖是施在肉體上,但內在精神絕對會受到影響。

禪家利用這個連結,建構一種超乎常人想像的修行觀,包括棒喝、責打、嚴謹而單調的生活、極少的睡眠、最低限度的飲食,讓內在精神和外在肉體相合相離、復又相離相合的過程,透過一連串的苦行在修行者眼前心間,如實地呈現。

以日本曹洞宗永平寺為道場,《雲水一年》詳細記錄了這樣的僧團生活,嚴峻的宗風家法背後,卻不時深藏著大自在解脫的奧祕,以及野野村馨冷暖自知的一點感悟。我常說,任何一個要以佛教為信仰的人,無論將來什麼宗派,打基礎都應該先從禪修學起;然而,為了要理解禪法在現代的運作過程,以及行者可能面臨的問題,《雲水一年》這類出家見聞錄,絕對是找回本初的指南心得。

曹洞開祖道元禪師所學的禪法,雖是源於宋代天童山的曹洞宗,但他認為禪法既然是佛陀所立,那麼,完整地學習佛陀的開悟過程,理論上就能真正與佛心契合。佛陀夜睹明星悟道以前,正好在菩提樹下坐了七天,因此,每年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就是曹洞宗的攝心臘八,彷彿隨順著與佛陀開悟同樣的歷程,嚴密地坐上七天整整的禪,則解脫自在亦不遠矣。

這當然是一種浪漫的想法,但為了實踐這樣的想法,我一邊看著野野村馨在那個本來令我心神嚮往已久的永平寺內被「虐待」,以及一次次用人世間的苦難來對比他身上的瘀青而稍感寬慰時,我也浪漫地以為,莫非,道元禪師審訂的《正法眼藏》,還試圖把佛陀那六年的苦行也如實還原?當年佛陀可是身心不動,日食一麥,野野村馨有飯有菜又有味噌湯,畢竟還算吃得多了!

稍微風聞過日本佛教的人,都以為日本和尚妻帶肉食是舉國常態,面對這樣的質疑,通常我也是端出曹洞宗的行持來回應。其他宗派也不乏修持嚴謹的僧團,只是在曹洞宗這樣冷酷到幾無人情的風格面前,自誇戒律完備的漢地佛教徒也應該是不敢造次的。

禪是佛教精髓,也可以是超越佛教、超越信仰的一種生活方式,現代人禪修,有時候不為仰靠宗教,更多的是像野野村馨一樣,為了尋找自我而來。禪家的打罵,不過剝除了從原生家庭嬌慣日久的氣質,把人塞回母胎裡,認一認本來面目。哪個人生來不就要被扁兩下,那扁屁股的醫生與我非親非故,無冤無仇,扁我又豈是為了親痛仇快?

假若肉體的疼痛或慾樂,果真能替內在精神帶來什麼樣不同層面的影響,那挨這兩棍子,重新當一個犯錯就要被打的娃兒,應該也強過現在這個打罵不得,偉大到不行卻又無知得可以的自己吧!


【書評〈新詩〉】曾琮琇/丟臉作為一種詩藝
◎曾琮琇/聯合報
推薦書:唐捐《網友唐損印象記:臺客情調詩》(一人出版社出版)

臉書對於唐捐而言,大概就像水母遇到派大星,菠菜罐頭之於大力水手,馬力夯吃了藍瘦香菇吧(呃)。作為一個雙向的信息中介,它既提供詩人書寫(惡搞)與發表(靠北)的平台,更是汲取詩,笑(以及冷意)的重要路徑。前本詩集《蚱哭蜢笑王子面》(2013),詩人戴著假面王子的面具為抒情賦予當代意義,《網友唐損印象記》變本而加厲,派出「超唐捐社」裡的臥底社員:朱弱星、湯馬肆、唐損(按換臉序,當然還包括許多我們不知的社團成員)共同完成一部名為「網友唐損印象記」的臺式動漫。

詩集凡九輯,封面插畫及內頁形式比照漫畫格式,輯名像是「金夜偶內牛滿面」、「林背又不是阿呆」,十足臺味;主人公「網友唐損」由一百零八減一條魯蛇所飾,而現代詩作為抒情載體,所有角色(也包括我們共同的臉友唐損)、聲音、情感結構的背後,當然為詩人唐捐設定操作:「心與面的辯證,正是詩學的奧妙……我躲在『網友唐損』裡面,有所自蔽,有所媚俗,但也因此取得了一些聲口、感動與力量」,第一首詩開門見山昭告天下「唐捐丟臉了」(〈真假唐捐〉),最後收束在〈捐變損〉,棄「捐」從「損」——可以說,「唐損」從臉名,上昇為摩羅之象徵;用「丟臉」取代「戴面」,成為這本詩集的核心技藝。

丟了臉之故,勸人毋通沉迷臉書的勸世魔人,自己猛潑狂發編輯貼文;站在講臺上教大一國文的中年大叔其實是個流氓教授(楊澤語),流氓教授本人又是資深鄉民;而「丟臉」之為一種詩藝,在《網友唐損印象記》裡,至少可以析分三個層次的意義。首先,在於語言層面的白爛化,如先醬、J洗上邪、百科全輸,還有這樣的詩句:「這樣表白/藍到你還不明白?/好吧偶把偶的心拍下來/放到you 兔 be」(〈悲傷十二種.狡兔三哭〉)、「遠方多霧地帶住著性感的女孩甘娜賽/她霧一般的歌聲揚起甘娜賽/我總是記得她的名字甘娜賽」(〈甘娜賽〉),把臺式英語,臺灣國語、網路流行語雜揉於抒情與濫情,漢語與俗/俚語之間。其二,變神聖為妖孽,這一直以來是唐捐的獨門技法,他擅長挪用各種文學正典進行創造性的倒讀,「在以夢為畜的時光裡/我不願牧馬的王子,情願是養豬戶」(〈以夢為豬〉)諧擬海子〈以夢為馬〉,五四以來的詩人尚包括魯迅、周夢蝶、敻虹、洛夫、白萩、楊牧、夏宇、陳義芝、楊澤、陳黎(還有唐捐他自己)等,看似瞎扯淡,從詩學角度觀之,未嘗不能視為打破僵固,使正典(canon)流動之方法。最後一層意義,乃臉書(讀者與世界)—詩歌(文本)—自我(作者)的相互定義,好比〈我為何退出貴社團〉、〈致幽靈〉、〈我要檢舉〉揭發所謂「臉」之為「臉」的假面,更進一步地說,「丟臉—假面—真心」的自我辯證反能召喚出漢語詩歌的當代質素。

(啊,如果有的話。)


here+there=朱德庸
本報訊/聯合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