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賴佩霞╱媽,請別再說⋯

每週 一 出刊.2018.01.22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封面故事_沈倩如╱突破角度框架╱想像
賴佩霞╱媽,請別再說⋯
電影人生_相愛相親╱關於愛 沒有標準答案
(魅麗午茶分享會)1月25日 怦然心動的生活美學
封面故事特別企劃 

封面故事_沈倩如╱突破角度框架╱想像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2018-1-01

攝影是在一個框架底下發生的故事,花花世界中,攝影師以獨特之眼,擷取了最美的瞬間,凝結一幅框住的美景,而我們說,好的作品會講故事。

攝影師沈倩如的作品彷彿會說故事,令人禁不住想像相框之外的世界,以及她按下快門那瞬間,之前與之後的故事。我們的雙眼從來沒停止過張望,但在沈倩如的作品中,我們才真正地看見。

完全採用自然光拍攝的她,作品帶有鮮明的個性與辨識性,大膽在食物攝影中使用暗色調或同色系、不介意呈現狼藉完食的餐桌、會讓半成品與道具或是被破壞的食材入鏡,但依然色香味美。

不只是畫面美,強烈的敘事性也同樣引人想要探究。這樣的攝影作品突破了傳統我們對食物攝影的要求與想法,例如一定要打光,食物才會秀色可餐,一定要光澤鮮豔、對比明顯、擺設整齊精緻,才會誘發人的食欲,但這些設定在沈倩如的作品中,完全找不到。

鏡頭之外,低調且總是神秘的沈倩如,也跟她的作品一樣,外表的冷包裹著內在的熱,一身黑衣、個頭嬌小,她對於自己行事的風格,乃至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攝影風格,是這樣描述的,「我在做事情的時候,只會想『我想不想做、要不要做這件事情』,以單獨個體的角度去想,而不是去考慮我的年齡、性別、身分;至於我能不能做,或是可不可以做得很好,這些事情我會等到開始去做之後再觀察,多方嘗試。我很少去顧慮很多或想很多,要做就去做了。」

在台灣念完大學之後出國,是沈倩如從中學就有的目標,「人生大概可以分幾個階段,年輕的時候,凡事比較不會多想,直接做就對了。像剛出來到美國念書的時候,我也是傻傻就去念了,沒有想太多,也不知道要擔心:到這邊我的英文可不可以、到這邊我要怎麼生活……這些事情我完全沒有想。」

純粹以個體的角度去觀看自己,沈倩如得到了不被傳統框架綑綁的自由,在從事市場分析工作十多年之後,辭職成為家庭主婦,又在與台灣家人交換生活點滴、做菜心得的過程中,無心插柳成為了專業攝影師。

框架激發創意
不斷從不同角度嘗試

關於攝影的種種限制,與其說是框架,不如說這些限制更激發了沈倩如的創作欲,她說,「就像現在這裡有一張桌子,上面有五個杯子,一般人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我看到,就會開始去想怎麼把它框成一個景,讓它變成一個你覺得怎麼那麼漂亮的畫面。這就是想像力以及看事情的角度。框架,它的確是一個限制,但怎樣讓人的想像力延伸到框架之外,就必須不斷從不同角度嘗試。」

想在瞬間創造出一首詩,是沈倩如對自己攝影作品的想望,於是她必須突破傳統攝影的概念,從起初食物煮好就拍起來、比較紀錄性的攝影,到開始分析、模仿自己喜歡的攝影作品。

沈倩如運用自己擅長分析的天賦,不斷觀察、拆解、重組、換角度、創新,「我開始想能不能多放一些生活的情節進去,比如煮一杯咖啡,我就會把旁邊的東西也放進來,別人看到了就會問,你為什麼要把這個東西放進去?這個東西在這裡是要做什麼的?有什麼關聯?當然會放進來一定有我自己的故事,但你看了也可能會有自己的解讀。有點像是製造情節,就像你寫小說一定有情節,你去設計細節,鋪陳那個故事,這樣看的話你就不單是看一杯咖啡,你還可以從比較遠比較大的角度來看這一張照片,多了一些故事性。」這個故事,有觀眾的解讀,也有沈倩如的想像,彼此想的也許一樣,也許不一樣,但耐人尋味的溝通因而產生。

「就像人生往往也是這樣,我們受限於別人給的規格,忘記規格之外我好像還有很多可以做可以說的東西。不是你給我什麼東西我就接受,有時候需要去想像。」

對於會容易受限的人,沈倩如雖然很少給別人建議,但她還是鼓勵大家,「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個地方,盡量去想你還可以做什麼,不要說你不能做。」

Profile
沈倩如
•臺南人,在美國留學後就業定居,現為當地專業攝影師
•原從事產業研究,撰寫分析報告多年後離職,有時在部落格寫料理、攝影、聊文學,進而走入專業攝影的行業• 作品可見於BBC、ELLE、Food & Wine、Icelandair、Moleskine、Uber、Westin Hotels & Resorts、Yahoo等美食和生活雜誌與廣告,以及美國Condé Nast、Hearst和Time、德國Bauer和北歐Egmont等集團雜誌
•最新著作:《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時報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4期/ 1月號】
魅麗發行人的話 

賴佩霞╱媽,請別再說⋯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2018-1-01

週末午後跟老公在咖啡廳,身旁坐著一對穿著時髦的母女,由於空間狹小,兩人稀鬆平常的對話,著著實實飄進我耳裡⋯⋯

媽說:「妳別搞了!那麼忙幹嘛?我跟妳說,女人最重要的是要嫁個『好老公』。工作那麼拼命幹嘛?隨便做做交差就算了。妳最應該趕快找個好對象,結婚⋯⋯該忙的不忙,搞得跟真的一樣,別搞錯方向,笨!」聽了我毛骨悚然,心想「天呀!」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總是差強人意,甚至趨於弱勢的主要因素,因為根本沒心嘛!當一個人的人生主要標的是去找另一個人來依靠,這有多可怕?如果一路都沒找著,怎麼辦?如果找到了,卻是誤會一場怎麼辦?如果對方發生意外,又怎麼辦?到頭來才發現原來「倚賴任何人都是高風險」時,就怕兩頭空。

選擇好對象固然重要,但絕不會是女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想想,有哪個母親會教導兒子說,「兒子啊,記得了,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娶個好老婆。」父母多會告誡兒子,「要自食其力、凡事靠自己,要有目標、有理想,要學有專長,要為自己的生計打拼,努力工作,創造富足的人生」等等,不是嗎?

然而,卻要女兒將自己的人生完全託付到另一個人身上⋯⋯?

「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照顧自己。」無論身心靈健康或財務管理都一樣;為自己負責,同時有能力與他人合作。婚姻對我跟先生來說是一種合作關係;兩個人共同打造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歡喜人生。

多少女性無意識受困於類似這樣的教導。一股腦兒寄望著找到好對象,卻錯過了提升自己專業上的學習或表現。其實任何一個成熟的人都應該明瞭,要找到一個情意相投的人,同時又是個好對象,哪有那麼容易!

媽,您可不可以別再這樣教女兒了,不妨換個角度,鼓勵她好好打理自己,才能擁有更務實的美好人生。其次才是⋯⋯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4期/ 1月號】
魅麗職場必修課 

電影人生_相愛相親╱關於愛 沒有標準答案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2018-1-01

愛!有很多種,男人女人看待愛的方式,跟著時空流轉,沒有特定形式。

一輩子有多長?我若是男人,需要的,是忠誠守候終身的女人,還是能對話相愛的蜜友?電影英文名叫《Love Education(愛的教育)》,似乎是普遍性東方人命題,愛,究竟該不該掛在嘴上?什麼程度的表達是不多不少地恰到好處?愛人與親人,哪個才是摯愛?

世界上不存在標準答案,這才讓人間有趣有味。有些事情,憋著,韻味無窮,一旦釋放,也就沒了,煙消霧散,一點殘渣也不剩。

換位思考
便是一場好戲

我相信,這既是張艾嘉飾演的媽媽,所存在的偏執,亦是做為第三代的朗月婷,能夠以旁觀者角色來看家族糾紛,這其間涉及的傳統生活制約,以及人與人純粹的感情互動,帶來的寬容與理解。既然各有立場,那麼,換位思考,便是一場好戲。

朗月婷飾演的二房孫女薇薇,躺在床上跟姥姥說:「我乾脆私奔好不好?」擠在旁邊始終一言不發的姥姥閉著眼睛說:「好!」這個姥姥,新婚便失去了男人,再見面,只剩下一副棺材。

在這漫長的等待歲月裡,她心裡只裝著始終不回家的男人,他在城�堸糷F別人,而她,僅憑每月寄回家的五塊錢家用,便認定,這男人是愛家愛她的,否則怎會長年月月都有家書呢?這男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我也很想知道。如果是我,除寄錢外,是否會勸她改嫁?還是明知她會死守貞潔牌坊,也就只能「最終」送回棺木?

演員真是好
老婦心中少女依舊

吳彥姝真是好演員,把孤身老婦的孤寂與純粹演繹得入木三分,即便是沒有對白的畫面,也能怵目驚心。

我來試著解讀她是怎麼想的。以她羞澀靦腆又保守的性格,至老仍維持少女般的單純,當孫女想私奔時,她毫不猶豫地說:「好!」這聲好,便很少女,我忍不住在螢幕前大笑。此時此刻,你能理解這對沒有血緣只有姻親的祖孫,為何能夠心意相通,毫無阻礙地彼此理解。

劇本其實寫得不錯,卻感覺拍得很尷尬,說不上是剪接有誤,還是攝影角度有偏,銜接得牽強,一不小心便讓人抽離現場,自行彌補缺漏。因為故事還是感人的,尤其是吳彥姝的存在,讓人自願補遺。用一生來等待的女人,總是莫名讓人感動,那座貞潔牌坊,很突兀地矗立著,卻又給了這樣的女人一點虛無卻悍然的護衛,才會有後來整座村子都出來捍衛她的理直氣壯。

虛構編織得不流暢
過橋叫人尷尬到不行

為一對亡故夫妻,重新辦理結婚證書,過程,悲傷而有趣,但畫面不感人,說服力不足,容易叫人抽離。張艾嘉詮釋的這分偏執,與後來的和解,幾乎沒有轉圜的時空。斷裂,讓彼此拒絕對話的母女,與素昧平生卻一見如故的祖孫,來彌平空隙,情理上很美好,但虛構編織得不太流暢,螢幕外看得有點尷尬。只因為是吳彥姝,那張有戲有文的臉與身形,又把觀影人的心,間歇性地拉回,才稍稍撫平了觀者情緒。其他的過橋,尤其是電視台插曲,真是叫人尷尬到不行。朗月婷的這場小戀愛,完全沒有幫上忙,說真的,不痛不癢,跟電影要說的祖孫三代情,幾乎沒關係,剪掉都不影響劇情。

至於張艾嘉與田壯壯之間的老夫老妻關係,感人得很普通,呈現得更尷尬,或許這正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東方式婚姻,卻又張羅得彆扭,畢竟她擅長的是西方式開放思維,這種說不出口的情分,其實,需要更含蓄,且含蓄到底,才能凸顯真情,如吳彥姝。

一輩子的等待,不是一句話,不是一瞬間,除非大徹大悟。

或許,看電影就是要有戲,所謂有戲,便是有痛有癢,不痛不癢的情,留給觀眾自己去過日子便可以了。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4期/ 1月號】
魅麗講座 

(魅麗午茶分享會)1月25日 怦然心動的生活美學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2018-01-01

魅麗午茶分享會
怦然心動的生活美學

生活的藝術,來自於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一切都有美好的選擇,寒冷陰雨的冬日,依然可以開車到海邊喝咖啡,享受當下的天氣,享受生活與大地的連結,享受每一個細膩的狀態,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儀式。

喜悅的生活來自於不委曲,不壓抑自己的感受。藝術生活家PENNY將分享:如何讓慶祝成為生活裡的日常,讓這份品質的能量溶解內在的不平衡,帶領我們散發出獨特的生命之美。講座中也邀請專業營養師,教大家如何均衡飲食喔!

(請參考魅麗雜誌第123期P.44 PENNY的專訪報導)

分享人 藝術生活家 PENNY
●喜歡在旅行中創作,將接收到的靈感實際轉化成溫暖的文字,同時將畫作融入生活,時常帶著學員到處旅行畫畫,進行七次元藝術創作。
●《天使愛畫話∼Penny & Angels∼》萬人粉絲團版主
●著有《聽說寂寞最怕遇見愛》

活動時間:2018/1/25(四) 下午2:30-4:30
活動地點:梅門六調通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07巷69號
參加方式:來電專人報名 02-2362-6068
(周一至周五10:00-18:30)
或至魅麗官網 www.camelia.com.tw線上報名

●免費入場,因座位有限,需事先報名。
●現場備有精緻茶點

主辦單位:魅麗雜誌 贊助單位:統一瑞穗
*活動內容以現場公告為主,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變更之權利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4期/ 1月號】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18-01-15 內在小孩_黃鼎殷╱凡人皆有框...
2017-12-25 內在小孩_黃鼎殷╱從允許別人...
2017-12-18 賴佩霞╱改變從支持開始
2017-12-11 從哲學看見自己_楮士瑩╱你都...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魅麗雜誌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廣告刊登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