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這個職業有祕密□出版編輯篇】老編垚順/被知識詛咒的受迫性斜槓工作者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7/04 第4484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這個職業有祕密□出版編輯篇】老編垚順/被知識詛咒的受迫性斜槓工作者
印度尤/印度生活的台灣味
 
 
 
今日繽紛
 
【這個職業有祕密□出版編輯篇】老編垚順/被知識詛咒的受迫性斜槓工作者
文/老編垚順 圖/圖倪/聯合報

職務兼很大,可能是因為你沒產值

十多年前,春季某日,赴中國大陸出差的最後一天,我在北京機場候機,坐在身旁的總編輯突然開口,說有件事要跟我好好談一下。

「你知道,老闆想開發新書系,一直徵不到適合的編輯。你手上的小說一直都賣不好,所以我們在想,也許你比較適合做別的書。」

總編輯真的是很擅長與部屬溝通。

「你願意轉任嗎?我得先說清楚,新書系還沒成形,沒有任何資源,你只能靠自己,一切從零開始喔。」

對我來說,這是個求之不得的機會,完全沒考慮就點頭答應了。

「那麼,版權交易業務,日後也要麻煩你了。」

「所以我可以買版權了?」要開發新書系,就要有新的稿件來源,購買國外版權是很合理的。

「不,你要幫忙『賣』版權,新書系還沒做起來之前,你就沒產值嘛,所以得扛一些業績。還有,他們的三校你還是得幫忙看,畢竟你是資深編輯。」

於是,從那天起,除了編輯之外,我又多了一個「版權專員」的職稱。

為了實體書的出路,只好開始賣玩具?

沒過多久,我開始學拼布、羊毛氈、襪子娃娃、陶瓷馬賽克……當然不是因為我生活愜意,一切都是為了工作。老闆認為,賣書不比賣玩具賺錢,必須結合實用功能,實體書才有出路。我這才終於明白,開發新書系只是幌子,實際上,我根本就是被指派去當手工藝期刊的編輯。

為了做好這份刊物,我們得找各種項目的達人來示範手作,拍攝教學步驟照片,並修潤(更多時候是自行撰寫)說明文字。每期都要準備十五到二十個作品,如果對手工藝沒有足夠的認知,就很難整理這些資料,所以,親自動手學著做,對工作進展是有幫助的。

要命的是,老闆堅持「隨書附材料包」,這件事自然也成了編輯的責任。為了布料得去永樂市場、為了飾品得去台北後站、為了陶瓷得去鶯歌老街、為了襪子得去彰化社頭……公司還要求三家報價,報了價還得再議價,搞得我們好像在做貿易。甚至後來,我們還做了不少連書都免了的獨立材料包商品。

那段日子,我常常忽然放下手中的針線和布,或是從顯示著報價請款表單的電腦螢幕移開視線,微微抬起頭,望著老闆自以為是Loft風格但其實就是沒整理過的天花板通風口管線,心想:「我不是編輯嗎?」

實體書沒救了,乾脆搞電商?

多年之後,我從另一家大型出版集團離職,正好遇上某任前老闆要獨立創業,或許是因為他知道我學過許多奇怪的技能,所以找我到他公司上班。

「新公司還沒上軌道,資源不多,我們得靠自己,一切從零開始。」

很耳熟的台詞,但對當時的我來說,這算是個更好的機會,所以沒考慮太久,我還是答應了。

名片上印的職稱仍是編輯,但實際上要做的,除了編務、版權之外,還有印務、行銷、發行、倉管、社群網編……

然後,我開始學烹飪了,因為這家公司的出版路線主打飲食文化。另一方面,老闆原本就想做電商平台,販售在地好食材,在人力有限、分工不明的情況下,編輯又不編輯了。有一段時間,我天天都在跟醬油廠商打交道,常常一邊端詳著玻璃瓶上的標籤成分,一邊想著:「我不是編輯嗎?」

編輯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

其實,我的個人經驗並不獨特,在出版社做編輯,無論書系類別、公司規模大小,幾乎都會遇到各種受迫性情況,導致你不得不多工起來。聽過許多同業朋友分享他們的工作情況,有人不知不覺美術變強了、有人一不小心就學會了寫網頁、有人因為看了太多合約結果兼任法務,也有人說:「編輯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

出版業的主力產品,就是印在紙本上的知識與情感,因此,無法像工業生產線一樣,透過一套標準程序,複製統一規格的大量產品。對編輯來說,每一本書、每一個書系、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是一次全新的研發,對知識認知不足、對情感體會不足,就得花更多時間去搞懂。

我想,在出版社做編輯的人們,恐怕都受到了知識的詛咒吧。

老編垚順,輔大進修部中文系畢業,現任日月文化EZ叢書館副總編輯,兼任母系「大眾文學創作與實務」選修課程講師。臉書頁面為「老編垚順的出版手帳」。

印度尤/印度生活的台灣味
印度尤/聯合報
「妳要斷捨離!」去年底到新德里幫我搬家的高中摯友X,把我儲藏室裡來自台灣的寶貝食物一個又一個地丟到地上,「妳看,這個已經過期一年了!妳根本就不會吃!」不顧X的碎念,我一一把東西撿回來,「我才不是不會吃,我是要慢慢吃!」委屈至極的我與她對峙,那一包又一包的香菇、沖泡飲、麵條和醬料,可都是我的心肝寶貝。最後,她拗不過我,終於停手。

在印度這樣一個食材、口味與料理方式都與我們極度不同的國家裡,我們都需要那麼一點台灣味才撐得下去。「過期三年內我們都可以吃啦!」我說給X聽,也說給自己的腸胃聽,好讓腸胃不要搞怪,背棄我對它們的信任。

如果你問我,在印度這麼久了,最放不下台灣的什麼?我想,就是那股台灣味吧。訓練了二十多年的味蕾,那股熟悉感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好像自己的舌尖就是專門設計來辨認這股味道;異國料理雖然吃得出美味,卻怎麼都無法撼動台菜的第一名位置。適應力再強,也不過是適應而非愛上,我和印度菜的關係就是這樣。

來到印度七年,辦公室的中餐一直都是印度菜,馬鈴薯煎餅配酸奶、燉鷹嘴豆配炸餅、豆子咖哩、咖哩蔬菜馬鈴薯、香料乾炒秋葵等,都是我常吃的家常菜,與其說喜歡,更像是在維持生命,而印度生活中偶爾出現的台灣味,則是維持我對生命的熱情。

「要幫妳帶點什麼嗎?」許多來印度找我的人,總會貼心地問上這麼一句。但我給的答案常會嚇著他們,不是因為我的購物清單很不台灣,而是老派到有點兒俗--最經典的莫過於鳳梨酥、維力炸醬、統一肉燥麵和醬油,但我要的都是香菇、菜脯、筍乾、鴨賞、鵝油、榨菜、豆豉、豆腐乳。朋友最新送到的台灣味,則是紹興酒。

「紹興酒?」即使隔著螢幕,我也完全可以感受到受託之人無法掩飾的疑惑,於是不問自答:「因為我想做醉雞。」不只朋友不懂,每次在我回印度前陪我採買的老爸也不懂,有一回我驕傲地對他說:「爸,你都不知道,若我在印度對其他台灣人說我有豆豉,大家可是會羨慕到爆表!」老爸先傻眼了一下,接著流露出憐憫的表情,看來還是不要跟他說太多比較好。結果下次回台,他特別帶我去北港買傳統的豆豉,我帶到印度去,囂張了好一陣子。

在印度,想吃台灣好料理都得自己從頭開始。前陣子,我的太太L甚至自己做出了鹹蛋,還在公寓的陰涼處種了豆芽菜,讓我不得不驚嘆印度逼人的程度!幾乎所有的人到了國外,為了平息那股思鄉的飢餓,總會精進一點廚藝,在印度則會變身為小當家!

「今天吃湯圓。」有一次大學學長Z來找我,我向他宣告了當日菜單後,就拿出糯米粉,準備開始搓湯圓。「不是吧,怎麼會是從搓湯圓開始?」我忍不住噴笑,他還以為我們在台灣嗎?出門就買得到湯圓,路邊隨便就能買到蔥油餅?拜託,糯米粉可還是我從台灣帶來的!

由於中印關係不佳,又有未解的歷史邊界問題,除了加爾各答有個逐漸沒落中的中國城之外,其他地方根本很難找到道地的中菜,更遑論台菜。在日韓超市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時候,依然沒有中國超市的蹤影,我們也只得靠著一卡皮箱,珍惜每一次的限重,盡力把家鄉塞進去,在異鄉重現家鄉。

長期旅居新德里,我最喜歡的台灣味,就是只要一點點便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各式醬料,我的印度冰箱每次打開,都很像阿嬤的廚房寶庫,有干貝醬、小魚乾辣椒、豆豉、統一肉燥,還有其他黑黑一團的東西,每次挖一小匙,就可以變出一大盤的台灣。

或許家鄉味就是這樣吧!得要一次挖一點點,才有那種若即若離的曖昧感,太多或太濃似乎也是不行。

 
 
 
訊息公告
 
 
 
 
報時山步道 輕鬆坐擁無際山海景色
報時山步道觀景台,眼前一望無際的湛藍海景使人沉醉,360度觀景台更可一次觀賞陰陽海與周邊基隆山、無耳茶壺山與十三層遺址等特色景觀,是一條CP值超高、適合全家人出遊走訪的親山步道,趕快來體驗!

工作時好意通知have a rest 老外卻不領情...
Ben在外商銀行工作,和外籍主管開了一個很長的會議,中場休息,他脫口就說: �紁et's have a rest.�邽雂~出口,所有眼光都射過來,主管的眼光格外不友善,為什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