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悶經濟時代「在地」一枝獨秀

 
每週四出刊.2013.07.11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悶經濟時代「在地」一枝獨秀
整合式平台崛起 如同在地好物育成中心
貨幣專家替兩岸金融把脈:人民幣加速國際化,要先健全 ...
太便宜「涼感Polo」下殺55折
可單穿的「涼感Polo衫」驚爆下殺每件$333
遠見雜誌 

悶經濟時代「在地」一枝獨秀

【作者:林珮萱 │ 攝影:蘇義傑】


景氣悶、消費冷、人心慌,大家都想知道:還有什麼可以刺激市場、帶來經濟成長動能的靈藥?解構近來消費現象,答案就是「在地」兩個字。


一點也不誇張,從小市集到大商城、實體店鋪到虛擬通路、前衛時尚感的國際品牌飯店、甚至3萬呎的高空,如今都搶著跟「在地」沾上邊!


很難想像,向來給人派對風和時尚感十足的台北信義計畫區W飯店,今年3月份首度舉辦「Farmers Market 廚桌市集」。


連續五個週日中午到下午3點的假日早午餐熱門時段,台北W飯店選在10樓西餐廳戶外空中花園廣場,擺攤賣起台灣在地的蔬果與花卉。一時間,「到W飯店買菜」成為最流行的話題。


時間往前推一點,今年2月,中華航空推出全新中式套餐,邀來國內四大名廚設計菜餚。大廚選的是宜蘭嫩薑、花蓮金瓜、新竹米粉、南投香菇、嘉義地瓜及東港櫻花蝦等在地食材入菜,讓乘客得以在3萬呎天際,盡享在地美味。


八、九年前,特力屋集團延伸出副品牌特力樂活(Live for Nature),主力販售植栽商品;2007年重新定位為居家所需用品,開始引進本地優質商品。目前約800品項,過半都屬於在地好物品牌,如豆油伯、祥記梅子、瑞春醬油等。特力屋自有品牌副總經理李燕玲透露後,特力樂活強化在地商品後,業績便呈倍數成長。



不同平台紛搭上「在地」列車
深具在地特性的農民市集,近年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所謂的農民市集,多半利用週五到週日,租用戶外空間、集合20、30家各地小農在廣場擺攤,販售自產的蔬果作物。


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估計,全台已發展出近50個農友市集團體,推算下來,秉持友善環境耕作的在地小農,在全台灣至少有上千家。


以248農學市集為例,運作五年下來,已吸引了200多位農友加入。楊儒門透露,小農們強調產地直銷、天然工法、無毒安全的觀念,相當受到消費者的認同,也讓這類農民市集受到歡迎。


再看看業績好壞與消費景氣密切相關的國內百貨業者。兩大龍頭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同樣紛紛打出「在地牌」。新光三越2009年訂下「Global Reach Local Teach」的願景,這二、三年具體實踐,從消費滿額禮開始,極力推廣在地好物。今年更擴大舉辦「台灣良品節」引進10位台灣在地小農的商品進館銷售。


全文詳見遠見官網






 
 
整合式平台崛起 如同在地好物育成中心

【作者:林珮萱 │ 攝影:董旭官】


對於在地生產者而言,行銷、通路、品牌往往是最大的考驗。而整合式平台的崛起,從育成、供應鏈整合、直達消費者端的通路,正好提供讓在地產品成長茁壯的肥沃土壤。礙於人力規模、資金成本、乃至於專業與經驗的不足,不少在地好物的業者沒有能力自己做通路、行銷和建立品牌。


幸而,開始有不少企業、通路商、網路平台等業者,扮演起在地好物推手的角色。大型企業生產自家商品時,開始選用在地原料、支持小農作物;終端的消費通路商則給予更多展售空間,有的還規劃專區,把如何做產品開發、行銷包裝等know-how分享給這些微型業者,儼然像是「育成中心」。


1〉擬定策略 育成在地品牌
挺在地,不只發生在消費端,也正在企業和通路商間慢慢發酵。誠品正是最經典的案例。在多數人心中,「誠品」兩個字,向來和台灣生活與在地文化、設計美學、創新創意的概念很近。


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清友形容,誠品向來是個「浪漫有餘而精明不足」的企業,自我定位為台灣首創之「生活產業與文創平台」複合通路。


走進誠品信義店,循著手扶電梯上到3樓,這裡除了書、文具,便會遇見「誠品知味」,整個空間販售著嚴選本地的食材及用品。


當中的「迷台灣(Meet Taiwan)」專區,可輕易挑選到台灣在地好物,從掌生穀粒、禾掌屋鴨間稻、鹿窯菇事、金椿茶花籽油、豆油伯醬油、在欉紅果醬等,還有像島民工作室、三和瓦窯這類文具和生活用品。四、五年前,早在這一波「在地好物」風潮屬於悄悄萌芽階段,誠品書店就設有「誠品知味」。
以信義店為例,過去是在2樓、收銀櫃台旁區塊,初期概念是有特色的台灣伴手禮。去年改裝完成後,便把位置挪到3樓,空間更大、800多品項,台灣在地生產商品,占比超過七成。如何輔助在地業者,誠品公共關係部資深副理陸嘉琪解釋,可分成大中小三套不同層次。


本身規模與營運經驗完整的,如阿原肥皂,店內提供獨立設櫃空間;規模略小的,可以進駐如在信義店4樓的原創設計小物專櫃;無法達到設櫃等級、或是剛起步的在地小農商品、生活雜物和禮品文具,3樓的誠品知味便提供舞台。


「我們剛開始和一些在地小商家合作時,還要適時提供他們產品包裝和開發定位的意見,」誠品生活通路發展事業群營業副理薛利芳補充,誠品團隊不只是為賺錢、單純進貨來賣,有時更像是在協助育成在地品牌。預計在今年第三季,誠品生活將在松菸文化園區開出新商場和首家飯店「誠品行旅」,誠品松菸店已定調整館都將以台灣在地文創產品為特色。「自己的土地自己疼惜、自己的文化自己耕耘,」吳清友四年前在誠品20週年慶提到這段話。挺在地,正是貫徹品牌核心。


2〉整合串聯生產供應鏈
在地商品目前仍以飲食領域居多。但從第一線的農作產地到成為產品出現在消費通路上,有時還需要良好的供應鏈與生產上中下游的串聯。


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布列德麵包,從去年投入支持台灣麥農的行動,購買5.5噸小麥麵粉為原料。今年採購台灣小麥麵粉的量是去年的五倍,占全台總產量近四成。



全文詳見遠見官網




 
 
貨幣專家替兩岸金融把脈:人民幣加速國際化,要先健全體制改革

【作者:楊泰興 │ 攝影:許宏偉】


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大幅提升,在中國政府推動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正大步加快。


在此同時,兩岸金融的互動交流也加速進行中。兩岸貨幣清算已啟動,在台灣已經可以買到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可以人民幣存款,政府爭取成為人民幣的第二個離岸市場,兩岸的貨幣連結勢將更緊密。台灣置身於人民幣影響圈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有鑑此問題的重要性,《遠見雜誌》特別與中國信託銀行舉辦「兩岸人民幣金融論壇」,邀請兩岸重量級學者與台港業者、官員蒞臨會談。


這次的論壇當中,受邀的香港駐台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主任梁志仁表示,對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前景樂觀,儘管台灣也想爭取繼香港後的第二個離岸市場,但這並非表示就是與香港競爭的「零和遊戲」,台港有很大的互補性,只要「餅愈做愈大」就有機會。


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童兆勤則認為,目前全世界金融中心都想積極爭取人民幣業務的商機,但台灣至今仍無法媲美香港的人民幣業務規模,例如中國信託發行的寶島債,還不能與香港的點心債(香港地區發放的人民幣債券)相比。


但台灣對於人民幣商品的需求強烈,開放後,短短3個月,台灣就吸收了600億人民幣存款,這只是個小起步,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民幣自然湧出,形成資金池。


童兆勤指出,因為台灣是目前所有爭取離岸人民幣市場者,唯一和大陸有貿易順差的國家,每年有750億美元貿易順差,顯示台灣的產業發展有優勢。而且相較倫敦、香港、新加坡,台灣與大陸有同文同種、地理位置相近等天然條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優勢。台灣應該好好把握。



全文詳見遠見官網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13-07-04 人民幣經濟圈漸成形,兩岸可互...
2013-06-27 【豐田直擊】經營不是每天放晴...
2013-06-20 料理課、志工課、畫畫課,煥然...
2013-06-13 解析矽谷成功模式!進口全球頂...
主編推薦  
你的第二個FB在這裡
最美日出 在台南二寮~
夏天→粉系少女要出遊
比基尼美女+西子灣美景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天下遠見出版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廣告刊登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