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遠赴法國見證〉經營透明化、善溝通 贏得86%民眾信任


【心靈小憩電子報】讓上網不再只是自我疏離,更期待對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等的真誠書寫! 【文學點心屋】歡迎父母、老師鼓勵小朋友投稿,不管作文練習或心情日記都歡迎,讓小朋友有創作的成就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第179期】
2013.09.12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訂閱
 

法國〉經營透明化、善溝通 贏得86%民眾信任

【作者:高宜凡 │ 攝影:陳之俊】

相對於台灣的反核聲浪,為什麼法國核電廠能夠贏得地方民眾高達86%的信任?其中關鍵因素,值得台灣參考。為實地了解法國核電廠的平日運作與公安績效,《遠見》特地向法國電力集團(EDF)爭取多時,終於獲得進廠採訪的機會。

 

    法國電力集團亞太事務主管、來自中國大陸在當地服務的李崗透露,儘管法國人一向樂於公開電廠運作,也有定期開放的參訪時間,但自從2011年爆發日本福島核災,加上近來歐洲屢傳恐怖攻擊威脅,因此近兩年幾乎沒有批准過外國媒體進入。

    法國的核能電廠到底是何模樣?如何維持安全績效?怎樣跟周遭民眾溝通?請跟《遠見》一起實地見證。從巴黎開車約兩個半小時,來到法國西北方沿海,附近最知名的景點正是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勝負歷史的諾曼地(Normandie),潘力(Penly)核電廠就位於此。Penly是法國境內19座核電廠之一,設有兩座1300MW的反應機組,儘管發電量不是最大,卻是法國第三年輕(1992年開始運轉),更是少數獲准擴建、繼續提升裝置容量的核電廠。

    事實上,位於廣東大亞灣的中國第二座核電廠,1987年建廠時適逢車諾比事件發生,加上鄰近香港都會區,曾經引起居民極大反彈。當時身為技術提供者的法國,便邀請許多專家與抗議者到Penly參訪,最後才能在1994年順利運轉。對於法國電力集團進入中國市場,Penly有著不可抹滅的正面影響。

操作員須訓練18個月才能上線

    「從外面是看不見的,因為電廠藏在懸崖下面,不妨礙自然景觀,」車子開進電廠區域時,李崗笑著說。的確,放眼望去,除了英吉利海峽吹來的海風,只看得到鐵絲網跟幾間小辦公室。其中一棟是委託訓練機構UFPI的模擬訓練機房,操作員得經過三階段、長達18個月的課程,學習因應各種異常狀況與意外事故,才能上線工作。難得有台灣媒體造訪,展示中心旁的廠區入口,上方還特地掛起中華民國的國旗,以表歡迎。經過入口處繁複的安全檢查,我們搭上員工上下班的纜車,緩緩下降到海岸邊。

    若是生平第一次踏入核電廠的人,來到這裡,一定覺得沒有想像中的嚴重。這裡完全沒有戒備森嚴、生人勿進的感覺,廠區景象跟一般化學工廠沒啥兩樣,充滿巨大管線與裝置槽。員工也沒有穿著像太空人般的全身防護衣,大家都身著輕鬆便服,還有不少是女性員工。

從建廠開始,就充分對外溝通

    走進廠內,負責導覽的溝通事務經理史蒂芬妮(Stephanie Schnebelen)說明,Penly廠採用EPR(歐洲壓水式反應爐),以鈾礦製成的燃料棒為原料、產生核分裂能量發出電力、再引入海水加以冷卻,因此電廠必須靠近海邊。為解釋如何把去汙後的冷卻水排回海裡,她還建議訪客可用手直接碰觸水管,感受一下溫度,「你看,都處理乾淨了,並且降回正常的海水低溫,才能夠把水排出去。」

    除了記者參訪,這裡還有批天天造訪的客人──隨處可見的海鷗,成了員工最大困擾之一。因為不但有噪音、糞便,牠們還會飛進機房、影響工安,但公司規定不能捕殺,員工只能盡力驅趕。兩個小時的參訪結束,剛好是5點鐘的下班時間,成群員工跟著我們一起搭纜車回到崖上,有說有笑。觀察法國核電廠最大的特點,在於從最開始,他們就開始考量對外溝通這件事,並且做足了準備。

    以Penly廠為例,包括季刊CLIN infos、兩個月一次的Les Nouvelles、及固定年報,每年會出版11份刊物公開營運訊息,並主動邀請社區民眾、專家學者召開公聽會。每年9月為期兩天的「電力宣導日」,Penly廠最多一次能接待250名訪客,用盡各種方法,破除外界對核電廠的封閉印象。

    除此,還製作許多宣傳文件跟講解影片,甚至幫Penly廠設計精美的圖文寫真集,介紹從1979年開始打地基,到1992年電廠正式落成的點點滴滴。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對於溝通的用心與充分準備,許多文宣刊物的內容與科學數據,簡單得連小孩都看得懂。

    甚至為了接待華語訪問人員,公共關係部門還聘用華人員工。法國電力集團亞太區交流專員李曉雅就是一個華人,她隨手翻開歷史照片解釋,早在還在建廠的1985年8月份,Penly廠就舉辦了第一次的公開參訪活動,邀請數百位民眾入內參觀。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www.gvm.com.tw

遠見紙本訂戶請按此立即升級VIP

德國〉不滿政府成效 人民發動在地能源

日本〉14年前,人民就捐錢 把寺廟變太陽能電廠

【作者:高宜凡 │ 攝影:陳之俊】


電力民營化影響所及,德國人不認為能源政策是國家或企業的事情,只要有心,每個人都能捲起袖子、打造自己和社區滿意的能源環境。雖然德國已被推崇為全世界推廣綠能成效最好、態度也最積極的政府。不過,德國人民對這些成績還不滿意。

    從南到北、從中央到地方、從鄉村到城市,德國近幾年來發動了一系列驚人的在地運動,不但充滿行動力與創意,且動作比政府還要前衛、激進。說明了,只要人民有心,其實不必寄望政府怎麼做,自己就能成為能源的主人。

能源農村費德爾Feldheim
128人小農村 電力自給自足還自建電網

    車子出了柏林市區,駛上往萊比錫的高速公路,往南約80公里,來到費德爾(Feldheim)小農村。從環保運動啟蒙地弗萊堡(Freiburg)開始,多年來,德國各地鄉鎮掀起了一股綠能旋風。據估計,目前德國境內遍布上百個能源獨立村,費德爾便是其中之一。這裡已接連獲頒2010年生態能源小鎮獎(Bioenergy village of 2010 )以及2011年度的德國365個土地創意地標獎(365 landmarks in the Land of Ideas 2011)等,並且是德國唯一達到碳中和、能源自給自足、且擁有專屬電網的鄉村。

    一般人來到費德爾參訪,是要收費的,但每年仍吸引約150個團體、逾3000人次的參訪潮,這些都非走馬看花的觀光客,而是各地的環保專家、綠能產業、或相關政府單位,且多半來自德國以外。跟一般德國鄉村沒啥兩樣,這裡以種玉米、馬鈴薯、養豬跟養牛維生,居民只有128人,過著純樸生活。社區裡只有一條街,沒有酒吧、餐廳、或遊樂場所,5分鐘就能逛完。來到村外,放眼望去,盡是黃色麥草跟蔚藍天空,搭配筆直矗立的巨大風車,形成一幅壯觀又寧靜的畫面。費德爾是個農村,當初會投入再生能源當然也跟農業有關。

2008年景氣崩跌 轉念投資綠能

    早在1995年,當地就蓋了第一座風力發電機,但大家只把它當成一根大路燈,沒當一回事。直到2008年景氣崩跌,農作物跟牛奶收購行情大跌,嚴重影響收入,村民愁眉不展。忽然,大家看到農田間緩緩轉動的風車,還有頭上炙熱的陽光,於是興起投資綠能的念頭,做為農產品外的第二收入,並找上可再生能源公司Energiequelle,作為技術與財務面的合作伙伴。

不久,村子募集了近50名股東,集資蓋了一棟8600立方米的沼氣工廠,用農作物廢料跟家畜糞便,進行發電與發熱的能源轉換過程。 2009年沼氣工廠啟用,便近乎全年無休地運轉超過8300小時,可轉換出415萬千瓦小時度的電力,並同時產生等同275萬千瓦小時的熱能,能源轉換效率高達85%。帶訪客參觀的解說員凱薩琳•湯普森(Kathleen Thompson)笑說:「最環保的一點是,這些原料當地隨處可見,不用花錢買、也不必大老遠運來。」有了沼氣工廠的成功經驗,村子又擴大投資風力,至今累積建置43座大型風機,數量比村裡的房子(37間)還多,每年產出電力128.8百萬千瓦,不但自給自足,還有餘電外賣。

自行打造輸配電線與暖氣管線

    產出足夠電力後,村民想翻新輸配網絡,讓家家戶戶都能享用這些再生能源,沒想到,原本服務的電力公司既不出售、也不出租線路,村民們乾脆自掏腰包,自己打造專屬的電網與暖氣輸送系統,直接脫離電力營運商的控制,讓費德爾成為德國第一個擁有專屬輸配網絡的能源獨立村。現在,居民每月電費只需付5.95歐元,若冬天開暖氣,再多付1.5歐元即可。每月合計帳單不到8歐元,不到德國平均家戶電價的1/4。凱薩琳直說,這麼便宜的電價,也是吸引居民響應的原因之一。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作者:王美珍 │ 攝影:張智傑】


日本不是在311強震過後,才開始重視能源問題,位於東京江戶地區的壽光院,14年前靠人民自掏腰包進行太陽能發電,現在更推動冰箱節能運動,帶領民眾解決缺電問題。電從哪裡來?不用龐大的電力公司經營,在日本,一座寺廟就能成為發電所,出售太陽能電力。

    位於東京江戶川區的壽光院,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最早建於360年前的江戶時代,二次大戰時被摧毀後重建。

    1999年7月,日本NPO組織足溫網發起太陽能發電計畫,當時就得到壽光院支持,願意提供場地於寺中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規劃一年發電量約6000KWH。雖然只夠兩個一般日本家庭一年用電量,但做為先驅者,實驗意義濃厚。壽光院坐落在東京都裡靜僻一角的住宅區中,沒有地鐵直接到達,連計程車司機也花時間找一會兒。然而,卻有著全世界最具創意的再生能源發展模式。古時由茅草做成屋頂,後來鋪上了新穎的太陽能板閃閃發亮,早在福島核災還沒發生前,太陽能發電早已運行十幾年。

台灣人捐瓦做功德 日本人則捐太陽能板

    這座美麗幽靜的寺院,另外一個佇立在外的招牌,就是「江戶川市民發電所」。原來,世界各地大部分的太陽能電廠大多仰賴政府或企業建置經營,然而,名為「江戶川市民發電所」的壽光院,卻是附近居民自掏腰包支持。住持大河內秀人說明,建造總經費是590萬日圓,其中政府補助225萬,銀行借貸112萬,其餘則向人民借款。當時,東京電力公司一度電只賣22圓,但壽光院一度電賣55圓,支持的民眾,得自願多付33圓。

    很難想像,到底誰願意花錢買貴兩倍的電?住持說:「這些民眾,與其說是買我們的電,不如說是買我們的思想。」「人們應該要有一個觀念,天然的資源,本來就應該是珍貴的!」他表示,一年大約有200人支持這計畫,大概八年就回本了。此外,足溫網也發行「綠色電力證書」給出錢的市民,10年後,用「賣電」給東京電力公司的收入來還。大約兩、三年前,政府也開始發展再生能源,東京電力公司也以一度電48圓保證收購,售電盈餘就分給當初支持的民眾。

    發電量不足時,就和東京電力買電,有多餘電力公司時,則再賣回電力公司。 祠堂的牆壁上,掛著一個先進的電表,手掌大小的面板上載明著用電量、發電量、買電量、賣電量,數據隨時變動,一目了然。

    「台灣的廟,人民是捐磚瓦做功德,這座日本廟,人們則捐錢做太陽能板!」旅居日本、來參觀這座寺院的台灣人曾麗梅比較。

腦筋轉個彎 7個冰箱省電就超過電廠

    除了太陽能板,寺院內還有一個可觀之處。祠堂內有一個書櫃,全都是核能相關書籍,是住持個人藏書。原來,現年56歲的大河內秀人是畢業於日本最知名的私立大學之一、慶應大學政治系的高材生,有自己對能源的見解。

    他說明,日本電費最貴是在白天,而白天也是太陽能發電量最大的時候,只要能以再生能源適當的配比、輔以儲電技術的開發,未來再生能源成本一定會下降,是一條可行的路。他也主張,與其找替代能源,其實「節電」更有效率。因此壽光院提倡,從家中冰箱開始改革。「所有電器都可關掉,只有冰箱是使用24小時,」大河內秀人說,冰箱若能節能,省的電力會超乎想像。

    因此,廟方推動冰箱節電補助計畫。只要願意購買新型節電冰箱的民眾,就由壽光院無息放款10萬日圓,五年內償還。一開始,參與這個實驗的有7個人,花出去補助共70萬,沒想到,一年後統計用電量,這7個人加起來一年就省下了8000KWH的電力,比當初花了590萬日圓蓋的太陽能發電量還多。

    因此,壽光院決定不再增資擴增太陽能板,而是鼓勵大家換成節能冰箱。壽光院的實驗很小,意義卻很大。若很多小單位都這樣做的話,或許社會就不需要大電廠了!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遠見紙本訂戶請按此立即升級VIP

 

訂閱遠見 + 國語日報或中學生報,贈教育特刊

閱讀之樂.親子共享
《遠見》雜誌一年12期 +《國語日報》半年
《遠見》雜誌一年12期 +《中學生報》一年50期
以上皆贈遠見《12年國教特刊》2014年最新版
知識價 1980元起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訂閱遠見 + GQ 或 VOGUE,總價最低3折起!

卓越品味.深得你心
《遠見》雜誌一年12期+《GQ》一年12期
《遠見》雜誌一年12期+《VOGUE》半年6期
時尚價2,080元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漏水問題可能成為新的福島核災
日本核能監督機構表示,福島核電廠高輻射水外洩可能是一場新災難的開始,也就是一系列受污染的水從儲水槽洩漏的事件。

愛心麵包限時送
你知道店家每晚賣不掉的麵包,都收去哪兒了?目前由志工前往合作店家收取當天賣不完的麵包,分送給社福機構。讓浪費掉的麵包可以量化,浪費掉的愛心卻無以估算。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