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飄香的是,茶,還有四代故事-專訪「有記名茶」第四代王連源

 
每週 二 出刊.2013.09.10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張老師月刊429期
飄香的是,茶,還有四代故事-專訪「有記名茶」第四代 ...
怕打針?先來點音樂吧!
《遇見孩子生命的曙光──焦點解決諮商在兒童青少年工 ...
【不宜錯過的】
最後一個月!買$500抽3萬!
涼感系列商品買滿$500,抽現金最高3萬元!
當期簡介 

張老師月刊429期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當期文章 

飄香的是,茶,還有四代故事-專訪「有記名茶」第四代王連源

文字=張桓瑋 圖片提供= 王連源 攝影=李昌元

大稻埕是早年臺灣茶商的經濟命脈,其中的老字號「有記名茶」,磚紅外牆散發古樸氣息,如今由第四代王連源經營,持續帶領人們穿梭歷史,從細細品茗中嚐透關於「茶」的文化底蘊。

大稻埕的郁郁茶香,牽動出臺灣文化的清甜滋味。深入「有記名茶」廠房,可發現去蕪存菁後的包種與烏龍,經過傳統炭焙加工,裝在一落落木製焙籠裡,沉澱出甘美的香氣和茶韻。
「這是我們堅持不變的『清源焙茶法』。」家族精神歷經百年,一如製茶工藝的過篩揀選、細火慢煨,最後隨茶葉在沖泡中舒展開來……。第四代經營者王連源沏上一壺好茶,娓娓道出「有記」的傳承故事。

茶廠,童年的遊樂場
據王連源所述,「有記」為其曾祖父王敬輝在廈門所創立,後因臺灣茶業出口興盛,1907年遂由祖父王孝謹來臺拓展市場,進而落腳大稻埕。
「後來我父親王澄清在十七歲就接管茶行了。」從小在爸爸身邊跟前跟後,王連源眼中的父親工作有條不紊,秉持「誠信」原則,對茶品質的控管尤其嚴格。他表示,「有記」以外銷泰國、東南亞為主,父親堅守傳統製茶工法,將初採收的茶葉加工製成「毛茶」,而後加以分級、揀梗、拼配,再以炭火烘焙,提煉出茶的精純原味……,各環節均馬虎不得。
王連源憶起兒時,笑言父親總放任他在茶行裡穿梭自如,「有記」儼然就是童年的遊樂場。「像是二樓的『揀茶間』,許多女工都會聚集在那挑選茶枝,我小時候就和她們的孩子一塊玩捉迷藏,茶行那麼大,我們就用製茶機器、一包包茶袋來掩蔽,誰也找不到誰,玩起來很過癮!」
鎮日與茶為伍,王連源小時候也因為「好玩」,總跟在父親身旁陪他燒水、學習沖泡茶葉,並觀看父親挑茶、與茶農談生意,甚或在過年時一起「走春」,至大稻埕一家家同業茶行拜年。耳濡目染下,父親的「茶文化」及其如何待人處事,逐漸融進王連源的記憶裡,透出陣陣清香。
「父親影響我最深的,是他的『腳踏實地』,而且能將茶植入生活。」王連源描述,早年大稻埕許多茶商為了與客戶應酬,常常涉足風月場所,然而,王澄清律己甚嚴,總是拒絕應酬,成為當地的一脈清流。「因為我爸爸相信,只要在生產細節層層把關,茶好,生意自然就來。」
在王連源的印象中,父親總將茶葉當孩子一般呵護,「他早上起床必先探視先前選購的茶葉,晚上睡覺前也會再巡一回。」如此晨昏定省,與茶「搏感情」,便是王澄清留給孩子們的「腳踏實地」,也成了子子孫孫日後的處事準則。

父親的身影,是最好的教導
聽王連源細數臺灣茶業風光,像是清領時代,臺產烏龍、包種出口盛行,以至日治時期紅茶引進、戰後綠茶崛起……。讓人彷彿遁入時光隧道,走進當年大稻埕茶商林立、遍地是金的巔峰時代。
「但市場有起有落,大概在三、四十年前吧,茶出口轉趨式微,很多老茶行都消失了。」王連源啜飲一口清茶,惋惜大環境不復以往,許多茶商外移,甚至轉做他行,「但我們仍然堅守製茶本位,希望能衝出困境。」
王連源表示,「有記」在各個世代被賦予不同使命,從曾祖父一手創立茶莊、祖父致力東南亞外銷推廣,以至父親專注於精製茶生產;到了他這一代,面臨茶業衰微,更需思考的是茶行的改革與轉型。
於是,退伍後的王連源,為繼承父親理想並延續家業命脈,選擇協助打理茶行工作。遙想當年,王連源滿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民國64年,我觀察到茶出口的沒落,但國民所得增加,對茶的需求偏高,因此便建議父親轉闢內銷市場。」
獲得父親支持的王連源,與弟弟在濟南路開設「有記」門市。當時大稻埕茶廠主事生產、出口外銷;濟南門市則專攻內銷、品牌推廣。毫無經驗的王連源,與弟弟們學習制訂行銷策略,將「有記」推至報紙、電臺、電視等媒體,並聘請外務員在各公司、機關團體做介紹。多方努力下,「有記」品牌逐漸為人所知。
「爸爸每天晚上都會來門市關心我們,一方面幫著接待顧客,一方面也和我們聊聊天、商討經營方向。」
王連源感動地說,父親每夜不辭辛勞探視,成為他們兄弟們前進奮鬥最堅實的後盾:「他常要我們再衝一點,但可能我是念會計的吧,比較保守,總覺得該慢慢來,先打穩基礎再說。」王連源笑稱父親性格開放,只要跟他溝通自身想法,他也能放手讓孩子去做。

與文創接軌,重塑新風貌
濟南門市穩定後,王連源轉而回歸接手經營大稻埕茶廠。這時,他暗暗思忖著,要如何發揚先祖傳承下來的「茶文化」?除了茶葉買賣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很多人喝茶卻不懂茶,因此讓民眾瞭解茶的發展歷史,以及正確的製茶過程是很重要的。」王連源提到,民國84年老社區文化興起,文史學者林衡道常帶中外人士至大稻埕參訪,而「有記」便成了他們品茗休憩之地。「於是,我趁此機會開放茶廠讓民眾參觀,不買茶沒關係,只希望人們能瞭解其中文化。」
自此之後,「有記」搭上大稻埕文化列車,與各式藝文活動接軌。同時王連源也將茶行空間重新規劃,並輔以口述導覽,向觀者展示製茶機器與技術,使「有記」成為具備教育功能的「微型博物館」。而如此將現代元素結合傳統製茶方針,王連源因應時代需求做出創新,使人不僅喝出茶中滋味,也重新看見早期茶業的歷史變遷。
「我的孩子現在也從旁協助推廣工作,甚至提出許多年輕人的點子。」王連源驕傲地說,已完成學業的兒女近年來紛紛為「有記」奉獻心力,像是替茶行架設facebook、結合當代美學做出時尚包裝等等,皆賦予傳統茶業嶄新的創意和活力。
當訪談接近尾聲,忽然見到大批外國旅客湧進,王連源的三個兒女無不展現大將之風,以一口流利英語進行導覽:兩位女兒在茶席內嫻熟地泡茶,一面分析茶的特性,並解說沖泡流程;兒子則帶領大夥進入茶廠中,逐一解說焙籠、揀梗機、風選機、乾燥機等製茶器械。在場外國人士看著聽著,無不瞪大了眼,驚嘆連連!
「你看,這才是真正『將茶融入生活』吧!」王連源笑著喝完最後一口茶,隨即幫忙招呼客人;驀然間,百年茶文化的沁甜馨香,似乎就在代與代的傳承、人客的熙來攘往中,慢慢擴散開來……。

【唱爸爸的歌】
腳踏實地,層層把好關;產品好,生意自然就來。
心理資訊文章 

怕打針?先來點音樂吧!

文字=連芯 攝影=李昌元

「看醫生」是許多孩子避之唯恐不及的夢魘。走進診間,不僅得乖乖讓陌生人進行各種不舒服的身體檢查,有時還得挨上可怕的一針。身體狀況較差的孩子,可能得留院治療幾天,能當天走出醫院的,吃藥又是另一個煎熬折磨。有專家學者相信,醫療過程若帶來過大的痛苦和壓力,可能對孩子留下長久影響。那該怎麼辦呢?
近期有加拿大的學者發現,「音樂」是幫助孩子平撫情緒的絕佳幫手。學者設計一項臨床實驗,以三∼十一歲前來急診的孩子為主,研究發現,若能在打針或施打點滴時播放音樂,孩子不僅情緒壓力變小,感受的疼痛指數也會下降,心跳不那麼急促。
研究結果顯示,醫療過程中播放音樂的組別,家長對醫療品質的滿意度提高,而且,有76%的醫生護士也認為打針、打點滴時較輕鬆順利。
至於什麼樣的音樂效果最好?是否有其他令孩子分心的方法?學者正在規劃下一步研究,期望找出更多方法幫助孩子輕鬆就醫。
書籍介紹 

《遇見孩子生命的曙光──焦點解決諮商在兒童青少年工作上的應用》

書籍簡介
本書沒有艱深的理論,用了許多的實例與對話,來呈現如何使用焦點解決諮商與孩子工作,目的是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忙第一線的實務工作者,以及想要學習與了解焦點解決諮商的人,透過案例的描述與對理論的簡單介紹,得以領略焦點解決諮商的力量與美好。

作者簡介
【關於陳意文】
現任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兼任諮商心理師;光寶基金會志工訓練講師;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各社福中心、基金會之特約諮商心理師、督導與講座,並於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擔任講座與督導。
曾任華明心理輔導中心、觀新心理成長諮商中心專職諮商人員;並於國立空中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以及私立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兼任講師,教授諮商與助人技巧相關課程。
喜歡孩子,喜歡諮商,更喜歡將所學應用己身。與孩子工作近20年,致力於焦點解決諮商和遊戲治療的學習與訓練十餘年,在實務工作經驗中發現,若能將遊戲治療加上焦點解決諮商,不但適合孩子,也適合學校輔導以及社會工作相關助人領域,因此除了教授遊戲治療的實務技巧外,更投身於焦點解決諮商的推廣,期待更多助人工作者運用有效、合適的方式協助孩子,讓孩子充滿快樂與自信,少些受苦的靈魂。

推薦序
行動、創新、融合,建構獨特的工作方式
洪莉竹(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焦點解決諮商在台灣的發展已經歷了十八年,具備幾項特徵:
1. 短期諮商符合實務場境的需要
2. 讓初學者容易入門
3. 幫助人們建立新的思考習慣(洪莉竹,二○○七)
因此大約在一九九七年左右,焦點解決諮商成為助人專業領域的學習新風潮,以教授焦點解決諮商為目標的課程,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學習對象擴及:中小學學校教師或輔導人員、大專院校心理諮商工作人員及導師或學務人員、軍警單位的心輔工作相關人員、企業組織的領導階層或員工、兒童與青少年工作的社工人員、民間助人機構的志工、心理諮商相關系所的研究生、醫護人員、家長、社會人士……等,可見焦點解決諮商的理論與技巧被廣泛地應用在助人工作的各個領域,其觀點也被許多人運用在個人生活情境,以建構正向眼光,提升個人能量。
焦點解決諮商在台灣已經有不錯的基礎與發展,但也持續面對著來自實務工作與理論發展的挑戰。若要促進焦點解決諮商理論持續發展,提升其對助人工作者與社會大眾的助益,筆者認為以下各項工作必須持續努力:
1.結合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升焦點解決諮商的諮商效能;
2.將焦點解決諮商的知識融入各種議題,拓展其應用範圍;
3.培育焦點解決諮商推廣師資,開展其影響層面;
4.彙整台灣本土實務經驗,撰寫與出版專書;
5.建置焦點解決諮商研究與推廣單位,整合相關人力與資源。
十餘年來,許多年輕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在焦點解決諮商的推廣與教育訓練上,貢獻良多,陳意文心理師是其中的佼佼者。我與意文相識多年,我們和一群伙伴多年來一直定期會面,持續針對焦點解決諮商的理論精神及實務應用進行研討。意文心理師除了學習焦點解決心理諮商,亦學習完形治療、遊戲治療、現實治療、敘事治療等各種不同的諮商理論,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她投入個別諮商、團體諮商、親職教育、親師諮詢、教育訓練、督導工作多年,實務經驗甚為豐富。
意文心理師將焦點解決諮商的理論與技巧,與其他理論取向整合,融入其實務工作中,帶著行動研究的精神,持續反思、修正、創新,建構出富有個人特色的工作方式。本書為意文心理師多年實務經驗的精華,從書中內容可以看到她很認真地實踐著:「將焦點解決諮商的知識融入各種議題,拓展其應用範圍」及「彙整台灣本土實務經驗,撰寫與出版專書」。
本書內容豐富,文字深入淺出,最可貴的是運用許多實例與對話,闡釋焦點解決諮商的理論內涵及實務運用,讀者可以從這些實例與對話中,具體理解焦點解決諮商的精神理念和運用方式。本書非常適合從事兒童/青少年工作的助人工作者、學校教師、家長閱讀,我很樂意將本書推薦給大家。
活動快訊 

【不宜錯過的】

歡慶開學閱
學校門市訂書,75折
※2013年9月1日∼10月31日止
※門市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25號B1

「開學閱書展」
教科書╱參考書╱工具書
立即加入會員獨享購書75折

※快上「張老師文化讀家粉絲團」facebook按讚,第一手消息隨時提供給您,不定時還有好禮相送喔!
張老師文化讀家心聞網www.lppc.com.tw
張老師文化FB粉絲團 www.facebook.com/lppc.com.tw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13-09-03 從醫院出發,葉瓊櫻溫暖速可達
2013-08-27 愛情的神話
2013-08-20 大自然,尚好的療癒師
2013-08-13 內在品質,「林三益」不變的經...
主編推薦  
海灘正妹大膽fun肆擠乳
除權息 專家:10強股必買
男人對女人化妝後的真心話
網路購物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張老師月刊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廣告刊登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