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委內瑞拉的禁忌:漲油價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紐時周報
2014/02/12 第1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2 月 5 號無出刊公告
精選頭條 委內瑞拉的禁忌:漲油價
國際要聞 化核彈頭為便宜能源
牛津詞典與語文一同進化
被劫掠藝術珍品不再失落
樹獺生存型態具生產性
 
編輯小語
 
2 月 5 號無出刊公告
致訂戶:2 月 5 號原出刊的【紐時周報】電子報,因農曆春節當周無出報,因此停刊一次,在此致歉。
精選頭條
 
委內瑞拉的禁忌:漲油價
【陳世欽譯】

委內瑞拉每公升汽油價格不到二美分(台幣六角),舉世最便宜,開車族加滿油之後,給的小費往往高於油錢。

委國的石油蘊藏量可能全球最高,導致許多委國人民視廉價汽油為不可侵犯的權利。這是石油財富使委國享有第一世界級地位時期的餘緒。

然而委國總統馬杜洛已經提出曾經不可思議的呼籲。他說,油價該調升了。

45歲的倉庫工人賈維爾斯花48美分為他老舊的雪佛蘭運動休旅車加滿油時說:「我絕對贊成調高價格。」然而當加油工說,如果油價調高,加滿可能需要幾美元時,他的笑容立刻消失。他說:「不可以!那太多了。如果油價調到那麼高,一定會引發罷工。人們會占據道路。」

馬杜洛迄未說明調高油價的時間及幅度。據估計,委國政府每年平均免費送出多達300億美元的燃料。在它承擔龐大赤字之際,這是非常可觀的損失。

然而調高燃料價格可能須承擔政治風險。在上任的第一年,馬杜洛不斷設法尋求人民的接受。外界認為,他與深具群眾魅力的前任查維茲比較,相形見絀。查維茲儘管不贊成補助燃料,也從未冒險調高油價。委國的禁忌之一是,把當局1989年調高油價與造成數百人死亡的暴動聯想在一起。

對開發中國家而言,求取平衡是共同的課題,尤其是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近年來,玻利維亞、印尼、奈及利亞與另一些國家取消燃料補助後,都曾引發示威,時而十分暴力。

委國國家石油公司總裁拉米瑞茲去年12月表示,多數人使用的高辛烷值汽油保本價大約是每公升48美分。

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表示,兩年來由於煉油廠有問題,委國每天自美國進口數萬桶汽油。換言之,它等於為幾乎免費送出的汽油支付市場價格。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客座教授莫納爾迪表示,委國因此流失的國庫收入大於教育與醫療健保開支的總和。

富人與中產階級是補助的主要受益者,因為他們比較可能有車子。

莫納爾迪說,委國許多窮人知道,當前的汽油價格無以為繼,他們因為補助而受益的程度相對小很多。

然而儘管委國政府承諾把調高油價而增加的國庫收入用於各種社會計畫,他們大致上還是反對調高,因為他們不信任政治人物。

【2014-02-11/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

國際要聞
 
化核彈頭為便宜能源
【陳世欽譯】

冷戰於1980年代末、90年代初落幕,世人歡欣鼓舞、鬆一口氣之餘,另一種恐懼卻隨即出現:蘇聯解體可能使核子安全不保,以致其巨量庫存核彈頭流入不友善者手中。

1991年,莫斯科當局宣布準備將數千件核武貯放於老舊的地下掩體,交由靠不住的警衛把守,令人更加坐立不安。

許多官員與科學家引以為憂,卻沒什麼人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候,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奈夫提出奇想:何不讓莫斯科當局取出除役核武的鈾,稀釋後賣給美國充當發電燃料,讓俄羅斯獲得亟需的現金,美國取得便宜的電力來源?

去年12月,來自俄國的最後一批鈾運抵美國,奈夫當初的提議就此功德圓滿。總計廿年來,這項「百萬噸變百萬瓦」方案將二萬顆俄國彈頭化為電力,點亮美國1/10的燈泡。

奈夫缺少武器管制領域的知名度、經驗及資歷,卻是再處理核彈頭原料的原始發想人。此外,他不僅提出最初的方案,而且長期守護它。

70歲的奈夫最近說:「我當時很天真,以為這構想會自然成就。」實則將核子科學化為充斥技術複雜性與政治不確定性的全球協議,還需要堅持與技巧。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范希斐爾說:「這非常了不起。」他說,這個武器銷毀過程收拾了全球1/3的核彈燃料,是核武裁減史上「最大的單一步驟」。他說,奈夫是未受到應有讚揚的英雄,他的表現更是「個人可締造成就」的驚人實例。

核子時代,稀有同位素鈾235是戰爭與和平這場大戲的主角。純度達90%時是核彈燃料,5%時則是發電用核反應爐的燃料。

奈夫曾經懷疑截然不同的美俄能否合作。他說,美俄當局1991年底宣布片面大幅裁減核武時,「我說,『哇!這些武器會何去何從?』」

他和許多專家一樣,擔心蘇聯無力處理數以千計的廢棄核武。冷戰時期的條約與獨立行動容許取自轟炸機與飛彈的核武自行存放,提高了失竊的可能。

他擔心,這個坐困愁城的共產國家可能已在縮節確保核武安全的必要措施,而曾經是寵兒精英,如今陷入貧困的俄國核子科學家可能轉往他地工作。他說:「聽起來很危險。」

他的解決構想是核子循環再利用,美俄當局都支持。然而如何在盤根錯節且利害牴觸的國家與商業利益之間加以落實,卻是另一回事。奈夫幾乎全程跟進、推動。

第一批鈾於1995年運抵美國,此後18年共有250批相繼運到。去年12月,一艘自聖彼得堡啟航的貨輪抵達巴爾的摩,送來最後一批稀釋鈾。標誌顯示迎風飄揚的俄美國旗,附帶「兩萬顆核彈頭銷毀」的訊息。

去年12月華府俄國大使館以酒會慶祝計畫結束。奈夫是貴賓。根據現場傳發的小冊子,全部交易額約170億美元。

冊子上說,取自拆解核武的鈾最後稀釋成15,432噸低度濃縮鈾,由此產生的反應爐燃料滿足全美半數核電廠所需。

小冊子記載:「世人普遍認為,美俄之間的核燃料交易象徵世上二大核武強權對峙時代的終結。」

然而奈夫接受訪問時說,這項成就給予世人的啟發是,「一般公民也能有所貢獻。」

【2014-02-11/聯合報/G5版/UNITEDDAILYNEWS】

牛津詞典與語文一同進化
【王麗娟譯】

編一本幾乎將英語單字一網打盡的詞典,是維多利亞時代典型的一項努力,參與者是白鬍子、高度自信、邁著沉重緩慢步伐的一群紳士。歷經25年努力,字典第一部分於1884年誕生。內容呢?「從A到ANT(螞蟻)」。

在這個缺乏耐心的年代,牛津英語詞典(O.E.D.)正以觸控打字邁向它的第三版,目前已完成61萬9,000條目的定義,網路版則每三個月更新一次,還得爬梳潮湧般的數位資料。

這是20年來這本素受推崇的詞典首次更換總編輯,48歲的普羅菲特的責任是既須延續詞典的傳統,又得確保它能和這個以谷歌搜尋定義、以簡訊交談的時代產生連結。

普羅菲特尊重傳統,但也同時準備將字典再定位。他說:「我對詞典的想法是,在某種程度上,它的時機已到。人們比過去更需要資料的過濾器。在我盡可能堅守O.E.D.的公眾信譽時,我還希望能向人們證明詞典的實用價值。」

普羅菲特鼓吹數位化的文學與O.E.D.的條目相連結;他希望學生更多用詞典,學生對「詞典」與「網絡搜尋」的區分已日益模糊。

O.E.D.自成一家,雖與文字定義具權威性有關,主要還是因為引經據典,收錄了該字使用實例的沿革。編纂第一版之議於1858年提出,原定10年完成,卻到70年後,即1928年始竟其功。第二版1989年問世,多達2萬1730頁。第三版始於1994年,原冀望2005年完工,目前推估2037年可問世,只略差32年左右。

O.E.D.的嚴謹固然可佩,時下世人對它卻是敬重多於使用。部分問題出在價格。一套20冊的二版牛津英語詞典標價995美元,數位訂閱年費則為295美元,在網路免費研究工具甚多的這年頭,實在難銷。

雖然O.E.D.在網際網路摧毀其他參考作品的巨變中得以倖存,卻仍無法從潛在的網路觀眾獲利。普羅菲特渴望能做到這一點,或許會降價求售,但肯定會對網站進行調整,也會減少沉悶乏味的定義。

普羅菲特很難與老學究形象扯上邊,他在提到草擬「phat」此一條目的定義(1.(形容人,特指女性)性感的,有魅力的。2.(特指音樂)一流的,令人欽佩的;時尚的,「酷」。)時,得意地說:「O.E.D.許多最高原則仍將堅守,如何體現則須有所改變,如何引人入勝也須改變。」

19世紀時,編纂這本收錄「出現於英文文獻中的每個字」的字典的最大障礙,是找出引文的出處。今天,字典約70位員工最大挑戰卻是資訊過多。

副主編季里佛說:「我們可以聽到英語世界過去500年發生的每一件事,真是震耳欲聾。」季里佛曾花費九個月修訂run這個字的定義,它是目前O.E.D.中內容最長的條目。

詞典早期的引文多數來自文學作品,現今引文出處包羅萬象,有部落格、推特貼文、墓誌銘、中學畢業紀念冊留言等。詞典的目的是找出某字最早和最具說明性的用法,而非認可何者才是「適切英語」。不時有人斥責O.E.D.收錄青少年的俚語或行銷術語,他們都誤解了這本詞典,它的目的不是界定語言應如何使用,而是呈現它的原貌。

普羅菲特說:「我不知道那些字適切與否,但看過它的用法沿革便會知道,看似不能破的規則也會破。如同語言會變,語言的用法也會變。人類在語言使用上越靈活,就越可能茁壯成長。」

【2014-02-11/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

被劫掠藝術珍品不再失落
【陳世欽譯】

身為記者,我以追查他人為業。法國當局表示,在追查二次大戰期間遭到劫掠或在不明情況下轉手,如今收藏在法國一些博物館的二千多件藝術品的繼承人時,遇到了困難。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60年來法國僅將這些無主藝術品中的80件物歸原主。批評者表示,追查繼承人進展慢,效率差。我決定試試自己能否找到這些人。

我碰到的一大障礙是許多家庭甚至不知道失去過什麼。親戚會亡故。他們的歷史、故事與相關文件全已消失。也因此,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畫派創始人庫爾貝的大型畫作「暴風雨後的埃特雷塔特懸崖」,才會長年高掛在奧賽博物館,直到現在才有人出面認領。

我花了兩星期才找到它可能的主人之一絲爾薇•塔法尼。她是法國官方檔案記錄該畫前主人吳爾夫森的姪孫女。他與妻子厄妮絲汀•大衛度夫是屬於上流社會的俄羅斯僑民,沒有子女,後在巴黎被捕,隨即押赴奧許維茨集中營,並死於其中。我連絡到61歲的塔法尼,向她說明我的發現後,她申請認領該畫。

尋找另外二件作品的可能繼承人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其中之一是納粹政軍領袖戈林劫掠得來德國中世紀末期畫家杜勒的一幅粉筆畫。它曾經屬於1943年被驅逐出境的賈碧蕾兒•杜菲耶所有。她的兄弟尼莫爾曾經擁有我追查的另一幅畫:出自16世紀巴洛克藝術畫家魯本斯之手的金色調十字架上耶穌三幅相連畫。它顯然是在納粹占領法國期間被迫賣出,戰後自奧地利林茲取回。

我在巴黎郊區找到尼莫爾•杜菲耶的孫子羅蘭•杜菲耶時,他表示不知親人曾擁有這幅畫。他說:「我們真的很驚訝。」

我有人協助。他是專門追查家族譜系的社群網站MyHeritage執行長雅弗。然而我們所做的並無神奇之處。我們上網搜尋家族譜系、奧許維茨死亡紀錄、以色列的納粹大屠殺受害者數位資料庫,以及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照片目錄。法國官方的作品目錄提供初步線索。

許多猶太人擔心私人財產會在納粹占領下被沒入而折價賣出手中藝術品。吳爾夫森將他的庫爾貝作品委託給一名交易商。後者1941年以35萬法郎把它轉賣給德國福克翁博物館。該畫最後從這裡取回。

我連絡到塔法尼女士時,她說她對庫爾貝的畫作毫無所悉。她說,她的母親因為大戰而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並因此將子女登記為新教徒。她說:「我直到15歲才知道自己是猶太人,因為我的母親懷有莫大的恐懼。」

根據法國檔案,魯本斯的三幅相連畫「十字架的豎立」1941年由「N.杜菲耶」賣出。我根據報紙刊登的訃聞與家族譜系發現,這個兒子名為尼莫爾•杜菲耶。他有一個名叫賈碧蕾兒的姊妹,兩人有後。我在網路找到尼莫爾的孫子羅蘭•尼莫爾•杜菲耶。後者經營的公司專賣遊艇。52歲的杜菲耶說,他準備與堂兄弟理查•尼莫爾•杜菲耶共同申請認領。他可能是繼承人的消息令他高興又憤怒。

他提到法國政府時說:「他們怎能不主動追查名正言順的物主?」

我曾經多次遇到沒興趣證明自己是否某特定藝術珍品繼承者的人。

某位女士的一名親戚似乎曾經擁有列為無主藝術品的19世紀法國點描派畫家修拉的一件作品。她說:「我母親很確定她的叔叔並未遭到劫掠。」

法國文化部長奧海莉.費里佩提表示,法國政府將以更積極的態度追查這些作品原持有人的後人。她說,各博物館的新任館長將接受額外訓練,「我一定會採取更快、更進一步的行動」。

如果態度更積極,我牽成的實例對法國政府是個好兆頭。

誠如雅弗說的:「你只需要強烈的好奇心,一點智力與些許運氣。」

【2014-02-11/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

樹獺生存型態具生產性
【陳世欽譯】

與其說三趾樹獺(亦稱樹懶)是種動物,不如說牠是個活動的生態體系。

這緊密的結合體由樹獺、一種住在樹獺毛裡的蛾蟲,以及一種生長在樹獺特殊溝槽式毛髮溝渠中的藻類共同構成。梳理一隻三趾樹獺的毛,可能會有100隻以上的蛾蟲飛出來。

這三者大致如何互利共生,已為威斯康辛大學生物學家波里與畢里帶領的團隊破解。他們採取的第一個步驟是,解開已有35年歷史的樹獺行為之謎。樹獺生活於中美與南美的叢林。

樹獺約每七天從棲息的樹上爬下來排便一次。牠會挖個洞,以樹葉蓋住糞便;幸運的話,便能爬回樹上。樹獺在地面極易受攻擊,是森林中美洲虎與牠聚居的可可樹園中郊狼爪到擒來的獵物。

樹獺為何甘願冒險?1978年率先使各界注意到這問題的研究人員認為,樹獺可能意在為牠最喜愛的樹木施肥。而藻類則使樹獺毛產生綠色光澤以利偽裝。

威大團隊最近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生物科學版」發表研究報告,以不同的方式結合前述諸環節。他們首先試著瞭解樹獺為何每星期冒險下到地面。

他們認為不可能是為滋養樹木,因為牠的糞便對樹木的營養影響不大。他們研判,這是為樹獺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蛾蟲蠹螟著想。下到樹獺的地面糞堆讓住在牠毛裡的蛾蟲有機會產卵。

蛾蟲的幼蟲以排泄物為食。牠們在樹獺的粒狀排泄物中發育至成熟階段,孵化時,拍翅飛到樹上找定一隻樹獺為宿主,鑽進牠的毛裡,快活過一生。

蛾蟲死後軀殼被樹獺毛皮中的真菌及細菌分解。腐爛過程的代謝產物,尤其是氮,是樹獺毛髮空隙中特殊藻類的食物。研究人員認為,樹獺可能以本身毛皮內的藻類為食,而這可能是整個系統運作的目的。

樹葉是很差的營養來源。以它為食的動物,如大猩猩,通常須有大容量的腸子來裝它。樹獺必須沿著細弱的樹枝爬上爬下,負擔不起大容量的腸子。它移動緩慢正是因為每單位熱量都很重要,減慢新陳代謝有其道理。

三趾樹獺身上蛾蟲越多,毛皮中氮越多,藻類也越多。分析樹獺胃部內容物後發現,牠們的確以身上的藻類為食。

二趾樹獺在樹上排便,身上同樣有蛾蟲寄宿,只是數量較少。儘管如此,牠們似乎會利用樹獺、蛾蟲與藻類的共生,卻不須冒險。

波里博士說,他與畢里博士2009年在哥斯大黎加一可可園展開樹獺研究計畫,目標是了解樹獺能否在牠們的原生森林遭破壞後,改以可可園為棲息地。

基因工程專家有時候夢想有朝一日,能夠將葉綠素分子植入人體的皮膚細胞,使人類得以行光合作用以取得食物。樹獺很可能數百萬年前就已先有這種概念了。

【2014-02-11/聯合報/G5版/UNITEDDAILYNEWS】

訊息公告
 
消脂保肝保平安!
農曆年前後從尾牙一路吃到除夕、過年,甚至年後的春酒,這樣吃下來很難不再胖個幾公斤,可要小心連肝細胞都被養得「肥滋滋」、油膩膩,種下心血管疾病及肝臟疾病的風險!

年終獎金投保 看四象限
你今年的年終獎金多還少呢?不管多或少,壽險公司建議,考慮年終獎金多寡、現階段較需要保障或理財等要件,依「投保四象限」,透過保險商品來執行年終獎金投保計畫。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台灣聯合報合作,每週推出紐約時報精選周報。
【紐時周報】電子報僅收錄中譯文,完整12版的中、英文報導請見聯合報周二出版的特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