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能承載多少記憶?當無法永存的布料,轉化成不鏽鋼和黃銅的編織品時,又能見證多少過往的痕跡?泛黃照片中的色澤淡化成雋永的灰階,香港藝術家文鳳儀的「衣戀」瞬間蛻變成層層「依戀」,歲月的點滴和成長的過程,她選擇以衣物的形體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記,剛烈之中可見韌性涓滴而下,也成就了紙筆之外的記載。 本次展出的20件作品中,有文鳳儀自身的成長經驗,如以衣物為軸線的《編織往昔》系列與鞋子主題的《編織和順》系列,也有為兒子、母親和弟妹所記錄下的故事,如《編織親密(身體線)》中生動可愛的嬰兒服,以及具有時代象徵的學校制服。有趣的是,這些都不是文鳳儀為了創作所設計的新款式,而是以自己和家人曾經穿過的服飾為藍圖,或是根據舊衣物的延伸之作。 | 藝術家 文鳳儀 | 衣服除了是生活必需品之外,也是最貼近我們皮膚、與外界接觸的介質,如何透過衣服/身體來了解自己、了解生命,遂成為一層阻擋與修飾;而藝術家緊扣著對於身體線條的情感,所流露出的,不僅是生命狀態的曲折,更是某個家庭、某個年代的縮影。文鳳儀回顧生命的歷程,那些曾經穿戴過的東西,是獨特的身體經驗,無法取代的氣味、觸感,造成感官的依戀,她說:「既然捨不得丟掉,就用另一種物質的方式保存下來。」轉化的過程是一種讓記憶逐漸昇華的方式,而對藝術家而言,無疑是場自我修練、淨化靈魂的儀式。 從女兒、姊姊,到一位女人、母親,多重的身分讓作品裡不斷交織的紋路更顯複雜,也突顯女性角色在現今社會的多元樣貌,如同媒材傾瀉而出的,那沉重與輕盈不斷揉雜的混合質感,在層層銅線包覆之下的深處亮光;而相伴而生的厚重影子,因不同的觀看距離,產生虛實的交錯堆疊,時空的延續性也因此亂了步調,繼而從中看見那隱隱躍動的雋永光芒。 文鳳儀說:「創作是我填補童年的一種方式,具有重量的媒材像是我一路走來對於人生的體會。」衣服從直線到曲線,是身體的外在變化,同時也是心境逐漸成熟的轉折;然而,那看似輕鬆童趣的形象,卻是文鳳儀在生與死之間,靈魂的內向探求。2001年懷孕待產的日子,不僅是對新生命的期待,也是自我人生和藝術創作的轉捩點。她時常回想起自己出生時的情景,胎位不正的原因讓母親在生產時吃了不少苦頭,作品《得樂》中絲襪底部的球狀,即是象徵當時不穩定的生命狀態,與艱困的存活經驗;自己當了母親之後,重新思索生命的開始與結束,以兒子衣物為原型的童裝作品,彷彿完整了《編織親密(身體線)》系列。 | 《編織親密〈身體線第B3號〉》•不鏽鋼•57x26x8cm,2009。 | 束縛後的破繭而出 除了衣物、鞋子之外,她也以同樣的手法打造櫃子,如作品《躲藏》。櫃子的本身具有收藏的概念之外,也反應文鳳儀年幼時不安的心理狀態,她說:「小時候喜歡躲在箱子或櫃子裡,像在玩捉迷藏一樣,可能藉由這個遊戲可以躲開一些不開心的事情。」 那是一個自己的小天地,充滿一種名叫安全和親密的特殊感受,於是她編織自己不算愉快的年輕歲月,包括來自傳統家庭的束縛和學校太過於瑣碎的規範;然而,這些框架塑造她勇於跨越的性格,當過去的影像在腦中上演時,所能感受到的不再是無法呼吸的壓迫和限制,而是往昔時光難以復返,卻可深刻紀念的無限感慨,每位妹妹的個性,母親出席不同場合的裝束,文鳳儀的作品輝映著一家子的各式表情。 一件件的作品,伴隨著傳統的老式箱子,就像是一本裝滿全家福照片的相簿,也是記載著家族成長史的族譜,數十種不同的花紋(早期的紋飾多於線條的表現,隨後逐漸加入繪畫性,使之複雜變化)不僅呼應花開花落、一眼瞬間的生命觀,也成為家族獨有的特殊符號,反覆地匯聚情感並濃烈交融。如同身體一般,對文鳳儀來說,那是可以盡情展示的場域,下意識地在符號的連結中猜測藝術家的信仰,她卻說:「我不可能成為任何一個宗教的教徒,也因此可以透過一個旁觀者的立場去『研究』宗教,像是截長補短那樣,『拼湊』出自己的信仰。」再次確立的是,生命智慧的累積不單是救贖或釋放的儀式,看似華麗的外表不為華麗而生,而是經由靈魂的淬鍊而成,文鳳儀將持續正向地,展現真實的那一面。 | 《得樂》•黃銅•120x33x9cm,2011。 | DATA 衣戀記事 展覽日期:2014/02/27-2014/08/30 日期:2014/04/25(五) 19:30 展覽地點:路易威登中山藝文空間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7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