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幼文指出,上海自貿區是在為大陸整體的經濟改革和開放做壓力測試,開放進度也與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進程有關;自貿區因此肩負了大陸國內改革與國際接軌的雙重責任。他認為,自貿區的金融開放是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上海自貿區去年九月一日上路,今年九月將交出第一份成績單。參與相關規畫研究的張幼文日前接受本報採訪,說明現況與願景,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自貿區改革步伐似有放緩跡象,外界甚至傳聞有遇冷情況,原因為何?
答:很多人對上海自貿區有誤解,剛開始大陸一些專家學者也不清楚自貿區的定位。最關鍵的是誤以為上海可拿到特殊政策,這是因為過去卅五年來,大陸從特區到逐步開放,就算中央不給特殊政策,地方也會給,如廉價的土地和優惠的稅率。到現在還是很多人這麼想,以致消息一出,自貿區周邊的房價上漲,各地都出現自貿區熱。
但自貿區不是靠特殊政策扶植,要靠政府自身改革,解決影響效益的問題,提升城市功能。上海自貿區的定位是要為大陸準備開放但還未開放的部分做試驗,包括教育、醫院等,做壓力測試。
其次,上海自貿區的全稱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放在括弧內,代表大陸其他地區也要做試驗區,試驗的意思是要推廣,今天上海做的,其他地方也會做。
試驗就是要探索,專門做一些難做的事。自貿區內要做什麼、如何做,也要與中央協調。
問:現在自貿區有多少家企業註冊,台灣企業有多少?
答:目前註冊企業有一萬零四百多家,外資一千多家,來自港台約為六百多家,台資部分百分之六、七十是貿易企業,還有一部分是金融業,例如租賃。
許多企業先來註冊,因為還看不清楚發展方向,資金還沒到位,離正式經營還有一段過程,這不是冷下來,而是現在更加務實。
問:自貿區到今年九月將滿一年,進展如何?
答:中央要上海在九月繳交一年的成績單,目前包括海關通關辦法十六條、檢驗檢疫六條、工商登記八條等已修訂公布。其他如企業年檢、政府信息共享、誠信體系建設等共廿三個領域也已開放。自貿區產業的概念是廣泛的,產業要轉型,其中服務業是發展重點。上海推自貿區,發展服務業更重要,包括旅遊、教育、醫療。
問:自貿區的金融改革進展如何?
答:從功能角度來說,自貿區的金融改革不是為了吸引外資,而是要推動人民幣跨境走出去。上海自貿區不是不歡迎外資進來,重點是要培育更多對外投資,吸引外資雖不是全新政策,但自貿區的對外投資是質變。要通過金融改革支持跨國公司,在區內使用資金會更便利。
將自貿區內的資金與區外隔離,這是自貿區最大亮點。當區內逐漸與境外市場接軌,利率與國際市場接近,而經審批的註冊企業資金可以進到區內,設立自由貿易帳戶,但註冊企業的哪些資金可以進去,要看具體情況。自由貿易帳戶最難處理的是監管工作,自貿區會花大力氣防止恐怖主義、販毒、貪汙洗錢的資金進入帳戶內。
問:自貿區會不會成為離岸金融中心?
答:不會。上海自貿區只是允許部分企業開展離岸業務,如果鼓勵企業去炒作金融市場,沒有意義。但自貿區會有效推進利率市場化。
問:自貿區的未來發展?
答:上海自貿區不僅沒有拿到特殊政策,還拿回九十八項任務清單;甚至是拿到責任證書。中央要上海試驗能改什麼、能試什麼,由上海承擔責任。但具體怎麼做,上海自己要探索。套句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所說的,「上海自貿區要成為苗圃不要成為盆景,培育一段可以移栽。自貿區所有的制度都必須可推廣、可複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