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際間瀰漫著一股「姑息主義」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歐美等大國逐漸以妥協取代了對抗,對不正義的事則消極「不作為」凌駕了積極介入;久而久之,不僅大國對國際恐怖行動及分離主義漸顯束手無策,對於日益蔓延的區域動盪也逐漸失去收拾的能力。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大國姑息下,「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叛軍勢如破竹地攻占伊拉克中北部大城,更迅速逼近首都巴格達,伊拉克民主政府一度岌岌可危。也是在這種大國「事不關己」的心態作祟下,俄羅斯不費吹灰之力占領了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扶植的反抗軍也逐步攻占烏克蘭東部數座大城,並逕自宣布自立「頓內茨人民共和國」,使烏克蘭的領土分裂危機進一步惡化。
這次馬航客機在烏克蘭遭到擊落,說明在歐美大國「姑息」心態的助長下,分離主義者及好戰份子對世界的威脅正在擴大。而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不同角落發生的事,其他地方的人並無法全然置身事外;例如,伊斯蘭叛軍在伊拉克的攻掠一度使全球油價飆升,而國際民航班機再也無法安心飛越烏克蘭航線。歐美民主大國若只想明哲保身,將看著既有秩序不斷崩解。
去年底,前烏克蘭總統亞努柯維奇為了要得到俄國總統普亭的政治支持,並換取俄羅斯的經濟貸款,不惜片面宣布中止與歐盟簽署的貿易與政治夥伴協定,因而引發烏國親歐盟陣營的不滿,基輔因而爆發大規模流血示威。在親俄派與親歐派的軍事對峙下,烏克蘭隨即陷入一波波的動亂與分裂。
其間,普亭為了顯示他對烏克蘭的影響力,一方面派兵入侵俄裔居民占多數的克里米亞,並透過公民投票的手段「和平兼併」了克里米亞;在另一方面,在俄政府的煽動與支持下,俄人居多數的烏東盧甘斯克州和頓內茨州也宣告獨立。親俄的叛軍在俄羅斯的強大軍火支援下,在烏克蘭東境劃地稱王,這次連國際調查小組人員前往檢視馬航失事現場,都遭到嚴重阻撓;相對的,基輔的親西方政府在歐美各有政治盤算及劃清界限下,卻顯得孤立無援。
美國是出於地緣戰略的考量,不願以軍事力量介入烏克蘭事件,只能對俄羅斯進行道德勸說,並採取局部的經濟制裁行動。歐盟則因為高度仰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在維繫經貿關係的大原則下,除了發表強硬的聲明外,也遲遲不願意對俄羅斯採取嚴厲的經濟制裁。
在美國及歐盟的共同姑息主義下,烏克蘭的動盪早就消失在國際新聞的版面,直到這次馬航班機遭到飛彈攻擊之後,烏克蘭問題才又重新回到世人眼前。歷經這次恐怖攻擊,歐亞之間這條便捷的空域已充滿死亡威脅,加上當地親俄民兵阻撓調查行動太過粗暴,因此,美歐可望對烏克蘭的形勢採取更積極的介入政策,對俄羅斯的教唆採取更嚴厲的譴責。馬航的墜機,似乎為烏克蘭的和平帶來一絲轉機。
這次馬航遭擊落的地點,是在烏東親俄叛軍的占領區內,擊落馬航的「山毛櫸」飛彈又是俄國製造的導彈系統;目前西方的輿論皆把箭頭指向烏東叛軍背後的影武者俄羅斯。
首先,在歐盟方面,由於這次馬航事件中有近兩百名乘客是歐盟公民,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讓歐盟不得不對烏克蘭及俄羅斯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在歐盟和北約的聯合聲明當中,除誓言要找追出元凶,也揚言採取必要的軍事措施,以結束烏克蘭的政治動亂,並對俄羅斯進行更嚴厲的經濟制裁。
其次,在美國方面,美國政府認為馬航事件是俄羅斯支持的叛軍所為,也認定俄羅斯對烏克蘭叛軍提供軍火武器及訓練裝備,是助長烏克蘭危機的主要因素。因此,美國一方面將介入烏克蘭政府軍與叛軍之間的政治調停,在另一方面也將於下星期三宣布新一波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馬航事件迫使西方國家共同介入烏克蘭的危機,這是烏克蘭和平的轉機。然而,國際間的「姑息主義」是否能就此轉向消散,似乎仍在未定之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