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正視台灣公共論壇的淺薄化與幼稚化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最聰明的遊戲密技、最深入的遊戲攻略、最新銳的遊戲資訊-【網路遊戲密技吱吱叫】通通報給你知!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7/23 第330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與賴清德一起算清楚
聯合報社論 正視台灣公共論壇的淺薄化與幼稚化
經濟日報社論 解決所得分配不均 是時候了
聯合晚報社論 蔡英文和馬英九都是政客嗎?
民意論壇 打電話到天堂關說
數學天才 痛苦問人生意義
國際醫療園區 MIT醫材發光
奧林匹亞 培養科學生力軍
去梯言/誰來收妖?
肺癌篩檢功過未定 戒菸更根本
鄭捷案 誰來保護被害人
颱風預報 多點全民防災意識

聯合報黑白集
與賴清德一起算清楚
黑白集/聯合報
蔡英文將「凍結台獨黨綱案」交付中執會,可作兩面觀。有人說,五分鐘就付委,可見此案已「急速冷凍」,難再見天日;但有人則說,未撤案,又交付中執會,此事應仍有續集可看。

蔡英文在全代會內外的談話,比較傾向支持「反凍獨」。但凍獨案付委,形同在體制上已經「立案」,即可「養案」,亦即仍是一個「活案」,這則可視為蔡英文並未盡棄「凍獨」的政治籌碼。

就世局及國情的內外走勢看,民進黨不無贏得二○一四及二○一六選舉的可能性,但民進黨若重返執政卻必無維持台獨路線的可能性。亦即,蔡英文所作「民進黨若選贏,北京會向民進黨的方向來調整」的預言,是癡人說夢。她現在必須認真考慮的是:若欲重返執政,須能妥善操控民進黨放棄台獨路線的那個著陸動作的平緩曲線,以減低對內外的政經衝擊,不可硬著陸。

蔡英文將太陽花的台獨意識說成「天然成分」,又在獨派「若凍獨,就凍黨」的威脅下冷凍了凍獨案。但是,若欲重返執政,民進黨面對的將是「若不承認九二共識,若不棄獨,就沒有兩岸和平發展」的困境;而蔡英文若要調整台獨路線,仍須取得獨派及太陽花的讓路。

蔡英文此時一方面不能太過諂媚台獨勢力,必須使他們知道民進黨若重返執政將直接面對北京;另一方面,蔡英文也須蓄養黨內的棄獨勢力,以備在緊要時刻以「黨內民主」脫去台獨的枷鎖。

賴清德說:拿掉台獨黨綱後會減少幾哩路,這個加減必須要去算清楚。然而,這正是一個悖論:不廢棄台獨能走幾哩路,這個加減更必須要去算清楚!

   
聯合報社論
正視台灣公共論壇的淺薄化與幼稚化
社論/聯合報
如果光看三年五年,人們或許未必察覺到太顯著的變化;但如果把視野拉長到十年廿年,台灣公共論壇議事能力的退化,其實已明顯到讓人驚駭的地步。近年台灣政治、經濟的發展停滯,行政的怠惰與立法的紊亂,媒體及網路論述的幼稚化,恐怕皆與此有關。

台灣公共論壇的淺薄化與幼稚化,主要表現在幾個面向:一、偏好強調對立和極端的觀點,客觀、中立、理性的意見往往遭到忽略;二、將公共政策議題「是非題化」,只求簡單的是非黑白,而缺乏耐心和能力對更複雜的變數作進一步分析;三、常將個別問題誇大為普遍現象,並以個案來反詰或束縛整體,而卻不知兩者可以分開處理;四,遇到爭議時,人們更在意的是誰如何選邊表態,而不是如何共同研商解決問題。

正由於上述的淺薄化現象,台灣近年面對的政治失去動能、經濟結構亟需轉型、社會正義需要進行新的制度調整等,問題不斷浮現;然而,卻因為社會公共論壇失去理性討論的能力,甚至連對話的意願和空間都無法形成,使問題始終陷於難分難解或無法問津的狀態。

事實上,早年在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中,朝野至少要靠著論述攻防來爭取民眾認同,當時,透過百家爭鳴的作用,為台灣引進了許多嶄新的政經思維;而如今,絕大多數的議題都幾乎在「他是藍營,她是綠營」這樣的歸類遊戲中,葬送了對話及討論的機會。包括原本活躍扮演社會中間角色的學者專家,許多人都在「非藍即綠」的對峙中被迫選邊,或者被迫選擇噤聲;在這部分的意見被抽離或排除之後,有助公共政策形成的成分就更單薄了。

舉例而言,最近《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在立法院的審議遭到民進黨杯葛,理由是示範區的開辦將使台灣大門洞開,民間憂心國內產業「挺不住」。此處可以討論的有幾:第一、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對此政策表示歡迎,認為有利地方經濟發展;但民進黨中央卻意圖全面杯葛,這是基於黨的利益或國家利益?第二、若覺得大門不應洞開,那麼是否能討論修改某些開放門檻,使之符合台灣利益,而不是全盤否定整個構想。第三、任何開放對不同產業皆有得有失,各國皆然,重點是對國家的整體利益必須利大於弊;而民進黨所謂「產業挺不住」,究竟是哪些產業,其實大可具體指明,才能聚焦解決。

事實上,回顧從《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之爭,朝野政黨的交鋒幾乎不外那幾句台詞:執政黨方面總是警告「如果不做,台灣經濟即無活路」,在野黨總是聲稱「如果開放,台灣產業必死無疑」。事實上,如果雙方果真在乎台灣經濟的未來,為何不能坐下來談一談:哪些優勢產業是經濟發展主力,必須給予足夠發展空間;哪些產業不能聽任犧牲,可以透過什麼方式提供支撐和保護?然而,上述所有法令都在「產業保護」的大帽子底下卡住,就連本周末將召開的「經貿國是會議」,也由於在野陣營的抵制,台灣連尋求對話的機會都難如登天。

便利超商應不應該進駐蘭嶼,曾一度被簡化為「財團或現代商業對傳統的侵犯」,但經過一番討論,各方至少得到了「尊重蘭嶼人選擇」的結論,這是難得的積極案例,當然其議題本質也相對單純。反觀其他議題,例如核四存廢,民進黨利用林義雄的靜坐、馬政府利用「封存」的巧門,聯手剝奪了人民公投的機會,卻對國內能源供應問題一無嚴肅討論;例如三一八學運,將反馬、反中、反全球化、反自由化、和追求世代正義捆成一團,它的呈現方式令人驚艷,但它留下的餘緒恐怕與它渴望解決的方向正好背道而馳。

捫心而問,僅看近十年,台灣在政治文化上、在財經治理上、在法制發展上、在社會正義上,可曾引進過什麼新的思維,或發展出自己的解決模式?答案恐怕是屈指可數。原因無他,藍綠板塊的傾軋對峙,已造成台灣的公共論壇兩極化、淺薄化及幼稚化;而中間地帶的消失,不僅意味著專業意見的崩解,也說明社會共識的不復存在。也因此,當所有議題都變得無可討論的時候,人們只好每天關注魯肉飯和便當的價格,哀嘆廿二K的命運,這就是我們對經濟議題所能討論的層次!

   
經濟日報社論
解決所得分配不均 是時候了
社論/經濟日報
上個月,台灣驚爆知名建商行賄弊案,一時間整個社會都籠罩在對「為富不仁」的巨大怨懟中,且反應速度之快、怒氣之高,為近年來少見。之所以會如此,弊案只是原因之一,更令人有感的是民眾眼見房價節節高漲,自己手握的薪資卻相對變少,只能望房興嘆。因此,看到建商行賄致富的新聞,滿腹的怨氣立即被激發。

當然,把台灣民怨起源全部歸咎房價,也有偏頗之虞,畢竟最根本的問題恐怕還是所得分配不均所致。根據家庭收支調查,台灣的吉尼係數由1976年的0.28走揚至2012年的0.338,並向0.4的警戒線逼近,顯見經濟成長果實分配不公的問題加大,易使民眾產生被剝奪感,侵蝕社會穩定。同時,高所得(第5分位組)與低所得(第1分位組)家庭的所得差距倍數也由4.18增加至6.13,反映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也難怪近年台灣社會的仇富情緒升高,階級間的衝突與對立情事層出不窮。不過,所得分配不均的現象,也非台灣所獨有,許多已開發國家亦然。例如2012年美國的吉尼係數已高達0.389,第5與第1分位組家庭所得的差距倍數更升至8.2,引發如占領華爾街等龐大的群眾抗議運動,就不足為奇。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技術進步、非典型就業日益普遍、非工資性收入分配不均、福利制度重分配能力減弱等,都是助長貧富差距擴大的重要因素。

首先,在技術進步後,資方對人力素質的要求增加,擠壓了低素質人力的就業空間和薪資,使兩者間的所得差距擴大。

其次,隨著企業聘雇模式朝彈性化變革,兼職、派遣、接案等非典型就業普遍化,但卻缺乏法規保護與工會屏障,勞工權益不僅難以增進,甚至受到侵害,使仰賴非典型就業創造主要收入的族群,易成經濟中的弱勢;同時,所得趨於不均速度快於工作報酬的情形愈發明確,突顯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加速擴大高、低所得族群間的差距;至於在人口老化趨勢下,已開發國家政府為抑制財政赤字擴大,紛紛削減福利水準、嚴格限制給付資格等舉措,也減弱福利制度的重分配功能。

從OECD的研究看來,貧富差距擴大的成因,盤根錯節,世人或可容許其「一步步地」循序解決,但藏在報告文字底下的真實現象,恐已不容執政者有絲毫的延宕。因為中、低所得家庭平均消費傾向大於高所得家庭,減弱商品與服務需求強度,影響消費及投資表現;而吉尼係數與經濟成長持續負相關,反映所得分配差距擴大,可能縮短經濟成長持續期間。

同時,所得分配惡化所帶來的不安全感,易使中、低所得民眾擔憂既有利益遭到更多的侵害,因而怯於支持自由貿易,導致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更令人感到齒寒的是,在所得高度不均社會裡,中、低所得族群往往面臨,雖然努力卻無助於改變現狀的困境,使社會階級流動性偏低,甚至產生貧窮世襲的現象。

由上述分析來看,台灣近年來的經濟成長疲弱、社會對立頻仍、民眾焦慮不安的現象,其來有自。若不再下定決心解決,問題惡化的程度恐非執政者易主與否可以論斷。

因此,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先持續透過現金與實物移轉維護低所得家庭外,也要重新檢視高所得家庭適用稅制的合理性與納稅能力,以降低所得不均程度;再修正既有的所得分配方式,確保實質工資能如實反映平均生產力的成長。

同時,在持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之餘,更應透過教育及職訓體系,協助低素質人力升級、高素質人力持續累積人力資本,亦需促進勞動市場朝向多元化發展,增加非典型就業人口的生存空間。如此一來,才能讓貧富差距的問題,出現解套的機會;否則,未來台灣倒退十多年的將不只有眾人所知的薪資,更會是整個社會的安穩與進步。

   
聯合晚報社論
蔡英文和馬英九都是政客嗎?
社論/聯合晚報
民進黨全代會登場,黨主席蔡英文對凍獨議案施出了「拖」字訣,輿論以「凍凍獨」稱之。負負得正,但「凍凍」得出的是什麼?也未必是「加熱」台獨之意。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路線,現在似處於「擱置爭議」狀態;但爭議擱置,不表示爭議不存在。蔡英文的處理手法,暴露出她帶領民進黨「不知下一步走向何方」的問題。

民進黨,尤其是蔡英文本人,志在2016,毋庸多言。但自2012敗選以來,蔡英文對於如何攻占2016,與其說心中有清楚的路線圖,不如說一直和國民黨處於「跳探戈」的進退試探過程。蔡英文敗選聲明中的「最後一哩路」之說,好像已深知敗選關鍵所在,曾經一度民進黨對「和中國互動」似已定調。但隨著國民黨民意支持度的變化,隨著太陽花學運推生出的新情勢,蔡英文「伺機而動」的一面,戰勝了「心有定見」的那一面。也所以,儘管黨內有人提「凍獨」之議,蔡英文卻以「凍凍獨」取代了自己的直接表態。

從這個角度看,蔡英文身處民進黨權力核心,顯露出「政客」(politician)的作風,和她本人原有的「頑固、不從俗」的學者形象,已有所不同。

這是否「學者下海」、「進了廚房」之必然?公平地說,也許不該獨責蔡英文。有人曾說,蔡英文和馬英九很像,都是堅持己見、維護清譽、不沾鍋,甚至有點自戀的學者類型。但馬英九掌攬大權以來,在證所稅、老農津貼、黨務改革、年金改革等重大政策上,從初出手之義正辭嚴、信誓旦旦,卻都繼之以急轉彎、或一遇阻力即退縮的結局;不但「正義」的宣示半途而廢,甚至縱容了既得利益者壓力和社會民粹風氣的變本加厲。

這是「人在江湖」的不得不然嗎?是否台灣政壇的汙濁氣息,讓任何曾經胸懷大志者,都快速地沉淪於權力漩渦?我們社論中曾以「全歐洲最有權力的女人」梅克爾為例,說明偉大的領導人可以用驚人的意志力和直率作風,贏得民心,贏得對手的尊敬。蔡英文和馬英九,卻未能保持住當年進入權力圈的初衷,「歷史評價」只怕難以「始終如一」!

   
民意論壇
打電話到天堂關說
莊聰吉/醫師(屏縣潮州)/聯合報
全台二六○志工『快樂的傻瓜』,自費一萬到台東,為偏鄉童蓋書屋」,讀完昨天聯合報的報導,令我動容。在此願分享我碰到另一位快樂傻瓜的故事。

為了補足眼鏡框,打電話給林經理,約好的時間竟然不見蹤影,患者一直催,我再次連絡他;「莊醫師,不好意思,我忙翻了,忘了約定之事,真的很抱歉,明天一定到。」那頭的聲音誠懇又低沉。

隔天早上,他如約趕至診間。利用門診空檔,我和他聊了起來:「你最近究竟忙些什麼:連正事都忘了辦!」「唉!本來不想說,既然您問了我就簡單介紹,聽過寶島行善團吧?我們的團體就類似這樣,只是沒固定班底,財力也沒那麼雄厚,只要任何一位成員碰到需要幫助的弱勢,就照個相並po上臉書,註明需要的人力與材料,集合時間與地點,看到的人,有空就出力,沒空就出錢,大夥兒雖然累,但心靈卻充實,我們是一群讓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的人啦!」說完,他笑得開懷。

「這個禮拜天,你們要去哪?」我好奇。「計畫去彰化的山上協助一位老阿公帶兩個孫子的家庭。」他掏出手機,點出服務對象現居住的狀況。「破舊不堪,雜草又叢生,這怎能住人?」我頗為震驚。「沒錯!這『房子』以前叫做豬舍,沒水沒電,晴天燥熱,雨天漏水,但我有信心將它改頭換面,成為一間溫暖的家。」他的眼神充滿自信。

臨走前他說:「我知道前樞機主教單國璽跟您很熟,麻煩打個電話到天堂,拜託他使點力讓星期天將來的颱風轉向,好讓我們這些志工安心工作。」然後揮手告別。

一個星期後,我致電關心,他興奮說:「莊醫師,您那通天堂關說的電話確實有效,當天豔陽高照,來了三十位志工,募得約十三萬元,預計再一個工作天,這個案就可圓滿。」

我那有如此神通,是他們一群人的善心與義舉感動了天。台灣寶島的風景就是那麼可愛,總會有些人犧牲假期默默地做好事讓別人高興,也應驗達賴喇嘛所說:「真正的喜悅,來自別人因你而快樂。」

   
數學天才 痛苦問人生意義
鄭正博/退休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劉源俊教授昨天投書檢討我們在科學奧林匹亞競賽裡的「成就」該有所醒思;例如由教授組成培訓營,志在得獎而不是培養科學的好奇心、思考力與創造力等,就顯得畸形。

我有長期的輔導經驗,早就發現科學尤其是數學的才能很容易在早期顯露出來,卻忽略這個天才也是人,也有廣泛的興趣與志業,以致學校與家長太早逼他們朝已顯現的才華發展,反而讓這個高手不能根據自我的認知做自由選擇,看似受到更好的照顧,其實倒要說他們是更早受到禍害。

我就曾遇到數學能力超強者,因為老師與家長早就幫他設定未來的志趣,以至來問人生意義,痛苦可想而知。當時我就深深感覺像企業或政治等的「天才」,他們的才華沒那麼具體,學校與家長也不那麼容易看出來,難道就不該從社團活動或其他種途徑讓他們發揮或嶄露頭角?理工科論文因為容易顯示發表的數量,教育部就肯大量給錢、升等,看似數字管理,其實膚淺得讓人批評。果然現在出問題了,應知道看問題更該周延吧?

許多明星高中有科學班,集中培養固然沒有錯,問題是教育心態正常嗎?許多科學成績好的人,也許志在當醫生,未必真喜歡科學,但學校或同學理所當然認為科學班自然該負責每年的科學競賽,就經常遇到反彈。

科學人才只能用科學班培養嗎?理想與現實差很多吧?東亞文化缺乏真正理性思維,西方原是希望透過競賽提升研究興趣,那是他們的真正「食材」,我們由於科舉文化的傳統意識還在,將佐料當主菜,可能整盤都香辣過度。這裡需要檢討的是整個文化問題,比賽好成績看看就好,培訓營最好回歸教育主軸,否則不要也罷。

   
國際醫療園區 MIT醫材發光
吳明聖/牙醫診所行政副院長(彰化/聯合報
台灣的醫療器材公司普遍都是世界一流品牌的代工廠,舉凡如復健器材、醫療輔具與人工牙根等,這代表著台灣的製造廠商擁有尖端的設備與人才,輔助世界品牌製造,進而推展到市場端。常年下來,我們累積了技術,並學習品牌的建構,但辛苦的代價並不如預期。以人工牙根為例,台灣研發製造的品牌已經有廿六家,牙科界很高興終於有MIT的人工牙根,但這喜悅的背後,也陸陸續續聽到廠商後悔投資進入這個領域,為什麼?

HTC台灣的行動裝置,已經是世界品牌,但造就成為世界品牌的過程,何等辛苦,燒掉了多少資金、淘汰掉多少不錯的人才,營收卻也不是股東或投資者所期待的數據。台灣的人工牙根在還沒成為世界品牌的現在,已陷入谷底,採極低價的策略與韓國品牌、以色列品牌爭奪市場,以降低營收銷售換取較高的市占率,最後的戰況是低營收與低市占率,成就霸業的大夢,瞬間消失,嚴重打擊了台灣廠商的信心,這背後有諸多的因素值得我們探討。

韓國與以色列的醫療產業,這十年來,該兩國政府積極推展他們的醫療器材、設備產業,讓世界看到他們的品牌,光人工牙根在台灣,就有極高的市占率,相對壓縮台灣品牌的市場。若光以價格戰進入這紅海的戰場,只是更凸顯我國製造的人工牙根是多麼的沒有價值。

如今,台灣大力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希望以我國際醫療優勢帶動我國的健康相關產業,於示範區內發展國際健康產業園區,讓國內相關醫材、生技業進入園區。也就是說,醫療行為上,採用我國自有品牌的材料,如人工牙根,讓國際病患感受我國醫材的專業,協助推廣我國醫療技術與牙科醫材行銷到世界。另一方面,園區建置研究發展中心,以國家力量輔助這些醫材廠,連結國外醫材資源,一環扣一環的方式,擴大行銷,這樣我國的醫材廠才有突破的空間。

醫療產業的競爭,其實已經是國與國的競爭,大家都知道,韓國人的團結、以色列猶太人創新,這些特質讓他們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席之地。我們台灣特質在哪?就是勤奮,因為我們的勤奮,成就出多少的中小企業,進而貢獻我國的GDP百分比。醫療健康產業是台灣的亮點,發展國際化,與世界競爭,更是醫療界的鬥志。我們不讓韓國醫療專美於前,要藉由示範區的設立,搶進外籍人士與醫療人才,再造台灣奇蹟!

   
奧林匹亞 培養科學生力軍
張一知/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副教授/聯合報
昨日民意論壇「當科學教育遇上功利…」一文,對科學如何深入學習多所著墨,發人深思。但該文中對中學生參與科學奧林匹亞之事,多有謬誤。本人身為我國化學奧林匹亞領隊教練,又是國際化學奧林匹亞指導委員,有必要說明清楚。

國際各學科奧林匹亞競賽之精神,是讓世界各國對該學科有興趣之優秀中學生,能夠建立和其他國家年輕科學熱愛者之間的友誼,並透過競賽,達到科學教學和學習經驗之交流。

也因參賽學生均為熱愛該學科之學生,各國都非常重視奧林匹亞競賽,選手們均可進入一流大學,由此可知絕無「歐美先進國家並不重視科學奧林匹亞」之事。「培訓營」也是各國均有,只是時間長短有所不同。

我國培訓科學奧林匹亞競賽選手,亦將國手當成國家重要科學人才來培養,絕無只要他們「奪取金銀牌」。歷年來各科參加奧林匹亞競賽之國手,已有數學科二人、物理科二人暨化學科五人,學有所成,歸國服務。他們都是我國科學研究的重要生力軍,也有能力建立國際合作之大型研究。

我國參加國際各科奧林匹亞競賽表現傑出,媒體報導常喜以獲得多少金銀牌、世界排名若干等為標題,造成一般大眾錯覺,誤以為奪取金銀牌是此競賽之目標,特以此文釐清謬誤。

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才能深入其本質。我國參加國際各科奧林匹亞競賽多年(數學、化學、物理等科已廿年),除了培養許多傑出研究人才之外,各學科領隊教練們亦逐漸將此競賽之精神融入我國中學生之科學教學,盼望各界能深入了解,一併為我國科學教育努力。

   
去梯言/誰來收妖?
公孫策/聯合報
蔡英文下令,將凍獨提案送中執會「凍封」。國民黨聞訊大喜,只道「這下照出原形了吧」。問題在於,蔡英文既然敢下此令,又敢說「台獨已經是天然成分」,必然有她的信心來源,國民黨搞清楚了嗎?若否,還能用老招打贏新選戰嗎?

所謂「照出原形」,在西遊記中,靠的是托塔李天王那面照妖鏡。

話說孫悟空鬧翻了蟠桃會,回到花果山。玉帝派李天王帶哪吒三太子,率領廿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捉妖。

誰曉得,眾天兵天將打不過一個孫悟空,勞動觀世音菩薩向玉帝推薦顯聖二郎真君,也就是玉帝妹妹思凡下界,與凡人結合所生的楊戩。由於血統不純正,儘管法力高強,也只能在下界享香火。因此他「聽調不聽宣」,不接受天庭「摸頭」,卻願意出力收妖。

二郎神與孫悟空一番大戰三百回合,難分勝負,最後是李天王用照妖鏡鎖定、二郎神纏住、太上老君用金剛琢將悟空打跌一跤、哮天犬趕上咬住—這樣才收了妖猴。

孫悟空被放進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用三昧火鍛燒,卻反而成就了悟空的火眼金睛,並再度大鬧天庭。最後沒招了,請求「外援」西方如來出馬,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寫這麼一大段故事,是因為跟現勢太像了:二○一二年大選,馬英九跟蔡英文在投票前幾乎打成平手,最後馬英九贏了將近八十萬票,是靠誰?

那一年,大陸台商回台投票大約廿萬人,每位台商能「扭轉」幾票無可估計,但若扣除這個因素,馬英九能贏幾票?

大陸台商就如二郎神:不能在「天界」吃香喝辣,只能在「下界」拚生活。他們得不到國民黨政府太多幫忙,可是很擔心「變天」,於是「聽調不聽宣」,趕回台灣投票、拉票,然後再趕回大陸。而這正是國民黨聽到蔡英文「凍凍獨」時,心中竊喜的原因。

然而,國民黨對這一次九合一選舉,仍然只有一招:整合地方派系。恕我直言,那跟西遊記中李天王「整合」天兵天將,以為仍可以「布下天羅地網」,有何兩樣?那些「星辰元宿」之前就不是孫悟空對手,更何況悟空又煉成「火眼金睛」!

蔡英文信心滿滿,國民黨又有多少信心還能調得動「二郎神」呢?若調不動,難道要去拜託「如來佛」嗎?

   
肺癌篩檢功過未定 戒菸更根本
溫啟邦/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聯合報
蔡旻光/助理(苗縣竹南)

自從五十年前發現吸菸會引起肺癌之後,如何在早期發現肺癌,人們不遺餘力的努力,包括用胸部X光、驗痰,找高風險群,結果都徒勞無功。最近有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作臨床實驗,成功發現有可能減少廿%的肺癌死亡率,這是肺癌篩檢首次出現曙光。這篩檢能減少廿%的死亡率,是嚴謹臨床實驗的結果,聽來很誘人,但是實情並不那麼樂觀。

首先,要能減少一名肺癌患者的死亡,需要篩檢三二○名最高風險的吸菸者(指吸菸超過卅包年的老菸槍,每天一包菸抽卅年或每天兩包十五年)。要能減少一百名的肺癌死亡,須做三萬二千名老菸槍LDCT。如果做這麼多,僅只是費用的增加,我們尚能忍受接受,但是LDCT造成的偽陽性之高,是本篩檢的罩門。

在最好的設備、訓練最好的解讀之下,LDCT可發現無數無關痛癢的小腫瘤,這就是偽陽性。但是因為每個小腫瘤都可能是可疑肺癌,雖可以暫時觀察它的成長速度,但要確診,遲早需要作肺臟活體穿刺,才能知道結果,早期開刀切除救命。

但是肺臟活體穿刺,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有時尚須開胸切片檢查,一不小心會釀出人命。三二○名最高風險的吸菸者,經肺臟活體穿刺的結果,估計有三分之二以上會證明腫瘤為良性,雖一方面慶幸沒有肺癌,但另一方面卻有這麼多人成為偽陽性,為找出能救的一名肺癌患者,不幸白白捱一刀,甚至賠上生命。這是今日困擾LDCT肺癌篩檢的最大問題。

美國眾多出名有信譽的醫學會,至少有七八個,均強烈建議找出最高風險的族群來做LDCT肺癌篩檢,美國很多醫院正在籌畫中。但是歐洲醫界採取較審慎立場,認為問題尚待臨床試驗研究,等新結果出現,包括英國荷蘭等國,並不建議採取LDCT肺癌篩檢。為什麼歐美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因為兩地醫療制度不同,美國是按件計酬,有商業營利之考量存在,而歐洲大都是公醫制度,國家付錢,所以較為審慎。

其實,大家都在尋找比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高的族群。我們台灣本土大型資料,已發現血中有四個簡單指標加上肺活量,可大幅縮小最高風險的族群,減少偽陽性,文章即將發表,有益國人LDCT肺癌篩檢。很不幸受限於「個人資料保護法」的過度解讀,今後研究將無法順利進行,請媒體能仗義執言,修改該惡法,為今後癌症病人的福祉發聲。

美國雖有LDCT肺癌篩檢一面倒的建議,美國老菸槍並沒有趨之若鶩,排隊做篩檢。一方面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在一兩年內,仍小於百分之一,所以很不容易查到而中獎,何況該建議是要每年都做LDCT,有不堪其擾之顧慮。另一方面只要戒菸,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就會急速下降,與其作篩檢產生偽陽性找肺癌,不如斬草除根戒菸才是根本之道。這點希望建議LDCT肺癌篩檢的國內學者不要忘了強調戒菸。

談到台灣女性肺癌都不吸菸時,LDCT肺癌篩檢就沒有最高風險族群可找。台灣女性篩檢,偽陽性會比上述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更高,大量推動LDCT肺癌篩檢,不但會勞民傷財,也會因高偽陽性傷害到很多無辜的女性。

LDCT肺癌篩檢,功過未定,貿然建議台灣女性免費篩檢,恐非上策。

   
鄭捷案 誰來保護被害人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新北/聯合報
檢方雖以四個殺人既遂、廿二個殺人未遂罪起訴鄭捷,並具體求處死刑,卻有媒體公布起訴書全文,而將此案的被害人的個人資訊公開。如此的結果已凸顯出,現行法對於被害人保障之不足。

檢方若對刑事案件為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基於被告及相關人等之隱私與名譽權保障,當然不能公開。但於起訴的場合,由於偵查已經終結,再加以審判必須公開及被害人亦須出庭作證之理,將起訴書全文公諸於世,似無任何不妥之處。惟為了防止對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是否出庭仍須由法官於具體個案中為衡量,過早將個人資訊曝光,必會對其造成隱私權的侵害。尤其在北捷殺人案裡,將整個凶殘的殺人過程公開,不僅使被害人得再次面對此慘劇,若被害人已經死亡,必又勾起其遺屬更大的傷痛與回憶。

面對此問題,在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第卅條之一第一項,卻僅有媒體在報導犯罪事件時,必須注意被害人或其遺屬的名譽與隱私之規定,又無相對應的懲罰效果與機制,此規範實等同是種道德條款,致僅具有宣示性的作用。

而根據二○一二年新修正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其中的第五條,雖規定對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且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但依此法第十六條及第廿條第二項,對公務與非公務機關,卻設有諸如法律明文、增進公益、維護國家利益、防止他人受重大損害等等之例外。凡此規定,既空泛且模糊,亦有使例外變成原則之虞,個人隱私亦難以因此獲得保障。

所以,現行法對於犯罪被害人及其遺屬的隱私保護,雖多有法律明文,卻因法條規範的空洞性及缺乏違反效果,就只具有形式的意義,而這不過是現行法制對被害人保護不足的冰山一角。

如觀目前的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只強調對於犯罪被害人的金錢補償,而較忽略對於被害人及其遺屬,於事件發生後的身體、心理與生活重建。甚且對於補償一事,不僅有案件範圍的限制,更設有補償上限,故此法雖於一九九八年就已制訂,卻一直難以發揮其效用,於北捷殺人案的被害人及其遺屬的幫助,恐也相當有限,致亟需通盤檢討與修法。若不如此,這些無辜的受害人及家屬,將繼續在暗夜裡哭泣。

   
颱風預報 多點全民防災意識
李真文/教(花縣壽豐)/聯合報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我國國土亦日趨脆弱。國人一年辛苦所得用於國家建設之經費已經窘困,還要投入每次因為應變不及或因應不周的事後救災重建,如此龐大的資源支出,不如全民每次都做好防颱準備來得實際。

即使氣象科技已日新月異,但颱風動態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存在,無法做到完全準確預測。氣象預報本身,如同以前的防空警報,提供了預警,給了全民準備時間,是國家總體因應的重要參考。然而,我們的準備時間有多久?以及我們應該要準備什麼?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媒體應該可以提供我們這樣的資訊,做為全民防颱的重要一環。

就氣象預報術語而言,颱風登陸係指颱風的中心經過陸地。不少民眾以為凌晨颱風才會抵達,輕忽防颱準備工作。以此次麥德姆颱風為例,廿二日凌晨二點卅分發布陸上警報,意謂十八小時內颱風的七級風暴風半徑可能接觸到台灣陸地,民眾應利用廿二日白天的時間做好防風準備。事實上廿二日下午二點左右,颱風暴風圈已提早接觸到東台灣陸地,花蓮地區也開始感受到颱風的風雨,防颱工作已顯困難。

若要嚴正看待防颱,全民應像宜花東政府的防颱準備措施,宣布活動暫停一日,在還未受到颱風風雨影響的條件下,將其舉辦的各類大型活動場地之機具設施予以固定或收納,以及備妥各種防災物品。不唯首當其衝的縣市,其他可能受影響的縣市,亦應一併提早準備。

然而,現今的媒體預報提供的資訊,往往不是提醒民眾還剩多少小時可以準備,或應該準備什麼,甚或是提醒相關單位與民眾還有那些未妥善處應該注意;反而多只是提供最新氣象資訊、停班停課或活動暫停資訊。這些資訊固然也是防災的一環,若要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態度來面對,全民實應有提前準備的動員工作。未來政府也應從考量現行受颱風影響而放颱風假的思維,進而進化為防範災損而放颱風準備假的觀念,防災才更周延。

現在各級政府防災應變中心陸續開設,國軍與民間也主動動員部署,希望確實做好各項災防整備。筆者以為,未來氣象資訊亦可以多加強調暴風圈可能接觸陸地的時間,也希望媒體能在防災準備的報導上多多配合與提醒,相信只要提早充分準備,就能減少極大損失。

   
可愛無法擋-《狗狗超級盃》
運動競賽是一種引起注意的方法,但可愛的小狗狗則總是能吸引大家的目光。有什麼比結合這兩者更好的作法呢?《動物星球頻道》決定結合這兩個點子而創造出《狗狗超級盃》這個節目。

熱壞了也想大吃的夏日菜單
詩人陳雋弘久居高雄,台灣南部的高溫自是讓他早有了對策,談起熱天裡會令人胃口大開的食物,首要推薦的便是高雄中正市場開封街上的「小市民春捲」,整個春捲富含水份,格外消暑。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