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等等,我先拍照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men's uno電子報】提供流行穿搭、單品介紹等內容,讓你輕鬆掌握流行時尚訊息,成為最具魅力的時尚質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26 第3400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等等,我先拍照
心情札記 養樂多,母愛的滋味
住得安樂窩/書香小天地
 
 
 
今日繽紛
 
等等,我先拍照
文/水瓶鯨魚/聯合報
在美國,有人瘋狂記錄自己每天吃的任何一道食物,無論是高級的牛排大餐或麥片粥,甚至是一包販賣機的巧克力……

| 先拍照,後開動 |

「等等,我先拍照。」

和朋友出門吃美食,大家肯定很熟悉這句話,無論拍攝的照片是用來撰寫美食部落格,還是和網友在噗浪、推特、臉書分享或純粹私人紀錄,自數位相機普及、手機功能愈來愈新穎,這些年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相較純文字,這些照片貼上去,和網友的互動度自然更高。再美麗的文字描繪美食,又哪及得上一張食物照片的真實誘惑,幾秒鐘必可看見回應:「好好吃喔!」「我餓了!」

在美國,有人瘋狂記錄自己每天吃的任何一道食物,無論是高級的牛排大餐或麥片粥,甚至是一包販賣機的巧克力……即使法國美食家布里亞.薩瓦朗(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曾言:「告訴我你吃了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怎樣的人。」也不需要如此急著扒開自己的腸胃吧?

而這瘋狂的行徑,確實讓某些人因此召來大批粉絲成了知名部落客,也有人從此得了強迫症,吃每道食物前,不先拍照就坐立難安。

四月份紐約時報作者Kate Murphy所發表的一篇文章〈First Camera, Then Fork〉有趣又細膩的說明這世代現象:先拍照,後開動。

報導中,最有意思的是這些奉行「First Camera, Then Fork」標準的部落客,在拍攝技術精益求精的演進過程,愈發無法忍受自己拍的食物照片不美麗可口,充滿焦慮症。

在加州大學分校工作的Javier因為一次去紐約出差遺失了iPhone,拜託朋友幫自己的食物拍照,再寄給自己,結果看到焦距不準的照片,覺得是一場惡夢;同樣二十八歲在紐約大學工作的Nora則在意食物的光線和角度,總是要拍無數次;最離奇的是在芝加哥有位先生和老婆去吃飯,因為拿錯了一個鏡頭,竟把老婆丟在餐廳等了他一個小時。

| 放下相機趁熱吃 |

看到這篇有趣的報導,簡直感同身受,我自己和朋友吃美食也常說:「等等,我先拍照。」卻總拍了前菜、落了主食,有時甚至飽食一頓才想起有相機這件事。我有個朋友卻不同,相機附身似,常常一道熱騰騰的食物,等他取好最完美的角度,菜都涼了。

問題是大多數的中國菜、台灣菜不比西餐、日本菜,通常是熱食,燙口才是食物精髓,所以我們常說「趁熱吃」。

我喜歡趁熱吃,無論到有趣的餐廳用餐或自己做菜,因此,我很少有機會拍攝完整的餐廳美食紀錄。不過,自己做的菜還是拍了不少,因為能控制熱度、擺盤光線和角度,拍照速度相對快,貼上網還可以享受網友們讚美聲:「好好吃喔!」「我可以外帶嗎?」話說回來,如果來吃我做的菜,不趁熱吃,要搞半天拍照儀式,我可能會生氣。

這不禁讓我思考,許多人拍攝美食照片,究竟是為了品味美食,而想記錄食物原貌?或為了拍攝美食照片,而去品嘗呢?

突然,有個天馬行空的念頭閃進,倘若「開動前,先給食物拍照」這種新世代記錄習慣,可以置入在愛情行為中,「戀愛前,先看清戀人模樣」,都會男女的感情挫敗應該會少一點吧?

說到此,真遺憾,我顯然缺少愛情理智,難怪美食當前,老忘了相機。

.摘自啟動出版《四十歲,然後呢?》

 
 
 
心情札記
 
養樂多,母愛的滋味
若琳/聯合報
清晨,我總期待送完孩子上學,提著菜籃到傳統露天市場的時光。

小時候跟隨外婆到早市,我曾蹲在鰻魚桶前,看纏繞在一起的「蛇」,疑惑誰要吃牠?也曾央求外婆讓我撈金魚,或為我買下鴨子形狀的游泳圈。外婆清楚告訴我:「只能買菜。」但,我還是喜歡跟外婆上市場,似乎只要跟緊外婆,買玩具的心願總有一天能實現。

我喜歡觀察市場百態。騎樓一位阿婆坐牆角,身旁放了一竹筐串好的玉蘭花,清香驅散了路旁車流的廢氣。她定定坐著串花,彷彿專注到成為一尊佛。有人經過,放下五十元,拿了一串花,阿婆沒有抬頭,心中只有阿彌勒佛,錢是遙遠的身外之物。

對攤是戴斗笠的阿婆,她在地上排著一堆堆長年菜、九層塔、紅辣椒。她不停用手將菜堆成方正的豆腐狀,增加賣相,似乎展售的是她蒐集的奇珍異寶。我曾猜她是採收完就來市場兜售,於是四處搜尋停放的摩托車。想像中,應該是大型的野狼125,兩旁掛著藍色帆布袋,排氣管上還沾著泥土,結果卻遍尋不著,連腳踏車都沒有看見。或許,種菜僅是她為了維持勞動的一種習慣?

在人群密集的早市裡,我唯一抗拒不了的是養樂多媽媽。沒有媽媽的童年灰暗模糊,但我卻清楚記得養樂多媽媽戴著白帽、笑容可掬的從太陽那端,騎著腳踏車到眼前;那是我欠缺而一直渴望的滋味,不是酵母乳的酸甜味,而是準點的母愛滋味。

現在的養樂多媽媽還能走進學校嗎?校園門禁日嚴,以前的鄰里互信被擋在大門柵欄外,白帽的養樂多媽媽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一群穿著時髦的安親班接送員,後面領著一群快被書包壓垮的學生。

好不容易再遇見養樂多媽媽,這回我沒有猶豫,走近瞇眼微笑的她。她慷慨端出各式口味要我試喝,而我一邊細細品嘗,一邊悄悄享受著母愛的滋味。

最後,我買了兩打給小孩。付錢時,養樂多媽媽又塞了二瓶給我,說:「妳太瘦了,自己也要喝壯一點。」

怎麼也沒想到,小時候一直未被滿足的心願,這一刻夢想成真。

住得安樂窩/書香小天地
紫米/聯合報
由於舊家產權出了問題,我們一家被親戚趕出住了十幾年的房子,搬進新家。

新家雖是二十年的老公寓,但格局方正,日照充足,且前屋主細心照顧,不用花太多工夫重新整頓。家中擺設由父母決定,我和妹妹就負責規畫兩人五坪大的房間。

我們衣服、鞋子不多,書卻不少,如何收納家中幾千冊書籍是個挑戰。幸好,新家房間比舊家寬敞,騰出一面牆,塞進三個兩米高的書架,再另購一個新書櫃緊貼門旁,便不會浪費一點空間。

本想再添置書桌,但外頭賣的書桌尺寸總是不合,便索性以餐桌權充。兩張餐桌並排,安穩的占據了東面牆。若無視角落的衣櫥和床鋪,將書平放在桌上,姊妹倆的房間倒有些獨立小書店的味道。

幾百萬房貸對甫出社會的我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但這小天地就如同一帖忘憂散,日日以書香治癒我的疲累。

 
 
 
訊息公告
 
 
 
 
上海老洋房散步街道大蒐羅
上海東平路與桃江路是兩條短短的馬路,但是卻有著滿滿的租界風情,被當地人稱為浪漫的戀愛一條街。漫步此處可經過色戒取景的老洋房,還可看到蔣介石的愛廬、宋子文的故居。

腸保安康 自己的腸子自己救!
大腸直腸癌患者年紀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飲食西化和不斷被爆出的黑心食品,造成腸胃極大的負擔,求人不如求己,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是健康身體的入門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