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溫世仁武俠小說大獎長篇組決審評審為陳曉林、周芬伶、林俊穎、陳大為、甘耀明,入圍決審作品共十篇。互推主席結果由林俊穎擔任評審主席。首輪投票結果,一票以上的有七篇,主席先請評審就整體作品發表看法,再逐一討論有被圈選到的作品。
周芬伶:今年讀起來比較愉快,以前有些實在讀到痛不欲生。這屆題材多樣,有奇幻有鴛鴦蝴蝶結合武俠者,文字也比之前好很多。就我個人標準而言,會被淘汰的都是結構比較差的作品,如果結構好,細節有小毛病我可以忍受。
陳曉林:上一次來是第二屆、九年前之時。武俠小說在藝術性、文字性在評審時當然是必要條件,然而既曰武俠,其對俠義的詮釋,或拓深或挑戰,仍是極重要之處。今年有兩三篇的作者借武俠的殼發揮,但寫到最後與俠義精神不相干,雖然是走新路,但我認為這也代表作者對武俠傳統有隔膜。其企圖可佩,但內蘊缺乏掌握的話就掄空了。我觀察到這些作者的直覺思考是:彷彿武俠就要血腥味很重,甚至到了不必要的地步。但武俠不是建立在打殺之上,過了就趨於幻想小說。
甘耀明:我的第一點觀察是,這個獎已到成熟階段,今屆題材多元,甚至有輕武俠的出現,還有人寫清末基督教傳入甚至機械對傳統武俠的影響。嚴肅文學追求形式,今年也有作者在武俠小說中做出此嘗試,捏製出我們從武俠角度來看會覺得奇特的作品。第二點是作者要如何在武與俠之間找到平衡,有些武打場面很浩大,打起來很像絞肉機,讀起來讓人疲憊。即便有這麼多拳腳這麼多功夫,但作者對俠的關注在哪會比較吸引我。
陳大為:我平常喜歡看武俠漫畫,從漫畫跳到武俠小說,最大的差別就是武跟俠的比例不一樣。該如何調配,作者的選擇不同,其成果如何,是我第一個標準。再來,如果讓我來就這些作品來寫篇兩萬字的論文,有哪些作品具備足夠深度作為一篇論文來研究?若呈現的能量、可討論的內容過於單薄,可能就無法獲得我的支持。這是我第二個標準。再者,武俠小說如果放進現代小說史,哪些作品有成為地景的潛力,在風格的平原上遠遠就能看見它的存在。這是我考慮的第三點。不過這畢竟比較困難,十篇作品可能都沒有達到這點。至於武俠小說的爽度、其故事性的鋪陳引人入勝與否,也很重要。武在其中,太少不過癮,太多讓人煩,需要拿捏。整體而言,沒有比我上次來當評審的第八屆突出。
林俊穎:去年我當評審覺得很享受,很快便能看出冠軍相。簡單來說往往有兩種類型:深耕傳統或是開創新局的武俠小說。上一屆的前兩名在這兩個類型上都立下非常好的成績。因為我對去年記憶猶新,在看這屆時就感到沒有上一屆優秀。我看的武俠不夠多,因此我會希望這個獎是實驗平台,期待在此看到顛覆、創新的作品。
首先,先從獲得一票者討論(後方為圈選評審):
〈九州風月傳奇〉:陳大為
陳大為:這篇不功不過,平穩地寫出朝野的政治鬥爭與利益糾葛。這些說好寫其實也不好寫,作者處理起來流暢且具合理性。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突破,我投它是想提出來讓大家討論。
甘耀明:這篇用了太多易容術,大家變來變去,變成很浮面的技巧。角色不夠明確,例如風塵女子轉換成俠義女子的處理不夠說服人,結局的三人行亦是。三人行沒關係,但作者對愛情的觀點無法說服我,比較像是為了故事而故事。小說跟歷史的接合有點卡,裡頭出現了史實人物,又要照著歷史來寫,不免礙手礙腳。
〈裸麥傳說〉:周芬伶
周芬伶:這篇只有我一票,大概很難拯救。確實,這篇武俠的成分太少,寫的氣功也太淺,但這篇寫兩家族的宿怨糾葛,是好看的愛情故事。
甘耀明:這篇的文字一開始我滿喜歡的,到中間都是我的第一名,但後面被扣分光了。缺點在於作者似乎不會處理場景調度,引經據典打岔故事,用對話去解決故事的困境,講一講就結束了,讓人覺得單調。
陳曉林:這篇我很努力地把它讀完。可讀性好的作品應該是建立在作者是否有一以貫之的思慮,最後變成一種吸引人讀下去的氣場。高明的作者是這樣,稍微平凡的作者把故事說好便足矣。這篇的問題在於它散掉了,很難知道主線要表現的是什麼,就是串起各方人馬而已。
兩票作品:
〈飛花〉:陳曉林、周芬伶
陳曉林:這篇很明顯受古龍影響,結構上可看到《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的影子。作者處理門派身世的方式皆在逼問人性的深度、俠義與人性的衝突,一個人連自己的身世都無法確定要如何面對江湖世界?可讀的點是文字的成熟度高,文字詩化,有輕靈之感。受了古龍影響而沒有脫胎,是比較可惜之處。
周芬伶:這篇缺點比較少,武俠該有的東西它都有。另一個優點是,它在意象在經營上滿成功的,烘托出小說的氛圍,這是其他篇所不見的。
陳大為:作者像是古龍的學徒,尚未走到自己的路上,當然它滿好讀的,但過招之處著墨不夠,無法讓讀者感到壓迫或是恐懼感,例如小李飛刀一出讀者就知道力不虛發,這種書寫的力道。這篇跟〈九州風月傳奇〉各有優缺點,如果重新投票,我可能會選擇這篇。
甘耀明:我對這篇印象最深的是語言,作者大量運用古典詩詞,讓我不能「快讀」,然而到了中間作者又把語言淡化了。故事有個顯著的不合理處,在於武功較高者卻答應對方的要求去殺人,這點或許是為了故事的曲折,但作者到後也沒有表現它的必要性。
〈大鵬天書〉:甘耀明、林俊穎
甘耀明:我覺得它的優點是順暢可讀,裡頭幾組人馬穿插得不錯,但它的缺點也在這裡,這六七組人馬好像便利商店,隨處可遇,「大鵬天書」一掉到地上就會被人撿走,顯得刻意。裡頭逃兵變成大將的情節,是它對於俠的伸義,是突出之處。最可惜的是,串起全篇的大鵬天書沒有寫出它的所以然之處,看不出它厲害在哪。
林俊穎:結構完整,用一本兵法秘笈貫穿整篇,作者苦心積慮地安排小人物出場,其實應該有所取捨。至於取材歷史的處理,比〈九州風月傳奇〉好,較能夠打動我。
周芬伶:寫大唐安史之亂讓我很期待,但它的人物比較偏向傳統漢人,少了異文化的衝突。女性角色塑造不成功。
陳曉林:有點像是唐傳奇,過多在「交代」故事,而不是用情節本身來推動故事,前後事件常常不大相干。讀到三分之一就讓人預料其平庸。
陳大為:各組人物寫得很平均,但主角實在看不出厲害在哪,寫胡人像在寫漢人。
三票作品:
〈武俠主義〉:周芬伶、陳大為、林俊穎
周芬伶:玄幻之作,寫神而不寫形,很多情節都發生在意識裡頭,是很刁鑽的寫法。寫出神入魔的武俠,頗有實驗性,但也讓人感覺少了武俠的誠意。
陳大為:這篇小說像是一首長詩,我很喜歡它的語言,密度雖重,但願意讓我去感受它的錘鍊,這是武俠小說很少關注到的部分。其交錯的結構,讀到差不多時雖然就知道這是分裂的同一個人,但還是會期待作者怎樣去銜接二者。這篇很大的優點亦是缺點在於,個人風格太過強烈。作者口味很重,喜歡把邪派寫得很邪,但不見俠的存在。武是一切的手段跟追求,但俠去了哪裡?作者可能放棄了俠。這篇小說徹底擺脫我們既有的江湖結構與俠義思維,它把武學與人格視為一體,用了一種武學,就變換成另一個人。
林俊穎:如同我開頭說的,我去年記憶猶新是幸也是不幸。我讀這篇的一兩頁便知道作者是誰,它跟去年第一名就算不是同一人也是系出同門。讀的時候我很掙扎,無法擺脫作者上一部作品的干擾;而這一本的成績沒有上一本好,是我感到遺憾的地方。這位作者的風格已然確立,它的風格成立也到了武俠核心的問題所在:俠要往何處?陷於形式主義的寫法是好的嗎?作者費盡心力地在結構上造巧,它的基本功或許是十篇中最好的,但我真的忍不住要問:這樣一本武俠小說,到底它要表達的是什麼呢?閱讀武俠,讀者與作者之間有一個默契在,即:俠是什麼?作者丟了俠,只剩下武的招式,再來討論善惡,對我而言很像寓言甚至童話。作者的上一部作品,讓人看到武俠變的可能,因而打動我。但這次,作者好像變不出來了,我沒有看到進步之處。因此我對這篇既肯定又質疑。
陳大為:我回應一下林俊穎。我不認為拿掉俠,武就成空殼。相反的,缺少了武的武俠就會變成清朝的俠義小說。我傾向還是要回到作品來看,武也能是小說經營的核心。這篇的問題在於,確實會讓評審思考:是否要將作者的上一本作品拿來作為評比標準,無法抽離地評價它。我認為作者可能視這篇為嚴肅文學,武俠已非它所要寫的了。但它在善惡的辯證上,我覺得有點失手,在於它對善惡的想法太簡單了。
陳曉林:過去我們看到武俠,會認為武是手段,俠是目的,這篇作者或許覺得俠在現代已山窮水盡,所以在武的方面大書特書,但我不認為俠在現代社會已無翻新的可能,在現代社會中金錢與俠氣就能拉出一個很好的對比,如同溫世仁先生在黃羊川的義舉,也是一種俠氣的展現。評武俠小說,偏失一方,我想就失去了這個獎的精神。俠在現代社會並非已無路可走,更別說它在武學上,也未到達哲學化、禪學化的境界,不過像是殺戮電玩的文字版。小說走到條路就比較偏了,文字帶給讀者的臨場感永遠比不上影像,如何從書寫人性的角度審視作品是任何形式的藝術所要考量的。至於這篇在結構上的經營是出神入化還是走火入魔,就見仁見智了。
甘耀明:我覺得這篇是實驗而非創新之作,它如雙股麻花的結構確實是入圍者中最特別的,但問題是它的形式可能不是這篇作品最不可取代的地方。它用了很多心理寫實的地方,但用了太多,連配角的配角都有內心戲,為了配合其獨特的形式節奏,最後卻拖累了結構,讀到最後有疲憊感。如同前面幾位所說,它的殺戮所為何來、目的是什麼?是我比較大的疑問。
〈荊都夢〉:甘耀明、陳曉林、陳大為
甘耀明:這篇有武有俠有人性,故事滿好看的。我喜歡它裡頭寫鬥爭無所不在,正反派都會立場搖擺、相互傾軋,沒有絕對的正義。比如說裡頭的苗族公主,為了復仇而獻身,但最後還是被愛情打動了。
陳曉林:我同意甘耀明所說,這篇純粹從故事來看相當可讀,各方人馬各懷鬼胎,有內憂有外患,內憂還有身邊的背叛,情節雖非很有新意,但在說服力方面是合格的。它的亮點在於,人物爭權奪利到最後有所頓悟都是因為情的動發。作者沒有寫到最絕之處,留下了柔軟的部分。打鬥是對英雄人物的考驗,雖然有點雨過天青、給人光明的尾巴之感,但權力鬥爭中的殘酷詭譎,作者都有寫到。俠與情的辯證,是它有觸碰到的點。
陳大為:這篇突出的是,主角寫好已屬不易,配角還寫得好。更難得的在於,作者沒有把高潮放於一點,打完就沒了,大決鬥之後才是它的重點。至於談到創意,小說對滅門的詮釋,是要讓一個門派的武功喪失價值、沒人要學,是一新穎的角度。整體而言,這篇是入圍者中最好看的。
林俊穎:這篇我好像看過,之前就有參賽但沒得名。它的好處如同前面所說,它從既有武俠的套路來寫,比較沒有新意。
〈夜行:風神鳴響〉:甘耀明、陳曉林、林俊穎
甘耀明:奇幻的輕小說。寫高中校園生活,又跟網路結合。觸碰到現代武俠,又結合了儒墨、教育心理等議題,就這點來看,它的企圖是大的,同時因為輕小說的關係,讀來又不會過重。但它的缺點也在此,即:不夠深入。我期待看到武俠接近我們現代讀者,但它處理校園霸凌跟黑道的方式,在小說世界裡可以說服人,但作者可能沒想到,讀者不只是高中生,它的思考沒有辦法更深入是很可惜的一點。至於武學的部分,它是用次文化在過招,這不是問題,但裡頭沒有在打,都是在講。這篇真正好看的點,我認為是最後的決鬥有動起來,不用殺氣震天,招式點到為止,但有打動我。
陳曉林:一種文體流行既久,就會有想突破的人,武俠其實已經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肌理,大家信手捻來都能取幾樣武俠的術語、元素。我同意甘耀明所說,這篇確實是校園小說。對作者來說武俠可能是生活可見者,他對武俠的認識,未必是從武俠小說中吸收的。正因如此,這篇的武俠味比較淡。它最引人興趣的,還是在校園霸凌、黑道對善良人士的威脅的部分。這篇小說可以讓我們思考武俠跟網路之間如何建立有機的關聯,是其正面之處。我會投它,是因為它不像其他篇有致命的缺點,例如結構的崩陷或是邏輯的矛盾。整體評價而言,我認為它是武俠在旁門的展望。
林俊穎:這篇當然有不少缺點,但我有看到年輕作者揉合閱讀養分來創作的潛質。它的好處是作者對武俠沒有包袱,赤手空拳地進來施展他對武俠的想像,當然這些想像不夠廣、不夠深,例如黑社會就是討債公司。你說它幼稚也成,但它幼稚的聲腔反而吸引了我。這些年,我陸陸續續讀了不少武俠小說,比起套裝好的作品,它帶給我新鮮感,不禁讓我思索這是否就是武俠可行的道路?
陳大為:毫無疑問它是輕小說,也很像日本少年漫畫,但這篇有一根本問題,在於文字沒有特色,好像隨手寫寫,作者似乎沒有想過文字需要經營,因此有千部一腔的毛病,沒有自己的聲音。
周芬伶:如果說〈武俠主義〉的作者已練成獨門武功,這篇的作者顯然是生手,能看出沒有什麼寫作經驗。作者想結合武俠跟玄幻,但武俠的東西過少,甚至可有可無。
接著進行第二輪投票,分別給予第一名5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1分。
〈武俠主義〉林1、周3、為3
〈飛花〉陳3、周5、為1
〈大鵬天書〉林5、甘3
〈荊都夢〉陳5、林3、周1、甘5、為5
〈夜行:風神鳴響〉陳1、甘1
積分結果由高至低為,〈荊都夢〉:19分、〈飛花〉:9分、〈大鵬天書〉:8分、〈武俠主義〉:7分。
林俊穎認為積分最高者〈荊都夢〉,未達首獎水準,因此建議本次首獎從缺。陳大為則認為〈武俠主義〉較諸其他篇並未遜色,建議首獎從缺,其他篇並列。在所有評審一致同意本屆首獎從缺下,經討論改首獎從缺、分別增加二、三名各一位的方式,再次圈選作品。其中〈荊都夢〉因為與其他三篇積分差距較大,直接授予第二名;再就剩下三篇給分,決定另一篇第二名,以及兩篇第三名。最後結果:
〈武俠主義〉陳2、林2、周2、甘2、為3
〈飛花〉陳3、林1、周3、甘1、為2
〈大鵬天書〉陳1、林3、周1、甘3、為1
〈武俠主義〉:11分、〈飛花〉:10分、〈大鵬天書〉:9分。〈武俠主義〉、〈飛花〉、〈大鵬天書〉三篇積分差距太小,仍是不分軒輊的局面。評審團最終決定,〈荊都夢〉為第二名,其餘三篇並列第三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