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崛起後,興起一波民族主義式的藝術投資炒作,過去如藝術黑洞的大陸急起直追,超越台灣,也追上藝術投資主要投資者∣∣美國。
捧紅蔡國強、徐冰等當代藝術家的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認為當代藝術投資市場「100年以上的都有固定成本,價格不易作高。先買年輕藝術家,漲幅空間大。」如過去大陸張曉剛、曾梵志等人作品價格都有1,000倍成長,油畫藝術家劉小東在2003年首次展出作品,短短七年價格翻漲45倍。
「大陸如今思想、媒體都開放,藝術家有點『昏了頭』,不是在畫畫,而是在畫鈔票,」她說大陸人意識到「原來藝術可以賺錢」,大陸藝術家個人成交金額竟能勝過畢卡索,尤以曾梵志、張曉剛最高,讓大陸拍賣公司十年內就追上藝術市場前五名。
陸買家競拍 開始收藏同一人
「大陸買家是不要命的競拍,非要買到不可,形成一種『英雄式競拍』,價錢標得高,全場會拍手鼓掌。」趙琍認為,當國家經歷了經濟起飛,藝術投資市場將面臨投資五階段:外來刺激興起本土藝術收藏的動力,本土藝術價格炒高後,藏家眼光轉向國際,最終將回歸務實投資本土藝術品,形成成熟的國際化市場。2008年金融海嘯,便是敲醒大陸藏家的當頭棒喝。
「大陸拍賣會過去曾虛報金額,金融海嘯讓收藏家受傷後開始學習、冷靜,炒作激情退卻。」趙琍觀察到,大陸收藏家開始產生「質變」,買家年輕化、理性買家增加,更重要的是,收藏家開始懂得尊重藝術品,在收藏時會探求自己的需求,讓收藏的純粹性、質感提升。「大陸收藏的量依然很多,但他們開始持續收藏同一藝術家。」
分眾細緻化 台藏家做足功課
在北京,愈來愈多的收藏家開始學古琴、茶道,一群追求生活品質,重視孩子教養的文化菁英出現在藝術圈,「土豪」愈來愈少,大陸收藏家已看見藝術投資泡沫化的風險。相較於大陸收藏圈大鳴大放,台灣收藏家變得極度隱性。他們出沒在各種國際化的博覽會與拍賣會上,收藏實力雖然不如大陸,但台灣藏家重質不重量,往往收藏的是最精緻的藝術品。
「台灣收藏家的特色是非常理性,他們的收藏系統很科學,買喜歡或是買投資?區分得很清楚。另一特色是收藏分眾細緻化,專攻影像的、印象畫派的等等。台灣藏家有30多年的經歷,他們大量閱讀國外資料,非常用功,因為賺錢不容易,買藝術品幾十萬、幾百萬太容易出手,所以要做足功課。」台灣收藏家國際化但資金少,往往在藝術投資上走第一步,例如在藝術市場上還未發光發熱的阿拉伯、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已有許多台灣人搶先收藏。
陸富豪砸錢 連開兩座美術館
然而,台灣及世界收藏家面臨的問題是,大陸收藏家雖然需要時間學習,但速度卻非常快。大陸大型私人美術館遍地開花,今年花2.8億港幣買下明成化雞缸杯的上海富豪劉益謙,在2012年與妻子王薇創辦了大陸最大私人美術館「龍美術館」,收藏品多達2000多件,開幕時人山人海,短短2年,劉益謙又建了另一座「龍當代美術館」,「公家美術館收藏較僵化、薄弱,私人相對活潑,美術館需要大量收藏,他們會選擇從本土開始收藏。」
當代藝術中,一根火柴的價值可能等於一棟房子。創作「天書」、「地書」的大陸藝術家徐冰在紐約搭計程車時,曾發生件趣事。司機見他模樣特別,好奇問他是做什麼的?徐冰答是藝術家,司機又問是哪種藝術?徐冰答:「你知道美術館裡有一種藝術品看起來很像垃圾嗎?我就是做那個的。」而他利用垃圾堆疊投影出山水畫創作,也確實與垃圾僅一線之隔,當代藝術無法規範的價值令不少投資者卻步。
挑選藝術家 可從三展覽下手
撇開學術性問題,當代藝術簡言之,就是由「活在此刻的人創作出來的」。趙琍認為,一位好的當代藝術家,必須具備五種特質:擁有屬於這個時代的創造力,使用與傳統不同的創作語彙,創作譜系明確而清楚,開創跟冒險的創作精神同時存在,以及作品在感官、視覺上的氛圍完整充足。「當代藝術家是跟你同時代的人,投資是一種『共同創作』,會有『並肩同行』感覺,會關心他的變化,一起成長。」
青年藝術家機會多,相對投資風險也較高。趙琍建議,可從雙年展這類專業藝術展,或是由專業策展人所辦的藝術展,以及有選秀性質的藝術展等3種展覽來挑選藝術家,部分美術館會舉辦新人獎,獲獎的藝術家也是不錯選擇,「藝術投資如股票進出,仍要『與時俱進』,心態對就有樂趣,這是一種精神層次活動,需要培養審美觀、旅行增廣見聞,如果一開始走投資方向,那就錯了,投資從收藏做起,真心喜歡、學習知識,才走得好。」
蔡國強作品 紅到卡達整條街
趙琍曾接觸一位收藏家,1年有3個月都在外旅行,看遍各種奇景;還有一位中東卡達公主是蔡國強的「粉絲」,大手筆邀請他到卡達辦回顧展,通往展場的馬路兩邊都是蔡國強的作品輸出。收藏家不再乖乖上畫廊看畫買畫,使得畫廊的地點不再是最重要,而是畫廊擁有哪些藝術家。
「對藝術投資來說,地球是平的。」就連藝術家也不再侷限於工作室創作,隨時隨地都能創作的「移動式藝術家」增加,純粹畫家愈來愈少。趙琍認為,藝術投資的迷人之處在於,這是一場馬拉松競賽,而非贏在起跑點,「最後的勝利者是要做好的作品,鑑賞力、敏銳嗅覺、先驅者都很重要。」
台灣重要當代藝術家
林明弘
●台灣花布 驚豔國際
趙琍形容林明弘是「在台灣的國際人」。「藝術是來自生活」是他的創作目標,林明弘作品具有東方文化、西方語言,他所使用的素材是台灣最本土的東西…「花布」,卻是一種國際語言。大陸花布牡丹多,台灣融合歐風與日式花布,法國多是小碎花布,「從生活中提煉」形成了親密感與空間對話。林明弘使用的花紋,多是從各個城市的布店中選出,花紋同時具備了本土性、現代性與抽象性,讓觀者感到既愉悅又優雅。
葉子奇
●寫實畫法 風格獨特
1982年與盧怡仲、楊茂林一同成立101現代藝術群,作品反映政治與社會現象。葉子奇專注繪畫性與視覺「新寫實」畫法,融合歐洲古典技法與相片兩種特色,景物彷彿在眼前般鮮活,卻不像照片直觀,帶有個人情感,畫大量的花、水果等靜物。葉子奇在紐約求學,過了10多年苦日子,「獨白」系列至「風景.台灣」描繪其心境,風格強烈獨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