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資訊局局長李維斌表示,由資訊局主動和社群聯繫,培養合作默契,一遇到突發狀況時,社群就可以扮演協同作業的角色,突破政府框架和提高時效性 臺北市資訊局局長李維斌 6月27日,今年大學生暑假的第一個周六夜晚,數千位年輕男女興奮地湧進了新北市八仙樂園一場夜光派對,孰料,晚上8點半發生了臺灣有史以來罕見的粉塵爆炸意外,超過5百人燒燙傷,受傷人數是臺灣921大地震之後最多的一次事故。
病患擠爆大臺北地區的每一間主要燒燙傷中心和急救醫院,各大電視臺、網路媒體紛紛頭條報導即時追蹤。全臺民眾從媒體得知這起意外後,紛紛想要知道受傷名單,了解自己的親朋好友是否發生意外,或是想要知道受傷病患送往哪間醫院救治。
不到3小時,包括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消防局以及臺北市資訊局都陸續釋出各種傷患資料,只不過這些釋出的資料格式包含Excel和PDF表格等,這些格式對於親友想查詢傷患姓名、年齡、治療醫院等最新資訊,但是因為缺乏了一套友善的查詢介面,民眾仍不易從資料中找到所需的資訊。
一手推動雙北緊急醫療整合計畫的臺北市政府社會局長許立民當晚也聯繫臺北市資訊局,提出開發一套病患查詢機制的需求。臺北市資訊局局長李維斌當下判斷,這是一個搶時效的任務,服務越快上線越能抒解民眾的擔憂。但以資訊局開發作業,得費好一段時間才能完成系統,緩不濟急。所以,李維斌下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找開發社群幫忙。
在今年1月,李維斌上任後,臺北市資訊局和開發社群的互動開始有很大的轉變,比過去更加密切互動和合作,李維斌早在逢甲大學任職期間便有和社群合作的經驗,上任後更多次主動和開發社群聯繫溝通,對各種政府推出的服務交換意見。
塵爆意外發生後,李維斌透過即時通訊軟體,聯繫社群成員詢問合作意願。臺北市資訊局提供傷患就醫原始資料,由社群開發高手打造即時動態查詢的機制。幾經聯繫,再獲得社群成員的大力協助後,不到24小時,6月28日下午1點49分,第一個由民間社群架設的傷患查詢系統上線。臺北市也在自家官網上推薦民眾使用這些來自社群開發的傷患查詢機制,社群開發了超過9個不同設計和功能的八仙塵爆傷患查詢服務。
李維斌表示:「這種和民間社群的互動方式,也是一種市民參與,是過往政府不曾做過的事情。」資訊局和社群現在是協作的關係,這是一種「分身伐樹、主動推坑」的思維,結合眾人之力,來做到以往只單靠資訊局是難以完成的挑戰。
扮演社群和市府開放資料連結窗口 有社群的參與,臺北市資訊局在開放資料議題上更如虎添翼。至於,臺北市資訊局在這個關鍵時刻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李維斌認為,資訊局應該主動扮演連結的角色,不僅連結外部社群、企業和市府內部各局處的需求,也要主動了解社群和企業對資料開放的需求,並將需求轉給相關局處,請他們開放社群、企業所需的資料。當然,開放資料本來就有一些疑慮和風險,他表示,對資訊局而言,為了讓開放資料的推動更順暢,則會協助提出修改法律或內規調整的需求。
甚至,李維斌還主張開放資料要免費提供。儘管,臺北市政府內部行政單位都希望能收費提供,但李維斌認為,很多政府的資料都不是為了產生資料而產生資料的,其實都是因為業務所需,才有這些資料的產生。
李維斌說:「資料的產出其實是業務執行的結果,政府原本花的錢,其實已經得到對價的成果了。」也因為這些資料是業務結果的殘值,如何讓這些殘值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就是把這些政府資料開放給民間加值使用,若資料真的有價值,提供服務者就可能獲利,政府對這些開放資料最大的回收就是稅收。
他認為,因為資料有價值而產生的稅收,比政府收取手續費、登記費或行政規費的金額更多,政府反而不需要計較手續費用,或者是民間用了這些資料賺錢獲利才是。
李維斌表示,只要能善用社群和企業的力量,市府不需要把已經有人正在提供的服務,攬下來由市府自行提供,反而更要透過扮演連結者角色,了解這些社群、企業等服務提供者所面臨的問題,並設法解決。像是,社群需要哪些資料但局處卻遲遲無法開放,資訊局就可以協助社群取得開放資料,讓局處安心釋出資料。
之前便曾經發生過一個案例,有個服務殘障同胞的單位,希望捷運局可以提供電梯維修的時間,但捷運局原本認為這類資訊沒有開放的必要性。資訊局就介入溝通向捷運局轉達,電梯維修資訊對殘障同胞外出行程安排的必要性,並向社群解釋捷運局臨時維運電梯的考量,讓使用者能評估可能的變動風險。
不只扮演內外溝通的橋樑,李維斌強調,資訊局更要主動挖掘和了解外界的需求,進而扮演場域提供者。
打造更聰明的臺北智慧生活,世大運物聯網應用先試行 目前臺北市為了打造一個食衣住行育樂都便利的智慧城市,李維斌透露,資訊局成立了一個物聯網應用相關的任務編組,正和社群和企業規畫許多物聯網相關的服務。
其中最大規模的一項應用是,李維斌說:「2016年將在臺北開始大規模測試物聯網服務,並在2017年的世界大學運動會(簡稱世大運)中,向全球展示臺北市物聯網服務測試成果。」
李維斌希望,當世大運上百名國外媒體與上萬名選手與眷屬下飛機後,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臺北市的方便與智慧,讓臺灣成為全球第一個將物聯網服務應用在大型運動會上的國家。
不過,要串連物聯網所有的應用服務,李維斌指出,臺北市目前只有4G和無線網路Wi-Fi還不夠,近來許多物聯網應用服務大多是採近場通訊協定的IoT裝置,例如ZigBee、Beacon和LoRa裝置等,但這類裝置在臺北市的布建還不普及,因此,如何讓臺北市無線網路可以順利串連不同的物聯網應用和服務。「是資訊局規畫物聯網服務時的一大考驗。」他說。
因為物聯網裝置和使用的通訊協定並沒有共通標準,李維斌指出,像是要把選手村規畫成智慧住宅時,就不能A智慧住宅安裝甲牌電錶,B智慧住宅安裝乙牌電錶,這些電錶不僅廠牌不同,也沒有共通的標準和檔案格式。
因此,在評估規畫物聯網服務之前,資訊局也委由技術領導廠商,協助資訊局制定物聯網建置相關的各種技術規格,李維斌說:「資訊局對提供物聯網業者的技術要求很簡單,一律採用國際標準或是通用標準,不允許使用只有單一廠商適用的標準。」
當物聯網業者提供服務所採用的技術標準,都是通用標準時,李維斌認為,這些服務提供的過程中,不論是打造城市儀表板(Dashboard)、SDK或API等,只要一方提供服務的接口符合通用或國際標準,就可以便利另一方直接介接,將技術或介面複製轉移到其他城市或國家使用。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