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隆隆的砲聲再一次敲開了大清國的門戶。這一次,不僅是南方,東北也進入了歐洲列強的視野。占據渤海、遼河之利的營口,成為東北第一個開港的城市,英、法、日、俄、美等11個國家先後於此設立領事館,被稱為「關外上海」的營口,由此迎來了近百年的繁華。營口市區的西式老建築很多,英商太古輪船公司修建的碼頭、日本人在營口開設的郵局、俄國人的領事館、偽滿洲國的銀行,還有上海瑞昌成的「大屋子」....,這些老建築散落在營口的各個街道上。這其中,尤以遼河之畔、步道旁的綠蔭裡隱藏的二層西式紅磚洋樓,意義最為重大。這棟洋樓,是當年英人滿珊德所建的營口海關舊址。
1914年滿珊德選定地址,組織設計、施工,建築材料從英國選購運進。施工八年,於1922年建成,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這座海關當時主要管理輪船及外國型船舶,並對其所輸出入的貨物進行徵稅。
開埠半個世紀的發展,此時的營口已是碼頭密布河岸,遼河船桅林立,汽笛之聲不絕於耳,市區商家鱗次櫛比,車水馬龍,熙來攘往。據說,當年的遼河口上滿是往來的貨船、漁船,從河南岸不用走橋,跳著船就能到北岸。
如今的遼河口,已不見當年密布的碼頭與漁船,但營口港依舊繁忙。在老港的貨物碼頭,貨船油船依然往來不斷,不斷攀升的運輸需求,鮁魚圈區短短20年,就立起一座50多萬人的港口新城。
作為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最近的出海港,今日的營口港,將東三省與全世界50多個國家、140多個港口通過海路相連。它的觸角東達日本、韓國,西至歐洲的漢堡,向南至廣西北部灣,吞吐量排名中國大陸港口第八位,全球第12位。
而在陸地上,從營口港出發經滿洲里出境,經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直通歐洲,被稱為「營滿歐」的中歐班列,也已經成為「一帶一路」上最受關注的新星。
這條線路已經開通至俄羅斯莫斯科、波蘭華沙等六條國際直達集裝箱班列,成為大陸東北、華中、華南、華北以及韓國商品進軍歐洲市場,最便捷經濟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
百年前,營口因港而興,但這座因戰敗而開的港口,也是東北財富流出之地。百年後的今天,同樣是因為港口,這裡卻成為遼東灣畔,一帶一路最東端的機遇之地,以及休閒旅遊之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