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冬季的烈日熾得人皮膚生疼,這股熱力卻是高雄永安廣闊的鹽灘上,兩萬六千多片光電板發電的原動力。它們齊齊向南,努力吸納著每吋不同波長的陽光,供應一千六百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永安電場 曾是全球十大
六年多前,這裡還是早年曬鹽、製鹽的鹽灘地,相當一百卅餘座足球場大,一眼望去是比魚塭更荒疏遼闊的水澤濕地。政府一聲令下,大約十座足球場大的鹽灘從原本低於道路兩公尺,被填上砂石摻雜煤灰等級配,比道路高卅公分,防止海水倒灌。
台電公司訂製鋁合金的光電板支架,先加上陽極處理,外表再墊一層壓克力樹脂,抵抗鹽害腐蝕和每秒四十七點五公尺的強風。
第一期光電場在二○○一年十月啟用,曾創下台灣最大、也是全球前十大太陽光電場紀錄。
虧損六年 今年可望轉盈
台電再生能源處機電組儀電課長葉泰和表示,台電向台鹽和財政部購買一三一公頃的永安鹽灘地,原始用途作煤灰填埋,後因煤灰找到再利用的新用途,加上配合國家綠能政策,先撥出九點四五公頃開發裝置容量四六三六千瓦的光電場。由於鹽灘地日照充裕、周邊無遮蔽物,成了地面型光電場的最佳選擇。
「六年了,還在虧損中。」葉泰和說,太陽光電發電成本每度約七點七八元,目前能源局躉購費率約七點三三元,加上整體光電場規模有限,光電營運仍是「小虧」,但未來仍要大力推動、以量制價,同一套維護人力,有愈大的維護規模,成本自然降低;加上今年起可望調高躉購費率,應可扭轉虧損。
看天臉色 鳥糞影響發電
太陽能看似取之不盡,但去年全國太陽能發電實際併聯的發電量僅八點一億度,只占全系統發電量的百分之零點四。台電不諱言,光電場未達經濟規模、成本降不下來,加上地方民意高張,都是太陽光電發展阻力。
葉泰和表示,光電板每年約減少百分之一的發電效能,一套發電模組生命周期約廿年,光電既需要大面積設置,還要跟時間賽跑、看老天臉色,像今年降雨頻率高,發電量就掉下來;又如永安光電場水鳥密集,鳥糞掉在光電板上也影響發電,要靠人力頻繁清理。
環團批評 政府便宜行事
除了發電效率和成本,這一大片閒置廿幾年的鹽灘地,不僅成了當地的滯洪池,成了居民的防淹保險,因周邊魚塭提供鳥類覓食來源,鳥類漸漸聚集,也成了賞鳥聖地。
開發鹽灘地的光電場,在政府眼中是閒置土地再利用,環保團體卻視為對珍貴濕地的蠶食鯨吞。
高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批評政府的綠能政策只重形式、不重內涵,只想把裝置容量的瓦數衝高搞績效,不顧環境衝擊。以永安光電場為例,因為是台電或公有土地,就毫無顧忌拿來用,而且開發規模規避十公頃以上必須環評的門檻,連基本的生態環境調查都很馬虎,讓保育團體氣結。如今中央又對台南、嘉義等鹽灘地虎視眈眈,令人憂心。
政府開發 濕地縮水嚴重
「有濕地法,卻不保護濕地。」林昆海也質疑政府保護濕地生態態度消極,內政部二○一一年公告全國八十二處國家重要濕地,面積五萬六八六五公頃,但二○一五年濕地保育法上路時,公告濕地面積卻縮水成四萬七六二七公頃,大量鹽灘地變光電場後,濕地縮水更嚴重。
保育濕地、發展太陽光電都是環保之舉,難道兩者只能扞格?林昆海說「當然不是」,環保人士贊成太陽光電綠能,也了解只有規模化才能降低成本,只是很納悶,「與其把光電場放在未開發的綠地、濕地,為何不先運用已開發的灰地?」清查全國公共設施場域、低度利用的已開發用地,效益會比生態素地要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