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被忽略的《千羽鶴》續集(木馬文化出版)喜歡日本小說,尤其川端康成小說的讀者,對於《千羽鶴》當不陌生;然而,長期以來台灣的幾種譯本,包括志文出版社蕭羽文譯《千羽鶴》、環華百科出版社《諾貝爾文學獎選集一九六八川端康成》裡收錄的〈千羽鶴〉、星光出版社《日本經典名著系列十五.千羽鶴》、木馬文化《川端康成文集(二)千羽鶴》,其實,都只有前篇《千羽鶴》。
換句話說,台灣讀者長期以來看到的只是部分《千羽鶴》,不是川端筆下《千羽鶴》的全貌。
這是我翻譯《千羽鶴》的原因之一。
《千羽鶴》的前集由以下五短篇集合而成:
1 〈千羽鶴〉:1949年5月1日刊載於《讀物時事別冊》
2 〈森林的夕陽〉:1949年8月20日刊載於《別冊文藝春秋》
3 〈志野彩陶〉:1950年三月刊載於《小說公園》
4 〈母親的口紅〉:1950年十一月、十二月刊載於《小說公園》
5 〈二重星〉:1951年十月刊載於《別冊文藝春秋》,1952年將〈千羽鶴〉到〈二重星〉結集,考慮到分量偏少,加上〈山之音〉後以《千羽鶴》之名出版。該書於1953年獲藝術院獎。
然而,川端在1953年《川端康成全集》(十六卷本)的「《千羽鶴》後記」(1月20日)寫道:
「《千羽鶴》到〈二重星〉,前集結束;還有續集。即《千羽鶴》以太田夫人及其女兒文子為主書寫。千羽鶴包袱巾的稻村由紀子不好寫,沒寫。作為遠景。續集以由紀子為主書寫,打算將文子當遠景。」
《千羽鶴》續集《波千鳥》各短篇皆發表於《小說新潮》:
1〈波千鳥〉——續《千羽鶴》,1953年四月號
2〈離別之旅〉——續《千羽鶴》,1953年五月號(〈離別之旅〉之一—三)
3〈父親的家鄉〉——續《千羽鶴》,1953年六月號(〈離別之旅〉之四、五)
4〈荒城之月〉,1953年九月號(〈離別之旅〉之六、七)
5〈新家庭〉,1953年十月號(〈新家庭〉之一、二)
6〈波間〉——續《千羽鶴》,1953年十二月號(〈新家庭〉之三、四)
7〈春之目〉——續《千羽鶴》,1954年三月號
8〈妻子的心思〉,1954年七月號
1978年8月28日,《朝日新聞》刊登了跟川端同去九重的三人的證詞——
川端說:「文子喜歡九重,停留一段時日。然而,沒錢了,非得在哪裡就職不可;工作地方在礦山好了。」又說:「文子在礦山的販賣店上班時,菊治找來了,兩人再會之際,我想會結合。」「六月左右想再到九重採訪,」然而「為了描繪文子第二人生必要的就職部分的採訪筆記」在東京的旅館被偷了。
本來預定再去的採訪,因為九州發生水患,不果。因此,川端對於最後菊治與文子的結局,胎死腹中。
所以《千羽鶴》的續集《波千鳥》,「應是」現存最後一章〈妻子的心思〉,川端附記「未完」。
那麼川端又是如何看待《千羽鶴》呢?
1956年、川端五十七歲,新潮社出版的《川端康成選集》(全十卷)中的第八卷《千羽鶴》去除〈春之目〉與〈妻子的心思〉,將其餘六篇合併,取名《波千鳥》,併入《千羽鶴》。
換句話說,就川端心目中的《千羽鶴》,應該是前集的《千羽鶴》和續集的《波千鳥》。
此外,1969年新潮社發行的《川端康成全集》(全十九卷)及川端逝世後、1980年出版的《川端康成全集》(全卅五卷,補卷二卷)的第十二卷都收錄了《千羽鶴》與《波千鳥》。
近年來論者論《千羽鶴》皆將《波千鳥》合併論之。例如手邊長谷川泉著、1984年出版的《川端文學の機構》(教育出版センター)即已將《波千鳥》納入;相信還有更早這麼做的。
新潮社於1988年發行的文庫本《千羽鶴》亦收入《波千鳥》。
依上述,沒有理由不將《波千鳥》納入《千羽鶴》。
兩岸的讀者長久以來都只看到半部《千羽鶴》,何以致之?
譯者非研究者,研究者不涉翻譯,或許是原因吧?
至於流浪在外的〈春之目〉與〈妻子的心思〉,川端生前雖未收入,但可確定出自川端之手無疑,且原本是為續集而寫的;如人,生得不好、長得不漂亮,不能怪罪孩子。我想到了該認祖歸宗的時候了。
「不知何時完結,似乎是川端小說常見的技法。」曾經,三島由紀夫讀了雜誌上刊載的川端〈片腕〉小說,覺得是「有完美結局的珠玉短篇」;其實,該小說並未結束。
換言之,川端小說的特徵是可以一直接續下去,但也可以隨時結束。《千羽鶴》的每一短篇,既是「全部」,也是整部小說的「部分」。所以,川端未將〈春之目〉、〈妻子的心思〉收入,或許是認為它們在哪裡可以單獨存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