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專家檢視用相思樹等不同樹種木屑搭配蕈種試種的香菇。 | | | 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初步研究,發現相思樹、油桐、杜英、桉樹種出來的香菇經濟價值不錯,如果落實推廣可取代長菇批數不佳的進口木屑,要推廣造福菇農。中心主任許原瑞指出,台灣菇蕈類產業年產值將近百億元,其中香菇產業約佔六成。菇蕈栽培生產原料以木材為主。至於那幾種經濟樹種種出來的香菇長得多且大,許原瑞說,確認相思樹等五種經濟樹木都不錯。 「相思樹是台灣原生樹種中適應性最廣的樹種之一,廣泛生長在全台低、中海拔山地。」他說,至今相思樹仍是台灣香菇太空包栽培最主要原料樹種,但產量不足。為解決香菇生產原料短缺問題,政府近年極力推動相思樹的造林獎勵及輔導工作。 研究顯示,桉樹與相思樹兩種6年生以下的速生樹種,確實可作太空包木屑來源;桉樹與相思樹的木屑混合,則可以得到最大的菇體。 研究顯示兩種生長快速的樹種可在短時間內伐採利用,縮短林農造林投資年限,解決太空包木屑來源不足的問題。另外,林試所已在全台各地選育生長快速的母樹,建立永續經營輪伐更新技術,穩定香菇用材供應。 他說,研究發現印度栲每噸鮮木材產量最高達31公克,次是山臼28.1公克,相思樹25.5公克,刺杜密24.7公克等,用921香菇蕈種搭台灣相思樹等木屑做蕈包,可採收7批,前3批產量平平,第4與5批量最多,第6至7批產量衰退,不輸給商品太空包。 菇農賴見成與黃長聰說,對林試所的試驗表示樂觀其成,如能多試種幾種菌種,應會更周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