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黃惠如╱誠實 是找尋我是誰的快樂

每週 一 出刊.2017.11.20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賴佩霞╱示好,很難嗎?
黃惠如╱誠實 是找尋我是誰的快樂
從哲學看見自己_楮士瑩╱對與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魅麗發行人的話 

賴佩霞╱示好,很難嗎?

2017-11-01

通常談到「示好」,大多數的人容易聯想到的,是用它來親近一個不認識、又有好感的人。但你可知道,它真正的威力並不是用在陌生人身上,而是用在我們最親愛,最重視的親密關係上。

夫妻間多少都有一些無法達成共識的事件,每每遇到鬼打牆的難題,如何適可而止,絕對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藝術。當不小心觸碰到彼此的地雷時,只要有一方能示好,另一方也願意和善回應,這樣的婚姻,基本上就能安全過關。

就怕槓上了,從批評到嘲諷、到激辯、到冷漠,一路無法給出善意或示好;幾年下來,再好的情分都會消磨殆盡。如果兩個人想繼續走下去,也許能想想下次如果再碰到類似的情況,如何聰明下台階,這個「示好的藝術」值得深思。

婚姻專家John Gottman投入多年心血,研究夫妻之間的互動,為什麼有些人能白首偕老?有些人幾年後就恩斷情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在於「爭論中能否有人願意放棄口舌之爭,向對方示好。」只要雙方都有這樣的跡象,任何階段都有得救。

回想我跟先生,我們很少有爭執,剛開始是我很自覺地閉嘴,後來,他也慢慢懂得我的用意,不在話題上咄咄逼人、爭對錯。通常深呼吸沉澱一下,我便能好聲好氣地打開另一個話匣子。彼此總能以禮相待,在愛與善意上交流互動。

日子久了,少了針鋒相對,關係自然也變得越來越溫和,如今先生可以說是再標準不過的暖男。雖仍有所堅持,卻也多了不少自我解嘲的空間。

別把「示好」當認輸,而是贏得一段幸福婚姻、美好人生的小技巧。記得嗎,套下婚戒時我們都曾許下承諾,要陪對方一起走下去,別輕言放棄,別讓拗脾氣壞了自己跟子女的人生。其實,示好並不難,只要願意就足夠。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2期/ 11月號】
封面故事特別企劃 

黃惠如╱誠實 是找尋我是誰的快樂

2017-11-01

讓自己回到「不傷害」的生活,放鬆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

十八年的時光,初生嬰兒可以長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或翩翩少年。黃惠如離開待了十八年的公司,卸下名片上的雜誌總編輯頭銜。只帶著「自己」,隻身一人到北印度上瑜伽課拿到師資執照,又接著到南印度自助旅行,回來後把過程寫成一本書分享,也成為瑜伽老師。

這個一連串的意外變動,讓身邊的人都為之驚訝,然而黃惠如卻告訴我們:「我本來就沒有想過要出書,就如同我沒有要去印度、沒有要參加瑜伽師資班、沒有想過要當瑜伽老師、也沒有想過要離職,所有事情都沒有在計畫裡面。」一切就像是跟著內心出現的聲音走。

為什麼要把你的能量
都放在準備不好的事情發生

從一間條件很好的公司請辭,已經讓許多人佩服這個放棄的勇氣。沒想到離職後的下一站,就挑戰女生自助旅行的高級班「印度」。

聽到這個決定,大家幾乎都會問「難道不會害怕嗎?」黃惠如笑著說:「其實我並不是一點也不怕,我也是一個很膽小的人,所以所有能找到的資料都要讀過,也帶了具有最詳細街道地圖的日文資料。雖然害怕,但既然決定了就出發。」就像過去在雜誌工作採訪時,就算做好萬全的準備,也會遇到各種無法掌握的突發狀況,確定所有自己可掌握的事前工作已經做到極致,其他就到時候再隨機應變。

這個事事都想要掌握、想要控制的習慣,即便到了北印度的瑜伽聖地瑞詩凱詩,在每天從早到晚規律又密集的課程中,黃惠如還是會擠出短暫的休息時間,到圖書室去確認每天的電子郵件,和微弱的網路訊號奮戰。

同學忍不住笑著問她:「都來到印度了,為什麼每天還要收信。」黃惠如當時回答:「就算不能控制,我也要知道。」除了是過去工作上怕失控的不安感制約,自己的個性或許也占了一大部分。

連當地阿育吠陀醫師,在看診把脈後也告訴她:「我們的能量應該要用來準備好的事情發生,你為什麼要把你的能量,都放在準備不好的事情發生?」

單純的快樂
可以沒有任何原因

談起工作上無論什麼事都想要精準掌握的態度,黃惠如散發精明幹練的眼神;然而提到在印度山洞遇到的苦行僧,要大家靜坐後回答「我是誰」的那段過程,她卻瞬間紅了鼻頭,眼淚也跟著落下來。心情比較平復後,又靦腆地跟我們說,每一次跟朋友分享、甚至是上廣播節目時,提到這一段過程,總會忍不住觸動情緒,就像回到在印度的當下心情。

當時在山洞靜坐、梵唱的過程中,黃惠如還沒向苦行僧開口詢問自己的問題,內心就聽到自己的答案。離開山洞的路程,大家靜靜地走著,淚水卻默默湧出,不是因為傷心難過,而是從未體驗過的、深刻存在內在的快樂。

原本預備好的問題「我下一步該怎麼走?」依然是想精準掌握的心念,然而聽到內心給的答案是「自己要把這種單純的快樂寫出來,分享給大家」時,她領悟了這個書寫,是分享這段自己走過的旅程,不是告訴別人怎麼做,是一種放手的練習,才決定把這段旅程寫成書出版,也希望讀者可以開始出發,走向自己的旅程。

練習放鬆
為簡單歡呼

從一開始出發到印度,都還是事事想要掌握的狀態。後來慢慢在瑜伽課程的過程中,學著練習放鬆。回到真正該有什麼、就有什麼反應的狀態。就像小孩子一樣,肚子餓了期待每一餐的食物,能夠沒有形象顧慮地為每一次的食物歡呼,生活中每一個簡單的小事,都可以讓自己很快樂。

「人在放鬆的時候,很難假裝。」黃惠如也建議,想要回到最天真的狀態,看到誠實的自己,就從「今天的緊繃跟疲勞不要留到明天」開始。現在晚上回到家,黃惠如會做一點簡單的伸展,或是睡前讓自己有一些簡單的放鬆儀式。

黃惠如
• 曾任《康健雜誌》總編輯,並獲國內外多項新聞獎項
• 著有《當爸媽變成小孩》、《別讓身體比你老》等;譯有《超健康法》、《怎樣防治高血壓》、《怎樣教好1∼2歲孩子》等書,以及影視作品《照顧我們所愛的人》
• 2016年底一個人到了印度兩個月,參加了瑜伽師資班,正式成為瑜伽老師;回到台灣後,再度面對「旅行後」的生活,學習將旅行所得落實在日常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2期/ 11月號】
魅麗專欄 

從哲學看見自己_楮士瑩╱對與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2017-11-01

啟動思考的鑰匙

我特地到上海一趟,因為聽說奧斯卡應邀到上海來參加一個國際兒童節,其中有一個下午,他會在當地的書店裡,跟一群小朋友進行兒童哲學的工作坊。

此時,我走進上海一家書店,因為路不熟,遲到了幾分鐘,活動已經開始進行了,正好聽到一個滿臉純真的小男孩舉手發問:「奧斯卡叔叔,為什麼人不能像鳥一樣飛翔?」

「你告訴我一個你的答案,我 就告訴你一個我的答案。」長得胖胖的、穿著紅色吊帶褲,讓人聯想到聖誕老公公的法國大叔說。

我墊著腳尖,循著說話的聲音看過去,那個法國人應該就是奧斯卡吧。

假裝成路人甲
偷聽孩子用哲學找到答案

在此之前,我已經讀過奧斯卡所有翻譯成中文的兒童哲學繪本,覺得很有意思,但是身為一個成年男人,看到眼前盡是年紀很小的孩子,或是孩子的母親,還是覺得有點難為情,好像跑錯場子了,不敢上前靠近。於是,我只好假裝成路人甲,一面心不在焉亂翻著旁邊書架上的書,其實耳朵拉長著聽他們的對話。

人不會飛,因為人沒有翅膀。」小男孩說。「如果你暑假要去法國,要怎麼去?」奧斯卡問這個一看就是混血兒的小男孩。

「當然是搭飛機去。」

「那你不是會飛嗎?」奧斯卡說。「那是飛機在飛。我不會飛。」小男孩露出覺得這個眼前的胖叔叔很蠢的樣子。在場大家都笑了。

奧斯卡露出詫異的表情:「如果你是一隻毛毛蟲,在鳥的肚子裡,那麼鳥飛到哪裡,毛毛蟲不是就跟著飛到哪裡嗎?你說毛毛蟲有沒有飛?」小男孩想了一分鐘後,很慎重地說:「有。」

但奧斯卡一點都不在乎別人 的看法,十多年前決定不 繼續在大學任教,在自己家 裡設立了一個「哲學踐行 學院(Institut de Pratiques Philosophiques)」,只收 幾個博士班學生,每天穿著 睡衣叼著小雪茄,用傳統的 師徒制,訓練學院派的哲學 家成為「哲學諮商師」。那你像毛毛蟲那樣,坐在飛機的肚子裡,飛機到哪裡,你就到哪裡,你說人類會不會飛呢?」奧斯卡看著小男孩的眼睛說。

小男孩眼裡突然綻放出光芒,開心地笑了,「奧斯卡叔叔,謝謝你,我明白了!」

這個大人怎麼亂教小孩
但這就是我要的哲學老師

周圍的家長起了一小陣騷動,「這老外怎麼可以跟小孩子說人會飛呢?」有兩位母親開始竊竊私語。「這樣我們回去怎麼教孩子?」一旁聽完他們的對話,我忍不住笑了。

小男孩透過奧斯卡的引導,充滿自信地很快解答了顯然困擾他已久的問題,不管大人怎麼說,如今他有了很好的理由確信「人類原來是會飛的」,我當場知道,這個怪老頭,就是我在尋找的哲學老師。

但是從頭到尾,奧斯卡沒有說任何一個哲學家的理論、名字,也沒有引用任何一個哲學家的名言,而是用每一個年幼的孩子都能夠完全理解的語言,引導孩子自己去找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在這過程當中,思考的鑰匙,啟動了。

「孩子會像大人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大人出於自己是大人的立場,往往覺得有義務急著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但是你真的知道答案嗎?很多時候,我們會糊亂說一個答案。比較認真的父母,會去上網搜尋。但是你上網搜來的答案,就是對的嗎?就算是對的,也不過就是死的知識而已,對孩子的思考有幫助嗎?」奧斯卡又親自做了幾個練習之後,開始對大人說明。

「我有一個小技巧,那就是每當孩子問一個問題的時候,我會跟他們提出交換條件,你告訴我一個你的答案,我就告訴你一個我的答案。」

「可是他的答案如果是錯的,那有什麼用呢?」有一個家長提出疑問。

「對與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至少,他已經開始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著大人餵食,」奧斯卡聳聳肩,「難道這不是很好嗎?」

褚士瑩
* 國際NGO工作者、公益旅行家
* 中文世界知名的作家,已經出版五十餘本著作,並有多篇文章收錄於各級學校的國文教科書
* 在緬甸北方克欽邦內戰地區推動和平工作遇到瓶頸,理解唯有「思考教育」才能解決衝突的本質,毅然前往巴黎師事奧斯卡伯尼菲,並且成立「亞洲哲學踐行學院(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Asia)」,在亞洲各國推動奧斯卡伯尼菲的思考教育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2期/ 11月號】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17-11-13 人最有興趣的事物 就是自己
2017-10-23 修復靈魂的旅程_段世龍 ╱真...
2017-10-16 許瑞云╱不責怪別人,也不怨懟...
2017-10-09 賴佩霞╱語言,被奚落的禮物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魅麗雜誌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廣告刊登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