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虛擬實境)元年始於2016年,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台灣已經推出不少部VR影視作品,其中導演蔡明亮即以《家在蘭若寺》入圍威尼斯影展VR電影競賽單元,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則以《沙中的房間》獲得最佳VR體驗獎的殊榮。
然而,要成就一個產業卻不容易。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理事長崔震東坦言,VR影視作品還有不少瓶頸有待突破。首先,VR穿戴裝置還不適合長時間配戴,會造成人體不適。再來,環景式拍攝影像儲存量大,成本高昂。
兼擅導演、音樂和製片等專業,擁有影視與視覺特效多年從業經驗的崔震東表示,VR影片內容過於真實,人眼還不適應,可能造成頭暈等身體不良反應。但他認為,這些VR電影的先天限制,一定可以克服,只是還需要時間。
從威尼斯影展、金馬影展陸續增設VR單元,足見VR影視作品是重要趨勢;然而,此舉將改變一般觀眾的影視習慣,對相關從業人員來說,也是一大挑戰。例如,寫劇本時,過去只要專注在主要角色,現在要將環景全部寫進去,劇本因而變得複雜。
全電腦製作 視覺特效人才正夯
隨著VR影視作品逐漸普及,勢必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包括:硬體研發與設計、軟體開發、影片製作等區塊。目前,台灣在軟體開發和影片製作方面具有一定經驗,硬體器材還是依賴進口為主。
崔震東指出,VR攝影和傳統攝影不一樣,需要具有環景攝影的能力,因此複雜度變得很高,影片容量也很大,這是目前最容易產生限制的地方,再來後期製作時,360度的鏡頭如何做好後製剪接,避免觀影縫隙,也需要相當技巧。
其實,VR電影就是全CG(computer graphics)製作,也就是全電腦製作,電影中每個物件都需要以電腦重製。「因此,動畫、視覺特效等具有相關技術的從業人員,特別具有優勢,容易進入VR影視產業。」崔震東表示。
不過,最困難的還是,如何銜接動畫與影視相關人才。崔震東直言,除了電腦製作相關技術,影視人才最重要的還是獨特創意,不管從事美術、攝影、服裝或是音樂,都必須擁有過人的創意。
良好英語能力是交流自學的根本
現在拍攝一部VR電影,究竟需要哪些技術人員呢?崔震東分析,從場景、服裝造型等美術設計、到電影分鏡,接著是每個物件的繪圖工作,還有燈光工程、影像合成、音效,以及剪接,都是必要環節,需有相關專業人才。
談到目前學界或業界能否提供足夠的產業人才呢?崔震東指出,目前國內影視相關科系以純影像科系為主,主要有北藝大、台藝大和南藝大等3所學校,他坦言,目前從學校畢業的年輕從業人員,較為缺乏實務經驗,還是需要一段訓練時間,才能銜接得上。
不過,目前VR相關影視製作的工作機會,並不是非常多。崔震東直言,大家都還在開發、萌芽階段,因此,工作人員除了抓緊機會參與之外,上網學習相關技能,也是重要管道。
崔震東提醒,良好的英語能力是投入VR相關產業,所需具備的。因為相關學習資源多在國際網站上,和其他從業人員溝通交流,也以英文為主,若是英語能力好,就能吸收到更新、更快的知識。
目前,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與文化部、經濟部共同舉辦黑客松活動,已經兩年。明年2月可望在台北數位產業園區(Taipei digiBlock)成立育成中心,未來將舉辦教育講座,還有共同辦公空間,歡迎相關從業人員能多加利用。
貼心小叮嚀:
工作內容:美術設計、分鏡、電腦繪圖、燈光、合成、音效、剪接
能力需求:上述工作專業技能
學經歷需求:影視相關科系
溫馨提醒:需要有創意天份興趣熱情,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很長,對工時不計較比較適合進入這個行業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四月號(477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