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中國小小兵/狼性是這樣教出來的?美國媽媽中國養育實錄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0/10 第11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中國小小兵/狼性是這樣教出來的?美國媽媽中國養育實錄
習近平與新中國/習近平革命的終極目標是他的中國夢
章魚的內心世界/章魚的獨特演化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八座山/照見自我選擇的命運,那些年冬季帶給我無限鄉愁
刺青師的美麗人生/令人震撼的集中營真實故事
閱讀筆記 燙一首詩送嘴,趁熱/詩捉得住他
林韋地/到底什麼是「正常」?和社會不一樣,真的不行嗎?

新書鮮讀
中國小小兵/狼性是這樣教出來的?美國媽媽中國養育實錄
文、圖節錄自三采文化
圖/三采文化提供
中國教育,贏在起跑點?西方教育,讓天賦自由?挑戰你我設限,思考教育真正的價值與目的。

內容簡介:中國每年誕生1,800萬名新生兒,轉眼爬出嬰兒床,競爭生存機會!台灣教育融合了東西方觀點,並在開放自由的基礎上,催生了多元學習方案,更有熱血教師翻轉教育、扎根行動學習......,面對競爭萬變的未來,孩子不會只有一條單行道可走。越是害怕就越要去理解,貼身接觸中國教育,正是面對中國的起點。

  不用被恐懼吞噬,客觀凝視,才能掌握局勢。

作者介紹:萊諾拉.朱(Lenora Chu)

,華裔美國人,畢業於史丹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在美國工作10年,曾擔任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電視記者暨大學和私營企業的媒體顧問、《亞洲週刊》商業編輯,後來轉任商業和政治記者,於美國奈特瑞德報業集團(Knight Ridder)任職。曾為《紐約時報》、CNNMoney、Science、Marketplace、《基督教箴言科學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財星》、Money和Dwell雜誌等多家媒體撰文。目前與夫婿羅布.施密茨(Rob Schmitz,國家公共廣播電台上海特派記者)及兩位兒子居住在上海。

搶先試閱:〈小學數學能力影響長大後薪資 華人家庭這麼做〉

宋老師提出在宋慶齡被禁止的建議。「我們將透過測驗、課堂活動和實際應用來教孩子數學。」她對著一群為了了解中班學業目標而聚在一起的父母說。雖然她的提議違反了教育部的教改政策,但我們這十五位圍坐在紅木桌旁的父母,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希望儘早讓孩子學習算術的渴望,樂於當她的共犯。因為如果孩子要面對的競爭,是一場由每年大約一千八百萬名中國新生兒組成的對手,沒有人想要為他們「減輕負擔」。

「孩子會學習二十以下的數字,並了解級數關係,例如『五比四多一』。」宋老師說話的時候,我們拚命點著頭。

中班的雷尼不過才五歲多。當我還在焦慮為他選擇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時,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位乖巧的學生,每天跟著中文家教愉快地學習,自己整理書包,並在經過學校大門時向老師點頭問好 。

經過諸多困難的文化適應和行為調整後,我們可以享受成果了嗎?中國教育的優點,是我們讓雷尼繼續留下來的主要原因;而在我和多位教育工作者和專家深談後,總結出它的幾項優點。

數學教學就是其中之一。

快到週末的時候,雷尼帶了一個練習數數的作業回家,老師用紅筆在上面畫了幾道斜線。

「你在課堂上做這個練習嗎?」我問道。

「是的。」他說,表情看起來很落寞。

這個題目是一棟有六層樓、每層樓分成七個房間,共四十二個正方格的建築物,每個正方格都按順序編了號—第一層從一○一開始,第二層從二○一開始,以此類推;讓孩子在空格裡填上正確的數字—中班學生要對三位數有基本概念。

「雷尼,一○一、二○一之後是多少呢?」我問他,但我得到的回應是沉默。這樣的數學對於五歲孩子來說,太難了嗎?我很好奇。

宋老師顯然不這麼認為,她在作業簿上用紅筆寫了一句「需要加強練習」,也給了個分數:六分(滿分為八分)。

當我看著這個分數時,兒子也抬頭看了我一眼;他似乎認為我應該為這少掉的兩分負責。

「媽媽,妳為什麼不教我數學、閱讀,還有其他東西呢?龍龍的媽媽教他讀英文,梅梅的媽媽也教她加法。」他問道。

我開始在和雷尼的對話中加入數字,但是這樣的練習常因為他的好奇心而中斷,最後無疾而終。正如宋老師所說的,雷尼的注意力需要加強。

我和雷尼的對話通常是這樣進行的:

「蘭登現在一歲,你四歲;等蘭登兩歲時,你就五歲了;等蘭登三歲時……」

「等我和爸爸一樣大的時候,我會有小孩嗎?」他打斷我。

「當然,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有小孩。」我告訴他。

「誰會當我的小孩?」雷尼說。

「你必須找到一個人跟你一起生小孩。」

「蘭登不能當我的小孩嗎?」雷尼指著在地板上扭動的小弟弟說。

「不能,因為蘭登不會永遠是個小孩子。」我發現一個把話題拉回來的機會。「你永遠比蘭登大三歲,所以蘭登七歲的時候,你幾歲呢?」

「我要結婚才能生小孩嗎?」

其實我心裡想回答,無論是否結婚,最好要和一個願意一起撫養孩子的人,有穩定的關係;因為撫養小孩—特別是愛問問題的小孩—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

看來,我在教孩子數學上實在不是模範父母,但對我打擊更大的是,我找到一份比較中國和美國五歲兒童數學能力的報告。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雷尼在中國幼兒園的學習可以獲得什麼優勢?我們家非常不嚴謹的教育風格,會不會抵銷這些優勢?

該研究團隊的首席研究員周鄭(英文名:珍妮)在中國長大,現在是紐約市立大學的教授。他們以她最熟悉的紐約學生和北京學生做為研究對象—主要調查就讀小學一年級剛滿一個月的孩子,以盡量減少正規數學課程的影響。

他們得到的研究結果很明確:「在所有領域裡,中國孩子都優於美國孩子:數字與運算、幾何圖形、解題和推理。」周鄭和她的研究團隊如此寫道。

才六歲就有差了?我繼續讀下去。周鄭和她的團隊要求孩子完成一些任務,有些是簡單的任務,例如從一數到十、聽寫數字等。在這時候,美國和中國小學生幾乎不相上下,但是當題目變複雜時,差距就變明顯了。中國孩子可以認出更多平面和立體的圖形;在一到十的加法和減法上,中國孩子的分數也比美國學生多了兩倍。中國孩子的數學能力完全打敗美國孩子,例如有個問題是,請孩子將物品平均分配給特定的朋友數。

總而言之,中國孩子的數學成績是八十四分,美國孩子則是六十分。

為什麼呢?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理論:「數學存於所有的文化中,但是在重視它的文化中,獲得發展的程度也會更高。」

協助制定全國數學教科書的數學家劉健說,你會在公園散步時發現中國人重視數學的線索。「我曾看到一位奶奶帶著四歲孫子去廣場收集小石頭,他們直接用石頭來數數,這只是我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從小就會算術了。」

達西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教他背九九乘法。「妳的兒子一定要背,這很重要。」達西一邊喝著咖啡,一邊低頭用筆在餐巾紙上畫出九乘九的表格。「中國小孩在上小學前就會這個了。小學的數學考試,我們要在五分鐘內完成五十道題。」

當他開始填這份表格時,手指越動越快,讓我更加地焦慮。「別緊張,只要讓妳兒子熟記這些數字,可以幫他在學更複雜的概念時快速吸收。」達西向我保證。

阿曼達對中國人超強數學能力的解釋很簡單。

「我們不怕它,而且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了。」阿曼達告訴我。在阿曼達還只有三歲的時候,她的母親用謎題教她數學:

有一道高度十公尺的牆。一隻蝸牛一天可以往上爬五公尺,但是當牠睡覺時,牠會向下滑二公尺。牠需要幾天才能爬到牆頂?

在多數西方孩子還在包尿布、學走路時,阿曼達已經接受便盆訓練了。她可以用童稚的聲音說出答案:蝸牛會在三天後爬到牆頂。

在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後,我發現數學能力確實與一個人往後生活的學術成就、賺錢能力有關。有位研究人員分析了三萬五千名學齡前兒童的數據。他說,早期的學術技能,特別是數學,是預測兒童往後學業成就的「最重要因素」。總部位於倫敦的智庫發現,「小學期間的數學能力,將繼續影響往後二十至三十年的薪資收入。」

SAT的數學成績與成年後的高收入相關,但SAT的口語分數則未顯示這樣的關聯性(雖然我不知道這項研究該如何解釋像我這般的案例:我的SAT數學測驗優異,最後卻選擇成為一名作家,一個收入不穩定的工作)。

數學好還有其他與銀行帳戶無關的好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表示,數學好的人比較可能「主動參與,將自己視為參與者,而不是被政治過程決定的對象,甚至更有可能信任他人」。

數學能力對各國來說都很重要,許多研究報告讀起來,都像在安慰美國,彷彿它的國民都是拙於除法的傢伙。若讓美國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到加拿大或韓國學生的水準,將「分別使美國的經濟年增長率提高百分之零點九和百分之一點三」,一份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發表的報告如此說道。另一份報告發現,自動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將繼續減少低技能者的就業機會。研究人員寫道,像美國這樣的高薪資國家必須調整,否則會有收入差距變大和政治不穩定的風險。

這引發我的好奇心。中國家庭幾乎把數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你幾乎可以說「書呆子」在中國社會是受歡迎的—但是課堂上呢?中美兩邊的老師在教數學時到底有何不同?雷尼可以在中國學到什麼,美國是否有類似的機制?中國人的方法真的比較好嗎?

為了找到答案,我決定來研究。

倪老師邀請我參觀他工作的小學;隔年我還訪問了明尼蘇達州、麻薩諸塞州、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州的學校,最後決定將重點放在波士頓地區的一所小學。

我選了兩間學校—一個位於上海市中心,一個位於麻薩諸塞州成績表現優異學區,將兩者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做比較。當然,中美在文化和體制上的差異很大,這絕非相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中國學校通常不會將有特殊需求的學生納入主流,這可以讓同教室的孩子的學習更為同步。在中國體制裡,孩子在各個階段都有退出的可能,而美國則是以能讓每個孩子受教為榮。(近來美國的教育標準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和「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在中國,老師是課堂的核心。她要求學生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她身上,而她也得到了。在三十五分鐘的上課時間,她提出五十九個問題,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被點過名—不是叫名字,而是叫號碼—而且是完全地隨機。這是她在以團體為主的課堂上確認每個學生吸收情況的方法;她可以快速找到進度落後的人。老師以演講的方式上課,以計時比賽來練習。藉由精心編排的課程,她可以一下子就傳授多種內容。

美國老師就比較平易近人。她和學生坐在一起,喊著他們的名字。她很少直接要學生注意她,也很少使用小工具來引發、維持他們的興趣。她幾乎不下命令,只要求過三名學生在全班面前回答問題;其餘都是同學自願回答。在五十分鐘的課程裡,她用了演講、小組討論和一對一互動等不同的教學方式。當孩子們在小組討論時,丹尼絲老師花了整整八分鐘與一名名叫馬特的男孩談話。她給學生很多的機會可以說:「我不懂,請幫幫我。」她後來告訴我,透過小組討論,她可以很輕易地發現「誰還不懂」。

我還注意到研究人員稱之為「嚴謹、專注和連貫」的差異,這是亞洲數學教學一直備受稱讚的地方。這位中國老師以數學概念(平方根)的課程,直接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的概念理解(平方根和加數之間的關係);美國老師的數學課則比較關心計算,當孩子無法理解分數(五公釐是一公分的幾分之幾?)時,她會以孩子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來說明(一公尺是幾公分?)而不是要孩子懂更多。 ▶▶ 閱讀更多 萊諾拉.朱《中國小小兵:狼性是這樣教出來的?一個美國媽媽的中國養育實錄》

 
習近平與新中國/習近平革命的終極目標是他的中國夢
文、圖節錄自天下文化
圖/天下文化提供
從政治、網路、創新、經濟、環境、外交政策,詳細解讀習近平的施政模式與未來發展。繼毛澤東、鄧小平後,習近平帶領中國進入第三次革命轉型,內政上獨掌大權,擴大共產黨在政治、社會與經濟生活的重要性,在國際社會推行大國外交,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發展地緣戰略目標,面對新崛起的中國,全球局勢會出現多大的轉變?各國又該如何應對?

內容簡介:如今,中國第三次革命的效應漸漸出現。 對內,言論管制愈趨嚴格、經濟發展面臨環境汙染與創新成長瓶頸、香港數度出現抗爭;對外,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積極發揮影響力,引發美國挑起貿易紛爭,牽動地緣政治穩定與全球經濟發展。在這本書中,易明分析這些變化對世界各國帶來的衝擊,並針對各種情境,提出與中國合作與對抗的建議。

作者介紹:易明 Elizabeth C. Economy ,史塔基金會(Starr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也是外交關係理事會亞洲研究所主任。她是獲獎作家,也是國際公認的中國內政與外交政策問題權威,從中國的環境挑戰到中國的全球治理角色都是她的寫作題材。她同時也是全美電視電台廣播節目的常客,並經常應邀為美國政府機構與公司提供咨詢建議。

搶先試閱:〈習近平的中國夢〉

  習近平革命的終極目標是他的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過,如前文所述,習近平的前任也有這個目標。習近平這次革命與過去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採取的戰略:由他領導下的激進中央集權;政府加強對社會的滲透;構築無形規章與限制牆,對理念、文化與進出中國的資金施加更嚴厲的控制;以及大舉投射出中國的國力。它一方面再次主張政府對中國內政與經濟生活的控制,一方面在國際上扮演更具野心與擴張的角色。

  習近平擔任中央總書記與國家主席這些年來,他的體制與個人權力不斷擴大。與之前幾任領導人不同的是,他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要求軍方與黨領導人向他效忠;並透過全面肅貪剷除政治對手;建立所謂的「習核心」,宣示他在傳統集體領導中的最高權威。就許多標準來說,習近平都是中國自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力的領導人。

  習近平與他的領導團隊也著手擴大政府在社會扮演的角色,加強黨與政府管控。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二○○○年撰文討論毛澤東到鄧小平的轉型過程時指出:「如果社會滲透是毛澤東時代的標誌,那麼退出社會就是鄧小平時代的重大標誌。政府滲透與操控的組織機制正大幅裁減或完全解體。」但中國目前的領導階層已經發動一套激進的改革,讓黨在政治、社會與經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減反增。舉例來說,政府雖然歡迎非政府組織幫忙完成共產黨的目標,但鼓吹改革、或在政治生活上尋求更大發言權的人,如推動婦女、勞工運動的社運人士等等,遭到拘押下獄的風險卻有增無減。此外,儘管保證繼續開放市場,中國領導階層卻不斷加強黨與政府對經濟的管控。

  這種政黨的控制加強也用來保護中國社會與經濟,使它們不受外國的競爭與影響。習近平建立一道看不見的法規與技術障礙壁壘,限制外國理念、文化、有時還限制外資進入中國的管道與機會。不過這道牆可以選擇性的穿透。雖然穿透進入牆內的東西愈來愈少,但穿出牆外的東西卻愈來愈多。舉例來說,習近平透過中國媒體、孔子學院(中國政府贊助的語言與文化中心)與智庫,將中國的理念與影響力大舉推向外界。習近平政府也鼓勵瞄準特定產業或國家的資金流出中國(但不時也會限制流往其他產業或國家的資金)。

  在胡錦濤統治期間,中國逐步放下在國際事務保持低姿態的政策,開始積極參與全球規範、制度的訂定。而習近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召加速這種轉型。他建立中國在海外第一個軍事後勤基地;在歐洲與亞洲戰略性港口大舉投資;讓中國以領導人之姿參與氣候變遷等全球性挑戰的處理過程;並提出一些貿易與安全體制的新建議。習近平要以嶄新的方式展現中國國力,奪回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中心位置。

  他的許多改革要件,例如以黨領導階層嚴格控制資訊流通,對業者加強管控等等,以及北京在國際事務上轉趨主動的做法,也曾出現在中國其他朝代。但無論怎麼說,這些作為與中國近代史大相逕庭。習近平追求自己的政治與外交政策模式:他要建立中國特色模式,實現他的中國夢,或許還能因此為其他不滿歐美自由民主模式的國家建立一個榜樣。 ▶▶ 閱讀更多 易明《習近平與新中國:中國第三次革命的機會與挑戰》

 
章魚的內心世界/章魚的獨特演化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文、圖節錄自馬可孛羅
圖/馬可孛羅提供
★ 警告 ★

可別小看我們,其實我們比你想像中還聰明!如果你喜歡《海底總動員》七逃狼、《海綿寶寶》的章魚哥、甚至算命仙章魚保羅,就該知道章魚都超•有•個•性!

內容簡介:從擺脫外殼開始,章魚就讓自己越來越聰明!不論是隨時準備「逃走中」、躲在縫隙中閉門獨處、還是教訓了想偷吃卵的海星,你不得不揣想,章魚是否已經演化出豐富的內心世界,要用他靈活的八爪智取天下?

作者介紹: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 ,自然史研究者、紀錄片腳本作家,同時也是二十八本書的作者。寫作範圍包括一般成人到童書,最受歡迎的則是一本關於他與飼養多年的豬之間的回憶錄《好好豬》(The Good Good Pig)。被讚譽「擁有印第安納·瓊斯的冒險精神,又有詩人狄金生的犀利筆觸」。已榮獲許多獎項,包括了「美國人道主義協會」與「新英格蘭獨立出版協會」的終身成就獎。目前與丈夫、一隻邊境牧羊犬還有一群母雞生活在新罕布夏州。

搶先試閱:〈章魚的內心世界〉

我們回到奧克塔薇爾那邊,史考特用長長的鉗子夾了烏賊,放到奧克塔薇爾面前。她抓住了烏賊,還有鉗子的前端。我跑著登上階梯,抬起腳跟,雙手伸進水中。她放掉了烏賊,想要抓住鉗子,現在她也想抓住我了。她有幾百個吸盤吸住了水槽的一側,另外有幾十個吸盤抓住了鉗子,另外有三個觸手抓住了我的右手,其他的觸手抓著我的左手,然後開始用力的拉。

她的皮膚轉成紅色,有許多突起,顯示她很興奮。她的吸盤力量之強,讓我感覺到血液集中皮膚表面,看來我會帶著吮痕回家了。我想要戳戳她,但是雙手動不了。她距離我一個手臂長度遠,我可以看到她的頭大小如哈密瓜,觸手至少有一公尺長。從我上次見到她以來,她長大了不少。就把食物轉換成身體來說,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是全世界生長效率最高的肉食動物之一。牠們的卵只有米粒大小,重量約三分之一公克,剛出生後,每八十天體重會增加一倍,直到長大到二十公斤為止。之後每四個月體重增加一倍,直到成熟。

史考特全力拉著鉗子,免得奧克塔薇爾把我拉到水槽裡面。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和她拔河。以身為五十三歲的女性來說,我的身體算得上強健,但是我上半身的力量比不上奧克塔薇爾的流體靜力肌肉(hydrostatic muscle)。章魚的肌肉中有放射狀和橫向的肌肉纖維,比較像是人類的舌頭,而不像是二頭肌。這些肌肉非常強大,能夠讓章魚的觸手像棒子那麼堅硬,但是也能夠縮短五到七成。有人計算,一條章魚觸手的肌肉,能夠拉動自己體重百倍的重量。這樣算來,奧克塔薇爾的一條觸手能夠拉動快二千公斤重的重量。

雖然章魚通常很溫和,但是牠們的確曾有淹死人的紀錄,以及差點就把人淹死的紀錄。英國傳教士威廉.懷特.吉爾(William Wyatt Gill)在南海生活了二十年,那邊的章魚要比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小,但是力量遠超過健壯的年輕男性。他寫道:「當地的波里尼西亞人沒有一個人懷疑」章魚非常危險。吉爾說,有個同伴下海捕捉章魚的時候,章魚撲在他的臉上,如果不是他的兒子救他浮出水面,就會窒息而死。

另一個記錄來自於諾里(D.H.Norrie)。他在紐西蘭的岸邊,和毛利人朋友一起涉水找尋龍蝦。突然一個伙伴「高聲尖叫,有東西緊緊抓住他,他正在用力想要扯開。我們過去幫他,發現他被一條小章魚纏住了。」那條章魚大約只有七十五公分長。諾里告訴作者法朗克.蘭恩(Frank Lane),要不是朋友伸出援手,這個人可能無法逃脫,最後會淹死。

奧克塔薇爾只用了她強大力量的分毫而已。比起她能夠施出的全力,現在只是和我拉著玩而已。我不覺得她在攻擊我,她只是在研究我而已。

她纏住我大概只有一分鐘,也有可能是五分鐘,我覺得滿久的,然後她突然縮起來了,同時放開了我和鉗子。

她回到躲藏的地方。我說:「喔!真厲害。」

史考特說:「我已經盡全力拉了。我怕最後可能要拉著妳的腳踝。」

剛才發生了什麼事?她在想什麼?很明顯,奧克塔薇爾並不餓,不然她會吃了那隻烏賊。她看起來也沒有害怕或是生氣。我一直都能夠感受到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情緒,但是並不確定能夠感覺到軟體動物的。不過史考特和我都同意,我第一次與雅典娜的接觸玩得開心,這次則截然不同。他說:「可能有點像是展示主權。」說不定她想要的是鉗子,很合理地誤解我抓著鉗子不給他。我還有另一種想法:我在水槽邊踮腳站著,身體的化學反應產生了變化,和疼痛有關的神經傳遞物流遍了全身。對於章魚來說,能夠辨識和疼痛相關的神經傳遞物可能很有用:這樣她便能夠知道獵物哪裡受傷了,然後針對這個弱點攻擊。今天之前我看到了魚的夢,現在有條章魚品嘗了我的痛苦。

在這個水的國度,我被拉進之前從未曾想像過的可能性之中。 ▶▶ 閱讀更多 賽.蒙哥馬利《章魚的內心世界:三顆心臟、八隻腕足、九個腦袋、三億個神經元,章魚的獨特演化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八座山/照見自我選擇的命運,那些年冬季帶給我無限鄉愁
文、圖節錄自愛米粒
圖/愛米粒提供
地球中心有一座非常高的須彌山,圍繞著須彌山的周圍有八山、八海,這就是人類居住的世界。摯友是爬上須彌山的人,而我餘生只能在八座山間徘徊……

內容簡介:在城市與山中穿梭、逐漸摸索成長的歲月裡,我很清楚自己志在四方,夢想讓我離鄉背井,與父母、摯友漸行漸遠。直到父親過世時,遺囑上一行神祕指示要我繼承「格拉納的地產」。 彷彿是父親最後的謎語,我決定找布魯諾幫忙──但誰曉得我和他還是不是朋友……

作者介紹:帕羅.康提 (Paolo Cognetti) ,義大利作家、小說家暨米蘭的編輯。時而居住城市,時而住在義大利高山的小木屋。著有《狂野男孩》(暫譯)和 《八座山》,本書在國際間贏得盛讚,也榮獲義大利史特加雷文學獎和法國梅迪西獎的年度最佳小說獎。

搶先試閱:〈那些年的冬季帶給我無限鄉愁。〉

父親討厭滑雪客,不肯和他們打交道。這種運動只滑下山,先前卻不必爬山,滑雪坡道都經過整理,還配有吊椅輸送帶,這一切

都令他不以為然。他討厭這些人,因為他們成群結隊抵達,最後只會留下一堆垃圾。夏季時,我們偶爾會看到吊椅的鐵塔、卡在老舊滑雪道上的殘缺履帶、高山上的廢棄纜車站或碎石堆中的生鏽鋁圈。

「應該在滑雪場下面埋個炸彈。」父親這麼說,而且絕對不是開玩笑。

看到聖誕節的新聞報導滑雪假期,他也同樣嫌惡。成千上萬旅客從城裡湧進阿爾卑斯山谷,排隊搭纜車上山,再高速滑下我們登山的路徑。他乾脆眼不見為淨,將自己鎖在米蘭的家。母親曾建議我們當天來回格拉納,我才能看看那裡的雪景,父親只簡短地說:「不用了,他不會喜歡。」冬季的山林不適合人類,我們應該避開。根據他對上山、下山的哲學,或是他認為上山就是為了逃避在平地忍受的折磨,登山季之後就該沉澱心靈,應該努力工作,回歸公寓蝸居,重拾抑鬱生活。

我也開始懷念山林,以前不懂父親為何愁容滿面,如今我也染上這個症頭。現在看到大路盡頭出現葛里娜山,我便開始心神嚮往。我會將「高山協會手冊」當日記般一再拜讀,細細品味書中古意盎然的散文敘述,彷彿就能重新走過書中描述的小徑:爬上青草茂密的陡峭山脊,便能抵達荒涼的山峰……從這裡穿過四散的巨石與融化的冰原……即可到達窪地旁的山頂。這段期間,我的雙腿越來越白皙,擦傷或疤痕都痊癒,也忘記被蕁麻扎的痛癢、赤腳涉溪的沁涼,以及曬了一整個下午的烈日後躺回涼爽床單上的快感。冬季的城市無法帶給我同樣的衝擊,我始終透過濾鏡觀察米蘭,鏡片下的城市褪色、朦朧,不過是一天需要穿梭兩次的人群、車陣。站在窗邊看著底下的馬路,格拉納的日子那麼遙不可及,我不禁納悶那是否只是幻想。難不成我是想像或做夢?一旦看到陽台的陽光有所變化,看到分隔島上的草地冒出花苞,發現春季也會降臨米蘭,我就會甩開這種念頭,鄉愁轉為期待,盼望著再次回到山上。

布魯諾也懷抱著同樣的興奮之情,期盼這天的到來,只是我會來來去去,他只能留在原地。因為他在高山上,一定隨時密切觀察,否則我們不會才回來不到一小時,他就在院子喊:「石頭!」這是他幫我取的外號。「快來。」他省略任何招呼寒暄,也不噓寒問暖,似乎我們昨天才見過面。的確,分隔幾個月的時空馬上煙消雲散,我們的友誼停留在永遠不間斷的暑假。

布魯諾長得比我快。他身上總沾著牛棚的泥汙,所以不肯進屋。他會靠在露台欄杆上等我,我們自己絕對不會這麼做,因為欄杆一碰就動,我們深信露台總有一天會塌。他常回頭,似乎擔心有誰跟蹤。他逃離牛群,帶我離開書本去冒險,而且不肯先說,免得減少樂趣。

「我們要去哪裡?」我邊綁鞋帶邊問。

「上山。」他不願意多說,也許他對付伯父,也是這麼裝模作樣。他面露微笑,我只需要信任他。母親信任我,不時複述她不會擔心,因為她知道我不會做壞事。不會做壞事(不會不顧一切,也不會做蠢事),似乎日後我只會碰到其他危險。放我們出門前,她不會管東管西,也不會三申五令。

我和布魯諾上山無關攻頂。雖然我們走山路進森林,快手快腳走個半小時,總會在只有他知道的地方離開步道,走其他小徑。有時甚至會爬上岩崖,穿過茂密的樅樹林,真不知道他怎麼搞得清楚東南西北。他走得很快,跟著腦中的地圖找路;那些通道在我看來卻只是崩塌的斜坡,或是極其險峻的峭壁。但是走到最後,兩棵糾結松樹間的岩石會出現裂縫,可讓我們抓住、攀爬,或是乍看之下會錯過的岩架,剛好讓我們輕鬆跨過。這些山路當年可能由鶴嘴鋤開鑿,我問他這些路徑是誰在使用,他會說「礦工」或「伐木工人」,並指出我先前視而不見的明顯線索,例如草叢中生鏽的升降機或起重機。較乾燥的土壤之下還有火燒過的焦黑痕跡,顯然曾放過柴炭爐。森林裡四散著開鑿的坑道、土墩和廢墟,就像死語寫成的句子,布魯諾為我一一解說。除了這些暗號之外,他教我的方言沒有義大利文深奧。我一到山裡,彷彿就得用物體的具體語言取代書裡的抽象語言,因為物體本身已經具象化,我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摸到、碰到。落葉松是la bregna ;針葉常綠樹是la pezza ;瑞士五針松是l'aurula ;可以擋風遮雨的懸石是barma ;石頭是berio,我,皮耶卓,也是石頭,我很喜歡這個外號。每條沖蝕出山谷的溪流就是valey,而每座河谷都有大相逕庭的兩側,adret 是向陽面,有村莊與田野;潮濕又背光的envers 就任由林子和野生動物占據。但是兩者相較之下,我們反而偏好後者。

我們在那裡不受打擾,還能尋寶獵奇。格拉納附近的森林的確有礦坑,有些隧道口只用木板封蓋,但有人比我們先闖進去。布魯諾說,以前有人在這裡挖到金礦,因此在山林間到處找礦層,但是沒挖出所有黃金,一定還有漏網之魚。有些坑道一片漆黑,幾公尺之後就是盡頭,我們也一無所獲。有些坑道又長又曲折,伸手不見五指,高度頗低,我們很難打直身子。沿著牆壁往下滴的水珠總讓人擔心洞穴隨時會崩塌。我知道這種行為有多危險,也知道我背叛了母親的信任,因為在這種地方遊蕩隨時會喪命,一點也不明智;心裡的罪惡感遠遠蓋過冒險帶來的樂趣。我真希望像布魯諾一樣,有勇氣公開反抗,事後抬頭挺胸接受懲罰。我只能鬼鬼祟祟地陽奉陰違,就算沒被揭發也覺得羞愧。踩在坑道中的水坑搞得雙腳濕答答時,我心裡就想著這些事情。我們從未找到任何金子,沒多久之後就會發現前方已經崩塌,或是暗到根本無法前進,只好原路折返。

回家途中,我們會打劫廢墟,彌補無功而返的失落。我們在森林裡會看到類似山洞的牧人棚屋,建材用的是唾手可得的材料。布魯諾會假裝和我一起發現,我懷疑他早就熟知這些荒廢的木屋,只是假裝沒來過再闖進去比較刺激。我們會偷走缺角的碗或無法磨利的鐮刀,想像那是奇珍異寶,回到村莊之後,便在分道揚鑣之前先分贓。 ▶▶ 閱讀更多 帕羅.康提《八座山》

 
刺青師的美麗人生/令人震撼的集中營真實故事
文、圖節錄自新經典
圖/新經典提供
「4562,我一生都不會忘記的號碼。

當我將這號碼刺在她臂上,從此它也刻在我心上。」--勒利.索可洛夫(刺青師)首要標題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內容簡介: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1916年出生於斯洛伐克猶太家庭、本名路德維克.艾森柏格的勒利,在他80多歲時,終於說出往事。為他記述故事的海瑟·莫里斯女士說:「這個為集中營擔任過刺青師的男人,一直在躲藏過去,他認為自己當年做了見不得人的事。為了記錄勒利的故事,海瑟花了3年時間讓他打開心房,直到2006年勒利去世。

作者介紹:海瑟•莫里斯(Heather Morris ) ,2003年,友人介紹海瑟認識一位「有故事想說的」老先生。沒想到她跟勒利索可洛夫見面後,改變了兩個人的人生。他們展開一段情誼,老先生則開始打開心房說出不曾跟人分享的過去,說出自己當年在集中營的往事。最初海瑟將勒利的真實故事寫成了劇本,這個本子在國際競賽中拿下高分,最後海瑟將之改寫成小說,也就是這本《刺青師的美麗人生》。

搶先試閱:〈第一章一九四二年四月〉

坐在顛簸地穿行於鄉間的貨運火車上,勒利逕自仰著頭。二十五歲的他覺得没必要搭理身邊的人,此人時不時地靠在他肩上打盹,勒利没有把他推開。在這個運牲口的車廂裡,他只是許多年輕人中的一份子。勒利並不知道他們要去哪兒,所以如常穿著畢挺的西裝,整潔的白襯衫,打著領帶,穿著得體才能給人好印象。

他打量了一下周遭的環境。車廂的寬度不到十呎,但是不知道有多長,因為看不到盡頭。他試著算一下同行有多少人。但是有那麽多在亂動的頭,只好放棄了。他不知道有幾節車廂。他的腿酸、背痛、臉癢。臉上的鬍茬子提醒他已經有兩天没洗澡刮鬍子了。他越來越不自在。

當有人和他談話時,他會鼓勵他們把恐懼感變成希望。我們站在糞坑裡,但不要把自己淹没其中。有人對他的外表和舉止嗤之以鼻,嘲笑他來自上流社會。「看看你,這麽做給你帶來了什麽下場。」他聳聳肩帶過,對於瞪視報以微笑。開什麽玩笑啊,我跟他們一樣害怕。

一個和他對視的年輕人從人堆裡擠了過來。擠的時候旁人還會推他一把,自己佔到的地方才是容身之地。

「你怎麽可能那麽平靜?」年輕男子說。「他們有長槍。這批雜種端槍對著我們,逼我們上了這個 . . . 運牲口的火車。」

勒利對他笑了笑,「這我也沒想到。」

「你覺得我們會到哪兒去?」

「無所謂。只要記住,我們這麽做是讓我們的家人可以安然無恙地待在家。」

「但是如果――?」

「别但是如果的。我不知,你不知,没人知。我們聽話就行了。」

「我們是不是該在停車時跟他們搏鬥,因為我們人比較多?」年輕人蒼白的臉因不明的激動而擰巴了。他的拳頭在臉前無謂地揮著。

「我們用拳頭,他們用長槍──你覺得誰會赢?」

年輕人沉默了。他把肩膀嵌靠在勒利胸口。勒利聞到他頭髮裡的油味和汗味。他的雙手無力地垂下。「我叫阿倫,」 他說。

「勒利。」

周圍的人聽到他們說的話,望了望他們,又繼續回到各自的沉思中。他們的共同點是恐懼和青春,以及他們的宗教。勒利盡可能不花心思去想未來的下場。他曾被告知他是去為德國人工作。為了家人的安全,他這麽犧牲是無憾的。他願意一再地這麽犧牲,只要他的家人可以在一起。

幾乎每隔一個鐘頭,就會有人問他相同的問题。嫌煩了,勒利就回說,「等著瞧吧!」他有點搞不明白為什麽他們只衝著他問,他不見得比他們懂得多。没錯,他穿西裝打領帶,那只是外表與别人不同。大夥兒的命運其實是在同一條髒船上。

在這擁擠的車廂裡,連坐的地方都没有,就甭提躺平了。有兩隻桶權充馬桶,當桶越來越滿,人們為了遠離臭味而打了起來。桶被打翻,屎尿四溢。勒利緊擁他的皮包,希望用其中的衣物和金錢,換取離開他們要去的地方,或者再不濟,也可以用它們得到一個較安穩的工作,也許有工作可以讓我多國語言的專長派上用場。

他覺得很幸運可以找到一個靠邊的地方。板條之間的空隙為他提供了些許稍縱即逝的鄉間風景。滲進的新鲜空氣,也缓解了令人作嘔的臭氣。雖然現下是春天了,但天天下雨,烏雲密佈。偶爾會經過一片盛放的春花,引得勒利會心微笑。花呀。他年纪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曾告訴過他,女人愛花。下一次獻花給女孩將是何時?他盯著它們看,五顏六色在眼前閃耀,整片大地開滿了罂粟花,臨風起舞,滿目緋紅。他發誓下一束送人的花要親手採。他從沒想到野花會開得如此茂盛。母親的花園裡也種了一些這種花,但她從没採進過屋裡。他在腦海裡列了一張清單,「一旦回了家,我就 . . .」

他們又打了起來,扭打、吼叫。勒利看不見到底怎麽回事,可是他能感覺到蠕動和推搡的身軀。然後靜止了。從暗處傳來一聲,「你殺了他。」

「幸運的雜種,」有人囁嚅了一句。

可憐的雜種。

我的大好人生可不該結束在這麽個臭地方。

一路上停了許多次,有時停幾分鐘,有時停幾小時,但總是停在城鄉之外。勒利偶爾會看見一掠而過的站名:俄斯特拉發(Ostrava)。他曉得這是一個在捷克和波蘭交界的地方。後來又看到普什奇纳(Pszczyna),他肯定現在已經到了波蘭。問題是:何處是終點?一路上勒利大部份的時候想著他在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度過的生活:他的工作,他住的公寓,他的朋友──尤其是女朋友。

火車又停了。外面漆黑一片。濃雲完全把月亮和星光給遮蓋了,黑暗難道就預示著未來?事情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就是我所能看見、能感覺到、能聽到聞到的。他能看見的人同他一樣,年輕、正走向未知的將來。他聽到自己空無一物的胃在咕咕地叫,鼻子因乾燥而發出的刺耳呼吸聲。他聞到屎尿的臭氣和久未沐浴的體臭。大夥兒都在利己的情�G下爭取到一片休憩的地方,盡可能避免推來搡去。此刻不只一個腦袋靠在勒利身上。

後面隔了好幾個車廂傳來噪音,聲音愈來愈近,好像那邊的人耐性耗盡,試圖脫逃。到處都是人體撞擊車廂壁板和糞桶砰砰作響的聲音,吵醒了每一個人。不久每個車廂都騷動起來,從裡往外攻擊。

「幫個忙,要不然就讓開,」一個大漢對著勒利吼叫,同時用身體撞擊車廂的邊壁。

「別白費精力了,」勒利回答道。「如果這些牆板可能被撞開的話,難道你不覺得牛群早就幹了?」

數人停了下來,回頭怒視著他。

他們忖度著他的評論。火車又蹣跚地向前啟動了,也許負責的人覺得移動的車廂

可以停止暴亂。車裡平靜了下來,勒利閉上雙眼。 ▶▶ 閱讀更多 海瑟.莫里斯《刺青師的美麗人生》

 
閱讀筆記
燙一首詩送嘴,趁熱/詩捉得住他
楊宗翰聯合報
推薦書:管管《燙一首詩送嘴,趁熱》(印刻出版)

管管(1929-)好發議論,有他在的場子總是笑聲盈室,「管見」滔滔不絕。他就是有本事化管見為「異見」,一語翻轉陽世眾人刻板印象:「俺說/風景站在橋上看你/橋站在你上看風景/你站在風景裡看橋/橋站在風景裡看你//你在樓上看風景人/風景人看你在樓上/看你在樓上風景人/樓上風景人看卞之琳」(摘自〈俺說〉)。主客易位之妙,層次變化之繁,料應足以讓〈斷章〉原作者卞之琳在陰間莞爾吐舌。

白靈曾評管管為現代詩詩壇的「孫行者」,我以為還可加上一個詩壇的「老玩家」——所以他會想在一百歲時開〈生日派對〉,刻意鬧一鬧罵自己薄情的老女人:「當年他們是漂亮的/那時我也瀟灑/等他們罵完/我就從棺材裡站起來嚇唬他們」。所以他會寫出〈據說詩是毒品〉,放肆抒發狂想:「詩人節頂想要做的事/就是把詩人通通閹掉」、「把李白的像拿下來/剪成紙塊再貼在新聞紙上/叫他們猜是什麼玩意/然後告訴他們/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私酒販子」。所以這位「管子」會不避葷素地嘲諷:「生為一枚不幸的釘子/總會躍躍欲試,想去釘一釘的陋習/就像那個總想去洞房做新郎/把一塊白牆硬釘出很多窟窿/卻讓蜘蛛在洞裡結網」(摘自〈釘子說〉)。但我以為在愛說、好動、喜唱、嗜玩的表象下,管管終究藏著一股來自時代、源於經驗、痛惜同輩的深深悲傷。讀此書中憶母親、懷商禽、念周鼎、仿�憬隍爾祧g,尤其如此;詩集裡出現頻率最高的字詞是「餓」,亦可得見。在戰亂逃難中渡海來台、被迫一夜長大的這個世代(現在都九十歲了!),連所謂「老玩家」都得以笑迎世,藏淚鑄詩。無怪乎面對崇禎皇帝以降的朝代興替殺伐及旱澇瘟蝗災變,詩人不禁感嘆:「這首詩,這首原本不錯的詩,已經被砍成詩不成其他媽的詩了。唉!中國這首多災多難不好寫的詩啊!」(摘自〈一隻這麼難捉的詩〉)。

時間在走,局勢遞變,看得通透的管管藉小詩〈房子〉,揭露了權傾不過一時,輝煌豈易永續之理:「那間/住過元朝/住過明朝/住過清朝/住過民國/的房子//如今住了一房子的/草!//也好」。他一向採率性、俚俗語入詩,運用驚嘆號之次數驚人,加上宛若天成的戲劇腔及擬對話,已然塑造出一眼可辨、難以習仿的「管管體」。軍旅出身的他兼治散文、繪畫,還以演員身分活躍於《六朝怪譚》、《超級市民》、《小爸爸的天空》、《策馬入林》、《掌聲響起》、《梁祝》、《暗戀桃花源》、《暑假作業》等影片中,如此豐富精采的人生,實在想不到有多少人能及——還沒算上「七十得子」這段奇蹟。年逾九十,新出一書便欲「燜熟離騷」、「清蒸黃昏」、「太陽煎蛋」……究竟誰捉得住這位一級「老玩家」呢?不曾(服)老的撩妹聖手,看來唯有詩捉得住:「美麗的人兒是不可以咳嗽的/一咳嗽就會有花瓣從身上落下來/落在臉上可以當胭脂/落在手上可以當戒指/『怎麼!你要把花瓣咳嗽在衣襟上當牡丹啊?』/『好看雖是好看,總是叫人心疼的是不?』」(摘自〈咳嗽的花瓣〉)。 ▶▶ 閱讀更多 管管《燙一首詩送嘴,趁熱:管管百分百詩選》

 
林韋地/到底什麼是「正常」?和社會不一樣,真的不行嗎?
U值媒/到底什麼是「正常」?和社會不一樣,真的不行嗎?

讀了村田沙耶香的《便利店人間》,台灣悅知文化出版。這本小說2016年在日本出版時很紅,大賣50萬本,2017年翻成中文。村田沙耶香1979年出生,寫過好幾本小說,拿過群像新人獎和三島由紀夫獎。

這本小說的篇幅不長,故事也非常簡單,探討的是什麼是「正常」這回事。

故事的主角古倉惠子,36歲未婚女性,大學畢業後沒有就職,一直在便利店打工,覺得這個就是她的人生價值,卻因為沒有結婚嫁人,或找到更好的工作,更被社會視為「不正常」。

有天,她遇見因尋找結婚對象而加入打工行列的男人白羽,白羽是個社會中認知的失敗男性,沒有錢也找不到老婆。白羽和惠子提出交換條件,在她的家吃住免費,這樣他可以躲起來,免於這個社會對男性的剝削,而同時社會則會覺得惠子有和男人同居而覺得她「正常」。

這部小說以簡單的故事直接劃破日本群體社會的問題核心。

過度強調群體意識,對個人自由缺乏尊重,人與人之間看似很有禮貌,但私底下無時無刻都在背後評論他人,每個人都活在別人的目光和期望底下。

我想華人社會其實也是一樣,我們自小都要面對的社會的評斷,成績如何,學歷如何,有沒有錢,有沒有一個好的對象,是否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而社群媒體興起之後這個問題更嚴重,我們每天在網上公佈個人隱私,忙著接受讚,讓大家覺得自己很棒。

如果所作所為不符合世俗的標準,那就會被貼上「不正常」,或有精神疾病的標籤。作者的文筆很厲害,寫出很多讀起來真的「很不正常」的對話,但站在故事主角的角度,又是那麼自然,巨大的反差造成情節張力。

我自己年輕的時候,可能也有過這種關於「正常」的困惑,我想解放的途徑,是閱讀和寫作。

 
上面種電、下面種瓜 台灣太陽能兆元商機爆發
屏東占地約1公頃的向陽竹田農場上方屋頂,布滿一塊又一塊太陽能板,這裡一年光發電收入約500萬元、農作收入則約250萬元。這裡的成功經驗,替台灣目前正力推結合農作和太陽能發電的「營農型」,注入一劑強心針。

極目臨江國界 攀越虎山長城
倘使北京近郊如金龍般迤邐的長城帶有天子腳下的貴冑氣息,那麼地處偏遠、和朝鮮隔水遙望的虎山長城,無疑就像一隻昂首瞵視的出柙猛虎,散發著不羈的野性。何以在遠離神州中土的鴨綠江畔,會兀自矗立著這樣一道雄壯的防禦屏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