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老師,你最近幾天有空嗎? 我這週剛好去台北談海外合作案,順便找你一起喝杯咖啡。」年輕的張總跟我是在一場品牌研討會中認識的。他這兩年在南部的事業發展的不錯,不過私下卻碰到幾個讓他睡不安穩的問題。在簡單溝通了解後,我答應下週南下到他公司診斷,看是否能提供進一步的建議。
近年來的輔導對象,出現了一個趨勢。這些老闆幾乎都大約才30多歲左右,學歷一般且非商科,但都有顆不服輸且好學的心。多數是白手起家,胼手胝足的把天下打下來。只是企業發展到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突然間碰到經營的天花板,頂在那邊,在企業高度成長與風險中,進退兩難,苦思不知如何突破。
成功的喜憂
小小公司在創業辛苦數年後,終於有一天變得有點規模了,營收一直成長,員工數也不斷增加,不再像創業初期的每天擔心。除了市場豐厚獲利的回饋外,心中終於有些許的成就感。不過,在每天的沙場衝鋒間,在經營者心中深處,伴隨著喜憂參半,有隱隱的不安感出現。
心中喜的是,業績營收不斷往上攀升,媒體對企業成功題材的青睞,更獲得不少免費廣告的採訪與報導。憂的是忙碌中,員工不斷的有抱怨產生,該有的進度追蹤會議與報告,也未見落實。經營者似乎每件事情不自己盯著看,就不會安心。幾位開國元老帶著抱怨離開,而高薪新聘主管的表現,卻還只是差強人意。
經營者的頭開始痛了,怎麼團隊、制度、管理等面向,似乎都出了問題。原來創業成功的標籤,讓經營者更害怕失敗。心中無形的壓力與擔心,日漸擴散累積。經營者感覺就像馬戲團表演者一樣,每天在高空平衡木上驚險行走。
突破限制的體質
創業初期的成功,往往都來自機會財。大環境賜予的好機會,讓經營者賺到第一桶金,並讓企業開始逐漸成長。機會財很難掌握,更難複製。企業原本在高度成長下的脆弱體質,若不儘早改善,逐漸虛胖的體質根本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一般企業體質評估中,往往會藉由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中的財務數字量化指標,來檢視衡量企業有形的體質狀況。不過,往往最難衡量的,也最值錢的,卻是非量化的隱形指標。最有價的企業品牌、理念、文化與團隊精神等的隱性指標,都要靠願景、目標、策略與制度的力量,才能有效支撐住的。
經營突破,不需要太深奧的理論,經營者只要掌握經營的節奏,把該有的基本動作做好,如經營理想與願景的宣揚、與團隊共同擬訂挑戰性的目標、人才的培訓與組織精實,並把建立合適的管理制度,潛移默化且融入日常工作。企業體質變好,自然能在穩定中成長。
突破成長
企業經營突破前,經營者必須先有效學習成長,自我突破心理的限制。經營者在企業高度成長後,往往不知道該擔心什麼或是不知道到底還缺甚麼,只知道需要重新定方向,找目標,卻不知道該如何尋找未來的發展策略與市場佈局,如何補強企業缺口。
經營者大都很會打江山,守江山卻比他想像中難。財務管理、營運制度、團隊培訓與e化系統等,對年輕經營者都是不熟悉的領域。會碰到不同的專才,有不同的特質,講著不同的語言。經營者需要重新學習領導與溝通,並幫大家重新建立新的制度與習慣。
企業的商業模式,隨著市場改變與組織的成長,也需要調整。經營者需要重新權衡市場發展的下一波成長動能,深思如何借力使力,再創另一波高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想要有百年的企業,就要先打造能持續百年的經營體質。
陳其華老師最新力作 「開店創業」 (想追求自我成長的企業人士,請看新局企管網的 EZ 有聲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