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戰迫在眉睫,不僅歐美,就連亞洲鄰國日、韓、星,都已將零碳升級為國家戰略。反觀台灣,雖然今年4月終於跟進2050零碳目標,但相關零碳政策路徑仍付之闕如。
就連產業急需的綠電,也頻遭逆風。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目標需達20%,其中,離岸風電仍有國產化難題待解;太陽光電去年遭「七七事變」突襲後,地面型大面積光電遭限縮,進度卡關。
綜觀太陽能光電,想追上進度,還有六大挑戰。
疫情下,一場看不見的戰爭開打了。是的,全球各國的淨零碳排戰鼓已擂響,漫天的戰火硝煙也已悄然席捲,無人能置身事外。在台灣的我們,當然也不例外。
然而,「危」與「機」,總相伴而生。當全球企業競相「逐低碳而居」;零碳經濟商機亦將應運而生。其中,又以綠能為首。
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最新調研指出,即使2020年受疫情衝擊,全球太陽光電、風力發電與儲能市場商機,仍大幅成長近21%,一舉突破2794億美元;預估到2023年,商機將高達3412億美元。
未來,你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將來自你生活周遭的陽光、風,還有水。根據REN21發布的「2020再生能源全球狀況報告」,綠能新增的裝置容量,已連續五年超越石化與核能,占全球總裝置容量約40%。
能源自主與效率,向來是各國重視的能源安全議題。其中,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的歐盟,如今積極發展綠能,堪稱為能源轉型最成功的經濟體。
在德國,超過1/3綠能所有權掌握在市民手中。在英國,市民亦透過「社區股權」方式,運營社區再生能源電廠。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能源轉型要成功,關鍵在公民。如何讓公民從被動的能源消耗者,成為主動的「創能者」?是能源轉型能深入社區與家戶的關鍵。
抗疫輕鬆煮,健康有效率
訂《遠見》雜誌一年 +《遠見行動誌》暢讀12個月 贈 Arlink健康免油氣炸鍋 健康價3,580元
訂《遠見》雜誌一年 +《遠見行動誌》暢讀12個 贈《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精選價2,080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