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善與愛,莊嚴己身


【High Cut韓星畫報】精選一線韓星拍攝獨家攝影寫真,分析韓星時尚品味,網羅各類韓國偶像資訊、韓流新鮮貨! 【兩岸商情電子報】提供兩岸財經要聞、理財投資、藝文旅遊等內容,讓你快速掌握大陸最新趨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3/21 第11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以真誠心培養慈悲心,則能以真誠心涵養智慧、發揮大愛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善與愛,莊嚴己身
慈濟脈動 人品典範/張玉蓮 做到不能做為止
焦點專欄 天涯共此情•印尼/雅加達大水十日
活動快遞 真情映象/愛在他鄉
以真誠心培養慈悲心,則能以真誠心涵養智慧、發揮大愛
時間能成就一切──
期待人人把握時間、空間和人與人之間,將生命用得扎實,為人間付出善與愛。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善與愛,莊嚴己身
◎撰文/釋德凡 編輯部整理
1•2∼8《農十一月•二十一至二十七》

◎【靜思小語】追逐名利,如懸空踏步;付出善與愛,心靈最踏實。

萬物有用,萬法有理

與甫自大陸雲南冬令發放歸來的志工座談,上人表示:「對苦習以為常的人,並不覺得苦;就像在平安富足生活久了的人,不覺得自己幸福,必須親身見聞,才能『見苦知福』,生起感恩心。」

大陸北京王胤博士陪同香港中樂團首席琵琶王梓靜老師來訪,王老師演奏「陽春白雪」、「飛花點翠」兩首古曲。上人聆賞畢歎道,這是「無為法」與「有為法」的巧妙配合,令人感受天、地、人合一的境界──無為法是妙理,單是幾條弦線,就可以顯現高低有致的韻律;有為法是巧手,只是手指的彈撥,就可以演奏許多音符。

「佛法要旨即是──萬物皆有用處、萬法皆有妙理、人人本具潛能。無形的道理需要人為的潛能來表達,無為法與有為法的配合,真正巧妙!」

與今日即將受證的幾位「藝人聯誼會」成員談話,上人致勉演藝人員成為「遊戲菩薩」,透過演出,教育、淨化人心。「期待各位菩薩用虔誠的心,演出慈濟大藏經,共同淨化人心;道心堅固,才能發揮良能,度化眾生。」

接受得益、付出歡喜

三日,與大陸深圳企業家談話,上人指出,現今社會型態已與佛世時大不相同。若信仰佛教仍停留在建塔寺、供養三寶有功德,或以為學佛就是到寺院念經、誦懺,實非佛陀施教本懷。

「佛陀視眾生之心欲與根機,設種種方便法,讓人了解道理、循序漸進調整心念。佛法不能只存在經典文字�,要讓社會大眾能夠輕易接觸、了解法理,進而走入佛法。」

在現今社會欲「弘法利生」,上人表示,個人力量有限、影響範圍有限,唯有藉先進科技廣弘佛法,集合人人的愛心與力量、借力使力,才能廣濟世間苦難。

「學佛,不能只求自我修行、等待來生來世解脫。來生來世不可知,唯有把握今生此世為眾生付出。接受的人得益、付出的人歡喜,此即法喜充滿。」

過去印尼曾有排華示威與暴動,慈濟人在社會情勢緊張之際,仍勉力救助當地貧苦,且帶動華裔企業家取於當地、回饋當地。上人指出:「所做一切讓當地人士看得到、感受得到;居民感受到華人之愛,自然生起感恩心。人與人之間以愛與感恩互動,就不會對立,社會自然祥和。」

海外慈濟人能就地發揮「定國安民」的大力量,除了具備無私大愛且願意付出,上人表示,「最重要的是『合和互協』,才能成就諸善」;期待更多人以正向正念的宗教理念走入人群,淨化、平和人心。

把握時間,點滴不漏

「生命,就像裝在破桶子�的水,點點滴滴不斷漏失;要把握、運用一點一滴的時間,持續精進。」

連日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一再勉眾,要在此一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接引更多人同行菩薩道,讓更廣大的空間成為淨土,使生命日曆上的每一天,都有滿滿的行善註記,日日都過得有意義。

在慈濟大家庭中,除了青壯年的志工以大願力承擔志業,亦有高齡老者持續發揮人生良能。臺北松山區有個「千歲環保點」,每天有多位六十歲以上的志工投入分類整理工作,年齡加起來超過一千歲。其中最高齡的李月娟老菩薩是百歲人瑞,除了輕微重聽外,身心健康、動作靈活;老菩薩一月三日來參與歲末祝福典禮,上人讚歎她身軀挺直、行動俐落。

一月四日在三重靜思堂,八十六歲的胡黃阿珠師姊受證委員;一月五日在板橋靜思堂,八十八歲的林秀枝師姊亦受證委員。上人讚歎這幾位高齡師姊的人生很充實、很有意義,人人因富有愛心、日日精進而具有「富貴相」。

在三重,不到四歲的林禹良小朋友與五歲多的黃聖凱小朋友認真站在臺上演繹「法譬如水」片段,雖然稚嫩童音咬字尚不清楚,但是每一個動作毫不含糊;一月六日在關渡,靜思書軒五十多位小志工組成「小法船」,孩子划動法船亦是很有力道!其中四歲的靳珮祺,在媽媽受挫哭泣時,以鑑真和尚東渡傳法經歷五次失敗、第六次才成功,安慰媽媽無須洩氣也不要難過。

見慈濟大家庭�,不分年齡、不分階級、不分貧富,人人相互扶持、互愛互助,同行菩薩道。上人欣言:「一滴水滴入大水塘,能引起一波波漣漪,凡事都是從一個小點開始做起。珍惜任何一個人的點滴心力,才能帶動人間善效應。」

聞法力行,自度度人

人生能否擁有幸福,取決於自我心念。一月五日在板橋靜思堂歲末祝福典禮中,樹林陳景華師兄分享,從小父母鎮日忙碌,總以打罵方式教育孩子;他成家後也動輒與太太吵架、打罵孩子,家庭氣氛惡劣。前年參加經藏演繹後個性大轉變,親友深受感動而紛紛投入慈濟大家庭,至今已有八位親友受證慈誠、委員。

上人讚歎:「講好話給別人聽容易,能身體力行、做到受家人肯定,真正不簡單!聞法力行、自我改變,才能度化家人。但願人人都能度自己、度家人,且發願度天下人,讓人人都是菩薩。」

家住三重的黃金足,沈迷於股市的數字追逐,親子關係不良,後來損失慘重而情緒崩潰,流淚向先生坦承過錯,得到先生的諒解。其後她開始走入慈濟世界,建立正知、正見與正念,逐漸擺脫心毒,向兒子懺悔過錯、改善親子關係。

上人感嘆,貪念、欲望深無底,使人迷於追求財富與享受,永不滿足。「追逐名利,如同懸空踏步。心靈要有踏實感,莫追求享受,也不必炫耀財富,善與愛最能莊嚴己身,有品德才能讓人尊敬。」

生活平安就是福。上人表示,富有孝順、善良的人倫道德,才有幸福的人生;守本分、有善心、有人倫道德的家庭,才是世間最幸福、最富有的家庭。

「現在的人間,很需要正確的心理方向、人生方向。今年推動『簡樸增長慈悲心,真善涵養智慧愛』,就是要呼籲人人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自我檢討、自我覺醒;生活簡樸才能培養慈悲心,而能以真誠的心涵養智慧、發揮大愛。」

心甘情願,幸福滿滿

「醫療與教育都是以人為本、都需要人文。所謂人文,不是表面的形象,而是心靈的交會、精神的能量。」六日在臺北慈濟醫院,上人期許醫療、教育相合,培育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好人才。

同仁們在忙碌緊張的工作之餘,還要付出心力準備評鑑事項,可以想像每一位都很「幸福」;上人與醫護同仁座談,慰勉大家:「只要懷抱很甘願的心,就能忘卻辛苦、勞頓,心甘情願付出、使命必達。既是『甘願做』,過後必然『歡喜受』。」

真誠發願、建立信仰,就能在菩薩道上堅定前行,此即是「行願」。上人勉眾:「人生之苦,以病苦為最,只要能拔除病患的痛苦、搶救垂危的生命,再辛苦也值得。醫療工作承負生命健康的重責,身心皆是負擔沈重,感恩大家日日發揮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的良能,每一天的生命足跡都很寶貴!」

法髓移植,凝聚善根

八日,與北區慈誠、委員座談。上人表示,慈濟事需要眾人合和互協、共同付出。「人多不是為了『湊熱鬧』,而是希望『力大』。若能將靜思法脈移植到大眾心�,就能匯聚人人的願力。」

人體造血功能一旦失調,將危及性命,此時需要骨髓移植才能挽救生命。上人以骨髓移植為喻:「眾生心病已無法慢慢醫治,須以『殲滅療法』去除各種偏邪惡念,進而注入靜思法脈的清淨法髓。人心常有法水流通,不斷洗淨無明,就能回歸清淨佛性、發揮慧命良能。」

《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上人表示:「大善根從信根而來,福德則從日常生活所做所行而累積;信根深、無私付出,就有大善力,能造大福德。」

人間處處有菩薩,苦難眾生才能及時得到救拔;故上人一向強調「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勉勵慈濟人盡心盡力為苦難眾生付出,也在付出的過程中,體會佛陀所說法,由衷感恩苦難眾生示現。

「除了感恩照顧戶讓自己有付出、覺悟的機會,更要感恩身旁共同付出的法親。人人相互感恩、相互回饋,就是人間最美的互動。」

在複雜的人間事相中,上人勉眾,要提起廣度眾生的大慈悲心,深入人群廣結善緣;有成佛的因、眾生的緣,當因緣會合而智慧成就,即能覺悟得道,此即「悲智雙運」。

轉動心輪,超凡入聖

家住新北市三重的阮清水,十五年前從越南遠嫁來臺,生活上有種種不滿與怨懟;直到投入慈濟環保站付出後,漸漸學會放下,且發願做慈濟,即使遇到挫折也不退縮,目前已召募到近一百戶慈濟會員。

「一念心看不到、摸不著,一旦受啟發,即能為天下人成就天下事。」上人讚歎阮師姊;並勉眾學習早期慈濟委員招募會員的精神──把握每一個機會向人介紹慈濟,藉由每月點滴善款付出,延續人人的善心善念。

上人表示,啟發一念清淨善心,還要持續互動,讓法水點滴潤澤其心。「引導富有者成為『富中之富』,生活較困難的人成為『貧中之富』。人人心中富有愛、恆持不退,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有師兄提問,要如何做,才算跟師父「跟得緊」?上人表示,自己對弟子唯一的期待,就是「法入心」。「希望大家生生世世都能深入佛法、受用佛法。即使大型經藏演繹已經圓滿,仍希望曲終人不散,使『法海昇平、法遍乾坤、法輪常轉』。法輪常轉,就能讓人人的心輪運轉──轉凡夫心為聖人心。」

上人強調,大愛臺「人間菩提」、「靜思晨語」節目必定要日日用心看,還要時時運用法水洗滌心靈、調整方向。「天天引法入心、滋養慧命,且將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和師父最接近;師徒之間法脈相連、心意通達,就是最讓師父歡喜的事。」

慈濟人認真為社會人群付出,上人叮嚀,也要關懷身邊的法親,用單純、誠正之心與法親合和互協,才能讓師父安心。「莫忘初心──不要忘記最初歡喜做慈濟的那一念心。恆持一念殷勤精進,就能跟師父跟得緊。」

愛心擴大,慧命成長

臺北慈濟醫院大醫王在歲末祝福典禮中演繹「行願」法船,傳達行醫救人的堅定立志。上人讚歎醫師們放下身段歡喜入經藏,亦肯定大家心念純潔,投入慈濟實踐人醫志願。

為了練習「行願」法船動作,多位醫師克服膝蓋磨擦的痛楚,堅持到底完成演繹。上人感動於這分「守之不動」的堅毅心志。「期待人人能維持此時的虔誠,彼此合和互協,共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這次在臺北歲末祝福,每一天、每一場都看到滿滿的人間菩薩,上人喜見慈濟大家庭年年添丁,亦期許每一位受證者發心如初、熱情不減。「上臺受證的儀式,只不過在一、兩秒之間;期待大家把握當下、恆持剎那,讓這一秒鐘化為永恆,生生世世恆持發心立願。」

上人勉眾愛心再擴大,慧命再成長,持續累積善心善行,讓生命價值不斷提升。「時間能成就一切,期待大家把握時間、空間和人與人之間,將生命用得很扎實,積極為人間付出愛。」

人品典範/張玉蓮 做到不能做為止
◎撰文、攝影.李美儒
「有志工勤務,一定要叫我喔!」
有感於年紀大了,張玉蓮不捨得錯過任何一次機會;
她認為只要頭腦清楚、手腳還可以動,就是福報,要做到不能做為止。

大年初四清晨八點多,七十七歲的張玉蓮在廚房洗番茄,毫無徵兆下一口氣吸不上來,整個人慢慢地癱軟下去。正在泡咖啡的先生李阿同見狀,快步跑過去將她抱住,一邊拍著她的背一邊大聲叫道:「玉蓮,你是怎麼了?」

張玉蓮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了呼吸。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不只家人難以承受,也令慈濟法親們不忍面對,助念時紛紛紅了眼眶。

「阿同師兄打電話來說時,我還一直問他有沒有說錯?等確認是事實後,當下就覺得玉蓮沒有病痛就走,很有福報。﹂看著精進不懈的張玉蓮,這樣說走就走,志工簡阿葉印證了「人生無常」。「記得她時常講,有什麼活動就要告訴她,因為年紀這麼大了,能夠做到什麼時候不知道。」

二○○七年元月,七十歲的張玉蓮在參加告別式途中,下車時發生意外,大腿骨折,休養兩年痊癒後,告訴志工羅月娥:「有志工勤務一定要叫我。」

二○一一年慈濟醫療志業滿二十五年之際,她於花蓮靜思堂獲頒「銀牌」感謝狀,感恩她在慈院當志工十一年,服務時數近一千兩百小時。她珍惜每次付出的因緣,曾說:「雖然我一年年的老,走路一跛一跛的,但只要大家不嫌棄我年紀大,我會永遠做下去,做到不能做為止……」

樂於補位,少做多失

出生在日治時期的張玉蓮,就讀小學時遭逢二次大戰而休學;臺灣光復後父親調到桃園鐵路局當副局長,全家人以宿舍為家。雖然生活清苦,但父親讓她繼續上學;畢業後她到附近工廠工作,家境也漸入寬裕。

張玉蓮二十歲時,母親氣喘重度發作,她著急地頂著寒風大雨跑回家,看到母親已奄奄一息。她跑到屋外對著老天爺虔誠地跪拜,祈求讓媽媽好起來,但最終不能如願,她傷心欲絕;往後在路上只要看到媽媽帶著孩子的溫馨情景,她就會忍不住難過哭泣……

二十七歲時嫁給務農的李阿同,他溫和善良又體貼,婚姻生活安穩踏實,育有四女一男。六十幾歲時,夫妻倆看完一本《慈濟月刊》,決定成為慈濟會員,之後張玉蓮坐慈濟列車回花蓮尋根,開始參與慈濟志工。

每天早上她透過慈濟廣播,聆聽上人開示,法入心、法入行,惋惜著自己沒有早一點走入慈濟。「上人說:『有願就有力』、『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我每一句話都抄起來,有空再翻開筆記本,那每頁每行的好話都是在提醒自己。」

第一次去助念,她用很虔誠的心一直念,居然念到淚流滿面。「晚上,我夢到亡者笑嘻嘻地來跟我說謝謝。」她感到很不可思議,往後更積極做志工。

二○○二年受證慈濟委員後,張玉蓮常去慈院服務,最高紀錄一年回花蓮做梯次志工七次。有回照顧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婆婆,眼神空洞,整天不說話,這讓她深思——人活到老就會變得如此嗎?她自我警惕要顧好身體,還要惜福再造福。

「我現在頭腦清楚,手腳還可以動,有什麼志工勤務我就做什麼,即使家�工作做一半,我也可以馬上放下,趕快去付出。有次一位師姊打電話來,緊張地說明天不能去當醫院志工,我也立刻說好,我去補位。」

張玉蓮第一次到醫院做志工時,看到一位車禍重傷病患,戴著氧氣罩說不出話,返家後殷殷叮嚀家人出門更要注意安全;她在街上只要看到行人和車子匆匆而過,會默默祈禱:「要平安喔!」

祝福人人平安的張玉蓮,擁有一顆善良純淨的心,自己卻無預警地先走了,留給大家很多的不捨。先生李阿同哽咽地說:「我去花蓮做志工,她都會說:你盡量去做沒有關係……還有一次我去載回收物,回到家已經下午兩點多,她就說我也不先打個電話回來,讓她一直等……」

小女兒李麗雯隔天清晨從德國趕回臺灣。她說:「媽媽對我們很關懷,什麼事情都一再叮嚀。走進慈濟,讓她從自卑變得有自信,很感謝慈濟給她一個光環。」

張玉蓮如願地捐出大體,成為大體老師。去年跟她同梯去花蓮慈院當志工的羅月娥說:「當時她就跟我說,往生後要大體捐贈,乘願再來,再來做慈濟。」

天涯共此情•印尼/雅加達大水十日
◎撰文•印尼人文真善美志工
雅加達七年來最大水患,
靜思堂開放安置離家逃難的居民寄宿,受災的志工安頓好家人馬上加入賑災。
大水圍城十日,愛心自四面八方湧現,攜手共度難關!

「一月十七日中午水就淹到小腿了,但還能煮飯;到了下午,水愈來愈高,我家沒有二樓可以躲,那時就開始慌了;晚上我和老公帶著手提電腦和簡單衣服到鄰居家避難。整晚水一直淹進來,到早上停電了,水位已經高到脖子,我們決定離開,一手扶著頭上的家當、一手摸索往前走……」五十九歲的珍妮(Jenny)餘悸猶存地說。

她與六十二歲的先生布迪(Budi),住在北雅加達珊瑚新村(Pluit)二十七年,雖然不是第一次遭遇水災,但這次災情超越往年。珊瑚新村共有一萬六千多戶,九成以上受損,是元月雅加達水患災情最嚴重的地區。

珍妮家�積水高達兩公尺,屋內物品一夕成為垃圾,夫妻無力清掃;慈濟志工二月初前來協助清理,夫婦倆張開雙臂歡迎:「我們非常感謝!」

影響一千四百萬人

這是雅加達自二○○七年以來最大一次水患。磅礡雨勢從跨年夜開始,斷續下了十多天,貫穿市區的十三條大小河流水位暴漲,加上上游水壩洩洪,一月十七日凌晨大水侵入市區,四十四個行政區有二十七個淹水,造成十九人喪生、五萬多人撤離、停水停電,一千四百餘萬人生活受影響;繁華市中心道路成河,首都一度癱瘓。

大水隔日,北部珊瑚新村因為抽水機故障水位增高,最嚴重的地區水深五公尺,河口附近村莊望去如汪洋,收容所爆滿,許多人因此困守家中。

慈濟志工借來充氣艇深入災區,挨家挨戶發放一包包熱食與礦泉水,並與軍方合作協助居民撤離。在卡布美濱新村,由於位於卡布河口(Kapuk Muara)尾端,一位民眾告訴志工:「中午有人來發放食物,但還沒輪到我們就發完了。」婦女穆爾納娃蒂(Murnawati)涉過冰冷的污水,走近志工身邊說:「非常感謝你們!讓我們一家五口有飯吃。」

艾威那(Ervina)困守家園三天,看到慈濟志工到來,鬆了一口氣,「米和飲用水都沒了,但孩子生病需要我照顧,不能離開求援。老闆也一直叫我回去工作,但是要上班還得游泳出去……」

雅加達鄰近河口地區,泡在水�超過一週,物資短缺,生活用品與糧食價格飆漲兩倍,讓民眾難關一關接一關。慈濟志工與軍方合作,一月二十七日為北雅加達西巴德曼干村(Pademangan Barat)居民,送來四千多份食物與衣物應急,同時與軍方一起提供外科及牙科義診。

西巴德曼干村為慈濟扶困建屋計畫的施行地之一,居民玉立(Yuli)也是受助者,原本的老舊木板屋在雨季時總是漏水,「四年前慈濟幫我修房,現在遭受水災也是慈濟來幫我!」

玉立說:「以前積水頂多到前面的路,這次逼得一家人擠在二樓避難好幾天。」居民表示,當地災情會特別嚴重,是因為位於東雅加達的吉比囊河(Cipinang)垃圾污泥日積月累,河流寬度縮小,大雨一來無法宣洩而氾濫成災。

瓦利亞(Waliah)領到物資後,不斷道謝,「原來還有人會關懷我們小市民!」瓦利亞一家十六口,工作不穩定的他災後更難養家;慈濟的米糧及泡麵足以維持數天,他放下心中石頭,專注去找工作。

有福更要付出

大水首日,許多志工趕來靜思堂成立急難救助中心;慈濟園區剛落成的感恩樓,開放安置自穆阿拉巴魯(Muara Baru)、卡布河口地區及珊瑚新村撤離的兩百多位居民。

透過媒體報導,各界善心人士捐助物資到靜思堂,香積志工每天烹煮數千甚至上萬份熱食,連續十天供應給雅加達西部與北部珊瑚新村、椰風新村、卡布村、金卡蓮區等災區,共近七萬份。

珊瑚新村二十二歲的伊萊恩(Elaine)首次參加慈濟賑災,在廚房忙著洗菜、切菜;她的家水位高達兩公尺,幸而家人平安,「多虧搜索救援隊和消防隊救我,我也要提起精神幫助別人。」

志工陳寶山住處受災,一家四口暫住親戚家,也前來服務。「我的福氣就是不需要受助,更應該出力幫助別人。」他樂觀地表示,雖然無法把所有家具墊高,損失不輕,「該來的總會來,該離開的總會離開。」

入住靜思堂的七個月大雙胞胎姊姊阿妮塔(Anita)、妹妹妮塔(Nita),在淹水那幾天發高燒,母親抱著她們急奔醫院,但院方認為病況嚴重拒收;驚慌中,路人建議他們到不遠處的慈濟救助站求援。經過人醫會醫師黃榮強檢查,黃喧荔師姊馬上安排她們到最近的醫院,並代墊醫療費用,讓小姊妹順利住院治療。

黃喧荔說:「之前昏迷不醒的妹妹,就醫五天後康復了。但願我們付出時間、體力、金錢,能給眾生帶來幸福。」

靜思堂附近的居民和商家,主動前來參與賑災或提供車輛運輸。六十歲、曾任護士三十多年的魯斯迪阿寧(Rustianing),乘坐巴士歷經數次轉車趕抵靜思堂,細心把退燒、止瀉、止痛、止癢及感冒等藥品分裝進藥盒,分發給居民。

慈濟人醫會志工丘雙英說,除了照顧安置在靜思堂的居民,藥品也將送到北雅加達的穆阿拉巴魯、打那巴希(Tanah Pasir)及德勒宮區(Teluk Gong)等地的臨時收容所。

持續十天的大水終於消退,市區滿目瘡痍;一月底連續兩個週末,五百多位慈濟志工與軍人,並肩在珊瑚新村協助居民清掃。年邁的珍妮與布迪表示,雖然失去很多東西,無法很快恢復日常生活,仍然感恩平安度過。珍妮說:「接受這麼多人的幫助,我們一點都不覺得孤單,反而很幸福!」

大水造成雅加達龐大損失,卻也意外挖掘了在這緊張忙碌的繁華城市中善的力量,人們受災但不忘伸手援助別人,相互扶持,終能看見雨過天青的陽光。

(資料提供/洪江偉、Siladhamo Mulyono、Yuliati、Hadi Pranoto、林燕龍、Juliana Santy
翻譯/游永興、黃曉倩、李莉妮)

雅加達一月水患•慈濟援助統計
熱食:69300份
物資:22679戶(包括白米、餅乾、泡麵、礦泉水、毛毯、清潔用品等)
義診:2256人次 靜思堂安置:263人 志工動員:2003人次
(統計時間:2013.1.16∼2013.2.3 資料提供/慈濟印尼分會 )

真情映象/愛在他鄉
阿布耶雅德(Abu Ayed)出身於加薩走廊,十四歲時為逃避戰火來到約旦,卻因車禍而癱瘓,安身在紮來喜(Jarash)的加薩難民社區。

沒有國籍、屈身社會底層,阿布耶雅德於二○○一年成為慈濟關懷戶。他或許不知道眼前來自臺灣、屈膝問候的陳秋華,在約旦擁有聲望,是皇室的跆拳道教練兼顧問,但他們一家人能夠感受到的,是慈濟人十餘年來如一日的關懷。
(撰文/葉子豪 攝影/蕭耀華 約旦 2012.12.25)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55期

4G行動網路對通信產業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未見到任何關於 5G 規格的理論基礎,這意味著 4G 將是中期未來最重要的通訊技術,不論語音或行動數據的傳輸都無法輕易超越。

召喚美國夢下的騷動靈魂:大衛林區電影
大衛•林區大概是這世界上最懂得如何用影像打造夢境──正確來說,應該是夢魘──的天才。光是從他的海報就可以看到這位導演的獨特視覺美學。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