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環保是最好復健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跟我學日語—高級報】每週文章介紹日本相關資訊,讓你不僅可認識日本,更可藉由閱讀文章來加深日文程度。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10 第25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不只是學校,而是希望
證嚴上人專區 環保是最好復健
慈濟脈動 在迷霧海地點一盞燈
焦點專欄 在身邊,看見善緣起點
不只是學校,而是希望
紅屋頂,黃牆圍,兩層樓高的杜柫榭幼兒園,在一片灰撲撲的平房中特別顯眼。二○一○年一月海地大地震,讓杜柫榭幼兒園成了垮塌的廢墟,慈濟援建希望工程於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動土,耗時近三年終於交付使用。

海地貧窮的現況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但是透過教育可以一步步改善,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是只要有開始,希望或許就在不遠處。

環保是最好復健
◎撰文•黃筱哲、蔡瑜璇 攝影•黃
臺北

詹淳鈺

照片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能永遠留住對象最好的一面。記得這一天上午,在關渡環保站與詹淳鈺師姊初次見面,她毫無設防地以最開朗的笑容來表示歡迎,在決定性的那一瞬間我選擇按下相機的快門,將如此珍貴的一幕化為永恆,以示最好的回饋。

今年四十六歲的淳鈺師姊,總是一臉笑開懷,很難想像她曾飽受躁鬱症所苦,長達二十多年。十九歲時,淳鈺是位銀行行員,常因帳務出錯需自掏腰包賠錢,覺得無法勝任工作,開始處於情緒不穩的狀態,從此青春年華蒙上一層厚重的霧霾。

當時除了服用藥物,還需往返醫院治療,仍不見病情好轉,看在母親廖水柳師姊的眼�堙A既心疼又不忍,八年前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聽從慈濟志工的建議,開始帶淳鈺到環保站學做環保。在環保站�堙A淳鈺感受到愛與尊重,以及志工們的鼓勵,終於重拾信心與笑容,環保成了她最好的復健!

環保的得力幫手

淳鈺的哥哥詹天樹在高中就學期間,亦因不堪壓力而引發躁鬱症;如今母親為了陪同照顧兩位兒女,每天清晨會帶著他們從陽明山半山腰的住家出發,搭公車下山,再換捷運至關渡,然後步行到關渡環保站。

到達環保站後,淳鈺會主動為母親裝上一瓶熱開水,讓母親做環保時有水可喝,安頓好後才開始做自己的事。因環保站大多為年紀較長的志工,淳鈺就發心跟著開環保車的師兄到處收取回收物,通常一收就是一整天,回收量大時,還會做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到家。沒外出時,也會留在環保站做資源分類。淳鈺手腳敏捷,力氣又大,做起事來效率好,現在可是許多人口中的「得力幫手」!

有一次淳鈺在環保站聽到師兄說:「師父要來關渡為環保志工授證。」單純的淳鈺以為要經過授證才能繼續做環保,因為這美麗的誤會,淳鈺更努力地做,不僅受證為環保志工,也變得更懂得與人互動相處。此外,淳鈺會隨身攜帶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遇到境界來時,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看到淳鈺跨過生命的難關,時時拂拭心中的那面鏡子,勿使惹塵埃,正是我們學習的模範。

行孝行善報母恩

淳鈺有今天的轉變,真的要感恩母親的偉大與堅忍。母親年輕時為了養育五名子女,一肩擔起家計,為人清洗抽油煙機。自從孩子發病後,四處尋求治療方法,有時碰到他人異樣眼光或指責,只能默默承受,甚至忽略自己腦部長腫瘤的不適。即使內心飽受煎熬,一路走來,毫無怨懟。詢問母親如何能不離不棄地陪伴與照顧,她微笑地說:「我就是每天期盼,相信孩子一天會比一天進步。」

母親節前一天,淳鈺準備在晚餐時做一道清爽的涼拌蔬果沙拉慰勞母親,雖是簡單的菜餚,卻是獻給母親最好的心意。淳鈺的孝心令母親相當感動,母親感言:「以前為了孩子而煩惱,現在回過頭來想,反而要感恩他們,因為他們,我才有因緣踏進慈濟。」現在一家人行善做環保,不僅保護大地,也守護心靈,這是母親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上人慈示:「根本的善來自孝道。若要做到孝順,除了保持身體健康,也要心靈方向正確,自立自強,讓父母放心。」淳鈺最大的期許就是「能每天平安,因為平安才能繼續做,做一位有利他的人,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現在的淳鈺不僅懂得自愛,也學會愛人,並力行孝道報親恩。

在迷霧海地點一盞燈
◎撰文•邱如蓮 攝影•蕭耀華
造成三十一萬人罹難的海地大地震,今年屆滿五年;

倒塌的總統府,尚未重建,

在首都太子港最好的中央醫院,依舊什麼都缺;

公共衛生系統失靈,街頭經常有人焚燒垃圾,

晨煙暮靄如夢似幻,也掩飾了海地的困境。

飛機準備降落,陽光下的加勒比海,閃著光芒,像是一顆寶藍色的珍珠,隱隱發亮。蜿蜒著海洋的陸地上,一片連接一片的鐵皮屋頂,爬滿紅色鏽蝕,殘酷地提醒我,這�堣ㄛO度假天堂,而是被窮苦禁錮的國度。

海地,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第二大島——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意指西班牙島),島嶼形狀看起來就像是一尾正張著大嘴、生氣勃勃的大魚,占據西半部魚首位置的海地,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海地人平均一天只吃兩餐,普遍營養不良;許多人為了一餐飽腹,想盡各種可能,或等待機會、或強迫消費,更糟的是或偷、或搶。一出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機場,就可感受到這樣的急迫,等待在航站前的「挑夫」,對著陌生的旅客喊著:「這是我的朋友!」伸手搶過行李推車,你與他的手交錯在推車把手上,他的步伐始終快過你的,彷彿知道你的行李要推往哪�堙F到了目的地,他伸出手,示意付費。

根據聯合國統計,海地人年均收入是三百八十美元(約新臺幣一萬一千元),平均每人每天所得是一美元;在機場推行李賺取薄資,已經是很正當、很不錯的行業了。

歷經西班牙、法國殖民

一四九二年,哥倫布航海發現新大陸,對他來說是人生華麗的冒險,但對海地這塊土地而言,卻是苦難的開始。

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來到海地,喊出「西班牙之島」後,海地的殖民統治史也就此展開;島上住著印地安原住民,約一百萬人,因勞力剝削與天花傳染,幾乎全數滅種。

一六七九年,西班牙將海地割讓法國後,法國人引進非洲黑奴大肆開發,大量種植棉花、甘蔗與咖啡,供應歐洲市場上百分之四十的蔗糖與百分之六十的咖啡;然而為種植這些經濟作物,海地並沒有太多自產的糧食,時至今日,食糧大多仰賴進口。

為提供母國大量的資源,海地人幾乎是被無情而不人道地統治著,稍有犯錯就遭受可怕的酷刑。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海地人不甘再如同奴隸被對待,於是起而反抗;經過多年的流血抗爭,於一八○四年一月一日,宣布成立海地國。奴隸出身的海地皇帝德薩林(Jean-Jacques Dessalines)發動了殺滅白人的行動,在海地角(Cap-Ha?tien)、太子港屠殺了近四千人。

血的顏色成了海地的一部分,在國徽上,來福槍、短柄斧、砲彈等圖示,提醒著自由得來不易。但這塊土地並沒有就此安定,也許是殖民歷史所留下的傷痛,海地人的自尊心強烈,一點點的不公、壓榨、欺騙,都會引起反抗,也因此內戰頻起、社會動盪,始終不曾停止。

醫療系統虛有其表

長久以來,政府機關施政無力,治安失序,二○一○年一月十二日的大地震,讓已經貧窮的海地人更是一無所有。雖然有許多國際NGO投入救援,但震災過去五年餘,總統府仍尚未重建;與人民生活最關聯的中央醫院,百分之八十五的院區還是一片瓦礫。

為容納大量病患,對街原屬於衛生部的建築物改為病房;說是病房,也不過是一個像蒙古包的空間�堙A放上大小不一、隨時可能崩解的木床,沒有枕頭、棉被,也沒有偵測生理數據的設備。即使如此,醫院外面仍擠滿病人等待看診。

四、五個女孩,穿著藍白格上衣、白亮的吊帶裙,頭上別著護士帽,在護理站像是整理著病歷,又像是無事可做。十八歲的艾蜜莉(Emilie)告訴我:「我們是實習生。」醫院�堥C天有三位護士輪三班照顧病人,其他工作交由實習生打理,但不被允許直接進行醫療行為,只能協助護士替病患換藥,或者幫忙家屬為病患餵食,但更多時候是在護理站等候。

海地採醫藥分業,國民可以用便宜幾近免費的費用看病,但要自行負擔高額的藥費;許多病患雖然被收治在醫院�堙A但付不出醫藥費用,無法獲得實質的治療,只能茫然地躺在病床上等待奇蹟,有時連基本的一餐都負擔不起。

供餐維持病患體力

海地慈濟志工自二○一三年開始,每週一、三、五供餐給中央醫院病患;大米加上紅豆、蔬菜及當地獨有的醬料,煮成的海地紅豆飯,三、四大鍋熱騰騰地,一送達院區,家屬們就拿著大大小小、材質不一的容器,來排隊領餐;簡單的紅豆飯,是許多海地人豐盛的一餐。

十二歲的傑夫(Jaff)因為車禍,斷了一條腿,住院的三個月�堙A吃了無數次的海地紅豆飯,傑夫的媽媽為了孩子的醫療費,幾乎花光積蓄;住院如此之久,也是因為無法一次付給醫院手術費用,只能斷斷續續地接受治療。

來到小兒科,一張病床上躺了兩個骨瘦如柴的孩子,尿布鬆垮地掛在小小的身體上,沒有小孩該有的活潑氣息,只是張著空洞的雙眼,動也不動地看著天花板。護士說:「他們是因為皮膚病來就醫的。」但即使身上塗滿了藥膏,都無法確定他們是否有體力再健康起來。

志工艾蜜琳(Emeline Desert)抱起一歲的葛蘿莉亞(Gloria),小葛蘿莉亞的狀況看來好一些,在醫院住上一段時間的她,認得眼前的志工奶奶,咿咿啊啊地跟志工玩起來,艾蜜琳盛了一盤紅豆飯準備餵她,葛蘿莉亞迫不及待伸手抓、塞進嘴�堙A馬上被紅豆飯燙了口,哇哇地吐了出來。

艾蜜琳說:「她很餓了。」小葛蘿莉亞的家人,沒有錢可以買飯,幾乎就只靠慈濟這一週三次的供餐。

就在安撫著葛蘿莉亞時,一陣騷動傳來,兩個男人拉著一張污穢床單的四個角,一邊喊著要前面的人讓路。垂墜的床單,躺了一個男孩,頭部無力地垂了下來,他約莫十二、三歲,剛剛往生。

男人們將男孩抬到了卡車旁,一甩就將大體甩上了車,人命的輕賤彷若要丟棄的垃圾;後頭追出來的家屬,哭喊不止,卻再也喚不回孩子。

孤兒人數超過百萬

在海地,許多父母因為養不起孩子,或是在掙錢過程中遭逢意外、或是因疾病去世,留下的孩子就成了孤兒;許多教會成立私人孤兒院,即使環境辛苦,孩子起碼能有個安身之處。

根據聯合國統計,地震前,海地約有三十八萬的孤兒,震後至今,孤兒人數超過百萬,許多孤兒院都是超收的狀況。

位於太子港的慈愛之手(Institut Du Bien-Etre Social et de Recherches)孤兒院,占地不大,卻收容了八十二位十個月到十八歲的孩子。大一點的院生有時出門幫忙賺點錢,因為沒有專業技能,也許做粗工,也許在街頭幫人洗車;小一點的院童,留在院�媕隻ㄦ蚥U更小的孩子。

為了省水,一群孩子就著一大盆水一起沐浴;而簡單烹煮的大鍋飯,就是一餐。慈濟志工這天送來七十包白米,暫時解了燃眉之急,讓院�堛漱j人孩子都安了下心,唱起歌曲表達謝意。

當這些孩子在為生存掙扎時,不遠處的山上別墅,有年紀相當的孩子正無憂地在泳池�媦^戲。

海地的資源始終集中在少數的人手中,這些人將別墅、餐廳建設在高高的山上,絲毫沒有受到地震影響,仍是悠閒度日。

車子經過貧民區,再一路蜿蜒向上,司機保羅(Paul)很有經驗地在看似沒路的巷底一轉彎,就又是一條小巷延伸,車子停在貝松市(Petion-Ville)區的一處飯店,女孩與母親在泳池嬉戲,池畔有人正大啖美食。

而望向對面的山頭,有「彩虹」之稱的貧民窟就映入眼前,一棟疊著一棟的小矮房,漆上各式各樣的繽紛色彩。據說這樣的發想,來自一名已故的海地藝術家。然而即使塗上了彩虹顏色,對這�堛漫~民來說,幸福真的就像天邊的彩虹,不曾擁有。

煙霧瀰漫前途朦朧

雖然國家的重建緩如牛步,但人們的生活仍得要繼續,一睜開眼就是拚搏,用盡方法謀生。在拉薩林區(La Saline)的一個市場,當地人稱Bas-La-Ville,意指城市的最底處;從小丘頂上一路往海延伸的這條長巷,彷彿要深入海底才停止。

才早上七點,這�堣w經聚集各式各樣的攤販,有人席地鋪上方巾,擺出各式蔬果,等著客人上門挑選;有人扛著圓柱狀的貨架,上面綁著各式各樣的膠囊藥片,行動賣藥;也有人運用絕佳的平衡感,將貨物頂在頭上的竹籃,沿街穿梭……

不遠處,正焚燒著垃圾。「選舉將近,垃圾運送系統停擺,我們只能自己清理掉垃圾。」攤販答得無奈,但這已是習以為常的一部分。

往來人聲喧囂,混合著燒垃圾的煙霧,陽光下看來如夢似幻,卻是海地人日復一日為生活打拚的開始。

在身邊,看見善緣起點
◎口述•郭淑菁 撰文•葉文鶯
攝影/郭明娟
以前,就像一般主婦相夫教子,

也認真做美髮賺錢、存錢,

日子過得心安理得。

直到公公病重,我開始疑惑,

像他這麼好的人,

為什麼要承受病苦?

他往生後帶走什麼,又去了哪�堜O?

種種疑問,

導引我發現另一個人生方向……

那天,和五、六位民眾搭乘病房電梯,一位男士看我穿著醫院志工背心,口氣帶著不屑說:「恁在做志工喔!」好像「志工」是一群吃飽閒著的人。

「是啊!我來學習『生命教育』。」我不假思索迸出肺腑之言。

「你這樣想喔?」

「對,我把每位病人和家屬當作老師,他們帶給我的生命教育太多了!我很感恩他們。」

把握短暫交會,我快速送上一句流行的閩南話:「能做是福氣,袂做就廢棄,不做就了了去!」意思是能做是福,不能做就麻煩,沒做就太可惜了!話一說完,電梯內爆出笑聲,男人直點頭。

二十年前,我走進臺南成大醫院當志工,因為之前,我在那�堻郎韙膜膘咩馱H生最後八個月。我想在醫院尋找生命的答案,也知道自己擁有某種特質,適合陪伴重症病人和家屬,因此一直擔任癌症關懷志工。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當初,公公到醫院檢查後,醫師告訴我們是肺癌末期,先生的兄長們決定隱瞞病情。

「你難道不知道爸爸知道了會去自殺!」他們說。

公公一向脾氣好也對人隨和,如果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末期,真會無法接受嗎?我雖感到懷疑,卻必須配合演一齣戲。

「我無殺人放火,為什麼病得這艱苦?」腫瘤細胞侵入公公的骨頭,讓他痛苦難耐。

無法對公公吐露實情,教我更加心疼;只能換個方式說:「爸,自我嫁進來,看見您一直盡著本分事,對人老實、對家庭有責任。有一天您若緣盡了,您沒有愧對任何人。」

「菁仔,你說得也是。」公公一如往常平靜。

無法忍受公公只是痛苦地「等死」,我向護理人員詢問相關病程發展和照顧方式,每天為公公送餐,盡可能陪伴他,不希望留下遺憾。

「爸,雖然我能力不是很好,但會盡力,您有什麼需要,一定要跟我講。」我告訴公公,孝順長輩的方式有很多種,我是重「活」不重「死」,死後辦得多風光,都是給別人看的,「人活著的時候能給對方需要的,最好。」

公公一點也不忌諱和我談「死亡」,溫和地回應:「就算我死後,你沒有來拜我,我還是很安慰。」

明知公公有一天會走,但我希望讓他走得安祥,所以在他最後那段時間盡心力陪伴,也讓自己沒有遺憾。

然而,我感到困惑的是,像他這麼好的人,為什麼要承受病苦?他往生後帶走什麼,又去了哪�堜O?

為了探討「生命」和「因緣果報」的道理,我開始認真閱讀證嚴上人的相關著作,覺得很受用,特別是《三十七道品講義》,從中認識佛法;有時讀著讀著,也因懺悔而哭泣。

「準備考大學喔?」先生看我在美髮店打烊後不休息,竟看書到半夜兩點,故意挖苦我。

在這之前,我如一般主婦相夫教子,也認真做美髮賺錢、存錢,日子過得心安理得。看了師父的開示,我反省過去主觀意識太強,也不了解生命的意義。師父告訴我們,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而「業」是自己寫下的人生作業,別人無法代替,只有自種好因,做「對」的事才不會後悔。

雞婆個性 志工特質

在病房陪伴公公的同時,我也會關心「鄰居」。隔壁床是一位中風的歐里桑,媳婦為他送飯,他不吃也不願意復健。看著媳婦無奈地站在一旁,我走過去和老人家「開講」。

「歐里桑,吃也要有吃福!若能吃,你不吃,是在折磨自己啊!」

接著,我用「同理心」繼續說下去:「我知道你想放棄才不吃飯、也不做復健,但是你這麼做是對不起父母!你的病其實最重要的是靠復健,你要活得有尊嚴,就要做自己的主人;你若把自己照顧好,也是在做『孝子』啊!」

看到老人家似乎聽進去,我故意偏著頭忍住笑意,重複說著:「歐里桑,你蓋高尚!媳婦煮燒燒來,你不吃,實在蓋高尚──奧高尚(故作驕傲之意)!」幾句話就把歐里桑逗笑了。

「來來來,我來餵!」我順水推舟,讓歐里桑繼續張開嘴巴吃飯。

歐里桑出院後,我們又在醫院相遇,他正好看完門診要回家,高興地對我說:「若沒有你,我今天還不能恢復成這樣,真的很感謝你!」

因為陪伴公公住院,我也發現自己的雞婆個性,很適合當醫療志工。

小時候家境貧窮,三餐只能吃豆醬湯配番薯簽飯,兄弟姊妹也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父親樂於助人,只要鄰居有喜喪事,他一定放下工作去幫忙。我耳濡目染,只要看見有人遇到困難,不出個手就心不安。

國中畢業後我去學美髮,才十七歲,個子又小,但是我肯學加上喜歡招呼人,店�堳�人形形色色,我可以說鹹水、淡水的人都見過,累積了豐富的社會經驗,懂得應對進退,也容易在人群中製造歡樂氣氛。

剛到成大醫院當志工,在復健科和腫瘤科服務。雖然接受過訓練,實際服務病人才發現自己嚴重不足;志工除了學習面對生命的態度,還必須多了解相關政策,才能適時提供病人和家屬所需要的協助。

為了專注在重症和末期病房服務,我鎖定「安寧療護」作為學習重點,甚至專程到臺北參加亞太安寧療護研習。

臨終關懷 好好抱抱

成大醫院設立安寧病房,我每週去服務兩天。常在病人和家屬的互動中,看見當年公公和我們的影子──病人承受身心痛苦,家屬也不知所措、無法面對事實。這時,志工是很好的溝通橋梁。

三十多歲的凰娥面對先生突來的肝癌末期,顯得很惶恐,又擔心龐大的醫療費用。「他一句話都不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看著焦慮的太太和沈默的先生,我知道肢體語言勝過千言萬語,建議太太坐到床上好好抱一抱先生。

「我的腰椎不好,無法側坐抱著他。」太太苦著一張臉,不知如何是好。

我讓先生坐起來,再請太太坐到先生背後,讓他完全放鬆後躺在太太懷�堙A享受著溫暖的「熊抱」。那天,先生笑得燦爛,隔天就往生了。我相信他走得沒有遺憾,太太也是。

凰娥家離我家不遠,喪偶之後,她跟著我做環保,今年開始上慈濟委員見習課。

一位罹患口腔癌末期的先生,傷口痛得時常冒冷汗,每當我去看他,他總是把我的手抓得很緊。他無法言語,太太也無助,我引導太太握住先生的手給予膚慰時,先生的另一隻手很自然地伸過去,撫摩著太太的另一隻手。

「你不如賴到床上好好抱一抱他吧!」我的建議如出一轍。

「在這�堳蝏簼磡O?」太太顯得困窘,我爽快地回答:「你們就把我當作空氣吧!」

看著終於又能躺下相擁的夫妻,他們邊撫觸對方邊流著淚。後來太太起身洗臉,我問她是不是舒坦多了?她點頭向我道謝。

隔週再到病房,太太苦惱著先生一直依賴她,她想出去剪頭髮都不能跑!我笑說正好我做美髮,可以幫忙。

為她修剪頭髮,先生很開心,特地用紙筆寫下「你好美喔!」獻給太太。這張紙條就成為他們下回留給我的驚喜。

無論工作或當志工,我都廣結善緣,召募到的慈濟會員有三百多戶;每個月的前半個月,我總是在外收善款,美髮店的客人自然得遷就我不定時的工作時間。

由於醫療志工經驗開始得比較早,當我接受慈濟委員培訓,資深師姊喜歡邀我一起看個案。案家大多因病而貧,不論協助案家建立正確的照顧觀念,或是做整體的濟助評估,我的經驗常能派上用場。

譬如來到案家,看見家屬正在為病人翻身擺位,那姿勢並不正確;我提醒對方,這麼做自己容易受傷,接著示範正確動作。如果病人願意,我也替他們更換尿片和做身體清潔,無形中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

每年,我都排出時間到花蓮和大林慈濟醫院擔任短期志工。二○○八年臺灣金融危機,慈濟的慈善訪視個案大增,我將成大醫院癌症志工調整為一週服務一天,以便投入在地的個案訪視。

從事醫療和訪視志工,讓我學習到許多常識,也懂得謹言慎行,顧慮對方的尊嚴,並以同理心傾聽心聲。

街巷鄰里 廣邀同行

按照自己許下的心願走在志工路上,二十年來始終不間斷;我不只自己做,也想傳承經驗。

我常舉辦家庭茶會,這是慈濟委員早期接引會員的方式。聆聽會員心聲,適時傳遞生活化佛法、分享經營家庭的智慧。我認為讓人歡喜、家庭和樂,不但無形中減少社會成本,也是師父長久以來「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心願。

會員不只捐款而已,透過茶會分享,我讓他們平時就知道做志工如何正確地服務別人,同時懂得自我保護;接著,找機會邀請他們參與環保、醫療志工,或者訪視慈善個案。

我居住的社區靠近眷村,有一些榮民太太學歷不高,甚至不識字,因為家境不好,當年才嫁給老兵,夫妻年齡相差懸殊,加上語言、生活習慣不同,組成家庭後時有爭吵。

阿霞就是一例。先生老來得子,對孩子相當寵溺,夫妻經常為此爭執,這使得個性原本大而化之的她出現憂鬱傾向。我去關懷她的家庭,也邀約她和鄰居太太們一起在社區掃地。

乘著清晨五點多,巷子人車不多,我們沿路掃地。這些太太起先不好意思,我說,看看那些一大早坐在樹下聊天、乘涼的榮民伯伯,把四周環境打掃乾淨,可以預防病媒蚊滋生,有益社區民眾健康。

沿路和往來鄰居、路人打招呼,微笑問候也帶動更多人參與。後來我們又在附近菜巿場做環保。

心結漸漸打開的阿霞比較外向,我鼓勵她邀朋友一起做慈濟,她一口答應。幾天後,她告訴我有人將空紙箱送給慈濟回收。

「你怎麼跟對方說?」

「我說:感恩你把紙箱給我。」

我告訴阿霞,做志工是公益而不是人情,可以邀請對方一起做。「你要說:感恩!你也可以和我們一起保護地球;而且,一個動作就能和大愛電視臺全球觀眾結好緣!」我向阿霞解釋,慈濟環保回收的錢,是用來贊助大愛臺,讓善的訊息傳播到全球。

還有一位阿秀,個性內向也有點迷信,第一次邀她為往生者助念,她說她很怕而且不會念佛號。

「你害怕,就走在隊伍最後面;不會念佛號,可以念在嘴�堙A等到順口了再念出聲。」

實際跟著志工去助念,阿秀發現其實也沒那麼可怕;她後來自我調侃說,女兒有次問她:「今天去助念怎麼沒帶芙蓉葉子避邪?」阿秀笑說她忘了!

「師父說,心疑就不平安,所以我們要安心。」我告訴阿秀,念頭的「念」字是「今」加「心」,當下的心形成一個念頭,所以要能隨時自我觀照。

我鼓勵阿霞和阿秀去上慈濟委員見習課,她們說自己沒念什麼書,不會寫筆記,也記不了上課內容,不如做志工就好。我說這叫作「原地踏步」,我陪著她們上課,吸收一分就賺到一分。

就這樣幾年下來,我在社區帶動三十多位志工,從會員參加見習、培訓進而受證,其中也有夫妻檔;而不識字的阿秀為了做慈濟,還去修完小學補校學分呢!

「韭菜開花白茫茫,父母主意(作主婚嫁)外省人;鋤頭畚箕無半項,害阮艱苦一世人。」我曾以這首打油詩形容阿霞和阿秀的命運,她們後來都同意自己的人生已轉變為「做慈濟,乎阮幸福後半世人」。

每個人都有潛能,不必注重身分,只要願意付出、樂於學習,每一項志工都是自我充實的好機會。

三十四歲接觸慈濟時,我在每月發放日去為照顧戶修剪頭髮。我當時對志工感到好奇,心想他們「應該都是賺有、存有的人吧」?沒想到他們大多和我一樣,必須努力工作維持生活;還有人以前是「歹子」,或有婆媳問題,加入慈濟之後,生命都獲得提升。

我回到家常和先生分享這些志工的故事。他的個性木訥,雖沒說什麼,可是我知道他聽進去了。我在想,我們夫妻學歷都不高,如果加入好的團體,也可以充實心靈。

先生在外工作辛苦,回到家就想休息,他沒有閱讀習慣,生活內容單調。為了讓他多方學習,我故意製造機會讓他參加慈濟。一開始他也抗拒,因為他不像我見人就笑,他太內向,不知道如何融入別人。所以我請師兄姊多招呼他,漸漸地,他的人生視野也因為做志工而開闊。

我認為當志工是在人群中「修行」。志工人數眾多,大家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每個人各有習性,彼此共事難免意見不同。我期許自己常以悲憫心待人,時時注意起心動念;待人處世,寧可在水中寫字,也不要在石頭上刻字,應該廣結好人緣。

(本文摘錄自慈濟道侶叢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5期

3D列印義肢讓孩童重拾笑靨
3D列印義肢的材料費用只需二十美金到五十美金,功能自然比不上昂貴許多的裝置,不過專家認為也差不到哪�堨h。最棒的地方是,孩子通常都非常喜愛3D列印義肢。

揭密!貴婦圈熱傳「招財術」
名媛貴婦之間耳語流傳的「時尚招財術」,要想追上四隻腳的「孔方兄」,的確有些「寧可信其有」的小撇步。據說,名媛貴婦的皮包、皮夾都會定期更換,至少隔個一、兩年就要更新。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