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蔡政府不可不知美國外交戰略已變


【好心肝.好健康】電子報提供您最正確的保肝之道、最即時的肝病治療新知,以及與您切身相關的健康訊息。 【明周娛樂•時尚報】包含藝人動態、名人時尚等精彩內容,一次滿足你的「娛樂、時尚、人文、生活」品味!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6/19 第401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1020號囚犯的奇蹟
聯合報社論 聯合/蔡政府不可不知美國外交戰略已變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再讀蔡總統就職演說 看見台灣矛盾
民意論壇 提撥不足 年改不能學健保
年改 別引例失真 挑起對立
聯合筆記/李氏王朝內訌 第三代總理誰屬?
吳郭魚疫情擴大…防疫 最需前瞻
彰銀經營權/銀行…不是你們家開的
彰銀經營權/履約…政府唯一要做的
回響/警察微罪處分權 先解決3問題
方祖涵/大聯盟的語言歧視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1020號囚犯的奇蹟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一年半前,眾扁友們力拚讓陳水扁保外就醫,其中發聲最力的,就是所謂「醫界的專業判斷」,當時醫療小組的成員說,阿扁的腦病變引發口吃、手抖、漏尿、失智等症狀,「藥石罔效」。醫師們說,沒人敢打包票病情能改善,「除非奇蹟出現!」

但奇蹟還是出現了。一年半後,陳水扁因趴趴走遭中監「示警」,他洋洋灑灑寫了滿紙憤慨指控蔡政府「違法違憲、無法無天」,寫到激動處,連「逼我走向死諫」的狠話都撂出。這紙帶有扁強烈個人傾斜風格的親筆信,筆力遒勁,力透紙背,不輸他青壯時。

更讓人欽佩的,是扁的選擇性記憶。他謹而慎之地避談因貪汙入獄服刑的起因,以及目前仍是中監編號一○二○受刑人的身分。扁醫和綠委也亦步亦趨配合,說他形同遭到「軟禁」,渾然忘了他就是一個犯人。

猶有甚者,扁指馬政府同意他保外醫治,蔡政府卻把他廿四小時監禁在家。這等大內高手級的「拉馬打蔡」鬥爭手法,不要說腦病變患者,試問正常人又有幾人能夠?

猶記陳水扁保外就醫後首度到高雄長庚看診,院方表示扁因腦病變才會手指抖動,「每秒可抖六至八次,非一般人力所能為」。此刻,我們想就教全國腦神經醫師:被宣告藥石罔效、手指失控發抖的腦病變患者,短短一年,能寫出此等老辣工整的書信嗎?

除了說編號一○二○囚犯身上已出現了醫學奇蹟,只怕找不出更好的解釋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蔡政府不可不知美國外交戰略已變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台巴斷交,蔡總統指責北京操弄「一中」,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並揚言政府將重新評估兩岸情勢。其實,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立場的變化。巴拿馬外交轉向,形同中國勢力直搗美國後院;其間,我方曾試圖透過美國設法斡旋,但不知美國是輕忽或協調不力,竟然阻擋不住。當形勢的變化已遠超乎我國的掌握,這就是一個嚴重的外交警訊。

對台巴斷交,美國國務院的第一反應是敦促兩岸進行有效對話,其後又追加一句「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至於反對的對象則指述不明。蔡英文將改變現狀的責任推給北京,接連兩天批評北京的做法「衝擊兩岸穩定現狀」、「片面改變台海現狀」。這些話,既是指責北京,也在向美國告狀。

美國的立場,殊堪玩味。國務卿提勒森在國會被問到此事時,除重申美方的「一中政策」,也聲稱信守《台灣關係法》,並表示美中正在討論今後五十年的雙邊關係,台灣則是這項討論的一部分。他強調,問題在於,「一中政策」能否在未來五十年延續?

提勒森的說法,耐人尋味。在獨派而言,提勒森的談話似可解讀成台灣未來將可不受「一中」桎梏,而大感鼓舞。但外交實務界的解讀則大不相同,不少人擔心,此說意味台灣將成美中雙邊關係架構的一部分,未來將形同「美中共管台灣」,我國處境將更受侷限。無論如何,當美中正在討論雙邊關係,即表示台灣只是處於「被安排」的地位,獨派在高興什麼,實令人不解。

提勒森上任後,曾數度提到正在討論未來五十年的美中關係。三月提勒森訪問北京為「川習會」鋪路,在會晤習近平時就表示,「中美需要一次新的對話來界定兩國未來五十年的關係」。四月「川習會」後新建立了美中高層對話的四個機制,包括六月的外交安全對話與七月的全面經濟對話;提勒森在五月說,這是界定未來半世紀美中關係走向的好機會。在各方關注「一中政策」是否延續時,台灣更不能忽略其中的趨勢與變數。

在「川習會」後不到一個月,中國大陸就端出經貿合作的百日計畫,成為川普政府重新定義美中貿易關係的重要一步,也讓川普先前指控大陸操縱匯率等問題均按下不表。其後,美國更派出代表,出席先前拒絕參加的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峰會。

相對而言,當蔡英文稱外交戰略將寄希望於「價值同盟」時,提勒森五月說明美國外交政策,即稱美國不再堅持自由、人權等價值作為與外國合作的條件,而是優先尋求美國安全和經濟利益。當蔡政府堅持「親美日抗中」的國安戰略時,提勒森則說,在美中關係的討論中,台灣和北韓、大陸南海造島都是重要因素。換言之,台灣只是美中多元關係之一部分,美國可能將之當成籌碼,卻不會讓它成為不可控的變數。

在區域經濟上,美國退出TPP;在區域安全上,美國拿北韓沒轍;這兩者都凸顯中國大陸的角色吃重。尤其在北韓問題上,提勒森不諱言要倚重中國大陸以為測試。換言之,現階段美中關係,相當程度繫於大陸如何解決北韓問題;其中,並無台灣的角色,我們更要警惕被邊緣化與籌碼化的可能。綠營最近頻傳改名、制憲、公投的聲音,更要備戰聯合國大會,陸委會則要嚴審大陸官員來台。然而,民粹主張或報復措施只能洩憤,若玩得太過火,後果將更難收拾。

川普上任前,曾在「川蔡通話」後質疑一中政策,但他很快就回歸美國傳統立場。但是,當川普因內部爭議纏身而自顧不暇,且國際形勢已不斷出現位移,蔡政府卻還停留在大選前的戰略思維,以及川普隨口輕諾的振奮中,而不知隨時調整,這當然是危險的。看到美、日近期的外交戰略變化,蔡政府能不變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再讀蔡總統就職演說 看見台灣矛盾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行政院推出花費將近兆元的「前瞻建設」,遭到各界種種質疑,包括浪費、不符需要、沒有效益、無助於經濟等批評不曾斷過,加上近日水災、蘇花公路中斷的考驗,檢討之聲更加強烈。蔡總統情急而下令行政院長及各部會首長統統下鄉宣傳,自己也展開視察行程,反而引來更多不分藍綠,甚至國際商會的批評聲浪。但她仍然執意要立法院的民進黨團一口氣開三次臨時會,優先處理前瞻條例和年金改革法案,又招致「平日不會、臨時才會」的揶揄。

面對排山倒海的負評,總統府還是以官樣文章回應,說前瞻建設是因應國家整體升級轉型,攸關國民生活品質提升,為當前發展急需;行政院發言人也說前瞻建設去年就開始草擬,沒有急就章或時間太短的情況。

那就回頭看看去年520的蔡總統就職演說吧!整篇講稿6,000字裡,她提到要做五件大事:經濟結構轉型、社會公平正義、社會安全網、區域和平穩定及兩岸關係,其中並無「前瞻建設」這些字眼,證明前瞻建設根本就是去年底的急就章,是為了拉拔民調才冒出來的計畫。

再檢視演說內容,更見蔡政府的言行之間矛盾百出。一邊說「我們國家的財政並不樂觀」,一邊卻打算舉債數千億元興建可能淪為蚊子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長照2.0卻依賴遺產贈與稅和菸稅等不穩定的機會稅;才講「我們的年金制度,如果不改就會破產」,大聲地把改革的名義掛在嘴上,卻不敢處理會最早破產的勞保,只對選票較少的軍公教開刀;又說「僵化的教育制度逐漸與社會脈動脫節」,卻花費巨資於硬體建設,捨不得花錢投入提升人力素質和生產力,讓產學繼續脫節;既說「能源與資源十分有限,經濟缺乏動能,亟需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前瞻建設全非解決產業缺水、缺電、缺地、缺人、缺工等投資環境惡化的問題,減法式的年金改革更是戕害經濟動能。

蔡總統說人口急速老化,長照體系卻未健全;出生率持續低落,完善的托育制度遙遙無期,卻把人民的血汗錢放在和長照無關的建設上,也沒有對應八年之後更嚴重的少子老化的人口情境,哪有「前瞻」可言?年金改革不就是增加長照負擔,衝擊出生率,反噬年金財務?急著讓同婚法案上路,可以提高人口出生率嗎?既說環境汙染嚴重,食安問題困擾家庭,貧富差距嚴重,社會安全網很多破洞,卻沒有看到政府把資源放在解決食安、社會救助上面;只因為非核又怕缺電,反而多用火力發電製造更多空氣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請問如何提升她念茲在茲的國民生活品質?

蔡總統還強調「年輕人處於低薪,人生動彈不得,對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我們不禁想請教,前瞻建設有哪一分文是有助於年輕人擺脫低薪的困境?產業外移既然是低薪的肇因之一,則南向政策豈不是讓低薪更低?前瞻建設大肆舉債,不是淪為浪費,就是債留子孫,又如何許以青年不會無奈與茫然的未來?難怪年輕人不支持前瞻建設,幾次民調也反映年輕人對蔡政府拚經濟能力和決心的失望。

因此,我們懇切地呼籲完全執政的蔡政府,請再回頭仔細閱讀去年的就職演說,咀嚼反思自己許下的政治承諾和選舉支票,再對照目前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本末倒置,緩急失序?最急著上路的年金改革是否缺乏「前瞻」?前瞻建設是否陷入「沾錢才是拚經濟」的落後思維?何不把人民的血汗錢用在更有效益、真正前瞻的方面,改善投資環境、提升人力素質、優化生活品質、提高國民所得等民生經濟上呢?

   
民意論壇
提撥不足 年改不能學健保
林奇璋/精算師(台北市)/聯合報
針對校長教授聯名發表「年改學健保,機動漸進修正」與林萬億回應「年改不能學健保」,我較贊成後者言論,另提供一些看法供參考。

年金最大焦點在軍公教退撫,勞保也要改革但問題較小。許多人皆認為軍公教退撫會破產,問題出於人口老化、操作不佳、低報酬率、護盤等,這些其實皆非關鍵原因;提撥不足才是軍公教退撫致命問題。

從制度創始民國八十一年公務員退休立法時法定費率八%,往後也從未依歷年來精算結果繳約卅%,只付法定八至十二%低費率,這就注定基金破產命運。依世銀標準,職業年金應自給自足,財務採「完全提存,足額提撥」,並無世代互助觀念。

經濟趨緩也非關鍵因素。廿多歲入職場繳費,退休後至百歲仍領年金,期間可達七、八十年,不知跨越多少經濟景氣循環。景氣循環本就是制度設計者該考量因素;不景氣時也要按精算提撥,頂多延緩幾年仍需補繳。若未將景氣循環列入考量,那是嚴重失職。

年金可仿健保方式,採機動漸進調整?健保一重要機制是它透過第三者提供醫療服務,點數方式功能之一在於讓第三者醫院設法改進效率、降低成本。然年金並無此第三者效率機制,年金給付下要降低誰的成本?仿健保成立費率審議委員會也是多此一舉。

除林萬億「健保是短期醫療給付,年金是長期現金給付」已道出重點外,也不能忽略「潛藏負債」事實。健保是短期契約約定,嚴格講政府若隨時取消制度,並無任何「負債」存在;年金不同,軍公教退撫祖父條款的八兆多潛藏負債不會遽然消失。在軍公教打著信賴保護旗幟下,如何進行改革、漸進調整?健保「量入為出、機動漸進調整保費」是短期思維,軍公教退撫長期看不見的巨額潛藏負債則不然。短期特效藥如有效,長期癌症問題還需擔心、甚至手術嗎?

年金是長期制度,面臨財政困難無可避免趨勢,已來到歷史拐彎點。改革勢在必行,越晚改制,情況就越惡化,整體社會與軍公教人員都將付出慘烈代價。

   
年改 別引例失真 挑起對立
陳聽安/政大名譽教授、陳國樑/政/聯合報
三位國立大學校長與一位台大教授聯名投書民意論壇,關心公教年金改革,是非同小可的不平而鳴。但年改會執行長林萬億教授的回應,除引例失真與觀念錯誤外,也未能展現海納百川的雅量。

首先,林文劍指校長及教授們的前提假設「錯誤」,表示年金財務缺口,「與經濟成長快慢無關,是制度設計不合理使然」。事實是:在隨收即付制的年金體制下,一旦給定費率及所得替代率,年金的財務健全決定於: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依賴人口率)與經濟成長情形(年金保險費基與基金投資報酬)。即使費率、所得替代率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不變,年金所面臨的財務壓力,在經濟成長能夠有效帶動保險費基擴大與提高基金投資報酬的情形下,當然有可能自然而解。

其次,即便林文「年金財務缺口與經濟成長快慢無關」的錯誤之說正確,且年金的財務壓力也確實是「超高」的所得替代率與以「最後一個月的最高薪資」核計所致,仍是制度使然。退休公教人員所領取的一分一毫都是依法而為、由政府定期存入退休公教人員所指定之帳戶,何來「多領」之有?

第三、此番年改目的如果確實在於解決「財務缺口」,為何不見缺口更大、影響人數更多與壓力更為急迫的勞保與軍保改革規畫?十八%優存早已於民國八十四年實施退撫新制後,不復適用;而擁有民國八十四年以前的服務年資者,也已越過給付的最高峰期。但這次針對十八%優存、無視信賴保護原則的改革手段,很難不讓人沒有斬盡殺絕的感受。

又,明明法已明訂所得替代率不得超過九十%,但林文仍提出過往年資卅年所得替代率一一四%的歷史數據,與其換算、自行定義的「實質所得替代率」高達一○六%為例證,有失公允;且試問其比例有多少?

第四,林文言及提撥制退休金基金「需要完全準備」,商業年金保險的確如是,但社會保險年金則未必。近來許多國家採用的「名義式確定提撥制」即沒有完全準備。許多國家之提撥制退休金仍有基本保障,仰賴政府視情況撥補,也沒有完全準備。最讓人費解的是:我國公教年金制度,不論第一層的公教保險養老給付、或第二層的新舊退休撫卹制度,皆非提撥制,文中提及完全準備的用意為何?

第五,現今公教年金制度的確有潛藏負債問題,但收支失衡尚未發生,不解林文「嚴重收支失衡」之說何據?目前在職人員退休能領多少視其退休時制度、個人以及政府提撥情形而定,林文露骨的警告目前在職人員退休「一毛錢也領不到」,難道不擔心挑起代際對立?

我們同意林文「這一波年改,沒有徹底解決年金制度問題」,但林文不忘自詡「至少讓制度趨於合理」。試問究竟是合了什麼理?誰的理?

   
聯合筆記/李氏王朝內訌 第三代總理誰屬?
郭崇倫/聯合報
十四日凌晨三點,李光耀的遺囑執行人,女兒李瑋玲和次子李顯揚同時在臉書上發表題為「李光耀的價值觀哪去了」的六頁聲明稿:「我們對總理李顯龍沒有信心,而且憂慮新加坡的未來」。

這不是第一次手足相爭,姊弟兩人曾就李光耀生前訪問錄音的版權,與政府對簿公堂。去年李光耀逝世一周年,李瑋玲公開反對哥哥辦大型追念,稱此舉不過是「謀求自己的政治資本」,並指責顯龍:「如果掌權者欲建立王朝,身為李光耀的女兒,我不會允許他的名譽被一個不孝之子玷汙」。

老實說,新加坡所有的人,獨獨李家的人最有資格批評濫權。李顯揚曾任最大國有企業新加坡電信的總裁,現任航管會主席;李瑋玲則是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兩人與哥哥李顯龍,從小拿獎學金留學,回國後得享高位,難道不是靠父親李光耀的庇蔭?

這次爭議的焦點是,兩人指責李顯龍與夫人何晶,反對拆除歐思禮路卅八號的故居,違背了李光耀生前的意願;李在遺囑曾再三強調:「這是我的願望,也是亡妻柯玉芝的願望。在我過世後,歐思禮路卅八號住家必須即刻拆除…我要求我每一個孩子務必執行我們的願望。」

李光耀也許已經預見,故居會成為「供人崇拜的遺跡」,極力要避免,但是子孫們未必都這樣想。這棟位於烏節路旁、南洋風的西式別墅,不僅是一棟房子,而且是政治象徵。

李顯龍宣稱,故居處理由政府專責委員會處理,身為總理的他不參與,但是姊弟兩人卻認為委員會聽命決定保留,「顯龍的政治權力與他身為李光耀之子的身分有關。因此,他有極大動機保留李光耀故居」。

真正的爭執關鍵,是第三代要由誰繼承總理?李顯龍已經六十五歲,健康情況不佳,兩度癌症發作,他曾經公開宣稱七十歲退休,姊弟倆譴責李顯龍有野心培養廿八歲的次子李浩毅,他現在擔任政府顧問,如果由李浩毅繼承家業,必須在下一次選舉中選上議員,李顯龍對此斥為荒謬指控。

而李顯揚這邊則有長子李繩武,以雄辯著稱,曾在李光耀葬禮上代表子女致悼文,這次發文支持父親與姑姑,黨內傳聞他可能成為未來人民行動黨培養的對象。

李顯揚心中不服,是顯而易見的;他的身上,我們看到蔣緯國的影子:「憑什麼你是哥哥就能擔任總理,我也不比你差」。過去已經忍讓了幾十年,現在還要我們這房退,培植自己的兒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顯揚雖然強調,他並不是反建制的反對派人士,不想與新加坡政府為敵,但是兩人聲明中表示擔心國家機關針對他們,「我們感到老大哥無處不在」,被喜出望外的反對派引為新加坡政治迫害的具體證據。

新加坡雖然是個現代化的國家,但在政治文化上,李氏三代,與北韓金氏三代,其實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吳郭魚疫情擴大…防疫 最需前瞻
金傳春/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聯合報
十七日聯合報頭版「吳郭魚病毒擴大…疫情已衝擊產業」!這已不是第一次我國水產養殖受殃及。一九八七年底台灣發生蝦大量死亡疫情,重創養蝦產業,近年東南亞的蝦產業規模、設備與技術已迎頭趕上台灣;二○○三年北縣貢寮發生九孔大量死亡後,宜蘭、台東與澎湖也相繼淪陷,損失上億元。基於數次痛苦經驗,水產養殖業有必要以專業態度與踏實作法防杜後續疫情。

世界糧農組織五月底警示新型黏液病毒在魚中傳播,即可全面主動偵測。至今已有五國發生疫情,惜我國卻未能倖免!報載此次吳郭魚養殖場本月六日在桃園出現大量死亡,十六日又增周邊兩魚塘確診病毒,顯示已是多點爆發疫情,為何如此?尚需深入探究。

若發生大量死亡或多點爆發疫情,警示偵測異狀與病原微生物的防疫先進觀念與系統做法,仍有改善空間。不妨向「人傳染病偵測」學習,疾管署公衛人員、傳染病專家與衛生資訊專業人士已習於跨領域研討,且每次疫情後徹底檢討,尤其SARS慘痛教訓後,已系統化應用資訊與統計自動執行偵測並掌握流行趨勢。

為何農方多次疫情後仍沿用傳統的「被動」偵測,而未有主動偵測作業體系?傳染病偵測的目標是「早期發現」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即重點在早期發覺「感染」,而不是針對「疾病」或「死亡」。所以例行性的發覺「感染」必須有賴多元化的偵測,包括苗種徹底系列篩檢、定期的微生物實驗診斷、水產動物每生長階段的例行性抽樣病理檢查、水源檢驗、登錄電腦及最後的流行病學趨勢與統計分析。同業間平日應有「防疫安檢基金」,培養水產偵測與流行病學專業人才,共同分擔風險;尤其國際市場競爭激烈,更需大學研究所年輕生力軍,立即以科技防疫協助國內產業提早升級,避免時常在驚恐中多次遭逢疫情而致產業一蹶不振。

台灣的蝦、九孔、魚至近年禽產業的重大損失,均源於微生物自外侵入,若察覺過晚,疫情擴大後更要嚴防其本土生根。養殖業者必須與時俱進、吸取微生物學、病理學、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及資訊管理與預測的新觀念與新知。大學面對重創產業,也應提供專業研究協助、人才培育及在職訓練,以提升我國經濟體質水準。

防疫最需「前瞻」與「先知先覺」,以防杜「後知後覺」的大量疫情或死亡,才是上上策。台灣欲經濟起飛,首重年輕防疫研發人才的系統化栽培與制度精進。

   
彰銀經營權/銀行…不是你們家開的
陳錦稷/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聯合報
彰銀、合庫改選董事;某金控董事長涉及舞弊遭收押;二代聲稱銀行是自家開的,董事會上對抗公股出身經理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金融業經營權與行業特性有關,不但是學校的教材,也值得社會大眾關心。

銀行是誰出錢開的?有經營權的大股東?全體股東?還是存款大眾?彰銀為例,一六年底財報顯示,彰銀總資產兩兆五二億,主要是放款一兆三六七三億,其餘存央行、拆借同業或持有現金;彰銀總負債一兆八六七六億,超過八成是大眾存款,達一兆六二四四億元,央行與銀行同業存款也有一三九一億元。銀行經營良莠,攸關存戶權益。

彰銀整體股東權益一三七五億,主要是普通股股本八九六億,其餘是用以彌補虧損或撥充股本的盈餘公積。最大單一股東是當年出資三六五億元取得二二.五%股權的台新金控,第二大股東財政部持有十二.一九%股權。

與其說銀行是大股東的,或是有經營權股東的,不如說是存款大眾的社會資本。彰銀管理兩兆多億資產,絕大多數以負債方式吸收社會大眾存款,取得龐大資金。但銀行業先天資本結構脆弱,為支付存款利息,從事風險性投資,但只要投資的金融資產在市場上有跌價或評價減損,都會有未實現損失,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成為股東權益減項。股本有限,無法承受資產太大損失,股權結構脆弱也是金融業特性。

何況金融業存在系統性風險,任何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經營危機,都很容易引發成為整體金融危機。二○○八年美國房地產泡沫造成銀行資產大幅減損,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包括台新金在內國內金融機構當時財務都面臨很大危機。就出資額負責的股東而言,一三七五億的股東權益,管理彰銀二兆餘億的金融資產,能承受多大的價值減損?就算持有百分之百股權,也很難說銀行是你家或你爸爸開的。

銀行經營攸關大眾資金,也攸關金融體系安定與經濟體系安危,銀行經營者資格必須從嚴把關。僅就股東權益思考,有論者要求維護台新金權益,要讓與彰銀經營權。倘若大股東逕自授與經營權,不但犧牲小股東選擇經營團隊權利,更是忽略保障存戶權益的社會責任。

彰銀經營權歸屬?不是財政部或任何大股東說的算。財政部跟台新金間承諾是否成立?是否有效?民事訴訟不應犧牲其他股東或廣大存戶權益。銀行是大眾資金,不是你家開的,經營權也不應該是大股東說的算!

   
彰銀經營權/履約…政府唯一要做的
黃達業/財經立法促進院院長、周治/聯合報
民主制度需要政治文化價值觀的配套。在文化上要確立政府為民服務的基本民主概念,在經濟上要保障市場經濟的契約信賴原則及支持企業合法經營。沒有這兩根政治文化支柱,民主制度就容易被誤用,造成社會發展的倒退與民主價值的崩塌。就以彰銀經營權問題來看,財政部及行政院的作為確實值得國人高度關注!

彰銀的去從,政府具有絕對能力處理,當年這個標案是政府公開尋求民間企業援救當時陷入嚴重經營危機的彰化銀行,因此,在台新依照政府承諾條件入股彰銀,政府唯一要做的就是履約。民主政治的國家治理不外就是契約信賴保護,即使政府後來基於民眾仇富反商反財團的意識形態及社會氛圍考量下,想解約以討好選民,那就「返還價金、恢復原狀」也並非不可!

然而,歷經藍綠執政,卻沒有一個內閣願意這樣做,反而用盡全力要民間企業自行認賠了事,甚至還把彰銀經營權之爭形容成「財團要吞下彰銀」來模糊焦點。

現在財政部和台新的官司,財政部一審二審接連敗訴仍不服輸繼續上訴;不管三審結果如何,財政部官僚們面對國人不知將如何下台階?既然財政部無視台新建議和解避免浪費社會資源的呼籲而上訴,那財部的上訴有無林全院長的任何指示?全國人民有理由要求林院長公開說明他的立場。

林全在處理彰銀案上明顯倒退甚至自我矛盾,自始至終從不聲張,用許部長打代理戰爭,立場一再變化。先是就任之初公開說台新擁有經營權,但他不贊成財團合併彰銀。之後又改口說財政部不可出面徵求委託書,但卻讓國庫署動員公股行庫大蒐委託書。隨後,林全又給自己無為處置的超然立場找理由說「尊重司法判決」來為改口辯解。然而當地院高院都支持林院長的契約有效說後,林院長這次卻不想尊重了,他直言說財部仍可上訴。

自從財政部敗訴後,許部長不但屢次與藍營唱和,透過各管道攻擊台新,也學前朝張盛和部長,用民粹語言消耗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抨擊汙衊民營企業,力圖鞏固自己的經營權,嚴重違反其長官林全宣示的財部官員不得干預股東會的前令時,林全為何不制止?既然不制止,那麼就請林院長為部長的決策負責,站出來說清楚講明白。

呼籲蔡政府,要解決彰銀經營權問題,就別拘泥於要不要讓台新經營的問題,畢竟要進要退,企業都只能配合。蔡政府對財政部甚至行政院,究竟要如何克制其背後利益糾葛,杜絕掌握權力的人把利益不斷分給身邊的人,這才是全民對政治家的期待,也是全民對蔡政府最嚴厲的考驗!

   
回響/警察微罪處分權 先解決3問題
柯鴻章/中正大學犯罪學博士(台南/聯合報
十七日「司改聚焦…司法警察追求『兩權』其美」一文,筆者深有同感。

司改國是會議攸關司法警察的議題中,警察微罪處分爭議最大,牽涉層面亦較廣。我國司法體制過去受到日、德兩國影響很大,這個議題也是如此。幾年前即有學者提倡此議,一方面讓原本需由檢察官審酌起訴或不起訴或緩起訴案件,藉由賦與警察微罪處分權而減輕負擔,相對的更減輕法官的訟源;一方面藉由警察的微罪處分權而爭取到警察成為偵查主體之一,更牽涉到調度司法警察條例的廢止問題,如果能夠如此,那可能就如同警政署前署長侯友宜所言三贏的局面。但社會大眾質疑的幾個問題必須先解決:

一,警察的辦案素質及法律素養是否足夠擔當此任?如果因為警察在移送案件過程中遭檢察官退回補正,就認定警察素養不足,則不盡然。因為警察辦案受限於時間與證據調查的難易致有所不足,若能夠加強刑事警察的專業訓練及法律認知,且給與較充分的時間必能改善。

二,誰有權決定這個處分?比照警察職權行使法,賦與分局長或同級以上長官有微罪處分權應是可行。

三,最令人顧慮的是,警察的微罪處分權是否會受到外界關說與干涉?警察長久以來雖皆本依法行政及行政中立原則處理各種刑案,但民代或地方仕紳的關說依然時有所聞。為杜絕此現象,除警方必須嚴格遵守依法行政的原則外,更應就微罪處分的裁判律定具體的範圍,比如說以刑法本刑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罰金或專科罰金等案件為範圍,並就此範圍修訂刑法律定適用法條,使處分裁量權限不致擴大,藉以減少關說壓力。

至於處分權的要件與程序,可透過修法解決;而增加警力負擔問題則可透過組織編制的修訂解決。

   
方祖涵/大聯盟的語言歧視
方祖涵/聯合報
田澤純一高中畢業的時候,沒有日職球團青睞。於是,算是大器晚成的他,加盟業餘日本石油隊,二○○八年拿到社會人野球最有價值球員,在職棒選秀會可望名列前茅。不過他卻在此時拒絕日本職棒,請求放手讓他去大聯盟闖蕩。

對於保守日本球界來說,田澤無疑投出一枚震撼彈。想打大聯盟的選手,應該先在日職闖出一番名堂,等拿到自由球員身分,或是經由入閘制度才能離隊,幾乎從來沒有人敢跳脫既有的昇官圖。前一位打破醬缸的選手是野茂英雄,而他至少已經是近鐵的主戰王牌;田澤只是不懂事的年輕人,竟然敢挑戰制度,當然氣炸許多耆老。而且以他的條件,應該很快能打進日職一軍,卻選擇從美國小聯盟開始投起,更讓許多人想不透。

不論如何,能夠做出如此決定,田澤絕對是個有勇氣的球員。

結果他在紅襪隊農場只待幾個月,大聯盟首度先發就奪勝,成為聯盟史上第二年輕日籍先發投手,後來變成紅襪中繼主力,手上還有枚二○一三年總冠軍戒指。去年球季結束,田澤成為自由球員,馬林魚隊用高薪將他搶下,希望可以複製紅襪的勝利方程式。

球季迄今,田澤表現卻讓馬林魚隊失望。對手從他手上頻頻擊出長打,防禦率居高不下,五月十五日比賽中,他不但在球隊領先時被擊出滿貫全壘打拿到敗投,在投手板上一度呼吸困難,因此被放進傷兵名單。上星期田澤又登上新聞,邁阿密媒體說他原本應該開始投復健賽,卻因為翻譯辭職,球隊不希望他「迷路」或是「搞不清楚狀況」而延後。

田澤今年投不好,跟教練團搞不清楚怎樣用他脫不了關係;復健進度延遲有很多複雜因素,怕他迷路絕對不是其中之一。記者根據球團說法寫報導,完全沒有徵詢選手意見。雖然田澤英文不算流利,在美國憑導航駕駛很難迷路,不管波士頓或邁阿密都開著凌志休旅車來去自如。球隊找的翻譯幾周前就因不適任離職,沒有繼任人選不是田澤造成的,新聞卻把他寫得像傻瓜一樣。

儘管要有很多勇氣才能跨越美日職棒隔閡,只因田澤英文不流利,還是跨不出無所不在的語言歧視。幾乎同一個星期,紅襪隊球評攻擊田中將大比賽時需要翻譯跟教練溝通,費城人隊退休名將提及委內瑞拉籍外野手赫雷拉英文不好,沒有資格擔任球隊核心,此類呼應美國基本教義派「只說英文」的說法,紅襪與費城人隊事件都以道歉結束,田澤的部分雖因較為隱晦乏人注意,歧視意涵卻是相同的。

刻板的族群偏見,正是藉著這類言論持續擴散。從電視電影裡對外國口音的嘲諷,到日常生活裡歧視語言不通的人,世界上好像只有英文有如此地位。或許,在美國自願交出地球領袖角色,國債又被中國掌握的當下,是該重新把世界秩序搞清楚的時刻了。對其他族群懂得尊重的地方,才值得外國人才效力。別忘了,在二次世界大戰拯救美國的愛因斯坦,他的母語是德文呢!

(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對抗不公平!祖克柏哈佛演講:別怕推動大膽計畫
臉書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13年前從哈佛大學輟學創業,他上月25日返校發表畢業典禮演說,並獲頒榮譽博士學位。祖克柏強調確立目標的重要,期勉畢業生助人,對抗不平等,擁抱移民與全球化。

手搖飲解生活的悶!
忙碌生活來一杯沁涼飲品最撫慰人心了!甜度、冰塊可依個人喜好調整不稀奇,漸層色外觀、文青風杯子設計,又或是訴求健康的現打果汁飲、水果冰沙……本次帶大家進入手搖飲千變萬化的世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