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銅博物館是山西博物院的分館,位於風景優美的長風文化商務區文化島上,與太原博物館聯袂共用5個既連通又獨立的紅色橢圓倒錐體建築群,是太原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山西青銅博物館是大陸首家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展出文物2000多件,薈萃晉系青銅文物精華。博物館展示面積1.1萬平方米。基本陳列以「吉金光華」為主題,分為「華夏印跡」、「禮樂春秋」、「技藝模範」三部分,展示中國青銅時代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
「華夏印跡」講述晉文化在華夏文明傳承、發展中的特殊地位;「禮樂春秋」闡釋中國青銅器作為禮器使用的鮮明特色和禮樂文明的精神內涵;「技藝模範」展現古人范鑄青銅的智慧之光。另外,「數字青銅」和「探幽尋勝」展區,以數字展示和教育互動的方式,深度體驗青銅文化背後的奧祕。以山西文物講述中國青銅文明,通過文物與國家、制度和技藝的多維度視角,反映青銅文明在中華文明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青銅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以鑄造、使用青銅器為標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國家之一。青銅文化在夏代已經成熟,到商周達到鼎盛。山西地處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陶寺遺址的紅銅製品和中條山地區的夏商時代的采銅、冶煉遺址,呈現了中國早期文明發展的重大成就。
山西青銅器體現了商周王朝的文化脈絡,反映了中國禮樂文明發展演變的進程,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春秋中期以後,晉系青銅鑄造工藝不斷創新變革,達到了技術和藝術上的巔峰,是東周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陶寺文化是中國青銅文明萌芽階段的代表。龍山文化晚期,城市、大型公共建築、貴族墓葬、文字、禮制性藝術、科學技術相繼出現和成熟。在眾多方國之中,陶寺脫穎而出,率先走向王國文明。這就是最初的「中國」,也是青銅時代的先聲。
將青銅器作為禮器使用,中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漢代以後,青銅器與禮制之間的關係逐漸淡化,但禮樂制度的文化內涵,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鼎是禮器的代表,鐘是樂器的代表。「鼎食」是廣義的禮,「鐘鳴」是廣義的樂。通過制禮作樂,形成了一套頗為完整的禮樂制度,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禮樂文明在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有其強大的生命力。
考古發現,青銅禮器和樂器常共同出現在商周高等級貴族墓葬中,說明禮器與樂器的配合使用,已經成為表達禮制的程式。
多年來,山西曾發現不同地區的青銅器,兩周諸侯國青銅器也頻繁在山西發現,如魯侯鬲鼎、吳王夫差鼎、秦式短劍等。這些青銅器,或來自軍事征伐,或來自商品交換,或來自朝聘、婚媵、助喪等禮儀活動。不同風格的青銅器,呈現了豐富多彩的青銅文化面貌。
(系列五之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