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哨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自己人
1987年十月,我受完預官訓後分發到北部某戰鬥群擔任見習幕僚。對我來說,下部隊的第一道考驗是「查哨」。
一般部隊安排衛兵在各重要據點站哨,是為營區的警戒與維安,作戰時是為防敵軍滲透。現在不打仗了,還是要和平民世界區隔,並且為戰時做準備。
白日裡,遠遠看見有阿兵哥持槍站哨,平民老百姓應該不會靠近,所以衛哨兵的壓力時段多半在夜間,而且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自己人。
並不是自己人窩裡反,而是要面對軍官查哨。
一般公認凌晨十二點和兩點這兩班哨最痛苦。不但站哨的痛苦,查哨的也不好過,因為睡眠被打斷,大家睡眼惺忪,卻還要強打起精神上演一齣夜間小劇場。
首先,站哨衛兵與查哨軍官都要背熟各自台詞。背什麼呢?通常每天中午各連安全士官要到營部「記」回當日的哨兵口令--由於事關整個部隊安全,所以要用記憶的,不可寫下來,以免走漏軍機。說是這樣說,口令天天換,誰都記不住,後來就都用寫的。而查哨軍官這邊也同樣要熟記口令,要不然碰到神經大條的天兵,搞不好會有殺身之禍。
當查哨官手持電筒靠近哨崗時,站哨的阿兵哥要在第一時間反應,進行小劇場的第一幕,三問三答:
兵:「站住!口令!誰?」
官:「林青霞。」
兵:「去哪裡?」
官:「咖啡廳。」
兵:「幹什麼?」
官:「找秦漢。」
這裡面,手電筒是第一個重點。軍官是來查哨的,並不是來偷襲,不是真的敵人,所以一定大老遠就要讓哨兵看見燈光,要不然,夜裡猛然竄出一條黑影,難保不會碰到緊張的天兵子彈就直接上膛了。
第二個重點是口令的問答。哨兵的第一句台詞是先喝住來人,叫你「站住」,接著要你回答「口令」。口令的第一問是「誰」,就是問來者何人,第二問「去哪裡」,然後「幹什麼」。若來人的三答都符合口令,才能讓他靠近。
第三個重點是,你看這口令的內容,就知道是上個世紀的故事了。
小劇場的第二幕,並不是查哨官登記哨兵資料就完了,除了巡查哨兵是否認真執勤、有沒有打瞌睡,還要當場口試,問一些軍官們自己都背不起來的守則。說起來,那時的兵也可憐,會查問的內容包括「一般衛哨兵守則」八條、「衛哨兵特別規定」五條、「用槍時機」五條、「用槍要領」五條,還有「暴徒擅闖營區處置要領」五條……
1983年,湖口的教勤營外哨發生奪槍命案,從此,阿兵哥執勤時左手要纏著槍帶,衛哨規定要多背一條:複哨其中一人受襲殺或攜械逃亡,另一人需受嚴厲處分或刑責。
同樣回報「情況正常」,下場卻大不同
說兵可憐不是沒道理,阿兵哥守則背得暈頭轉向,摸魚軍官卻手拿小抄在查問,回答不順就記上一筆,接著就等著軍紀再教育、禁假,甚至關禁閉。有時還會碰到神經接錯線的軍官來亂,簡直欲哭無淚。據說,之前有位情報官查哨都不背口令,就只回一句:「暗!林杯情報官啦!」不放行就痛譙一頓,若是放行,心情不好時還會說:「未依規定執勤。」
我的查哨初體驗說實在並不光彩,雖然先前跟著見習過,仍然緊張到輾轉難眠。那時下著雨,我把營區走了一圈,外套幾乎濕透,查哨紀錄也是。等我回到寢室把紀錄重抄一份,天也就亮了。而其實查哨的問題不大,真正麻煩的是最後回報那一關。
每天早餐開動前,各班查哨官都要逐一向部隊指揮官回報查哨狀況,這時大約可以看出幕僚軍官的「人氣指數」。同樣回報「情況正常」,有的當場被「釘在牆上」,有的則是得到一個微笑,說他「好」;指揮官素日一絲不苟,眼神凌厲,能微笑說好已經是最大讚許。而我們還在見習的菜鳥可不能像職業軍官那樣打混,說一切正常,大多老老實實地回報:「後門一兵XXX衛哨守則不熟。」「油庫二兵OOO槍枝號碼背不出來。」
還沒講完,指揮官就直接打斷:「他是不是拿自己的槍?」我也不知是哪來的靈感,直接回答不是,但事實上是查哨時忘了問,結果害人家連長被K了一個申誡,阿兵哥禁假再教育……
後來下放為營級幕僚,查哨變得輕鬆多了,因為外哨放得遠,營部派了查哨專用的小吉普,夜裡搭車查哨兼兜風。外哨的哨長看到吉普車來了,直接喊:「長官好!」連三問三答的口令都免了。
查哨勤務堪稱皆大歡喜的,當屬過年期間。官和兵同樣是有家歸不得,自會相互同情取暖,而且按照慣例,查哨官要發紅包給哨兵討個吉利。由於只是象徵性質,一趟哨查下來十幾個哨點,包多了也吃不消,所以那時我在紅包袋裡放了紅色卡片,貼了兩枚十元硬幣,寫上「十全十美」。
自那以後,營區阿兵哥們碰到我都會特別親切;他們說,以前收到的查哨紅包多半是「一元復始」或「五福臨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