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粵來粵有趣 「事過境遷」奪大獎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聯合書報攤快遞】網羅各類型雜誌文章,為您精選最即時的周刊報導、最時尚的流行品味,最深入的知識饗宴。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2/21 第502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兩岸鄉創交流 台青扎根福建鄉村
粵來粵有趣 「事過境遷」奪大獎
兩岸新聞 重慶商家巨餃迎冬至
神農文創賽 台灣作品摘銅奪銀
創紀錄!德陽潮扇「扇王」顯露真容

今日頭條
兩岸鄉創交流 台青扎根福建鄉村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我是拿著規畫設計圖,來自台灣的福建新村民。」台南姑娘張欣頤這樣介紹自己。2014年,張欣頤從台灣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畢業,跟隨台灣鄉創團隊到福建參與美麗鄉村項目,負責空間規畫設計。

中新社報導,宋朝名相李綱在這裡寫下「瑞光岩丹霞禪院記」,明代兵部尚書李春燁青年時期在這裡潛心修學、走向仕途。因此,張欣頤和夥伴們在福建的第一個鄉村營造項目被命名為「耕讀李家」。

張欣頤說,台灣地方發展的理念強調以人文故事延續空間生命力,三明有好山好水好政策,讓她有靈感去勾畫美麗鄉村,找到完美契合點。三明是著名的紅土地,泰寧又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張欣頤認為,光是這一點就有持續進行鄉建鄉創的價值。

「要改造一個村子,先要真心實意地愛上它。」在駐村期間,張欣頤與際溪村的村民們一起燒火做飯,共同生產生活。如今的際溪村,老舊村居變成錯落有致的民宿,「耕讀李家」有兩岸文創品展示、鄉村圖書吧,有研學基地、創客坊,結合當地綠色生態環境、台灣鄉建經驗和高校人才,營造出「一方農耕樂園,一處心靈原鄉」的田園勝景。

對張欣頤來說,「耕讀李家」是兩岸鄉創交流的橋梁與平台。6年間,她的足跡遍布福建數個縣市百餘個鄉村,帶著「用設計點亮鄉村,把他鄉變成故鄉,讓遊人成為家人」的理念,服務了其中超過20個村落。

對台灣青年謝孟霖來說,清流縣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在清流台灣農民創業園近三年,他完成了人生中三件大事:辦廠、娶妻、生子。 2018年,謝孟霖創辦欣展農業有限公司,從事九層塔種植以及辛香料精深加工。

今年4月,他又與大陸青年黃水瑞合作成立一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規畫建設集精品果蔬種植、優質水產養殖、台灣民俗體驗、科普教育、休閒觀光等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觀光園。

清流是三明引進台資企業最多的縣。清流台灣農民創業園2009年5月獲批設立,成為福建省6個國家級台農創業園之一。目前,清流台農創業園有69家台資企業,總投資13.76億元(人民幣,下同),年產值達10.1億元。

   
粵來粵有趣 「事過境遷」奪大獎
記者呂佳蓉/台北報導/聯合報
第三屆「粵來粵有趣」青年創意短片大賽決賽結果,十九日晚間揭曉。受疫情影響,今年頒獎典禮以台粵連線方式舉行,年度短片大獎由選手李哲安以講述環境、歷史文化與歲月的「事過境遷」獲得。

前兩屆的「粵來粵有趣」是以四十八小時限時主題賽方式角逐,今年因疫情的關係,改將活動搬上雲端,用四十八天讓影像創作者展現創意。本屆創作主題為「變遷」,作品創作靈感來自方方面面,諸如環保議題、歷史文化,以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

獲得年度短片大獎的李哲安,職業是一名婚禮紀錄攝影師,他表示,參賽不是為了得名,而是希望台灣的創作與想法能被世界看到。

李哲安說,這是他第二次參賽,去年還到了廣州,之前喜歡臨摹國外的拍攝技巧,但光是技巧會令人忘記要表達的是甚麼,現在他更強調影片的訴說性。

獲得入圍獎的林克諭表示,他的作品是拍攝台灣東部的原住民文化,想向世界傳遞台灣在地文化的內涵。同樣獲得入圍獎的李屋諾是一名髮型設計師,喜歡用影像記錄生活,他說,「入圍就是肯定」。

本次賽事協辦單位為中華青年新媒體協會,透過創意、新思維、新視角提供技術與資源整合服務平台,讓兩岸青年能有發展與交流的舞台。中華青年新媒體協會秘書長金磊表示,本屆參賽者技術力純熟,證明賽事舉辦至今的方向是正確的,也更令他思考能繼續為影片創作者做甚麼。

   
兩岸新聞
重慶商家巨餃迎冬至
中新社/聯合報
冬至臨近,重慶一商家特地煎巨型餃子供民眾免費品嘗,為眾人送上祝福。

   
神農文創賽 台灣作品摘銅奪銀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台北-長沙報導/聯合報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前天在湖南長沙舉行。本次大賽以「崇敬中華始祖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台灣參賽者作品「連鎖反應」獲得產品設計類銀獎,「穿麻引線」獲得IP形象類銅獎。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面向全球展開文化創意作品徵集,旨在增進全球華人同祖同宗的民族認同,推動炎帝神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大賽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主辦單位共收到來自大陸、台港澳及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德國等地的華人和文創產業者參賽作品5286件,其中,台灣參賽作品1358件,占比25.69%,約總數4分之1。

前天在頒獎典禮現場,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湖南省副省長何報翔出席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共同揭曉祭典Logo類最佳設計獎。

大賽得獎作品有:祭典Logo類最佳設計獎1名,IP形象傳播設計類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產品設計類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以及祭祭典Logo類優勝獎3名、IP形象傳播設計類和產品設計類優勝獎共18名。

來自台灣的活動評審、台灣包裝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袁世文表示,在疫情全球化和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創產業的變革也跟過去不太一樣;如何運用老祖宗的智慧和潛藏在兩岸華人血液中共同的文化因子,讓文創產業發展得更好,一直是各位設計師努力和追逐的目標。本次大賽舉辦非常成功,參賽者借由大賽平台,展現了自身對於炎帝神農文化的精采創意;大賽中湧現出非常多優秀的作品,充分體現了炎帝老祖宗在炎黃子孫心目中的認同度和感召力。

頒獎典禮上還成立了中華炎帝神農文化產業發展聯盟,舉行了大賽優秀作品轉化簽約儀式;後續將大力推動文創作品轉化落地,讓本次大賽成果進一步走進民眾的生產生活。

   
創紀錄!德陽潮扇「扇王」顯露真容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台北-德陽報導/聯合報
經過德陽潮扇代表性傳承人蘇心玉一家兩個多月趕製,一把120釐米、寬60釐米,堪稱清代以來最大的潮扇「扇王」,近日終完工。

這把以「國色天香」為主題的超大潮扇,已經開始向公眾展示。「一般規格的傳統潮扇長約40釐米,扇王是傳統潮扇的3倍,製作難度較大,很多工序需要幾個人同時完成。」德陽潮扇代表性傳承人龔德江說,這把「扇王」是全家人嘔心瀝血的作品,扇框的製作是妻子蘇心玉和女兒龔書完成,扇面則由他和龔書共同繪製。

潮扇製作技藝,清代由廣東潮州傳入德陽,雖起源於潮州;幾經改良後,在德陽發展興盛,成為四川一絕。龔德江說:「目前潮州的潮扇技藝已近失傳,2014年我和妻子曾到潮州、仙遊等地尋找,但未能找到。目前來看,這把扇王應該是大陸最大的潮扇了,也是清代以來最大的一把。」

由於體型太大,目前還未能找到工匠定製與「扇王」匹配的扇座。龔德江表示,由於是第一次製作,細節方面還不太滿意,「扇框的框子軟了,導致力度不夠,棉線繃不開。」他說,明年開春後,還要再去一次貴州,尋找長結頭的竹子,再製作幾把「扇王」,直至成品滿意為止。

   
3張圖 搞懂IKEA的社群行銷策略
IKEA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一個品牌行銷的成功其實是來自非常多面向的集合,這些面向包含了哪些?我們就用三張資訊圖表,一次拆解給你看。

臺灣第一對公開「離婚典禮」過程的夫妻
鮮少會有離婚的夫妻願意公開自己「不能走到最後」的婚姻,而舉辦「離婚典禮」在台灣更是未有耳聞。但在去年11月,有一對「準離婚夫妻」竟破天荒舉辦了「離婚典禮」,並廣邀親友到場溫馨見證。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