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公司的產品,到底是網路經營好?還是開實體店面來賣比較好?」
「同事跟朋友多數建議我開店啊,說有實體店面的話,客戶比較相信,也有質感。」
「老師,你不覺得網路店很虛嗎?」
「還是我只要鋪通路上架就好?我們副總認識不少朋友是在做實體通路的。」
劉副總是公司的創新事業部的主管,公司的本業是金屬零組件製造,規模還做的不小。為了發展時尚飾品的自有品牌,成立了這個新部門,希望未來能成為獨立公司,還給了不少預算。不少新商品開發出來後,卻對如何經營這樣的商品,在內部搞不定方向。聽起來每個人都說的有理,卻不知道該聽誰的,劉副總連自己的腦袋都迷糊了。
決策,是MBA課程內最難解決的議題。研究所教了你理性思考的分析方法,卻無法教會你,身處決策的兩端時,該如何因應動態條件的變化去做決策。每個決策,都代表個人或組織的下一步行動,是企業經營者的最核心工作。
高處不勝寒
當你身處在組織上的不同階層,眼界不同,責任不同,自然立場就不同。當站在組織的高層,你就會知道客戶有多重要、業績有多重要,還有偉大的現金有多重要。初上組織高層,看似掌握權力與利益,卻充滿了苦不堪言,不知所措的決策兩難。
股東的期許與壓力下,不能示弱。員工可以請假,主管可以訴苦,你這高層能跟誰說?再厲害,再理性,你卻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組織裡,彼此都是利害關係人,情義利之間,往往真假難分。說法與看法,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公司,往往有模糊中的爭議。
不管是二代接班,或是苦心多年爬上高位,日常決策就已經是步步危機。原來,組織政治遠比專業技術難上百倍啊。現在的安穩,隱藏著未來的危機。人事物間,充滿著高度的變數與感性。原來,做好生意前,不只要會做事,還要會做人。
兩難的選擇
組織中,人與事的決策,皆是兩難。事的兩難,無論市場分析、研發生產、庫存物流、財務會計等等,這些靠專業與經驗,都還好解決。但在戰略發展與人的議題上,就不容易了。要空降或是要老臣?內升還是外降?商業模式如何選? 營運結構如何挑?要合作還是競爭?這些選擇都有模糊地帶的選項,著實令人頭痛。
理性與感性,機會與風險,讓你內心充滿著對錯的糾結。決策兩難的主因,可能是來自于能力的不足或經驗不夠。你沒做過或沒經歷過,聰明的領導者往往會不信邪。不過,太依靠過去的經驗,也容易讓你剛愎自用。過於理性,則事事分析,讓你不敢勇往直前,錯失大好機會。
決策的難,往往不在理性分析的選擇。而在責任承擔與情感的陷入。決策,往往是賭機率。賭「成功率大」或是「失敗率小」?問題的終究,在於經營者的價值觀與人格特質。沒有對錯,這本也是決策的兩難。
決策的修煉
決策,不是因無知,而無懼。而是因知,而無懼。更甚而是,因勇氣與承擔,而無所畏懼。不斷學習精進,累積實務經驗,內化成你的經營心法,讓你在決策時更能知所進退。但知彼,更該知己。不要忘了,「人性」才是做生意的基本。人性的深度了解與掌握,重要性絕對遠高於MBA的商管理論。
了解你自己,比了解客戶更難。決策的灰色地帶,往往連你自己也不知道在哪。打破框架,再去塑造你的經營故事。在逆境與困境中,才有機會深思突破自己。越深刻了解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能,才能凸顯自己的能,更學會去尊重別人的能,成就合作的大能。
選擇當什麼樣的經營者,很重要。但選擇不當什麼樣的經營者,更是你的重要選擇。決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雖然可以看得更高更遠,但也可能讓你受限於巨人的視野寬度。要時常揮拍夢想與創新的翅膀,從不同的角度與觀點探尋,你才可能發現另一個價值新世界。
要解決策兩端的問題,就去好好修煉你自己吧。像倒空的一杯水,無到有,有到空,空到如水一般,柔軟自在且包容承擔。兩端平衡的境界,看似不難。實際上,卻是不易。但為理想,總該去挑戰。共勉之!
(想做企業教育訓練,又想聽故事案例的,請看新局企管網的 EZ有聲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