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要如何貼標籤,我實在無能為力,只能自我要求,自己知道該走什麼路就好,堅持走下去,總有一天別人就會看見,但就算沒看見也無所謂,反正這世界上被誤會的,從來都不是只有我一人而已……
散文更應不拘於一格
●郝譽翔老師您好。
您的文學創作成績以小說起家,近年大成於散文。在此二文類上,您都有相當可觀而且讓人讀感深刻的書寫。因此想請教:關於小說與散文的界線。此二文類有否一或多項適以分判的準繩?「真」與否,是其中一項嗎?若是,那又該如何驗證之?或謂,有沒有什麼樣的文學特徵是散文所獨有,而能取來鑑賞與斷判散文的?──台北 btC
答
關於小說和散文的分野,近年來在台灣文壇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我則願意以比較寬泛的角度來看,那便是只要寫得好,又何必拘泥於「小說」或是「散文」等等的文類呢?而文類的彼此出位和借用,本來就是當代文學常見的現象,所以小說和散文之間的跨界,我們也應當欣然接受,因為都可以讓寫作更加的活潑自由。又譬如「散文」,既然名之為「散」,就更應當不拘於一格,才能夠發揮散文的特色,釋放想像力。但不容否認的,「紀實」是散文的主流,譬如新聞報導,飲食散文,自然散文或是醫藥散文等等,皆屬於此類,但我仍然樂於見到散文出現更加多元的面貌,而不必畫地自限。
●問題:
我很喜歡您的《逆旅》與《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似水空間》。這兩本書(散文?博客來網站是這麼公告的)同樣都離不開您的父親。不過在《逆旅》中雖然不乏對父愛的渴求,同時對父親的調侃甚至審判卻也鋒芒畢露,愛與恨之間的劇烈拉拔,有時讀來感到骨悚,而《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似水空間》相較之下便如書名般,本該濃烈的恨被溫泉洗滌過一遍,即使並未完全消失,但的確顯得柔軟一些。在這兩本書之間,您為何改變了想法和寫法?──清晨
答
從《逆旅》到《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年紀,以及因為歲月所帶來的心境上的轉變。《逆旅》是我的第二本書,寫作時我還不到三十歲,正是年輕氣盛,可貴的是敏感而且大膽,但難免會失之急躁決斷,也不知道如何收斂文筆。等到寫作《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時,我已經邁過了四十,雖沒能達成孔子所說的「不惑」境界,然而人到中年,多少體驗了周遭親人生死的歷練,我彷彿更能夠明白過往的歲月,對我而言究竟有何意義,而那迫使我想要透過書寫,把這些個人生命中最基本的課題思考清楚不可,也唯有如此,我也才能從容的邁向人生的下一階段。
女兒為書寫帶來的契機
●繼《逆旅》以書寫父親史為主,後來的《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以書寫已身歷史為主,好奇的是,現在的您,身分已走入家庭,又有新生命的延續,如此的生命角色變換之下,對於以往所認知的父親、母親,甚至於自己,是否又有新的思維與想法呢?──陳姿妙
●郝老師:在《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的書頁上,您衷訴女兒為您的書寫帶來了「新生的契機」。請問生育女兒(或者婚姻)對老師的寫作,有具體的影響否?──燕子
答
我覺得結婚生子,對我而言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尤其是當了母親之後,面對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我獲得的遠非筆墨所能形容,遠遠超出我當初所能想像。當母親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功課,它讓我回過頭去,審視我和我母親之間的關係,也讓我這個曾經一心想要叛逃家庭的女兒,真正回到了自己的家,彷彿重回童年,重新再長大一次,畫滿了人生的圓。這確實讓我重新定義了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也找到了和他們再次相遇相愛的契機,我也因學會了耐性與從容,寫作因此變得溫暖平和,不再像過去長滿了尖銳的刺。
●請問郝譽翔女士:
在談到台灣當代自剖性強烈的作家時,經常會提到您,提到「美女作家」時,也必然提到您,背負過往的傷痕與擁有的外貌,都是您的資產,也是負軛,請問您,在邁向中年的路上,是否擺脫這些才能宣告新生?您是否曾恐懼,平淡、家常、老化,這一切將磨損一個女作家的鋒芒?──顏路
答
坦白說,我很不喜歡「美女作家」這個稱號,因為馬路上的美女比比皆是啊,相比之下自己算不了什麼,而且這個稱號也頗令人玩味,好像文學「作家」就不可能是個美女似的。但我卻以為恰好相反,一個沉浸於書堆中的文學人,終日與美的事物為伍,潛移默化,心靈既美,容貌豈會不一起變美呢?所以作家理當比一般人更美才對啊。而我現在也覺得,許多老人比年輕人還美,他們有自信,有智慧,從容不迫,充滿光輝,這種美正是從所謂的「平淡」與「家常」中滋長出來的。其實人只要保持一顆不斷求知的好奇心,就不會陷入「平淡」與「家常」的窠臼,因為每一個看似平凡的日子,都是心靈和智力最大的冒險。
最想再去一次的地方
●譽翔老師:
經常讀到您為新書寫的推薦、導讀與書評,但是很久沒看到您寫小說了呀!您不但是袋鼠媽媽,還有教職,很好奇您都是用什麼時間來讀書寫作?還有,您接下來最想寫的小說主題是什麼?很期待!──丁綺雲
答
如今我的生活,確實被教書、演講評審和帶小孩這三件事,切割得相當零碎。但即使如此,我仍然會擠出時間來閱讀,這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如果三日不讀書,真會有面目可憎之感。花費我最大心力的,是在照顧陪伴小孩,我把它視為一種學習,也是人生成長必經的階段,而我樂在其中。除了孩子以外,目前我最掛心的便是我的下一本書了,是以1920、30年代的五四作家生命歷程為主題,我希望可以寫出一本界於小說和學術之間的作品,但因為這本書牽涉範圍較廣,蒐羅考證資料頗費工夫,還需時間慢慢地醞釀催生。
●請問:
您的《回來以後》書中,記錄了很多不同一般作家的旅行經驗,像是為了潛水學習駕駛帆船。如果只有一次機會再回到去過的地方,您最想去哪裡?為什麼?──夢遊者
答
我最想再回去一次的,是我父親的山東老家平度市(據說現在已改劃入大青島)官庄鄉南坦坡村。1991年的暑假,我曾陪同我父親返鄉,在南坦坡村待了一個多月,那一段難忘的生活經驗和我所受到的衝擊,便是日後《逆旅》這本書的靈感來源。九O年代之初的中國農村和現在可以說是天差地遠,農民還沒有離開家鄉去城市打工,也還保有純樸善良的傳統面貌。換言之,我很高興自己在那時回了老家,也因此對於農村底層生活的喜怒哀樂,有了第一手的親身觀察。從1991年至今,這十多年來正是中國農村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刻,南坦坡村早就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一種近鄉情怯之心,害怕會動搖了自己對於那座村子,甚至老家親人們的種種記憶。但南坦坡村不也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巨變中國的一個小小縮影嗎?所以我也渴望有機會再度踏上它,必定會有恍如隔世的百感交集。
文學的「台北觀點」是否存在
●郝老師:
請教文學的「台北觀點」是否存在?您在東部、南部教書那段期間,是否因居處之文化地理不再定著於台北,而影響到您的寫作意識與作品風貌?──貓下去
答
過去台灣文學確實被「台北觀點」所主宰,這是因為長期城鄉發展不均所致,不論是報章媒體、出版社乃至於寫作者,都是群聚於台北,久而久之,難免囿於一偏。不過這個情形在21世紀後,便已經產生了改變,台灣本土化的自我覺醒,使得各個地域都開始不甘於沉默,紛紛為自己發聲,找尋台灣書寫的更多元可能。而我也恰好在有意無意之間,置身於這股本土化的潮流,在1998年我拿到博士學位後,便一心想要逃離台北,去到花蓮的東華大學教書。
我在花蓮待了十多年,美麗的縱谷歲月,成了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回憶。後來因為家庭因素,我遷居台南並在嘉義的中正大學教書,展開了一段截然不同於東部的嘉南平原生活。民雄一望無際的鳳梨田,以及台南古都曲折的巷弄,保留了台灣最道地的庶民文化精髓。這些與台北截然不同的生活經驗,使得我更能夠自在地出入於台灣的南和北,東和西,以及不同的族群語言,也當然影響了我的生活態度和對於台灣的想法。
●請問郝姊姊:
您當年的小說名篇〈洗〉,是台灣陰性書寫的代表作之一,甚至被貼上「戀父情結」種種標籤,顯然這個文本具備了高度「被理論化」的能力,這是您一開始預期到(或後來接受)的嗎。您也教小說,是否贊成新輩在創作之初,便有著理論意識,持高度策略性的書寫思維?──梟雄弟弟
答
我寫〈洗〉是在九O年代之初,那正是台灣的女性意識高漲、情慾理論當道的年代,所以不可諱言,〈洗〉確實有理論操弄的痕跡,也是我日後回顧起來覺得很不滿意的一點。我輩(五年級世代)的創作者中理論和文學獎的毒太深,以致我後來得花好大的功夫,才能把它們一一清除。如今的我認為一個好的創作者,應該為自己發言,而不是淪為理論的傳聲筒,策略性的寫作或許會在文學獎中脫穎而出,但卻禁不起時間的考驗。台灣的小說不好看,大約也與理論先行的風氣有關。因此文學還是應該來自人性,寫出自己感動、也能感動別人的故事才是。
情慾書寫充滿顛覆的動能
●郝老師您好,
您教書、您結婚生子,有世俗化的一面;同時您登山、您潛水,不斷地自生活中出走,去到異地,面對文化衝擊。您說,旅行讓您變成一個天真的孩子,當有一天不再旅行,您將迅速衰老。請問郝老師,您如何調節生活的「日常」和旅行的「非常」?──台北 阿宅
答
我覺得自己是旅行成癮了,所以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規畫安排,反正在台灣待一段時間了,就會有窒息之感,很渴望能夠出去走走,呼吸不一樣的空氣。旅行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舟車勞頓不說,還得在陌生的國度裡求生存,吃飯睡覺,處處都充滿了意想不到的挑戰,但我卻是樂此不疲。因為有旅行的夢想,所以我還能甘於繁瑣的日常生活。但當有一天我對這些都不再感興趣,也沒有事物可以再引起我的興奮好奇時,我就真的老去了。我希望那一天永遠不要來臨。
●儘管您近年在親情書寫獲有相當肯定,在許多場合仍不免被介紹為「情慾書寫」或「美女作家」,請問老師對這樣的「頭銜」有怎樣的想法?──李嘉
答
這是有趣的問題,哈哈。別人要如何貼標籤,我實在無能為力,只能自我要求,自己知道該走什麼路就好,堅持走下去,總有一天別人就會看見,但就算沒看見也無所謂,反正這世界上被誤會的,從來都不是只有我一人而已。
●請問郝老師:
有人說書寫就是一種療傷,不知道您是否會視情慾書寫為一種無邊際的自慰?若是,讀者應該如何欣賞或參與這樣一場既私密又顯發的療傷自慰?──粉絲蔡
答
關於情慾書寫,定義非常寬泛,每個人也有不同的處理角度和看法。就我個人觀察,情慾書寫並不在於自我療傷,相反的它是充滿了顛覆的動能,向理性權威提出質疑,譬如薩德侯爵《索多瑪一百二十天》便是對宗教乃至於一切道德規範的挑戰,它毋寧更像是一場書寫與思想的革命。我也喜歡用法國學者西蘇(H│l┄ne Cixous)所提出的「陰性書寫」概念來看待情慾寫作,那是一種透過感官釋放以粉碎語法的,朝向開放而非封閉的書寫,來突破語言所加諸我們自身的種種限制。換言之,「私密」正提供了一個逃脫公領域意識形態掌控的自由空間,而在那塊寫作的處女地上,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更能自在揮灑。
更多郝譽翔的照片,歡迎上網點閱http://blog.udn.com/copydes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