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聚落 夢想起飛升空 自由聚集的微型文創,是臺中市的一種獨特文化。 根據遠見雜誌民國102年「臺灣最適合創業的縣市」調查顯示, 臺中市是年輕網友自行創業的最愛,榮獲票選第一名, 在這個創意、創業之都, 追逐夢想、樂業安居,一點也不難…… | | 「Camera+」攝影與商品的結合,讓大家看到不同商品的面貌。
| | 由中興街伸展、歧出,沿著草悟道,巷弄中搬進來了「范特喜」團隊,隔鄰大隱於市的「土庫里」也被點亮了,青年紛紛進駐;最後,一抹綠光在中興街點燃,「綠光計畫」將自來水公司廢棄的老舊宿舍、搖身一變成為比上海新天地更時尚的娛樂場所,街角的書店不只是書店,更是人人可以參與的露天劇場。於是,中興街就這樣成為一條青年文創大道。 巷弄文化 范特喜的奇幻驚喜 | | 「路地」手作冰淇淋是四名喜歡吃冰淇淋的七年級大男生開的店,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 | | 從美村路117巷「范特喜1號店」的實驗計畫開始,「范特喜團隊」的營造背景,無心插柳地在巷弄中實現了微型文創的精神,聯合空間總經理鍾俊彥是整個團隊的催生者,但他把功勞歸功於團隊成員,與范特喜堅持在巷弄開創的精神相同,庶民文化根植於與大家同在一起的生活。 如今,范特喜團隊的老屋重建計畫沿著中興街,從「117巷」延伸至下一個街廓的「甜點森林」與「綠光計畫」,並在今年一月成立「育成中心」,不但為在這裡開啟夢想的創業者安排進修課程,更成為投資者與創業者的媒介平臺。 「路地」手作冰淇淋在今年329青年節當天開張,四名七年級大男生的展店計畫吸引了范特喜,成為117巷新加入的夥伴。老闆Blue說,從每天膩在一起的國中死黨,到畢業後各分東西的上班族,卻因為一次的北海道之旅讓他們重新黏在一起,四位都愛冰淇淋甜蜜滋味的大男生,驚豔於日本冰淇淋的美味,夢想於是慢慢成形。然後,在這裡,吃到了北海道的牛奶、京都的櫻花和抹茶,白的、綠的、粉紅的顏色,彷彿,旅人的行腳不曾停歇。 | | 「甜點森林」裡的甜點師傅黃承達,秉持著化工人的實驗精神,學得好手藝,做出精緻甜點。 | | 「甜點森林」裡有位念化工的甜點師傅,「傘甘」甜點工坊黃承達原本在臺北外商公司上班,太太在彰化的娘家是傳統製傘業,經輔導轉型為「藏傘閣」觀光工廠,原本是妻子想在觀光工廠內展現甜點手藝,但卻在此時意外懷孕,無法久站,心疼老婆無法實現願望的黃承達早已厭倦北部的生活,便毅然辭去工作,鮭魚返鄉,從零開始學做甜點。 認真的黃承達秉持著化工人的研究實驗精神,特別聘請東京五星級飯店退休的甜點師傅前來臺灣做技術指導,日本人向來以嚴謹著稱,不但拒絕任何食用化學調料,更要求做蛋糕一定要用手打蛋白,黃承達打到手抽筋,實在快不行了,便問師傅,難道機器打得蛋白做出來的蛋糕不好吃嗎?師傅淡定回答:一樣好吃。 原來,老師傅只是要訓練他,如果有一天停電了,店裡一樣可以提供口感一致的蛋糕。嚴格的訓練也讓他在民國101年參與臺灣蛋糕技藝競賽中以「百香果巧克力」奪得季軍,現在店裡提供精緻的北海道泡芙、舒芙蕾起司都是當年辛苦的結晶。 | | 頑石劇團「PLAY 劇場計畫」也在范特喜「新手書店」登場。 | | 頑石劇團 人與空間的對話 跨過日與夜的交界,城市的燈光微暗,「甜點森林」對面轉角的「新手書店」燈火通明,頑石劇團「PLAY劇場計畫」在此登場,刻意退縮的大空間,開闊了城市的視野,卻有著鄉下廟前榕樹下聚焦的氛圍,背後塗鴉的大面牆成為展演的最佳布幕,與湛藍的天幕和一棵綠樹連為一體。 「頑石劇團」是臺中市在日據時期後第一個在臺中成立的現代劇團,民國76年成立至今已經23個年頭,是少數落實「社區劇場」的劇團;921大地震後,更深耕於「戲劇治療」領域;近年則嘗試與國內外藝術家「跨領域」合作演出。 創辦人郎亞玲不諱言,在大環境的衝擊下,她的確從臺中出走10年,將重心放在桃園大溪藝文之家與新竹的鄧南光影像紀念館;但這一次,她真的回來了,彷彿一個剛創業的新人,她在中興街范特喜所開創的藝術文創街區裡,看見一種新的養分,老房子、新生命,不只是文化資產與歷史空間,更帶有人類體溫的敏感,是一種屬於城市裡的可貴。 | | 中興一巷 13 棟自來水公司的老眷舍與「范特喜」創業基地相遇,讓老房子重獲新生。
| | 陽春三月,她與「范特喜微創文化公司」達成合作協定,頑石劇團將啟動中興街三年「PLAY劇場計畫」,計畫裡的四大主軸取自「P、L、A、Y」四個字母,取自People、Language、Action與Young,一種代表著新世代的實驗劇場。今年春天,標榜具有穿透力、凝聚力和拓展力的新劇場運動,在綠光計畫中展開,團員們穿梭於自來水老舊宿舍的巷弄中,以肢體導覽露臺、街區、店家與廣場,進行導覽式環境劇場演出,透過想像力,人與空間開始對談。 「劇場無法離開人真正的生活」,導覽式的展演只是郎亞玲回臺中的第一步,未來,有無限可能,也許誠如參與演出樹蛙小莫的說法:「我覺得戲劇就是這麼有趣的東西,平易近人但又藏滿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就是高手決鬥的關鍵。」 | | 綠光計畫中的「比漫」婚禮糕點工作室,做出許多祝福新人的糕餅。
| | 綠光計畫 打造臺中新天地 民國102年,中興一巷13棟自來水公司的老眷舍與「范特喜」相遇,然後,沉睡了20年的老房子被一抹綠光喚醒,換上新裝,在十月秋涼的微風中,邀請雀榕妹妹與一旁壁面上的青苔弟弟,和高大俊美的光臘樹哥哥齊聚露臺,在光影的奏鳴聲下,共同為這片新天地合譜一曲動人的樂章。 「吃果子、拜樹頭」,透過眾人合力支持,自來水舊眷舍的「綠光計畫」得以實踐,誠如這家專賣臺灣在地農產品的小店舖,臺南來的醃漬綠橄欖,酸澀間帶著淡淡的鄉愁;而來自阿里山的「無藏」,販賣的不只是烏龍茶,還有一種不藏私的待客之道,一片茶餅乾與一杯茶之間,處處喝得到人情味。 | | 綠光計畫中的「3526」創意沙龍髮廊。
| | 而「尋嚐」的幸福就在老屋二樓露臺展開,一對在旅途中相識相戀的情侶,用緬甸菜征服了旅人的胃,「路過」走馬看花之餘,可以駐足、停歇,在旅遊書中優遊四海,行遍全世界,然後,在「3526」創意沙龍髮廊合唱一首婚禮浪漫的奏鳴曲,在「比漫」婚禮糕點工作室訂作一份幸福;樓下的「Isabella's」正招呼著眾人用餐,一對移民溫哥華的夫妻,看見臺中那道「綠光」的召喚,再度移民回到故鄉,Isabella說,人生短短,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重要。 在「綠光計畫」的老屋中,看見人與建築的融合,看見人們夢想的實踐,看見黎明升起的那第一道璀璨光茫,看見了城市的希望。 文創聚落 土庫里新舊衝擊的火花 | | 在「綠光計畫」的老屋中,看見人與建築的融合。
| | 從中興街分岔出去,前往美術館方向進入「土庫里」聚落,這裡有著新舊交陳的建築,陳述著每個階段歷史的進程,世居於斯的「動畫飛行館」陳偉說,因為不同的時空背景,讓此區的建築物呈現出東西合併的有趣現象,在五權西路旁、接近存中街一帶,有美軍宿舍與停車場,然後走到「天空樹」建案旁又可見有二、三十年歷史的「國宅」,在高樓背後的巷弄中,卻還有著一群依舊生活於底層的庶民。 也就是如此獨特的歷史背景,深深吸引住文化人的目光,巷弄中進駐一間又一間的「個體戶」,潮青來了,文青也來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讓這個地區呈現出「個性」與「團體性」、「新行動」與「舊氛圍」兼具的文化聚落。 | | 「土庫里」文創聚落,點亮舊式建築。
| | 靠著一張居民自製的「土庫里」尋寶趣地圖找到位於五權一街的「花樣子」手作衣,女主人是位始終無法忘情於藝術美學的單親媽媽,在歷經兒子重感冒,從五樓租屋處抱子爬樓梯下樓求醫的歷程後,決心找到可以負擔得起的一樓空間;在這裡,學商的母親滿足了兒時腳踩裁縫機的樂趣,更滿足了親子間居住的空間。隔壁的Ku i shi n bou(意為:貪吃鬼)食坊,週末假日湧入大批潮青,販賣復古小玩具和特色甜點;再過去的「五春」咖啡,有著藝術家性格的店主阿杰說:「我們只給喝咖啡,不給採訪。」 | | 「anGeL LaLa」白色浪漫,是女主人夢想的起點。
| | 五權西五街88巷內,一條巷子同時低調地隱身著家具店與義式冰淇淋店。「生活商社」是一家以廚房及家事用具為主的店家;「i'S gelato」義式冰淇淋裡吃得到道地臺東池上米製成的米布丁和來自新竹峨眉東方美人茶做成的冰淇淋;「Camera+」也從忠信市場遷入五權西五街上,店主人結合攝影器材與北歐家俬雜貨,擴大了商品的視野。 五權西六街上經過「小家有愛」手工皂便抵達「木盒子」咖啡早午餐,店裡的古代牧羊犬與店主人「捲捲毛」是兩大特色,在陽光迆灑的綠屋中喝一杯LATTE,有一種回到家的自在,而隔鄰小巷內的「anGeL LaLa」夢幻家居有著女主人夢想的白色浪漫。五權三街上的「默默」飯糰是一家人開的店,淡淡的梅子香與柴魚佐以大量的新鮮蔬菜,期待帶給每個家庭一份營養的料理。 | | 「花燕子」無法忘情於藝術美學的媽媽,在這裡滿足了踩裁縫機的樂趣。
| | 最容易被發現的「酷奇小象」創意工作室在五權西五街大街上,綠色的小象招牌與大片落地玻璃窗清楚可見來上洋裁課的學生,因為透明好找,經常成為旅人問路的對象,而女主人Yvonne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引過客一盞明燈。 「從土庫溪河灣裡遙想農村時期的街廓,到美軍顧問團駐紮時期的傳說,大城中保留歲月風華的老街巷,聚落建築最鮮明的風貌,是晚近五○年代以降,小資中產階級初興的斜瓦洋房……」散步在陳偉筆下的「土庫里」,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感。 TO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