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facebook、YouTube、LINE、Instagram這些App,一般下載排名都不太高,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有了,沒想到前陣子打開App Store,下載排行榜前10名竟都是這些熟面孔,因為那幾天正逢Apple的iPhone 6開賣,許多從別的系統轉換到iOS系統的新用戶,拿到手機後自然要下載常用App,就把它們的排名衝高了。
雖然每個人下載的App數量多且種類不同,但大部分類別的App幾乎都已經有領導者,除了前述的App,像是雲端備分用Dropbox、筆記軟體會用Evernote、圖片分享用Pinterest、打卡用FourSquare(現在改名Swarm),其他像是運動記錄、行車導航、個人記帳等類別,也都有代表性的App,雖然下載沒有限制、每個人各有喜好,但同一類別的App大概裝3個就是極限了。在現有類別都有App「卡位」情況下,後進者愈難受到青睞,因為現有的就夠用了。
調查機構指出,在英國市場單月未下載任何App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已達到31%,就算有下載的人,單月下載量也只有1.82個!對使用者來說當然沒差,我們買手機是要使用,而不是為了逛App Store,但對有心想靠App賺錢的開發者、或想靠App來做行銷的企業,應該就很頭痛了,做了App沒人下載或使用,這不就和每天在facebook粉絲團上狂貼文卻沒什麼人看到一樣心酸嗎?
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像App市場分析公司App Annie就認為App還會繼續增長,大企業都應該推出App。這話不能說錯,對行銷預算充足的企業來說,在官網、Blog、Twitter、facebook粉絲團、LINE或微信官方帳號外再多個App也不足奇,是多一種與消費者接觸的管道,問題是在facebook或LINE發訊息消費者還有機會收到訊息;App讓使用者下載先是一道關卡,若不具實用性,不是立刻砍掉,就是打入冷宮,放最後一頁的角落從此不聞不問,等記憶體不夠時就砍掉清出空間。
對企業(公家機關也是)來說,關鍵還是在最初的想法和企畫,看要做客戶服務的延伸,還是要做為行銷活動,最糟的就是為出App而出App。簡單的資訊提供其實開瀏覽器Google一下或開口問問Siri就解決了;一時的娛樂效果很酷很炫也是看過就算(例如時鐘這類的App太多了),要能為使用者帶來便利或解決問題,下載後的存活機會才會高。
舉例來說,像快遞公司的App能取用通訊錄地址直接下單,還能追蹤貨物位置,這不用大力推銷使用者都會自己主動去下載;又像是國外有些銀行提供ATM無卡提款服務,用App顯示二維條碼給提款機掃描,不需要提款卡就可領錢,使用者肯定會視其為重要工具安排在前幾頁好便於開啟。
企業App當然可以做,但是做得好、做到讓人覺得有價值才是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