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莫忘初心


【men's uno電子報】提供流行穿搭、單品介紹等內容,讓你輕鬆掌握流行時尚訊息,成為最具魅力的時尚質男! 【跟我學日語—高級報】每週文章介紹日本相關資訊,讓你不僅可認識日本,更可藉由閱讀文章來加深日文程度。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6/25 第24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以愛補缺
證嚴上人專區 莫忘初心
慈濟脈動 幽谷� 那寂寞人家
焦點專欄 心靈交流道
以愛補缺
每個人的人生課題不同,或為健康、經濟、事業、婚姻而煩惱;

在這深陷低谷的寂寥歲月,有人尋路而來,頻頻眷顧……

莫忘初心
4.22《農三月•初四》

【靜思小語】信根要扎得深、扎得穩;莫忘初心,更要堅定信心。

為佛教,為眾生

午後,上人與印尼慈濟人談及修行初衷。

「修行,是我發心要走的人生道路。在閉門自修的過程中,看見人間苦難,起不忍之心,所以走入人群做慈善。慈濟四大志業的開展,都來自『為佛教,為眾生』的初衷。」

印尼慈濟志業的發展,起於傅鄒麗英、劉素美等幾位師姊,她們的繡花鞋一步一腳印踏出慈善志業。一九九八年印華衝突,開始有實業家投入,當時上人期勉大家:「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要取之當地、用於當地。」

二○○二年雅加達水患過後,慈濟人、實業家與政府合作,投入龐大的人力與物力,進行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賑災行動,並展開長達三年多的大米發放。

「慈濟人一肩扛著米,一手牽著老者,護送他們回家;『拉長情,擴大愛』,就此牽起了與印尼民眾的真誠情誼。」

上人感恩印尼慈濟人,在動亂不安之時,以愛的能量發揮安邦定國的大良能。

紐西蘭劉淑嫣師姊請示,當地志工人數少,擔心自己吸收的法不足以承負重任。

「法像雨水,普潤大地;聞法根機大小,取決於各人願力。」上人表示,修持五戒、十善,只能斷除煩惱欲念,隨緣消舊業,不更造新殃;把握聞法、行菩薩道的因緣,走入人群度化眾生,才能造福且增長智慧。

「過去大家沒有深入聞法,卻有辦法做慈濟事、行菩薩道,這是『本能』——聽到『慈濟』就心生歡喜,再困難都想盡辦法突破、把握任何可以做慈濟的機會,自然不斷與人結善緣、歡喜緣。」

而今慈濟走過將近半個世紀,上人強調,心中有法,才能道心堅定。「日日吸收法,以法水洗淨無明,就能時時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維持正向不偏。」

信根深,正法傳

佛典中有一則故事——

一位修行者慈育群生、布施濟眾,德行廣受敬重。帝釋天怕他將來往生天界,會威脅自己的地位,便對修行者說:「你可知道布施救人,將來會墮落地獄受苦?」隨後化現地獄景象,在地獄受苦的人告訴修行者,因為生前行善布施,所以死後墮入地獄。

修行者問:「如果布施會墮地獄,那接受濟助的人,將來會受什麼樣的果報呢?」

帝釋天回答:「他們會往生天界,在天堂享福。」

修行者聽了便安心說:「我之所以廣施濟眾,就是希望苦難人得救;如受我濟助的人都能離苦得樂,生天享福,只我一人墮入地獄受苦,我心甘情願哪!」

這分大慈悲心感動了帝釋天,最終告訴修行者實情並由衷懺悔。

「只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慈濟人在世界各地無私無求付出,就是出於這分菩薩的大慈悲心。」

上人感恩慈濟人付出無所求,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救拔眾生苦難。「無論過程何等艱辛,人人心甘情願,讓師父很安心。」

與加拿大慈濟人談話,上人期勉要適應時代,傳法入人心。「傳法人的心能合,佛法才能普及。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法脈宗門才能代代傳續。」

與香港慈濟人談話,上人叮囑,培養慈悲平等心。「把好事做好,將信根扎得深、扎得穩固;莫忘初發心,更要堅定信心。」

要成就好事,需要凝聚大眾能量,共同以愛心付出;上人叮嚀泰國慈濟人,用心凝聚法親之情,且招呼有心人共同投入。

菲律賓人醫會義診已逾二十年,從早年離島大型義診、回歸馬尼拉的貧民義診,到近年成立義診中心,長期救助當地貧病人;其中,眼科義診在七年之間,已幫助五萬多人矯正視力、重見光明。

因應愈來愈多的貧病求診者,菲國慈濟人希望擴展義診中心空間;上人表示樂觀其成。「有心、有願,就有力!我在意的是『弟子心』,要恆持人文精神,代代傳承法脈、開展宗門。」

上人表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正因為有苦難眾生,才有人間菩薩度眾的機會,要把握因緣帶動人心,以愛以善,讓菲律賓更平安。

菩薩網,破無明

「招募會員,不在『募款』多少,而在『募心』——無論貧富,只要打開心門,人人都有力量助人,小錢也能行大善。」

與馬來西亞慈濟人座談,上人教眾,以真誠感動人心,讓不同宗教、種族人士都能合和互協,歡喜力行菩薩道。

緬甸郭寶鈺師姊分享,當地貧富懸殊,富裕家庭的孩子容易恃寵而驕,貧困家庭的小朋友也常行為偏差;身為教育志工的她,經常帶領學生參加慈善訪視,希望讓他們「見苦知福」。

「教育無法收立竿見影之效,必須有耐心、有毅力。」上人舉南非慈濟人帶動本土志工為例:「非洲民眾的生活更為窮苦,可能終其一生都難改善;也正因為環境不佳、生活困苦,更需要用心引導他們轉變心念,從而轉變人生。」

緬甸是佛教國家,人民信仰虔誠。上人叮囑,學佛莫執著於供養三寶,要將佛法用於修養身心、待人接物上,才能真正去除煩惱。

「莫只是當『聞法』者,更要『說法』、『傳法』。走入人群,不受眾生的煩惱無明污染,才是修行的真功夫。」

五濁惡世,眾生心靈被煩惱網、疑網困住。上人教導:「要以法破除無明疑網,用莊嚴的七寶瓔珞織成法寶網,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誠之情誼』,鋪展菩薩網。」

幽谷� 那寂寞人家
每個人的人生課題不同,或為健康、經濟、事業、婚姻而煩惱;

在這深陷低谷的寂寥歲月,有人尋路而來,頻頻眷顧……

穿越羊腸小徑,走入翠綠山林,沿著山坡的階梯拾級而上,苗栗訪視志工來到公館,拜訪居家關懷戶徐阿公。簡陋竹籬笆圍著的家,屋外竹影搖曳,屋內客廳昏暗,桌上有個小火鍋爐,罹患小兒痲痹的徐阿公,獨自坐在桌旁的椅子上……

「阿公,我們來了,您最近身體好不好?」徐阿公抬頭望著眼前出現的慈濟志工,微笑著點了點頭。

訪視志工陳秀雲說,多年前來訪時,徐阿公和老父親同住,家�沒有冰箱、電視、電燈,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有一餐沒一餐;老父親九十多歲往生後,徐阿公獨居,也鮮少與人接觸。有一年中秋節,他跌倒受傷,沒辦法走路,慈濟志工合力把他扛下山坡就醫;在醫院住了一些時日,再扛他回家,之後他才打開心門,願意跟訪視志工互動。

志工每月來關心他,有一年颱風過後廚房漏水,還幫忙找人翻修屋頂。徐阿公領有殘障津貼,每個月也會有人給他米,知足的他覺得這樣就夠生活了。

四月十二日,苗栗志工分十三條動線關懷個案二十三戶。「有人在嗎?我們來看你了。」另一組訪視志工來到蔡先生的家,蔡太太應聲出來,用鑰匙從內打開院子大門。因為蔡先生看不到,他們把自己反鎖在家�,避免外人騷擾。

進屋後,志工關心蔡先生的身體狀況。「血糖兩百多,治不好啦!」蔡先生靦腆含笑回答。眼盲心不盲的他,每天會打開大愛電視臺聽證嚴上人說法;提及外界對於慈濟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質疑,他兩行熱淚悄然落下……志工和他們擁抱、相互鼓勵,夫妻倆臉上展露出笑容。

來到彭女士家,她看見志工來訪,有氣無力地說:「下雨天,心情不好。」志工甘金菊接著說:「最近缺水,有下雨,心情應該要很好,你說對不對?」她輕聲回應:「對喔!」

彭女士脊椎開刀,須拄著助行器行動;她用細微的聲音說:「女兒住桃園,一、兩年沒回來了;那一天回來,東西拿了就走……」志工們安慰她,如果思念女兒,要主動打電話給她,這樣親子關係才會好;同時也鼓勵她走出戶外,吸收新鮮空氣,對身體會有幫助。

七十多歲的張阿嬤看到志工到來,熱忱地招呼;志工用客家話與阿嬤話家常,她說:「左腳好了,現在換右腳不舒服。」志工於是輕輕撫摸阿嬤的膝蓋。

說到生活坎坷,阿嬤淚溼,心�很苦,不時地用手抹去眼淚。志工拿出紙巾幫她擦淚,阿嬤傷心地用客語說:「石灰灑路,白走,養兒養女沒什麼用。」志工耐心傾聽,當阿嬤把心事說出來後,心情也舒坦多了……

(撰文/傅台娟、袁淑珍 攝影/黃雲銘)

八旬老媽媽

守護病兒

「師兄、師姊,大家來坐啦!」吳阿嬤熱情地招呼著,大夥兒來到客廳,驚訝於環境整理得一塵不染;訪視志工張莉珠不捨地說:「阿嬤的脊椎不好,還趴著擦地。」阿嬤卻對張莉珠說:「我有潔癖啦!你這樣看過去,亮晶晶的!」話一出,引起哄堂大笑。

阿嬤近八十歲,養育四名子女,惟各有不幸的境遇,無法照顧老母親,其中一個兒子離婚後與之同住,他罹患口腔癌,手術治療後仍轉移食道,因此切除部分胃部與食道,飲食由腹部開人工灌食口。

阿嬤已往生的夫婿是榮民,阿嬤與兒子每月靠著微薄遺眷補助金維生,慈濟則補助房屋租金及管灌飲食費,減輕老人家經濟重擔。

兒子長年累月身痛心苦,阿嬤日夜疲憊不堪。志工李英盛悄悄地望向房內,見到他安穩入睡,輕輕地關上房門。「每天半夜起來兩次,幫忙他處理傷口,我是累到不知民國幾年。」阿嬤膝蓋、腰椎病痛,一眼弱視、一眼全盲,每天仍然為兒子灌食、洗澡、換藥等工作,又愛乾淨重視衛生,如此日夜體力超負荷,志工了解她需要有人協助喘息服務。

「阿嬤,我們請王女士來幫您整理家�,請您將她當成女兒教她。」張莉珠說,由慈濟支付鐘點費,請王女士每天撥兩小時來吳家幫忙,減輕老人家的體力負擔。

王女士今年四十五歲,丈夫中風多年無法工作,兩個女兒於國中、國小就讀;一家四口生活捉襟見肘,靠政府低收入戶補助,以及夫妻兩人撿資源回收物,賺取微薄添補家用;慈濟每月補助房屋租金,讓他們不用為住所的支出而煩惱。

「請您將阿嬤當成父母,以做善事的心來幫她,並向她學習打理家務,也多少賺點生活費貼補家用。」張莉珠拜託地說;王女士則樂意地說:「那是對社會有貢獻、對得起良心的事。我不要一直手心向上,也想學做手心向下,要不然我的心會很苦。」

「有人來幫忙,我當然很高興!」阿嬤感恩地說:「慈濟讓我的負擔輕鬆多了。今年三月,兒子腹部傷口裂開,我請張莉珠師姊叫救護車,緊急送兒子去醫院。感謝志工照顧我們母子很多,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天無絕人之路

「阿嬤,我們專程來看您。膝蓋消腫了嗎?」訪視志工黎湘羚邊看邊說,張莉珠也湊近看說:「膝蓋有皺皺的。」案主詹阿嬤手拉著褲管說:「我很認真在吃藥。」

詹阿嬤七十六歲,丈夫因為罕見疾病往生,不幸一子三女都受遺傳,一個女兒往生,一子一女住院治療中,每個月靠著政府低收入戶補助,慈濟也濟助阿嬤生活費,以分擔她的經濟壓力。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人員愛心奔走,向善心屋主募借給阿嬤住處,慈濟志工則協助清理屋內,希望老人家住得舒適。阿嬤曾經遭遇車禍,骨折後遺症讓她的手使力困難,也常常跌倒;但她顧不得自己的膝關節退化疼痛,每天騎著殘障三輪車跑醫院探望子女,讓志工非常牽掛與不捨。

長年的陪伴互動,彼此猶如親人般。張莉珠心疼地說:「每次撥電話找阿嬤,阿嬤總是說:『你不用來看我,我去你家給你看。』」黎湘羚叮嚀阿嬤:「有事要講出來,才能讓人放心。」阿嬤笑笑地回答:「不用替我煩惱啦!天無絕人之路,節省點就可以活,也不要讓大家負擔太多。」

(撰文/廖淑美)

牽掛一家人

「我們今天關懷的重點,是協助案家長女找到穩定的工作,以減輕父親的壓力;還有讀大學的小女兒,白天上課晚上打工,體力能不能負荷……」開車前往照顧戶家的途中,賴水源師兄跟組員討論該怎麼幫忙每位家人度過眼前的難關。

案主是六十五歲的林先生,歷經兩度失敗的婚姻,兒子在車禍中喪生,留在身邊的是一對同父異母的姊妹。比小女兒大十四歲的姊姊,離婚後工作不穩定,僅能負擔自己的生活。

五位志工穿過一樓二手書店,爬上狹小樓梯來到林先生租屋處,七、八個人把客廳擠滿了。林先生和小女兒好不容易找來三、四張椅子,讓兼具餐廳功能的客廳更顯擁擠。此時的林先生臉色蒼白,氣喘吁吁癱坐在椅子上,志工詢問之下,林先生拿出臺中慈濟醫院的藥袋說:「就胸口會痛,好像吸不到氣就會喘,醫師說是心臟出問題。」小女兒補充說:「是心血管疾病,醫師交代不能太勞累。」

身兼兩份工的林先生,年紀大,身體狀況不好,志工建議他辭掉晚上在加油站的工作,另外幫長女介紹工作,未來或許能分擔家計。

「因為慈濟安心就學補助,我才能繼續讀書;還有你們來關懷爸爸,陪他聊聊,我在外面也比較不會掛心。」小女兒向志工訴說滿滿的感謝。(撰文/蔡素玲)

寶貴一堂課

志工們來到九十三歲的李伯伯家,他已坐在房外等候;看到熟悉的面孔,他笑滿懷。

李伯伯重聽,志工提高嗓門或是靠到耳邊和他談天。伯伯說,五年前他主動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五年多了,還沒事,還健康。」李伯伯生活能自理,志工讚歎:「您可以活到一百零三歲,沒問題。」

李伯伯回答:「活那麼久,苦呀!八十四歲時回大陸,我跟鄉親說,再回來的機會渺茫了。近幾年老得特別快,一年不如一年,今年過了年,明年能不能過年?不一定呀!」李伯伯知命但無奈。

李伯伯說,有個團體打電話來邀約他參加活動,他回答不能,對方沒問為什麼就掛電話了。另一個團體就不一樣,聽到不能參加,問明原因後說:「那我來背您去……」李伯伯說:「後者的誠意夠,所以說,說話的誠意很重要。」李伯伯開心地述說很多過去的故事,志工也在傾聽中上了寶貴的一堂課。

每月志工家訪照顧戶、居家關懷戶及獨居長輩,了解他們生活上的需求,也傳遞訊息,例如邀約冬令圍爐、重陽節活動,或將舉辦新芽獎助學金頒獎,歡迎學齡子女申請。個案人數時有消長,但每一戶對於志工來說,並非周而復始的例行訪視工作,而是獨一無二、必須設身處地陪伴的家人一般。(撰文/洪金花)

心靈交流道
心定,從自己做起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慈濟」,一九九八年大愛臺開播以後,收看大愛節目才漸漸了解,「慈濟」是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佛教團體;二○○三年在朋友邀約下,我成為慈濟會員。

我每天收看大愛臺節目「草根菩提」,讓我感覺到做環保回收的重要,不僅可以把垃圾變黃金,最主要在保護地球,減少污染。也因此我決定由自己做起,在自家門前成立一個回收定點,帶動左鄰右舍來參與資源回收。

二○一三年一月十九日母親往生,秋燕師姊與十位志工到家�來助念,不但沒收半毛錢,連茶水都是自備的。也因為這樣,讓家人們深受感動,促使我一步步走進慈濟。

而後,桂花師姊邀約我參加年底歲末祝福,那是我第一次參與慈濟活動,從上人手中接到福慧紅包時,我發願跟隨上人並且更努力做環保。

在參加社區共修時,認識好幾位師姊,她們親切有禮地引導我走入慈濟路,尤其是明珠師姊,只要有任何活動都會邀約我參與,甚至親自接送。讓我感覺到慈濟就是第二個家,師姊們就像家人般照顧我。

最近聽到一些對慈濟的負面評論,我認為自己的心要定,不受擾亂而動搖。就如上人所說,也許是我們做得不夠好,還要繼續努力。我一直很佩服上人的慈悲精神,也立願要走好慈濟菩薩道,於是四月份報名參加見習志工課。

從認識慈濟到走入慈濟,經過了十二年,現在我自許要精進,把以前沒做到的努力做回來,沒學到的認真學習。在未來的日子�,也希望陪伴我的師姊們能夠繼續引導我,讓我有更多成長的機會。

高雄 黃翠琴

參與,讓慈濟更好

半年前先生因為企業內部職務調動,我跟著他從大陸來到臺灣;臨行前,查詢臺灣的公益組織,希望能夠就地做志工,貢獻一己之力,同時也更了解臺灣。

從網路上得知,「慈濟」是臺灣一大公益組織,救災救難的足跡遍布全球;因此去年底我開始參加慈濟活動,包括社區歲末祝福、靜思書軒讀書會,後來又加入松山區人文真善美志工。

二月四日復興航空空難,我看到失蹤人員的家屬在基隆河河邊焦急呼喚的電視畫面,淚水無法抑制;不久,我就以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身分,到松山機場家屬接待區和河邊搜尋現場關懷與記錄。這是我第一次親臨災難現場,對於人生的無常和生命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生死一瞬間,我們要珍惜活著的時光,多做好事、多行善,帶給世界美好和歡樂。

因為走進慈濟、了解慈濟,我體會到這真是臺灣之寶——慈濟從臺灣起家,歷經近五十年的耕耘與努力,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甚至獲得國際肯定。慈濟是臺灣的驕傲,如果希望他在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自去認識、投入、幫助他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讓這匯聚人心善念的組織,能真正成為人人心中的驕傲。

臺北 郭曉雲

淨心,除人間煙霾

回想農曆新年年初八午夜十二時,煙火聲相繼響起,從住家視窗望出,大大小小的燦爛煙花在夜空綻放,十分漂亮壯觀;彷彿展示著社會的經濟實力。

二十分鐘過後,煙花依然此起彼落,遠處的雙峰塔及吉隆坡塔逐漸隱沒,迎來的是嗆鼻濃煙味。想起一位慈濟志工對我說,馬來西亞有許多低收入的印裔家庭,依然是三餐不繼、孩子被迫輟學……而這場連續一小時在不同角落散開的大型煙花,不知道是多少家庭的三餐?突然,鼻子酸酸的;夜空一片白茫茫,更加劇我內心的不安。

煙霾問題近年來一直困擾著馬來西亞,去年三月份特別嚴重。有些地方空氣污染指數達至危險等級,學校被迫停課,家家緊閉門窗;街道上行人匆匆,臉戴口罩,眉頭緊鎖。

看來健忘的人們居多。多少人在煙霾來襲時,曾苛責鄰國非法焚燒耕地,製造霾害;當天空轉晴,曾遭霾害之苦隨風而去、煙消雲散,隨著佳節來臨,燃放炮竹煙火是一年比一年「旺盛」……人們因此迷失在自己製造的煙霾中。

清明節掃墓,是緬懷先人、與親戚相聚的日子,卻在連續不斷的震耳炮竹聲中,一邊祭拜、一邊掩蓋耳朵;而舉目所見,焚燒的金銀紙更讓天空不再清澄。

緬懷先人德澤,與其用真錢換假錢來燒、殺生祭拜,我認為不如捐錢做好事來得有意義。證嚴上人更提醒大家:呵護地球人人有責,人人自愛、愛地球,是本分事。

是灰濛濛的世界,讓人看不清黑白、分不清是非?還是因為分不清是非、看不清黑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灰暗?

突然領悟上人提倡「菩薩大招生」的意義——唯有啟發人人的愛心,人心才能淨化,地球才能清淨。看來,我們的腳步要加快一些了!

馬來西亞 陳菁茜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2期

三餐黑白吃?哈佛大學端出健康餐盤新吃法
上班族中約有七成人口為外食族,長期累積下容易造成代謝不良、導致疾病或肥胖。醫師建議運用哈佛大學歷時15年研究「健康飲食餐盤」的基本概念,讓三餐吃得均衡,也吃進正確營養。

就是這個冰!讓你夏天涼阿涼∼
「哇啊∼」這季節限定的「超級草莓冰」一上桌,讓人忍不住的大喊出聲! 心花怒放的草莓果花朵盛開在粉紅球草莓冰淇淋上,底下的黑糖冰品上佈滿藍莓果和紅草莓,真是超繽紛又超歡樂的草莓冰品!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