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小龍之爭,台灣何以從兔子跑成烏龜


【跟我學日語—中級報】以插圖搭配句型文法說明,讓你不僅瞭解文法,更可輕鬆、愉悅地學會實用的生活日語。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6/05 第35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不能只剩一張嘴
聯合報社論 聯合/小龍之爭,台灣何以從兔子跑成烏龜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政府採購應導入興利思維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農地改革 又見政治算計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中國首富愛傳媒
九二共識 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
蔡「教授」迴避的憲政秩序
那麼,蔡英文就更無理由反對九二共識
假演講 真面試 解讀蔡講稿
美偏方 馬暗示 點醒蔡英文
林義雄4問 綠營對蔡的集體憂慮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不能只剩一張嘴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北投發生校園割喉事件後,台北市迅即恢復了警察的「護童專案」勤務。可笑的是,「護童專案」是柯文哲在三月底才拍板取消的警察廿七項「冗事」之一;何以才兩個月,「改革」大業就露餡了?

警方支援「護童專案」算不算「冗事」,是可以討論的事;問題是,市府不能在取消時大筆一刪不以為意,臨到出事才覺得事情大條,再緊急恢復。更離譜的,是柯文哲對自己的決策一直處於狀況外,他接受議員質詢時竟回說:「我又沒有下令取消,怎麼會下令恢復?」他渾然忘了這是他就職百日時炫耀「改革政績」的項目。

三月卅一日,柯文哲在市政會議中拍板通過削減警方廿七項勤務,他並在記者會中說,警察勤務中有太多與治安無關的事項,今後要減少雜務,回歸本業。在刪除的廿七項勤務中,「協助護童專案執行」列在第三項。此舉,當時也曾獲得不少掌聲,認為他勇於任事。自己做過的「改革」,柯文哲難道都忘記了嗎?或者他當時只是根據警局的提報,潦草簽名了事?

更荒唐的是,本月一日侯友宜批評台北市不該取消「護童專案」,次日北市議員就此質詢柯文哲,柯市長先說自己沒取消,當然也就沒有恢復。事實上,市警局在五月廿九日女童命案發生當夜,即火速恢復了「護童專案」勤務,這難不成是市警局背著柯文哲私自發布?

校園安全是嚴肅的議題,但今天台北市的情況卻落到打胡塗仗的地步,柯市長既搞不清自己刪掉了什麼,也弄不清恢復了什麼;那麼,他還記得自己的改革方向嗎?

政治人物最怕的就是「只剩一張嘴」。每天對著麥克風說東說西,說到自己都胡塗了,就能矇過民眾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小龍之爭,台灣何以從兔子跑成烏龜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中國大陸與韓國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以民主為名的閉關自守風潮,卻不知伊於胡底。韓國與台灣的經濟,從當年的「四小龍」逐漸走向不同量級,往後的分殊恐怕會更嚴重。

五年前的六月,兩岸在重慶簽署ECFA;當時,深恐落後的韓國媒體發明了ChiWan一詞,形容兩岸因ECFA而結成的經濟同盟關係,將對該國造成難以想像的威脅。在憂慮的驅使下,韓國急起直追,三個月後,中韓便舉行了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首次工作會議。此後四年多,兩國進行十四輪談判,最近終於簽署了這紙對大陸而言迄今覆蓋領域最廣、雙邊貿易額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與此同時,台灣卻從一隻兔子,跑成了一隻烏龜。由於朝野在政治上的對峙,台灣的兩岸經濟競合之路一再出現非理性的障礙,先是對兩岸服貿協議要求逐條審查,接著爆發了以「反服貿」為名,實則是以仇中為底蘊的太陽花學運,最終並設下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這堵高牆。而今,韓中FTA馬上就要生效,而五年前令韓國夜不成眠的ChiWan,至今還只能撮取「早收清單」的蠅頭小利。

朝野的藍綠對峙,遇上太陽花學運之轉折,使台灣經濟進入了一個冬蟄階段;說透徹些,其實是所有領域的決策同時進入了凍土期。唯一在國家空間裡暢行無阻的,是民粹式的民主。公民民主儼然成了一種高調的時尚,人民力量、公民決策之類的詞彙充斥公共場域,由於政治高地皆被民粹占領,其餘的事務都變得毫不重要。不僅服貿被打入冷宮,兩岸貨貿談判走走停停,自由經濟示範區被無限期攔阻,而爭議已久的核四則因林義雄的一人絕食而黯然封存打包。

這次蔡英文訪美,一落地就高唱民主,強調台灣與美國的價值鏈結。這無非是在回應太陽花的精神脈絡:不惜割斷兩岸經濟臍帶,也要堅持仇中排中的立場。然而,太陽花呼喊的民主並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與台灣國族主義互為表裡的急獨同義詞;它包裹著民主的外衣,卻充滿內向、排外和不包容的色彩,對不同主張者毫不留情地譴責、詆毀和攻擊。最大的問題是,仇中邏輯利用了分配不正義為藉口,卻從未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事實上,全球化的經濟潮流並不隨「政治正確」而升跌,全球經濟競爭更不會為台灣的國族信仰而轉彎。選票無法使財貨流動,FTA卻會催化交易的熱情。蔡英文可能被選票推上總統大位,但若不能解開其兩岸論述的政經矛盾,她將把台灣帶上荒蕪之境。

中國大陸與韓國去年的貿易額達到二九○五億美元,與中日的三一二四億美元相比,僅少了二百億美元。而兩岸貿易額則僅為一九八三億美元,與中韓相較,已有千億美元的差距。中韓FTA生效後,韓方樂觀推估雙方貿易額可在五年內躍升到四千億美元;不僅將一舉超越日本,並可能把我國遠遠拋在後頭,只因為台灣仍困在原地徘徊。

陸韓FTA的焦點不只在於關稅,也包括了多個領域的產業合作。中共正在擘畫「中國製造二○二五」,除了藉去年與德國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將「製造4.0」納入合作項目以取得革命性科技外,其餘的傳產升級即可大量透過與韓國的合作達成,尤其是十大重點領域中的「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產業」,雙方可以著力之處甚多。

在中國大陸繼續躍升與崛起,將要從製造大國打造為製造強國的關鍵時期,台灣豈可再走向閉關自守的窮巷?蔡英文的選擇,從其言談已愈發清晰,一如四年前,她仍以為可以一味依賴美國,卑躬屈膝地表態欲加入TPP,卻排斥與第一大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關係。

國族意識與經濟治理,是擺在台灣面前兩條截然不同的路,一條虛妄,一條現實,我們該走哪一條?人民必須回到理性的、真實的民主原則,冷靜思索。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政府採購應導入興利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上周本報舉辦「亞洲基礎建設商機論壇」,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台灣工程界競爭力高,必須掌握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其他國際機構的採購大餅。工程業爭取國際商機自屬必要,但其實更常面對的是政府採購,如何讓國內政府採購制度既防弊又興利,發揮協助產業發展的效果,也應受到重視。

亞投行第一期預計募集500億美元為資本額,這約達新台幣1.5兆元投資金額背後的龐大商機,使得即便是由北京主導,朝野都異口同聲地認為台灣無法缺席。但殊不知,近五年來台灣各級政府採購的總額每年也都超過1兆元,跟亞投行的資金比起來毫不遜色,累積起來的商機甚至更為驚人。

這1兆元的採購預算都是民脂民膏,如何使其發揮更大功效,應是任何政府都須重視的議題。目前政府採購制度注重防弊,強調競標,以避免徇私舞弊,並發揮預算用在刀口上的效率,看似完全符合政府採購制度想追求的目標。此外,我國已於2008年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的政府採購協定(GPA),按規定必須開放一定金額以上的標案給其他GPA會員參與,而且必須遵守無歧視原則,不能有國產化或特別照顧本國業者的規定(每年外商得標率約20%),也似乎日趨透明。

然而,政府採購除了追求公正公平、確保內外商無差別待遇,並不能只是滿足採購機關的需求,僅依採購結果的「性價比」,而不能融入促進產業發展的思維;相反的,若政府採購只在意採購機關的需求是否滿足,以及程序的公開競爭,則可能也過於消極,未能將這兆元預算的功能發揮到極限。

以政府採購促進展業發展有好幾重的意義。首先,在節能減碳、綠色採購、新能源開發等特定新興領域中,民間需求尚未成熟或仍在觀望,政府可能是最大的購買者,甚至是唯一的買主。這種巨大的買方力量,對於產業發展方向的引導、拉動效果,可能比科專計畫及其他各類補助措施更為顯著。其次,對於市場還不存在的新興產品或服務及解決方案,政府採購亦可藉由研發採購、原型產品採購及商業化量產採購等幾個階段,協助廠商分擔風險,引導研發投入。最後,政府採購亦可透過採購規格的設計,發揮協助本地產業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的效果。

由滿足需求到牽引產業發展的改變,已有許多國際經驗可以學習。以一向高度重視採購程序效率的歐盟為例,過去便已注重中小企業採購、綠色採購等機制,2014年修改法規時,進一步導入「創新採購」機制,以促使政府機構不要只重視從市場購買現成的貨品或服務,也應該重視透過研發及商業化過程,協助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

這些政府採購的改革方向,並不是要改變採購程序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也沒有要挑戰WTO的無歧視要求,而是在競爭依舊公平、本外國一視同仁的前提下,調整採購案規劃的心態,納入更多的產業發展思維。不過,這個看似簡單的改變卻有許多限制要突破。

首先,採購機關未必(或沒有意識到)負責產業發展議題,設計標案時就不容易有此種考量。這需要產業發展主管機關更積極的協調遊說工作。其次,即便採購機關有此認識,仍需要法規有明確授權,且能由上而下的給予前線同仁明確指示,並建立責任分擔機制,否則買現貨可能比較快、比較低價,因為從研發開始規劃既耗時又價高,恐怕不會有採購人員願意冒著被糾舉的風險推動此事。

雖然將政府採購導入更多產業發展思維困難重重,但畢竟1兆元的金額實在太高,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改走產發路線,效果就可能極為顯著;投報率很高,絕對值得一試。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農地改革 又見政治算計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為解決農舍亂象,農委會和內政部推出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定農地農用,農民才能興建農舍,轉移對象也必須是農民;新辦法原本行政院公告即可實施,卻遭立委反對而暫緩。雖然行政院昨天稍晚改口是要「溝通」,不是「暫緩」,但「延後上路」是事實。

明年初立委、總統大選在即,在政治算計下,重大農地政策演出「暫緩」劇,讓人不禁懷疑農地改革,政府是「玩假的」。

走一趟宜蘭,鄉間隨處可見豪華農舍,其中更有許多公開經營的民宿、餐廳,農地是否農用,大家心知肚明。類似農舍亂象不僅出現在宜蘭,花蓮、新竹、苗栗、南投到高雄屏東到處都有,台灣農地價格炒到幾乎是全世界最貴,青年人即使有心返鄉耕種,也買不起農地,「農為國本」早淪為口號。

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5月8日送出農委會到內政部,內政部也召開法規會通過,並在5月26日在農委會水保局召開公聽會,但之後就沒有下文。接著傳出立委直接找行政院要求暫緩,原本可望過關的新辦法,在政治壓力和選舉考量下可能無疾而終。

正如農民團體所言,農地農用根本不需配套,農地不農用才需要擬定配套,新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只是明確定義農民資格身分,限制農舍移轉只能移轉給農民,對真正務農的農民沒有影響,立委的反彈,真是為了農民,還是農地利益,不言自明。

如今的看守內閣僅剩不到一年任期,不會因為討好少部分既得利益者就扭轉頹勢,在明年選舉開出紅盤;不如放棄選票和政治算計,認真做點對對台灣農業有益的事,至少未來課本講起這段歷史,會感謝毛內閣真正為台灣土地做了件好事。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中國首富愛傳媒
李春/聯合報
中國首富之一馬雲,選擇六月四日這天到上海,在一位戴黑框眼鏡的女士陪同下,參觀上海媒體「第一財經」總部。那位女士是第一財經的董事長李蓉,稍後她陪著馬雲與「第一財經」母公司老闆黎瑞剛簽約,馬雲立即由參觀者變成藝海大廈十四層的主人之一。

馬雲這天是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身分,簽約投資第一財經十二億元人民幣,交易完成後,阿里將持股卅六.七四%,成為「第一財經」的共同經營者。「第一財經」隸屬於上海文廣集團(SMG),其旗下擁有第一財經電視、《第一財經日報》、第一財經廣播、《第一財經周刊》、一財網等媒體。

對這項交易,中國財經界有很多宏偉展望,其中一種說法,說馬雲投資「第一財經」後,是要打造「中國的彭博」,他之前在香港收購證券商的動作,與這次行動相關聯。

當然也有別的合理猜測,有人不明白,阿里投資十二億元人民幣,只換來個共同經營者的地位,因由何在。也有人不明白,為什麼「第一財經」的創刊總編輯秦朔,卻即時提交了辭呈,看來這項交易對媒體業務團隊,不見得是喜訊。

放下這些太遙遠的展望和太現實的猜測,會發現一個簡單的規律,是中國商人步上首富的地位後,都想擁有媒體,特別是財經媒體。這就像香港的首富李嘉誠,成了首富之後,在香港長期擁有一間電台,叫新城財經台。現在香港老牌財經報紙信報,也收在李嘉誠之子李澤楷的囊中。

中國大陸方面,首富是走馬燈似地換的,很多商人做了首富之後,都想染指媒體,只是苦於傳媒至今仍受到執政黨和政府部門高度控制,不能以私營形式成為全權擁有者。

在馬雲之前,中國有位首富叫王健林,他的公司叫萬達集團,是專門經營商業地產的。王健林也同樣喜歡擁有媒體,在他成為首富的最後階段,他也投資了一間財經媒體,是北京的財經報紙華夏時報。華夏時報的上級主管機構,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簡稱「殘聯」的創辦人,是鄧家長子鄧樸方。

具體地說,私營老闆入主傳媒後,原來只能管經營部門,不能管新聞部門。但不知道馬雲,雖不能全資擁有他心儀的媒體,是跟上海灘頭的傳媒大亨黎瑞剛一起玩,還是自創一套新玩法。

   
九二共識 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
朱言貴/教(台北市)/聯合報
蔡英文在華府表示,當選總統後,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

但面對現場三度問及九二共識,蔡均避而不答。這樣能否達成到溝通的效果,乃是最大問題。

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表明,蔡英文要過十三億人民考試,如此高調,大多數國人未必同意;然而恐怕亦無法完全漠視。

四年前蔡英文美國行,大陸並未提出這樣的要求,如今崔天凱對外開口了,以習近平說到做到之個性,不可等閒視之。

面對承認九二共識與否之難題,此乃蔡英文的兩難抉擇,畢竟九二共識已成為其執政的最後一哩路,終究需要面對,否則無法解套。

   
蔡「教授」迴避的憲政秩序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新北市)/聯合報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華府的演講,提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說法,足堪玩味。她表示如果當選,「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和平與穩定發展。

但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卜道維隨後提問,所謂「現行憲政體制為何」時,蔡的回應,就讓人有些不知所云了。

首先,她說她以一個教授的身分回答,所謂「憲政秩序」包括憲法條文本身、條正條文、大法官的釋憲、法院的判決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施政(慣例)等。這就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了。

她此行就是要讓美方人士了解一旦執政時,會在兩岸政策上採取何種政策與態度,所以大家要了解的是,她以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身分所提的政策主張為何,不是教授主張。

其次,在她的解釋中,現行憲法修正條文也屬現行憲政秩序的一部分。令人好奇的是,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次修訂時,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即「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也就是「一國兩區」架構,是否屬於她說的現行憲政秩序的一部分?民進黨是否應該接受?

如果不是,那蔡女士應解釋清楚,她所主張的的憲政秩序到底是什麼樣子;如果是,則民進黨長期以來反對「一國兩區」,並以之標籤國民黨和馬政府「傾中賣台」,蔡和民進黨是不是應給個道歉、還個清白?

還有以「一國兩區」為基底架構出現的「九二共識」,民進黨和蔡是否也應回頭接受?如果不願意接受,是不是至少也應該提出一個同於現行憲政架構的主張?

   
那麼,蔡英文就更無理由反對九二共識
童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蔡英文在訪美最重要的一場公開演講中說: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在政治上,如果你想說一句話,但因顧忌而不能一次把它全部說完,就必須把整句話切成一段一段地說,一截一截地說,就像擠牙膏。蔡英文在四月十五日的參選總統聲明說,「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這是擠牙膏的第一截;昨天在華府的這段關於「中華民國憲政」的談話,又擠出了一大截,而且看似最重要的一截。

這段「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的牙膏,聞得出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好像要開始大轉彎的氣味。這是邏輯上的必然,也是現實上的應然。就法理邏輯言,競選中華民國總統,自不能背離中華民國憲法,背離者的下場將是內外交迫,如李登輝與陳水扁,這是必然。就現實利害言,則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本為台灣最重要的戰略憑藉,因而絕無「去中華民國」或「去中華民國憲法」而自毀長城的道理,這是應然。

但是,蔡英文的國家認同與兩岸政策是否就此真正轉彎了,卻是尚待檢驗之事。昔李登輝主持過國統會,陳水扁遙祭黃陵並宣示「四不一沒有」,結果皆證實仍為台獨旗手;一方面是因李扁人格的反覆所致,更重要的是內外壓力亦使李扁不能自持以致扭曲變形。

因而,國人及蔡英文皆不能認為,在口頭上回到「中華民國憲政」就算交代了事。眾人皆仍應記得李扁對憲法宣誓就職及主持元旦升國旗典禮的鏡頭。國家認同與憲法持守,皆非膚淺敷衍之事;何況,當憲法成為國家的戰略憑藉,更不可虛與委蛇。

蔡英文的兩岸新論,可以視為她的政治立足點,已由「借殼上市」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叫做中華民國」;正在移步立足到《中華民國憲法》之上,必須概括承受一九一二年肇建以來「真正中華民國」的一切負債與資產。蔡英文如果真正要「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即應承當憲法所訂「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的一切作為,信守「憲法一中」,主張「一國兩區」。亦不能再使用「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台獨詞彙,更不能再有「我的中華民國沒有長江、黃河」的違憲之論。既不宜說「台獨是天然成分」,也不能再說「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因為,就中華民國憲法法理言,台灣是中華民國的「自由地區」。

說到此處,必然要提出的質疑是:倘若蔡英文真正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則她即無理由繼續否定「九二共識」。因為,馬政府的整套兩岸政策體系就是奠基「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因此推演出「憲法一中/一國兩區」、「不統/不獨/不武」、「一中各表」、「繼續完善ECFA」等具體政策,此皆可視為「九二共識」的延伸及放大。今蔡英文若宣示「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即無理由反對從「憲法一中/一國兩區」,至「不統/不獨/不武」與「一中各表」的一系列必然與應然,也就是再無理由不接受「九二共識」。例如:「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在現階段還有比「一中各表」更必然與應然的兩岸政策架構嗎?倘係如此,蔡英文支持憲法,即應支持一中各表,那為何要否定九二共識?

其實,「九二共識」對蔡英文的轉型工程是一個最佳緩衝設計。使用「九二共識」這樣的詞彙,畢竟比直接面對「反對台獨/反對一邊一國」的赤裸語言,較有緩衝空間。且九二共識隨附的一中各表,更將「中華民國憲法」的戰略空間,運用得進退兩宜。因此,蔡英文的下一截牙膏,不要再否定九二共識,而應將「如果九二共識維持了一中各表的空間,我可以接受這個概念」的這一截牙膏再擠出來。這也許才是蔡英文「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的下台階,亦是上台階。畢竟,蔡英文既支持中華民國憲法,卻將自己捆綁在「九二共識」四個字上,豈不是作繭自縛?

蔡英文的轉彎是正確的,如前所述,是必然也是應然。她此一論述,必須一舉跨越「台獨/借殼上市/憲法一中」三個階層,堪謂高難度的政治動作。我們靜觀蔡英文是否要將「有原則性地接受九二共識」這段牙膏擠出來,而顯然台獨黨綱亦與中華民國憲法為對立關係,也等著蔡英文擠它一下。

   
假演講 真面試 解讀蔡講稿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系/聯合報
蔡英文上回大選失利,不少人認為敗在中國政策。此番捲土重來,情勢大為轉變,特別是國民黨內部相互傾軋不已,她好整以暇,彷彿只要不犯大錯,就可以當選。儘管如此,對手似乎相信中國政策是萬靈丹,尤其是津津樂道的九二共識;此外,華府近幾個月不斷有人放話要她表態,真假莫辨。

面對內外的質疑,蔡英文打出所謂「維持現狀」的免戰牌;當進一步被逼問維持現狀的內涵,她老神在在回以「與美國政府的立場一樣」。即使前主席林義雄質問「按照黨綱,以及台灣前途決議文有那麼困難嗎」,她還是一句「維持現狀的主張和台灣前途決議文沒有不一致」,也就是華山會議凝聚的黨內共識;儘管省話一姐,至少比「台灣共識」更具體一點。

蔡英文這回除了在行程上排滿了台僑造勢,人還沒有抵達華府,就先在華爾街日報投書,提出台灣外交的四大支柱,包括擴大與美國的多邊合作、參與國際社會、透過貿易多元來保護經濟自主,及強化跟中國做有規律的合作。可以看出,她刻意淡化中國的比重,只強調公開的溝通管道,以及透明的過程,頂多暗示馬英九政府的暗渡陳倉。

重頭戲是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專題演講「台灣迎向挑戰」,蔡英文把調子拉得很高,副標「打造亞洲新價值的典範」儼然就是她的競選主軸。在內政方面,她提出所謂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強調創新、就業及分配,聽起來像是服膺世界經濟論壇所推動的經濟發展第三階段。能不能藉此提高台灣的競爭力,或是降低單一市場倚賴,還有待進一步論述,倒是順便把希拉蕊的警言帶上一筆,也算是想要給考官好印象。

軍購,是美國近年來對國民黨耿耿於懷的課題,蔡英文當然率先保證了投資可靠的軍事國防嚇阻。令人好奇的是,她對於台灣與美國的關係著墨不多,只蜻蜓點水談到彼此在政治、安全、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共同價值及利益,似乎要降低中國有任何解釋為自由民主同盟的小辮子。

對於中國,蔡英文認為目前台灣內部的最大共識為維持現狀,她在當選後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推動兩岸的「和平穩定的發展」、倡議與中國的「建設性交流及對話」,中規中矩,大體還是以程序為重。只不過,她誓言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比較像是在野黨的黨魁,或是國會議長,而非未來的總統。

蔡自來不輕易做實質的政策,或立場承諾。整體來看這演講有點像是入學甄試自傳,接下來就看閉門口試了。由於美國明年也要改選,不管是外交或國安官員,沒有必要咄咄逼人。倒是結尾神來一筆「irredentism」(民進黨譯為擴張主義),不知是英譯筆誤、還是暗指中國是「領土統一者」?

   
美偏方 馬暗示 點醒蔡英文
李菁羽/兩岸問題研究者(高雄市)/聯合報
蔡英文二日與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會談。羅素會後表示:「美國對於任何選舉都不會偏向任何一方」,但又說:「美國的利益和關注焦點在台灣經濟成長、兩岸關係持續穩定,持續發展貢獻區域和全球能力的政策與展望。」顯然,不偏向任何一方的美國,給了一帖點醒蔡英文的「偏方」─對兩岸關係應作符合中美期待的表態。

這帖偏方的確有效,三日在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說,蔡首提若當選總統,「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並在AIT理事卜道維追問:何謂「憲政體制」?蔡回答包括憲法、增修條文、大法官釋憲…。最重要的是,增修條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國家統一是承認九二共識的「一中」,而中華民國是各表,間接呼應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蔡英文終於清醒的面對兩岸問題。

二○一二年選舉,蔡英文輸在最後一哩;此番再戰,雖普遍看好,但蔡的小心、美國更擔心。

三月廿日,美在台協會前執行理事施藍旗告知蔡英文,一一年蔡訪美時,對美方問題的回答很令人失望;並明示民進黨,「必須展現已經了解問題的嚴肅性」,找到可關照中國、美國和希望維持現狀台灣民眾的方案。

廿四日美在台協會前處長包道格提及,習近平「地動山搖」的強烈措辭,堅持「九二共識」底線是一個中國,如果找不出共同基礎,兩岸關係現狀就很難維持,北京的強烈訊息,華府是關切的。蔡當時仍嘴硬,說卸任官員發言,不代表美政府,仍以「維持現狀」模糊應對。

但五月廿一日,美國亞太副助卿董雲裳,是美政府現任重要官員,挑明美國版的「維持現狀」,是維持密切溝通、零意外、低調的做法,讓各方能展現克制和彈性,希望這個做法能持續下去。這對將赴美面試的蔡,可謂是「洩了題目,也洩了答案」。蔡英文仍想玩模糊,說維持現狀是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

然而,維持現狀是「果」,那要什麼「因」,才能得這個果呢?馬英九在六月三日史丹福大學視訊會議說,能維持今天現狀的「主因」,是我方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處理兩岸關係。原本以為應是與蔡爭鋒較勁的馬英九,竟給蔡英文打Pass。羅素的美國「偏方」、小馬的Pass,讓蔡英文點醒,說出了「中華民國」,認同了「國家統一」,勾勒出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圓滿答案,美國應會予高分過關。

蔡英文被美「偏方」點醒,也應該點醒同志及台灣同胞。她一日在芝加哥大學座談時,見了曾發表「向台灣說再見」的米爾斯海默,海默雖澄清未主張「棄台」,但美國近十年來有不少人主張「棄台」。

若從「棄台論」理出一個脈絡,發現是從二○○三年起,陳水扁造成兩岸不安時開始興起。最近主張棄台論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葛拉瑟(Charles Glaser),他的理由是「兩岸關係能否持續良好,很難讓人有信心,何況台灣明年很可能選出主張獨立的總統,中方可能加強統一的壓力。」

所以,台灣人民必須清醒,兩岸和平是台灣安全的生命線,經濟的事業線,中美的感情線,而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捍衛中華民國憲法是大家必須的共識與認知。

   
林義雄4問 綠營對蔡的集體憂慮
張福淙/會計師(新北市)/聯合報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先生一再質疑蔡英文,日前更提出四問,除責備民進黨標榜的民主素質,更嗆問蔡英文:如果您當選總統,是不是也會輕易地拋棄職位而另謀高就?例如出任國際機構的重要職位或是其他的國家副主席、副總統等。林先生此一質問,絕非隨便說說,而是有所本。

蔡英文在當陸委會主委時,曾說過:「『一個中國』是不可能逃避的問題」,她並說,「在主客觀環境情勢下,面對統獨與維持現狀各種選項,台灣人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與大陸建立一個有意義的政治關係。」「新政府已盡力朝『九二年精神』的方向發展,這是要與大陸共同找出『一個中國』如何表述的方式」、「所謂『台獨』,應是指兩岸未來永遠沒有關係;而『維持現狀』則是指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兩岸將來走向更有意義的政治關係,或可能沒有關係;至於『統一』,則是指與大陸建立一個有意義的政治關係。」「所謂的『政治關係』,不要以狹隘的主權觀來看待。」蔡英文從未對她的上揭談話道歉或澄清,心有憂疑的綠營人士豈止林義雄一人?

當上總統的蔡英文,會去職轉任國際機構的重要職位,或者是其他的國家副主席的情況,只有兩岸統一;如果是武統,蔡英文可能逃亡美國,在聯合國謀個一官半職;如果是和統,蔡英文必然貴為國家副主席。

所以,林義雄先生的此一質問,寓意深遠,值得玩味。

   
台灣三部曲 帶你領略台灣的美麗
厭倦走馬觀花似的「環島」之旅,而更想走一些主題式的旅行?「台灣三部曲」裡面集結了台灣五個地方,帶你看精緻靈巧的美加上充滿人情味氛圍的台灣。

菊島上的鶵鳥
開在澎湖的「鶵鳥」,既是書店、咖啡館,也是宣揚理念的藝廊展場、講座教室……。這家最不像書店的獨立書店,骨子裡住著一個「生態主義」的靈魂。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