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建築新化公會堂重新整修。 | | | 歷史建築新化公會堂在1936年完工啟用,但原有門廊及正立面山牆卻被拆除,改成「新化民眾服務分社」,修復團隊最近從埋在地底下廢建材的殘磚破瓦中,找到當年拆掉的山牆洗石子牆面及十三溝面磚,相當振奮,將全面開挖並找到與當年相似的建材,加上老照片的幫助,儘可能恢復到當年原貌。新化郡公會堂啟用後主要作為畢業典禮、集會紀念、婚攝等用途,是在地民眾的集體歷史記憶場景。建築型式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壁體、鋼木混合桁架、山型瓦頂、長葉花籃柱頭與舞台幾何飾帶泥塑等元素組構,極具歷史意義及保存價值。 工地負責人鄭振佑表示,新化郡公會堂屬於日治後期的建築,可惜保存狀況不是很好,但「還好有救起來。」 修復團隊最近整地時,發現地基埋的廢建材,竟是當年拆掉的山牆及門廊,使用當時的洗石子牆及13溝面磚,洗石子是粉紅色,較為少見;十三溝面磚有咖啡及黃色兩種顏色,特色是上面有「13道溝」,在台灣大學及新化街役場建築都可看到這種溝磚。 鄭振佑說,因老照片是黑白的,能夠有實物對照,能夠更準確找到與當年相似的建材,令人振奮,日後將會全面開挖,希望找到更多當年建築遺構。 新化公會堂調查研究及修復設計,由修復林百貨的徐裕健團隊主持,對於新化公會堂未來修復後的樣貌,令地方期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