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漢謙收藏3萬多件台灣古玩,包括幾近失傳的「補釘藝術」,並把早年中藥房的場景搬到店內。 | | | 五年級生陳漢謙收藏先民不捨丟棄破碗或玻璃罐,就用釘子補破碗再使用,補釘成為另類藝術,也述說先民樸實之美。陳漢謙在台南沿海、鹿港等地收藏60多件明、清、日治、民初時期補釘作品,他說,早年物資缺乏時不慎毀損的玻璃、陶瓷器具,當時沒有強力膠無法黏合,先民會將碎片重新組合,以金屬釘修補牢固,修補後照樣可使用。 「別看這碗外觀有補釘,再仔細看裡面,都沒有釘子的點痕!」陳漢謙說,金屬釘修補器具外璧,會留下明顯修補釘扣,很像用釘書機釘上去,內部沒有留釘扣「這就考驗師傅功力」;早年重視實用,不在乎外觀,金屬釘都在外面,現在看來反而充滿「殘缺之美」。 陳漢謙也收藏了整座台灣早期中藥房,中藥房內有近300種中藥、原件器具。他也向一名醫師購買蟲膠唱片,是早期音樂家鄧雨賢的作品,並保留150尊台灣布袋戲最有名的7位雕刻師作品。 他原本在高雄市科學工藝博物館後方開古早味餐廳兼展示古物,最近幾年換到天祥路大店面 ,因景氣不佳又開銷大,預計明年2月讓歇業,已有台灣和大陸業者出價收購他的3萬多件古物,但他對台灣仍懷有使命感,還沒答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