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拍板:全力拚都更!這項都更急行軍的宣示,無論是為拚政績、照顧社經弱勢、萌發經濟動能…,都說得通,她沒講的是代價何其高!台灣都更失序,已有「都市計畫體系的違章建築」評價;在這個意義上,衝都更,等同鼓勵違章建築,造成撐爆都市運轉、降低居住品質、毀損公共服務系統、加深社會矛盾等難以估計的代價,形同飲鴆止渴。照顧老舊建築居民、促進內需經濟動能的出發點,是善意的;雖然更大的執政考慮必然是選票的誘因,這應含蓄掩飾;但避談可預見的衝擊,甚至對遠逾可能創造經濟數字的負面影響全不碰觸,未免令人擔心。蔡英文指示增加容積獎勵等工具、降低稅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等衝都更「三箭」,責成行政部門月底前提出執行方案,如此躁急,意謂都會運轉雖衝量,但恐難逃當機、失控危機。
首見的關鍵缺失是政府「心術不正」。都更出發點應是增進公共利益,讓原居住戶、符合條件的社經弱勢都能有較佳的居住環境。但蔡政府視都更為營造政績工具,渾不在乎後遺症;尤其,欠缺都計素養的即興裁決,將讓都市陷入撐爆的運轉困局,缺水、缺菜場、學校等公共服務落差幾乎已擺在眼前。
蔡英文指示修都更條例營造利基,罔顧都更條例違憲的事實。以執政意志挑戰歷史軌跡,代價是勢須面對歷史審判。秋風掃落葉式的衝都更,可能的影響還不只是圖利財團,更將導致都市機能撐爆而無法運作、閭里關係破毀、歷史建築利之所趨一併更掉…,台灣近世紀拚命捍衛自尊的史跡,恐將自此無存。
蔡政府不能忽略都更被認為是「都市計畫體系的違章建築」的評斷。簡單說,都市的圓潤運作,容許承載人口是關鍵,承載量是依可供應的公共設施為準據;必須要有綠地、道路、學校等,才能考慮可否引進新人口。
在「文林苑」事件之前,各界瘋都更,其實已亂了套。政府為營造市況活絡假象,竟然釋出屬公共財的容積率為誘因;而這必然讓靠土地賺錢的建商感到興趣,於是,利之所趨,管他什麼文化古蹟、歷史建物,全遭荼毒,遑論個別居民意願。糟糕的是,各級政府依據有違憲疑慮的都更條例,爭相拿公共財容積率做好人給獎勵。政府為拚業績擅給形同現金的容積獎勵,不僅匪夷所思,更降低都市品質。前車之鑑,蔡政府還要重蹈覆轍?
恣意強推都更,不僅法律上逾矩,更應譴責的是心態問題。任意在已飽和的生活圈再大量投注新居民,完全不考慮既有公共設施能否應對,不管日常運作,更遑論防災,如此都更,其實是無視人民生命安危;尤其該質疑的是,公益性何在?
缺乏全方位思考,打亂都市計畫對都市循序漸進發展的規劃,更是不可原諒的錯誤。都市容納人口與常態運作,是依據地理環境、公共設施提供,尤其是水資源而定。以台北盆地的五百萬人規劃,運作無虞,倘若都更又胡亂引進更多人口,這都市怎可能不因過載而當機?
必須提醒,濫施容積獎勵必成都市發展的毒害。一則容積是公共財,政府沒有肆行分配的權利;再則容積率是都市承載不致爆量的關鍵,政府不可輕率施予建商,衝擊都市承載的底限。鼓勵都更不是壞事,但像台北市都更「一坪換一坪」,對照日本至多九成拿回自用土地,出入頗大,不能不檢討其中意涵。
蔡英文裁示修正都更相關法令,為都更開條高速公路,如此決策實難謂恰當。檢視都更條例,因地方勢力及民代聯手,不斷修改,結果並沒有加速都更,反而向現況上主導都更的建商及利益團體傾斜。蔡英文的指示意圖加速都更,但不能無視既有法令的根本問題。
必須要反覆地說,都更應是基於公益,需能增進都市機能及居住品質,不該有任何選票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