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是蠻年輕的媽媽,很關心孩子的教育狀況。
不過,每次參加學校日,回到朋友聚會,她就會對我們「抱怨」她孩子學校的一堆東西。
我們都以為她罵的都是課業問題?都是學校制度?還是其他孩子?
不,她罵的都是「大人」──
「那個家長,真的好勢利呀,每天做指甲的貴婦,我不喜歡。」
「這位老師,太嚴格,出那個什麼題目,有誰會做呀?」
不是罵其他家長,就是罵其他老師,這位媽媽罵了半年,終於想辦法轉出那間學校。
我們問,是小朋友要轉嗎?
「不,小朋友不想轉。」這位媽媽說:「我不欣賞這間學校的老師、家長、和教育理念。」
我們暗自想,這真是「新孟母三遷」啊,看了這位媽媽蠻有想法的。
於是,孩子轉到另一間學校。
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適應。
過了半年,這位媽媽又開始罵了。
那邊的老師。
那邊的家長。
那邊的制度……。
「小朋友呢?小朋友還適應嗎?」我們問。
「小朋友還好啊。」她嗆:「小朋友會講什麼?」
我心一驚。
沒錯,小朋友,上學其實就是上學,上學就是聽老師的話,和小朋友玩。
小朋友都是好好的。
但每次「有話說」的都是父母。
而父母「說什麼」?還不都是大人間的事。
終於領悟,為何台灣的教育變得愈來愈奇怪,想要更輕鬆卻愈來愈沉重,補習補得愈來愈多,不是教育制度、不是學校、不是老師……。
問題,正是出在「家長」。
家長變得比以前都異常「關心」學校,一個不對勁,家長「一起」罵老師;家長之間也互相形成「小圈圈」,比孩子之間的鬥爭還要嚴重。
這樣的學校、這樣的教育,難怪,難怪,會教出小屁孩。
我很想告訴這些家長們,學校就是學校,是給孩子的地方,不是給家長的。
(圖片來源:Jocelyn Kinghorn lin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