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綠委敢否決陳師孟的提名嗎?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3/08 第39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有禮貌」之載舟覆舟
聯合報社論 聯合/綠委敢否決陳師孟的提名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中美大博弈 台灣如何趨吉避凶
民意論壇 台生免修政治 陸生承諾書 對等
蔡總統的第一個婦女節…
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
去梯言╱無尺之恥
內鬥隱憂 台灣棒球還有「第五春」?
30萬灣生在台灣? 別讓想像製造敵人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有禮貌」之載舟覆舟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富比士》雜誌最近介紹陸客遊台最感驚訝的三件事:一是台灣人客氣有禮,二是都市景觀不太現代化,三是物價低廉。同胞們可能因此自我感覺良好,但這三項指標其實另有深層含義,褒貶兼具,有得有失。

「最美的風景是人」,已成行銷台灣的標籤,但也可引伸出並非正面的解讀。一是凸顯其他層面沒有太壯觀的風景可賞;二是對「人」的素質之高期待下,不時驚爆出「果真最美的風景是人嗎」的反問。

姑不論歧視外勞、霸凌弱小、漠視人權等極端事例,在社會新聞中,常見病患家屬追打醫護人員,民代耍特權輕賤基層警察,超商店員遭奧客刁難,乃至惡客動輒霸機、丟臉到國外等行徑,皆是日日可聞之事,絕非罕見個案。

孰令致之?這是因民粹風氣驅使,催生出某些人「老子我最大」的心態,迫使服務業和專業人員屈從於「顧客至上」,發展出看似有禮貌、實則折損專業尊嚴的風氣。台灣服務業以細膩、貼心著稱,唯其如此,護理人員被家屬吐口水,店員若不接受客人無理要求即可能挨耳光,健保體貼病患的程度令醫生忙到常要憋尿,就連機捷也在民意催逼下被迫降價虧本營運……。

台灣某些層面的過度體貼、物價低廉、民意為上,看似適宜居住的條件,卻是其他產業和族群的委屈犧牲,用不合理的社會代價所換來。水能載舟覆舟,表象往往惑人耳目,台灣應想想如何才對社會長期發展有利。

   
聯合報社論
聯合/綠委敢否決陳師孟的提名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儘管精心運用了副總統陳建仁的笑臉攻勢,蔡英文總統提名的監委名單推出,仍無法激起社會太多認同或振奮。其中原因,除了民進黨口口聲聲「廢監院」、卻又「棄之可惜」地提名卡位之言行矛盾;更大的反感,則來自陳師孟「廢物利用」及「掃除司法黨國餘毒」的發言,言下充滿仇恨與偏激,更將監察權當成政治報復的工具。

事實上,蔡英文若認為監察院已是「廢物」,就算暫難修憲廢除,至少可以仿效陳水扁當年的作法,不再提名監委,讓監院實質停止運作達三年多。而如今,蔡英文既要補提監委人選,卻又重申廢監院之主張,且其提名人選幾乎未見社會眾議僉同的「公正人士」,而以酬庸親綠友綠人士為要。如此「邊吃邊嫌」的兩面手法,是當初領十八趴罵十八趴的翻版,只反映蔡政府占盡便宜又賣乖的心態,讓人難以苟同。

比「一邊喊廢、一邊卡位」更可議的,則是提名陳師孟這類滿腔仇恨及歪理的人出任監委,實是對監察院乃至整個政府威信的蹂躪。根據陳師孟的說法,他之所以接受提名,就是要掃除司法敗類,要利用「除垢法」,把「迫害」陳水扁、郭瑤琪及其他「大家敬重」的政務官的法官和檢察官統統除掉,否則他死不瞑目。請問蔡總統:提名這種偏激之輩出任監委,是覺得社會的對立氣氛還不夠強烈?或者覺得這樣的人正適合擔任打擊異己的先鋒?

陳師孟曾擔任過民進黨秘書長,和陳水扁時代的總統府秘書長,但兩者時間都不長,僅半年多即去職,這顯示其角色認知一直與現實政治存在落差。二○一一年底,陳師孟更因蔡英文主席未提名其好友王定宇參選台南立委,一怒之下宣布退黨。這次的監委提名,則是王定宇大力推薦,回報其當年人情;至於蔡英文是出於什麼考量,則仍待解。令人好奇的是,陳師孟此次大肆張揚法官民選、陪審制、平反陳水扁、消滅「惡質」法官等論調,其中某些主張似乎呼應了蔡英文的司法改革政見。那麼,蔡總統安排陳師孟出任監委,難免讓外界懷疑不是無心而是伏筆。

撇開蔡英文的政治動機不談,我們要問的是:民進黨對於這次的監委提名,要不要照單全收?以民進黨目前在立法院的席次優勢,要以全票通過的方式表達對蔡總統的「擁戴」,當然是易如反掌的事,也是最可能的結果。然而,作為首度「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立院黨團要不要表現得像個橡皮圖章,把自己的獨立意志、政治判斷、選民託付等全都拋在腦後?

我們不是對國會缺乏尊重,但近一年來立法院的表現,確實逐步走向總統府的「立法局」之路,甚至比起馬政府時代的國會,自主性還要低得多,這是民主的倒退。蔡總統在決策協調會議下達的命令,民進黨團忙不迭地附和,照單全收;林全內閣要推動的工作,綠委也全力配合,渾然忘記「立法權」應該有自己的腦袋。一例一休之所以鬧到今天不可收拾的地步,不正是民進黨立委過度配合、不斷加碼的結果?

立法院的自我矮化,對照監察院及考試院發言權受到的壓抑及貶損,乃至司法權正遭到司改會議及政治勢力的圍剿,加總起來,呈現的正是一個威權總統的治理景觀。蔡政府日前在二二八紀念日嚴厲聲討兩蔣的獨裁治理,然而,民進黨難道竟沒有意識到,台灣目前的政治景象和威權年代已差可比擬?台灣已歷經兩度政黨輪替,陳師孟還在數落法官「辦綠不辦藍」,以其邏輯,難道要翻轉成「辦藍不辦綠」才是轉型正義?

人們正等著看,民進黨立院黨團還有沒有理想性,來否決陳師孟的監委提名。如果口口聲聲數落前朝政府的威權,卻又無法克制自己對這種威權專擅的滋味上癮,這正是在糟蹋民進黨自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中美大博弈 台灣如何趨吉避凶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未滿百日,但執政、目標與策略似已輪廓初現。歸納言之,方向是六反三要,六反指的是反穆斯林、反移民、反歐版醫保、反環保、反援外、反全球化,三要是要產業、要基建、要軍備;目標,總的就一個:讓美國再度強大。然而三要的前提,首先是要錢,國防預算年增10%,約540億美元,全面搞基建總金額1兆美元,錢從哪裡來?主要策略不外三途,一是刪各部門支出(醫保、環保、外交等),二是削盟國、削北約,要它們增加分擔安全支出,三還是老辦法,發債。

川普這一套行不行得通,做了之後對美國有何影響?暫不置評,我們關心的是,只要朝這些方向去做,對全球、亞太、中國及兩岸會有什麼影響。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最近說,不希望被迫在中美之間「二選一」。他說現在新加坡與這兩個大國關係都很好,但不是說未來就不存在問題。李顯龍的憂慮,的確是許多國家,特別是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地區共同關注。

不妨從川普念茲在茲的「讓美國再度強大」談起。川普這句話的潛台詞有二,一是美國不再強大;二是我要永遠強大,不能被人取而代之。讓美國及川普產生這樣的憂慮,問題不在於絕對概念,因美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都還是天下第一;而是在一個相對的概念,美國正在被作為老二的中國緊緊追趕。

就現實看,中國在GDP上超越美國已是必然趨勢,或遲或早,川普也擋不住。中美博弈,美國還能居於優勢的就是軍事,雖然中美在這方面的差距也在縮小。所以川普的戰略思路就是大幅增加對軍事的投入,讓這個差距再度拉大,並且還要在這個過程,通過軍事施壓,干擾並打擊中國經濟崛起的勢頭,為了避免引發核子大戰,此等干擾與打擊必須控制在常規與局部戰爭範圍之內。如果此一邏輯推論成立,那麼中美新世紀全球大博弈的初始,衝突點就不排除發生在西太平洋,尤其是第一島鏈的黃、東、台、南四海。這個地區不免就會面臨李顯龍最擔心的選擇,台灣自不例外。

北京當然也不願見到形勢朝這樣的方面發展,面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從歐巴馬的1.0到川普的2.0,北京的因應就是「中國版的全球化」。就在美國棄全球化不顧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初瑞士達沃斯論壇上卻高舉「新全球化」大旗,並以「一帶一路」作為此一號召最堅實的後盾。一帶一路絕非一個抽象概念,其部署配套正逐年完善中,從亞投行、高鐵、人民幣國際化、RCEP到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艦隊、南海造島、從麻六甲海峽到印度洋的珍珠鏈補給基地,到2020年全球覆蓋的北斗導航系統,可說是一個全方位、全立體的龐大系統工程,它要打通的不僅是國與國之間的人為障礙,也要打通國與國之間的山川河海自然障礙,它的終極戰略目標是將亞、歐、非整合成全球最大的一塊無障礙自貿區。

川普無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也是一個堅定的美國國族主義者,一切以美國利益為優先,也因此中美之間的博弈,既有可能是對抗,甚至是軍事鬥爭,但也有可能是交換或合作。對抗或鬥爭,會引發危機;交換或合作,則會產生契機,契機的獲利者,不僅是中與美,也當然包括台灣等所有參與者,惟台灣處境比較特殊。

以言合作,美國與中國完全有可能在美國高達1兆美元的基建及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上進行,商機無限,但台灣則視兩岸關係走向而定。以言交換,中美兩強在全球議題上的空間很大,川普時代除了不再重視歐巴馬時代的氣候問題外,諸如反恐、朝鮮、伊朗等仍將是中美共同關注討論及交換範疇,甚至不排除西太平洋的議題。

中美全球大博弈,從歐巴馬到川普,在本質上明顯地存在同與不同,必須明察,才能趨吉避禍。

   
民意論壇
台生免修政治 陸生承諾書 對等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教育部因立委質疑若干大學與大陸進行學生交流時簽署承諾書,而火速發文限期要求全國大學填寫協議表格,引發許多大學校長群情激憤,認為教育部未能捍衛大學國際交流權益,輕易向立委政治性舉動輸誠與繳械,搞得全國高教人心惶惶!

教育部不但未能從兩岸高教交流政策中的成效評估,與陸生三法等宏觀角度,在兩岸關係低迷之際,捍衛大學的兩岸學生交流與招收陸生不受政治干擾,反而急於要求各大學從民國九十三年至今未報核的承諾書、聲明書,一約一表鉅細靡遺回覆,不但不信任各大學擁有獨立判斷的學術自主與教學自主能力,反而動輒以開罰相威脅,這哪像一國掌管教育政策的大部?

其實兩岸學術與人員交流中,雙方早就存在著許多「只能做、不能說」的默契,即使是涉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無法鉅細靡遺、逐一規定,主要是避免法令過於綁手綁腳,因形式而誤了實質。有時台灣的大專院校發給來台陸生「研修承諾書」,文件中承諾陸生在台課程不涉政治議題,是不得已但也不致違法的事實。

相對於大陸全面招收台灣高中生甚至招攬大學教授等積極行動,若我方特定人士動輒以政治語言與兩岸對立出發,去激化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兩岸文教交流與信任默契,難保未來陸生來台不會步陸客大幅縮減的後塵,到時候教育部與立法院如何承擔各大學招生雪上加霜的嚴重後果?

大陸教育部早在一九九九年即規定「港澳台學生可申請免修政治課和軍訓課」,去年十二月再度重申「港澳台學生政治課和軍訓課學分可以其他國情類課程學分替代」。可見大陸政府對台灣學生修習政治類課程持開放的務實態度,台灣學生可自由選擇修課內容,畢業時也不受限制。

各大學發給陸生個人的「研修承諾書」,可視為這些大學和陸生關於課程內容的契約。就像台生到了大陸可以免修政治課和軍訓課一樣,陸生要求課程內容不涉及兩岸政治敏感問題,台灣的大學基於對陸生選擇學習專業及內容之尊重而簽署承諾,和大陸教育部允許台灣學生自由選擇或免除政治課相關條款,關係對等。

況且許多研究都顯示,來台陸生多數肯定國內高教品質與學術水準,尤其對於整體社會的民主自由素養與對多元與人權的尊重,表示肯定與欣羨態度。國內大學的殿堂更是充滿各種自由與多元的言論,可用方言或外語等授課,教學內容亦不受約束。因此大學教授的自由度,不會因一紙承諾書而受侵犯,這些正是台灣高等教育吸引陸生甚至外籍學生的軟實力,也是兩岸大學校園氛圍迥異之所在!

大學的安定與學術自主,需要國家與人民的信任與捍衛,兩岸教育主管機關相較之下,我們更不能隨政客起舞,而遺忘自己大學的利基!

   
蔡總統的第一個婦女節…
許素菲/真理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聯合報
一年多前取材英國女權史的「女權之聲:無懼年代」電影,描述參與女權運動者遭毆打、入獄、絕食,並付出流浪、失業、夫離子散的代價。女權領袖艾蜜莉.戴維森為引起國際媒體報導,竟衝向國王的賽馬場慘遭馬匹踩死,引起全國響應,同年終於爭取到英國婦女的參政權。

綜覽全球婦女為爭女權,極大的艱辛,三八國際婦女節就是在紀念婦女爭取到權力,與表揚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的重要的貢獻。

我國女性從政治、教育、職場到家庭,男女已是全面平權的時代。今天更是女性擔任國家元首後的第一個婦女節,意義非凡。

在女權至上的社會,女性無論在家庭或職場,真正要爭取的已不再是女權,乃是創造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在磨練中漸趨圓融,在勤勉汲取知識中成長,從磨合中學習放下,在擁有後給予,還要修煉出豁達的胸襟,假以時日,自然會被尊重,這樣的女性將會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對年輕女性的諍言:慎毋盡棄女性固有的美德,尚需關注世界的變遷,注意市場的變革與需要,勇於探索新知與提升技能,因為貧富兩極化已是全球不可擋的趨勢;更殘酷的是專家警告,未來許多產業將會被替代,許多職位會消失,很多工作會被電腦與機器人取代。如何因應妳的未來?以及如何能培養經濟獨立、或在家中出狀況時,撐起家中的經濟?這將是女性未來要面對的議題。

社會結構變遷迅速,反倒要顧及未來如何生存,女權有多少,要承接的擔子也將有多少,因此女性要自強不息。否則成為鄉民譏為「女權癌」,或無正當生營管道,傷害自己,或作奸犯科,面對那些為捍衛女權而犧牲的人士當汗顏了。

   
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
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新北/聯合報
南港女模命案,原被列為涉案人的死者梁姓女友,在被收押禁見時遭網民公審,一場虛擬法庭就此展開。有人自扮檢察官,開始提出罪責;有的自當警察辦案人員,瘋狂在網路搜證起底,無論是否跟此案的有關的全部羅列上網;有些則以新聞評論員自居,對梁女行為嚴厲評論,整個虛擬法庭就此進入網路公審,唯一缺席的是那無法答辯的被告。

如今因梁女有不在場證明而撤銷羈押,頓時之間,虛擬法庭立即解散,所有對梁女之起訴、評論和起底的言論,立即消弭不見,似乎當初的指控、謾罵,消除鍵一按,就船過水無痕。

這個學期在系上開設網路哲學,一開始就讓學生討論網路世界中的虛擬人生跟現實世界有何不同,有那些是真實人生所不敢為、不能為;有那些又是虛擬世界中網路人所可為者。

問學生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過半超過七、八個小時,更甚者一天有近廿個小時掛網,使用網路不到一小時的少之又少。再問那些重度使用網路,是網路人生較為真實還是現實人生才擁有自我?對此問題,學生們似認為在網路中較能夠展現自我、主導自我,反而現實生活中的自我是被動、消極性的過生活。

何者真實?何者虛擬?在網路時代,人們似乎以較能夠呈現自我的網路人生為更真實的自我,手遊中的主角即是自我角色轉換,線上遊戲的群體是其作戰伙伴,網路社群則是其人際關係的存在感。

當一個事件被訴諸於虛擬法庭上,各自的辯護律師團就自然形成,同性婚姻、年金、統獨等不同議題已在網路上有不同虛擬法庭在審理。原本這些法庭若能夠理性論辯,各自尋求證據或論述去爭取陪審團來認同自己主張,尚可讓這些議題在愈辯愈明的理性爭論中,獲得全民共識,但最後還是情緒多於理性,這些虛擬法庭最終只成為一言堂的審判結果。

更可怕的,是有些網民私設審判庭,只有被告罪狀,卻沒給答辯機會,並自以為是法院庭長,就在按鍵中審理被告,最後按個輸入鍵就直接定罪。

網路霸凌是一小群人在網路社群中對弱勢者的霸凌,虛擬法庭的全民公審則是多數網民對一個被告者群起言論攻擊。這個惡風顯現網民欠缺網路倫理,也同時凸顯出,這些網民只能透過網路來呈顯自我,美化自己是正義使者、公平法官的化身,但事實呢?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網民亦是如此,當他們在虛擬法庭公審被告,可曾想過,如果是自己誤判,願意當面跟無辜被告道歉,還給他們一個公道嗎?也願意自審自己是個誣告者嗎?

適可而止吧!現實法庭中常有誤判情事,在虛擬法庭中又何能做個公平公正的檢察官和法官呢?充其量,也只是躲在網路背後的網路霸凌者而已。

   
去梯言╱無尺之恥
公孫策/聯合報
總統新提名一批監察委員,其中一位直白的說「我就是要來清除那些『辦綠不辦藍』的法官」,聞言為之駭然,既因為他的立場針對性,更因為他的矛盾思維。

所謂矛盾,監察委員職司風憲,對於那些以政治立場傷害司法公正的法官,彈劾之、糾舉之,當然應該。可是,監委在行使職權時,自己卻也以政治立場辦案,那不是很可笑嗎?然而,如此情形卻一點也讓人笑不出來。

那位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又說「當監察委員是廢物利用」,因為民進黨過去一再主張廢除監察院。

《笑林廣記》的寓言:一位地主將田租給張三種,張三拎了一隻雞去給地主拜年,由於是背著手拎雞,地主自窗口望見張三沒帶禮物來,就高聲說:「這田今年不租給張三種了。」張三聞言,掉頭就往回走,地主這才看到雞,趕忙說:「不給張三,又給誰呢?」張三遂又回轉,並問地主「為何前後說詞不一?」地主說:「之前是無稽(雞)之談,後來是見機(雞)而作啊?」

民進黨以前主張廢除監察院,現在看來是無稽(雞)之談:在野不能提名。而此番不但補提足額,更提名專事清除異己的監委,則顯然是見機(雞)而作了。

監察院的任務是整肅官箴,也就是維持廉政。過去幾年馬政府特別強調廉政,是有鑑於之前扁政府貪腐引致人民怨恨,可是馬政府的政務官涉貪仍時有所聞。究其原因,是馬英九只顧強調「廉」,卻忽略了「恥」。

顧炎武論廉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他認為,士大夫之所以不廉,「其根源皆生於無恥也」。

什麼是「無恥」呢?《孟子》:「無恥之恥,無恥矣!」意思是,以無恥為恥辱,就不會招致恥辱了。這句話卻正好可以引申來評論本文主題:

常聽說,法官判案「心中自有一把尺」,但這把尺必須是公正無偏的,一旦心中之尺偏私,就「無尺」了。要當監察委員的人,既然認為「法官辦綠不辦藍」是「無尺」,自己卻仍然要以政治立場清除異己,豈不是同樣「無尺」?知道「無尺」是傷害司法公正,而不能以「無尺」為恥,無恥矣!

   
內鬥隱憂 台灣棒球還有「第五春」?
蘇嘉祥/國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台/聯合報
中華棒球隊經典賽首戰以七比十五落敗,其間更一度落後十分以上,好在這項比賽沒有提前結束制,否則場面更難堪。台灣資源有限,棒球只有四隊,聯合起來都不一定能贏,這次比賽前中職、協會兩派鬥爭,未能派出最強陣容,看完比賽感慨很多。

棒球的對立似乎是台灣當前政壇的縮影。台灣二、三十年來,藍綠強烈對峙、凡事杯葛,互相扯腿掣肘,以至整體競爭力衰退,從亞洲四小龍之首變尾巴,甚至可能掉出車尾…。

中華棒球隊參加經典賽已經三次,但是「中職」的職棒聯盟,和代表國家對外連絡的「棒球協會」,一個有兵無名,一個有名無兵,但是每個單位都想當老大,都想把所有資源通吃,於是每四年成軍組隊時就吵一次,今年特別激烈。

獲得職棒年度冠軍的桃猿Lamigo隊擁有好的打擊手、投手,但獲得中職會長支持,杯葛棒球協會不放人;加上徵召美、日職棒台灣選手不順,中華隊未能以最強陣容出征。鷸蚌之爭,不但便宜了預賽同組的外隊,也可能在失利後毀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台灣職棒「第五春」。

中華職棒先前經歷了四次的「打假球」、「分裂」黯淡歲月,所幸靠球員的努力,以及對外比賽還可以的成績,恢復了國人支持棒球的熱誠和信心。這次看到數百人自費買機票、訂飯店前往加油,昨天首爾的室外氣溫只有二度,他們仍帶著女子啦啦隊、樂器,穿加油裝、揮大國旗,死命地吶喊加油。

還好只是第一場失利,往後還有兩場比賽,希望中華健兒鼓起勇氣,今日對荷蘭、明日對韓國打出好球,否則數百球迷加上數百萬國內電視觀眾邊看邊罵,棒球組織的大人們,恐怕難逃再度成為被指責對象,而台灣「你爭我奪、見利忘義,有資源就搶,不懂得團結合作的責任」誰該負責,又有得討論了。

   
30萬灣生在台灣? 別讓想像製造敵人
丘智賢/軍事研究者(台北市)/聯合報
五日黎建南先生「和魂台魄,灣生人的忍道」大文指出,台灣光復後,仍有卅萬灣生滯留台灣。上述說法近年來在兩岸流傳甚廣,但根據檔案判斷,卅萬人恐係想像而出。

中華民國接受日本投降後,首要之務即為遣返大量日俘日僑,台灣被日本殖民五十年,情形更為特殊。當時國軍甚至已經做好登陸作戰準備,計畫以一個團開設灘頭陣地,循次向內推進,並且以青年軍一個軍作為預備隊,幸而作業十分順利,日方除少數違紀外,多能保持軍紀配合軍事接收作業。

日俘日僑的遣返,由中美盟國共同完成,為掌握日僑情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訓令原台灣總督府進行調查,當時統計日僑有卅二萬餘名,同時調查留台意願,因頗多在台灣已有產業,有十四萬餘名盼能續留台灣。

因台灣當時飽受戰火摧殘,是否准許日人留住或由政府留用,歷經多次討論,中國戰區參謀長美籍魏德邁將軍建議為情勢安定,日俘日僑應該迅速予以遣送,經議定台灣留用日籍人員及其眷屬,最多不超過二萬八千名。於是,民國卅五年四月前,共遣返十六萬五千餘名日軍戰俘,以及廿九萬兩千餘名日僑,因日據時期台灣戶口管制已臻嚴密,不可能發生大量遺留漏計情況。

二二八事件當中,少數日人被懷疑與事件有涉,情勢穩定後,陳儀報請將大部分留用日人再行遣返,因此至民國卅六年四月底後,只有七百餘名日人及其眷屬續留台灣,當時並發給身分證件做為管制。

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屢有傳言日軍大量藏匿潛伏,但多次搜索,除了零星人員及少數武器外,並未發現。遣返日俘日僑屬於中美盟國聯合作業,並有縝密的調查、集中、宣傳、檢查等程序,不應以訛傳訛。

近年來大量日人潛伏的流言甚囂塵上,主要是因為兩岸關係緊張,如果某些人真是日本後裔,無疑坐實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猜測,甚至成為大陸鷹派武統的一種藉口;另一方面,日本殖民後期高壓推動的皇民化運動造成的負面遺存,影響遠在「血統論」之上,更值得注意警惕。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
謝步智/資深媒體人(台北市)/聯合報
網紅女模命案出現了重大逆轉,先前遭千夫所指認定是主謀的梁女突然因為罪證不足而被釋放,讓媒體的公信力再度受到質疑,也凸顯網路世代訊息傳遞與人際關係的不可盡信。

受媒體報導影響,信以為真的網路鄉民跟進毒舌謾罵,自以為正義的妖魔化梁女,在她獲釋後,網友趕著刪除留言避免遭到梁女控告。

媒體在這次的女模命案的表現與幾年前淡水媽媽嘴命案十分類似。當年媒體也很熱心地扮演福爾摩斯斷案,認定兇手謝依涵決不是一人行兇。

媒體在盲目追求新聞熱潮的時候,所有的新聞道德與原則都被拋到一邊了,保護人權的無罪推定在哪?新聞用詞連個「涉嫌」的字眼都省了。一面倒的指控某人是兇嫌,卻不給對方辯駁的平衡報導,新聞內容充斥著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像是「某知悉案情人士表示」、「偵辦人員認為」,在最後案情證實是一場烏龍之後,也不會有人出面道歉承認當初說過那些話。

媒體在手機世代面臨高度競爭的生存戰:為了求快,新聞在第一時間先刊出再求證,有些甚至連求證都可以省了;為了衝點閱率與收視率,編輯下標題唯恐不夠毒與辣;因為怕漏新聞,同業寫什麼就跟著抄,抄報紙、抄電視,連完全不負責任的匿名網路新聞都在抄;最可怕的是為了做獨家,連新聞內容都可以自己編,講得頭頭是道卻完全悖離事實。

新聞被消費,當事人被冤枉,這些出錯的媒體從來不會自省,太陽依然升起,他們也每天照樣丟出新的報導,對之前報導對錯完全不負責任。當年現場重演媽媽嘴命案的節目依然當紅,那些名嘴也照常犀利斷案,在電視機前大放厥詞。

要改善這種亂象。寄望媒體能夠自律近乎奢求,被冤枉的當事人最好能蒐集證據,直接對亂報的媒體提出司法訴訟並要求高額懲罰性賠償,才有可能讓媒體稍微收斂。

手機世代也凸顯了社會假象充斥,除了每天看到的新聞可能是假的,平常沒事按讚甚至噓寒問暖從未謀面的網友很可能都是假的。梁女在被媒體說成命案主謀之後,她的一些網路好友開始跳出來,或者批評她平時為人或者說自己也險些被梁女所害,這些所謂的朋友跟著新聞熱度來增加自己曝光率,落井下石的程度無異於仇敵。而網路假象多,炫富曬乳以求詐騙之實的網路男蟲女蟲更是所在多有,在一切只看表面包裝但求快速成名的網路世代,追求浮面的名與利成了主流價值,人性的真與善反而棄如敝屣。

新聞可能是假的,網友也可能是假的,手機新世代面臨的是判別出假面人生的真偽,這是他們無法逃避的試煉。

   
換主席 救得了國民黨嗎?
有了之前大咖們扭捏作態,造成國民黨幾乎斷氣的苦果後,這次主席選舉顯得特別熱鬧。只是,如果只換黨主席而不改黨文化,國民黨也只是在加護病房多喘幾口氣,早晚要進墳墓的。

音樂小知識:消失兩百年的協奏曲
關於協奏曲樂譜是怎麼來到蘇格蘭的,目前並無明確的解釋,不過據信應是由洛錫安伯爵羅伯特.科爾遊歷歐洲時攜回。而該家族所保留的文件則於1991年由國家檔案局購買保存。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