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敗選後,黨內一片愁雲慘霧,唯獨蔡英文愈挫愈勇,先是走了趟傾聽之旅,接著在短短幾天內連辦了兩次迴廊談話,最近又跟柯文哲見面,未來還與五位院轄市長有約。
傾聽之旅是為了安撫黨內同志的失敗情緒,迴廊談話是為了強化總統的話語權,與六都市長有約是為了凸顯總統的高度,這三件事都有一個共同目的:蔡英文要告訴所有人,我沒跛腳,當家管事的仍然是我這個總統。
以迴廊談話為例。蔡英文的敗選反省中,有一項是「我忽略了總統應該成為這個國家的主要溝通者」,迴廊談話就是這項反省的產物。她要利用這個bully pulpit(喬志高譯為「大好講壇」)跟人民直接溝通,她要當這個政府的首席發言人。
但在總統府的迴廊上,談民進黨的家務事,談機車應否加裝ABS,卻顯然是誤用了這個大好講壇。沒有人會反對「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這句話,但蔡英文若連機車加裝ABS這種事也要公開插手過問,卻顯然犯了「瑣瑣以為能」的錯誤。私下打給行政院長一通電話就可以解決的事,卻非要拿到總統府迴廊上公開宣示,其目的雖然是展現總統如何關心民瘼,卻未免太過刻意矯情;而且功勞都是總統的,又置行政院長於何地?蔡英文想做個很不一樣的總統,卻忘了權力分際之所在。
換個角度說,總統的話語權雖有至高無上的說服與溝通功能,但總統話語權與其他總統權力一樣,都必須知所節制,類似總統公開過問機車ABS與平價菸這種事若變成常態,幾十年的非人治民主路,豈非白走一遭?總統以破壞權力分際的非民主方式去行使她的話語權,也許替她個人贏得了掌聲,卻傷害了制度,稍有權力分際意識的領導人都應有所警覺。
再談與市長會面一事。新當選的六都市長,其中一白二綠三藍,蔡英文主動邀約他們,一則是向這些藩鎮諸侯表現善意,再則是實踐她站上第一線的敗選反省承諾,並藉此展現她才是這個國家最高與最後的決策者地位;君王會諸侯與總統見市長,都有同樣的政治意涵。
但若以蔡英文與柯文哲的「北門會談」為例,這種形式的會面不但讓蔡英文的期望落空,也證明這樣的會面其實根本不辦也罷。蔡英文為表現善意,對柯文哲始終是笑臉以對,但柯文哲卻從頭到尾以冷漠冷淡回應,講句難聽話,這是熱面孔貼冷屁股,有損總統顏面,太不值得。
而且,總統帶著一個政務委員與市長見面,也不成體統。政務委員隸屬行政院,扮演的應是幕後角色,總統把這樣一個人帶到鎂光燈下,讓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比手劃腳指點江山,置不在場的相關部會首長於何地?何況,把原本應在機關內部進行的會商協調搬到北門公開上演,變成政治秀場,這不叫決策透明化,而是決策劇場化,有違民主體制運作法則。
況且,總統與市長見面,過程中難免有指示,也必然有承諾,但不在場的行政院長與機關首長,難道非照單全收不可?不收,得罪了總統,全收,卻未必盡符己意,總統單線領導六都市政,也顯然與雙首長制有違,賴清德若不是已堅定求去,一場憲政風暴很可能難以避免。
蔡英文的「很不一樣」,如果是以擴張總統的權力角色來表現,這樣的不一樣比原樣更糟,倒不如維持原樣還好,免得讓人天天提心吊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