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搭起讀者與作者間的橋梁,是他們基本的生存之道……
推薦書:金彥鎬著、金丹實譯《書店旅圖:走進全球21間特色書店,感受書店故事、理想和職人精神》(聯經出版)
進入數位化3C時代後,出版業產值大幅衰退。上游的出版社,還會遊說立委推出「公共出借權」,讓公共圖書館每借出一本書,政府須付給作者和出版社補償金,以彌補讀者只借書,不買書的損失;台灣年底要試辦了。但下游的實體書店,則束手無策,世界各國的書店,近年來幾乎都關閉了三分之一以上。
作為社會文明象徵意義之一的書店,是否會逐漸消失呢?身為韓國資深新聞業者和出版人,以及坡州出版城幕後推手的金彥鎬先生,不肯坐視此種情況惡化,決定踏上尋訪全球書店之旅,聆聽各地書店主人談如何在嚴酷的現實中,堅守書店價值,找出因應時代變化之道,他們不僅能讓民眾感知書籍的尊貴和書店的力量,書店也都存活下來了,有部分還贏得民眾的支持而開了許多分店。
這些書店的主人有何經營理想或方法,而在書店瀕臨衰亡中打出一片天地?金彥鎬先生在他訪問過的書店中,選出他認為比較有特色的21家書店,寫成《書店旅圖:走進全球21間特色書店,感受書店故事、理想和職人精神》的書 ,帶領讀者探索書店的生存之道。
這本書的副書名很長,但就隱約呈現了書中的主要精神。這本書,並非介紹各國最大、最美麗的書店,而在具有「特色」和「職人」精神的書店,包括荷蘭1家、英國3家,法國1家、比利時1家、挪威1家、美國4家、中國大陸5家、台灣1家、日本2家及韓國2家。早有名氣的,如海伊書鎮、史傳德書店、莎士比亞書店或近年逐漸為國人知曉的大陸鍾書閣書店等,固然在書中介紹之內,但他選的書店是在特色,像台灣介紹了「舊香居」而非「誠品」就可得知。但這21家其實也不只是書店,像英國「海伊書鎮」、韓國的「寶水洞舊書街」,是以區域和街道整體計算,各包含了數十家二手書店了,但因其開創精神和見證歷史文化的遺產,而納入本書中。另外,金彥鎬所謂的特色之一,大概就是改造舊建築而保存了一些歷史風味,這對書店經營者本身也可省去一些新建或租金的壓力,像海伊書鎮是利用廢棄礦村建立的、荷蘭的天堂書店是八百年舊教堂改置的、英國的巴特爾書店將廢棄火車站化身為全歐洲最大二手書店、美國賓州的中城學文書店,則是利用廢棄劇場改裝的……等等。
故政府如讓許多閒置空間或蚊子館,免費或低價租給有理想的書店業者使用,或許可讓開書店的成本降低不少,有助經營。當然,本書中有些書店,也曾面臨資金的壓力而瀕臨關閉,但如天堂書店、單向空間書店等,都能勇敢提出經營企畫,向外募資,而獲得重生。
當然,書中介紹的這些書店的主人都能選擇高水準的圖書,用心上架,讓讀者能容易找到,才能獲得讀者的信任。他們也重視店員的專業性,創造讀者舒適的閱讀環境。舉辦沙龍活動、新書發表會、圖書節、文學季……等等,也都是書店維持動力的因素。在本書中,讀者可看到書店搭起讀者與作者間的橋梁,是他們基本的生存之道。另外,再以行銷手段輔助,如敦特書店製作購書袋,讓名模手持此購物袋與男友入照,竟掀起讀者湧入書店買書、買購物袋的熱潮。酷客美食書店,讓美食餐廳融合書店,增加售書業績。麥克納利□傑克森書店為客人製作有本人署名的個人書籍標籤、單向空間書店舉辦馬拉松接力朗讀……都是有特色的活動,也是書店叢林生存的法則之一。
但金彥鎬先生本身也是愛書的出版人,他在書中各篇,經常穿插閱讀的價值和書店存在的意義之話句,故有關閱讀和書店的金言良語充滿書籍,若說這是一本有關閱讀精神的書,也未嘗不可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