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衛福部高官們的「女權意識」很偏差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7/20 第526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呼叫,安倍救援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衛福部高官們的「女權意識」很偏差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修正能源政策 搶救停滯性通膨
民意論壇 加速調整糧食產業結構 防國際壟斷
全球缺電 台灣躲得過?
破窗效應擴大 台灣加速沉淪
十年前計畫 難解原鄉資訊不對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不山不市」反思交通法規
我用英語教中華文學的體會
兒虐悲劇 沒告終的一天?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呼叫,安倍救援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民進黨開全代會,這攤堪稱黨史最無聊,專斷主席包辦提名及黨職分配。唯一奇特的是,蔡英文下達軍令狀前,要求全黨記得「安倍的期許」。只見背景突現安倍巨大頭像,俯視著全場,使台前蔡主席身影頓顯渺小。

蔡英文大權在握,竟要藉安倍光環凝聚共識,著實突兀,更令人聯想到賴清德。賴神應安倍家族邀請參加葬禮,以「台灣副總統」博得國際能見度。蔡主席刻意渲染繼承安倍遺願的氛圍,比起賴清德喪禮外交的弦外之音,還差一截。擅精算的謝長廷,已搶先一步,捧賴「成熟誠懇」。

小英向來仗恃美日壯大聲勢,但放大安倍效應,反而拉抬了賴清德。賴神因隔離缺席全代會,卻在黨職位權鬥掀起造山運動。新蘇連趁權力交班時機集結,力推賴系人馬直攻黨權力核心,還拿下掌理黨紀的中評會主委,從此中常會不再是英系乾綱獨斷。

賴清德強勢運作,形同讓小英跛腳。英系宣稱賴神如願是因總統大器,卻又批賴心急粗糙;賴系分明強推自己人,反謙稱是新潮流統籌配票,還不忘「尊英」收尾。不到半個月,賴神網路聲量與好感度,已超車蔡英文。

民進黨內鬥奪嫡,早有殺到見骨的紀綠,賴神吃相還算斯文。倒是日本自民黨若有似無的推力,讓人驚覺,蔡賴交鋒,不只是派系淺池裡的肉搏而已。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衛福部高官們的「女權意識」很偏差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薛瑞元接替陳時中出任衛福部長,就任致詞時,他兩度提到自己的妻子,皆刻意強調「我唯一的夫人」。用詞之奇特,令人覺得他意有所指,似在暗諷外遇風波卻仍升任政次的王必勝。同一天,王必勝首日上任防疫中心指揮官,在記者會上兩度被媒體問到緋聞案,「太太諒解了嗎」;他滿臉鐵青,乾脆直接宣布結束記者會。

王必勝因陳時中的厚愛而升官,但他外遇生女的緋聞,卻將如影隨形繼續糾纏著他。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將影響社會大眾對他的信任,認為他缺乏政務官應有的忠誠,乃至一般人應有的道德倫理。承受外界懷疑的眼光,這是王必勝無法逃脫的愧疚。畢竟在這樁醜聞中,受害的不僅是其妻子和家人,其外遇對象及非婚生幼女也都是受害者。陳時中以「大家都會犯錯」為由,呼籲外界「給他一個機會」;但王必勝對外遇事件從未作出坦誠而負責的交代,只想草草掩蓋,這如何挽回公眾信任?

撇開衛福部內的多起緋聞風波不談,更值得大家關注的,其實是部內高官們的刻板「女權意識」,仍處於低度開發狀態。以剛卸任參選的陳時中為例,他為了打選戰,受訪時宣稱自己的太太不會有「夫人干政」的情況,也沒有「在臉書罵人」的習慣。此舉,顯在暗諷柯文哲之妻陳佩琪常在臉書發表個人意見,有時幫柯市府辯白。然而,把「發表個人意見」與「干政」畫上等號,完全是誣蔑及誤導。女性和男性一樣有權在社交媒體發表個人看法,不需要因為是政治人物之妻,就被剝奪其表達權。

柯文哲及陳時中之妻都是專業人士,在不同的領域各擅勝場。她們都不是丈夫的附屬品,沒有必要因為丈夫從政,就自我噤聲。陳佩琪相對率性,心直口快,但要說她「干政」,顯然言過其實。試想,吳淑珍從未在臉書發言,她當年卻不時在官邸為陳水扁指點江山及人事,乃至收受獻金及蒐集發票。這種帷幕之後的操弄,才更可怕。相形之下,臉書發文可以接受公眾檢視,毋需避之如蛇蠍。至少,女性不須因丈夫為官而三緘其口,這是現代女性主義的基本共識。

薛瑞元在就任記者會提到自己的妻子,兩度強調「我唯一的夫人」,恐怕是官場上聞所未聞的景象。夫人難道還有「唯二」或「唯三」嗎?薛瑞元號稱擁有「醫學」及「律師」雙執照,照理說,發言應該極精準、毫不含糊。但在這個重要時刻,他卻偏要加上「唯一」的限定詞,若非臨時怯場而畫蛇添足,顯然心中有某種情結揪扯著他,促使他說出如此彆扭的話。此話,如果不是衛福部同仁的共同心聲,也是某種心理感應使然吧!

衛福部去年連續傳出王必勝婚外生女及健保署長李伯璋牽手乾女兒的緋聞,陳時中均選擇護短輕輕放過,甚至臨走賜恩讓王必勝高升,因而留給部內部外一堆問號。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王必勝之妻選擇容忍,卻稱不原諒,這是她內心的掙扎與選擇。但在另一方面,王必勝外遇小護理師長達七年,並育有一名兩歲幼女,王必勝難道不須為她們作出任何生活上的照顧與安排,就自顧自抽腿了事?尤其,孩子很快必須進入幼稚園及小學,她只能帶著「父不詳」的印記長大嗎?

民進黨的提名不在乎論文抄襲,衛福部的升遷不在乎緋聞及倫理,在在反射了蔡政府的日趨墮落。衛福部的前後高官們,演出形形色色的婚外情而習以為常,但對於女權的刻板印象則停留在古早時代,「夫人」們只能沉默並原諒。這豈是民主進步!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修正能源政策 搶救停滯性通膨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電價7月起平均調漲8.4%,主要集中在少數的住宅及工商用電大戶,尤其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15%,勢必轉嫁到民眾的食衣住行支出上面,對6月飆到3.6%的消費者物價火上加油,對經濟停滯雪上加霜,極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經濟部長王美花說電費調漲,主要是因為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其實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政府能源政策不當和判斷失誤,造成發電成本無謂的提高。

台電資料顯示,2021年化石燃料(煤、油、氣)與核能的平均發電成本分別為每度5. 12元、1.57元、1.92元與1.39元;但今年5月,油、煤、氣發電月均成本分別漲為6.20元、2.67元、2.72元,核電則維持在1.47元,即知核電除了穩定、無空汙、排碳的優點之外,相對便宜最為可取。然而蔡政府捨棄核能的能源政策,目前83%發電用高汙染的化石燃料,當然易受國際價格波動的衝擊,以致台電的平均發購電成本從去年平均每度2.01元,漲到2.67元,漲幅高達33%。

此外,蔡政府早在俄烏戰爭開始之前,已看到化石燃料價格飆漲,卻參與制裁俄羅斯,減少了10%的天然氣和15%的燃煤從俄國進口,反而讓自己馬上付出代價,迫使全民承擔電價上漲的苦果。而隨著俄烏戰事膠著,能源價格持續居高不下,加上明年3月核電二廠二號機除役,將少了98.5萬瓩的裝置容量,發電成本必然再提高。太陽能及風電建置落後,經濟部坦承2025綠電占比20%的政策跳票,電力排碳短期內降不下來,而歐盟2023年起試行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屆時將對我國產品出口造成衝擊,影響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和生存權。

就綠電而言,台電的購入電力中,風電每度5.10元,太陽光電每度4.94元,核電2025年歸零後,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發電陸續併網商轉,勢將顯著提高整體發電成本,長期電價漲勢恐怕銳不可擋。而且政府愈是政治掛帥,前面電費調幅愈小,未來三年調漲的壓力就更大,遲早非大漲不可。

最嚴重的問題是,政府調漲電費仍不能改善供電品質,也不敢保證不會發生缺電或供電不穩。美國商會說,經過3月的幾次停電,台灣的供電不穩不只是隱憂,而是需要馬上處理的問題。過去基於政治考量凍漲電費作繭自縛,讓台電虧損累累無法投資在電網韌性、再生能源搭配儲能設施的建置等,因而陷入惡性循環。就算綠電占比延後達到20%,因風電與光電屬於間歇性能源,併入電網後輕則導致電壓變動過大、系統頻率不穩,甚至觸發低頻卸載,重則輸電線路壅塞、電網電壓不穩,對系統供電穩定與安全產生衝擊。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的「核能與安全能源轉型」報告指出,繼續或增加使用核能,可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排,也才能讓電力系統融入更多太陽能及風能。反之,若無核能,建設永續的清潔能源系統將更困難,風險跟成本也更高。難怪IEA強調全球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核電須從今年的413GW倍增至812GW。主要國家逐漸調整排除使用核電的立場,例如南韓新政府擬在2030年前將核電占比提升至30%以上;美國政府增撥核電營運基金;歐盟決議將部分核能視為綠色能源。

在當前全球能源危機、化石燃料價格飆漲、能源安全挑戰與淨零排放的氣候承諾下,核能是最好的選項。遺憾的是,台灣能源政策卻與國際背道而馳,主管經濟發展的經濟部反而將核電歸零奉為最高目標,還將重點放在貴而不穩的綠能,短期和中長期都有缺電的危機,經濟發展被犧牲將是難以倖免的夢魘。

   
民意論壇
加速調整糧食產業結構 防國際壟斷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聯合報
國際大豆、玉米、小麥、食用油等大宗農產品價格,受俄烏衝突、極端氣候、預期心理等影響,呈現大震盪,爆發糧食危機風險,許多地區物價飆漲已經影響到國計民生。

近期歐美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紛紛調整貨幣政策,從寬鬆貨幣政策轉向緊縮貨幣政策,上調利率,美元升值,開發中國家貨幣相對貶值,全球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放緩,導致全球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隨之明顯回落。目前供給端方面並未有明顯的大幅改善,大宗商品價格的普遍回落,主要是由於需求端的疲軟和投機資金回撤所導致。

而先前維持平穩的稻米價格卻出現連續六個月攀升,金融力量是否干預全球糧食安全,使得糧價運行脫離基本面,再度引發外界的臆度。

稻米是全球廿億人口的主糧,也是世界第三大食物,如何確保稻米價量穩定,也受到全球關注。

印度、泰國、越南、巴基斯坦是世界稻米生產國和出口國,日本、韓國、菲律賓、台灣(綜合糧食自給率僅卅一點七%),雖然糧食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水稻自給率均保持較高水準,應對全球糧食危機的能力較強。亞洲國家稻米基本上能夠保持自給,進口量較少。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預測,二○二一/二二年度全球稻米產量五點二億公噸,雖然產量比上年度減少○點二%,但期末庫存仍然保持一點九二億噸的高位,庫存消費比達到卅六點四%;再看看全球第二大稻米生產國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的印度,二○二一/二二年度稻米產量為一點二八億噸,稻米出口量為一八七五萬公噸,稻米庫存量約三九○○萬噸,印度國內稻米消費量為一點○三五億噸,目前供需穩定,有助國際米價的穩定。種種跡象顯示當前國際市場的產量、庫存量以及相應的匯率等條件,均具備抵擋稻米價格暴漲的條件。

此次俄烏戰爭對國際米價影響相對較低,原因在於俄烏非稻米重要的生產及出口國,加以亞洲國家水稻自給率普遍較高,且水稻金融化程度不高,國際金融資本炒作空間有限。儘管稻米是人類的主食之一,但由於種植利潤相對微薄,從業人數日益減少,產量下滑;不僅如此,由於民眾飲食習慣的改變,許多原本以稻米為主食的地區及族群,已減少對稻米的消費,導致稻米滯銷,形成浪費,日本、台灣都出現同樣的趨勢。台灣政府並給予補助等誘因來鼓勵稻田休耕或稻田轉作(如硬質玉米、大豆、釀酒高粱、景觀作物等)。稻米短缺導致價格高漲的壓力,顯然較穀物來得低。

在糧食短缺或糧食危機時,誰擁有糧食及糧食銷售的控制權,誰就擁有充分的發言權和決策權,西方四大糧商(控制全球八十%的糧食交易量)就是明證。後新冠疫情時代,農業價值鏈的國際競爭正深刻改變著農業國際分工與貿易格局。面對新的全球化時代,更需要關注糧食的數量、品質和技術等安全,台灣須加快糧食產業結構調整,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並完備國內糧食全產業鏈的動態監控和安全預警機制,才能避開國際農業壟斷資本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

   
全球缺電 台灣躲得過?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聯合報
全球多國電力吃緊中,不是面臨電網故障就是在前往缺電的路上,缺電的潛在危機可能演化成干擾能源市場和添加通貨膨脹與經濟風險柴火的「黑天鵝」。從歐洲各國、美國、南非、澳洲到亞洲眾多國家,都面臨著供電的壓力山大困境。

屋漏偏逢連夜雨,全球熱浪持續發生中,熱浪侵襲歐洲、北非、中東和亞洲各地,屢見超過攝氏四十度的破紀錄高溫;英國甚至因此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而在南半球,六、七月的澳洲,迎來近四十年來最冷的寒冬「極地風暴」。南北半球嚴酷冷熱兩樣情,但極端氣候的冰火兩重天,供暖和冷氣成為生活救贖的期待,都讓用電需求急劇飆升。

但轉化電力的燃料供應卻捉襟見肘,能源供應危機正在惡化中,同時有如「灰犀牛」虎視眈眈衝擊經濟前景。

眼下德國祭出限電和限水等措施,影響人民生活外也為經濟發展戴上緊箍咒;美國七成電網老舊,導致電網供電處在斷、停電的風險浪頭。

還有,澳洲目前除燃煤發電中斷不給力之外,作為全球前幾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竟還缺電,至今仍然苦無對策;況且在天然氣費用是美國九點三倍的高成本下,讓製造業苦不堪言,出現企業揚言出走的聲浪。

影響能源供應的關鍵在於俄烏戰爭,在未見停戰的曙光下,俄羅斯供應歐盟四成的天然氣及廿七%石油的能力,亦導致全球煤炭和天然氣價格創新高,成功引爆當下的全球能源危機。這也說明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前往中東國家進行「油好訪問」的原因,希望油國增產以遏制油價,並緩解全球通膨和電力危機。

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不足,為了發電還會有燃煤衍生的空汙問題。

在俄羅斯北溪天然氣斷供下,德國和奧地利開始降低天然氣發電比例,並切換回燒煤的火力發電模式,義大利也在數月前啟動囤煤措施因應。這將是氣候災難的惡性循環,不僅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歐洲能源短缺的問題,對於歐洲新能源發展計劃亦是挫敗,想要在二○五○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也會是個阻力。

戰爭、疫情、通膨和極端氣候合力來攪局,《彭博》示警今夏全球將迎來停電大危機。台灣能是個例外嗎?置身在卅八和卅九度夯番薯的高溫燒烤氣溫中,能許下不斷電的小確辛嗎?

過去一年餘來歷經三次全國性大停電,顯見台灣在供電備用存量和電網韌性不足的陳年問題上尚無有效解方,凸顯政府在能源改革議題上仍充滿巨大挑戰。其次,近期國際燃料價格飆漲,為反映成本和減少虧損,才勉強將長期以來偏低的電價緩步調漲,此舉不僅難與國際電價接軌,更難以解決台電的財務黑洞,若不改弦易轍恐將為台電埋引債信評等問題。

尤其,台灣能源供給高度依賴進口,在國際能源價格處於高原區、台灣失衡的能源政策和填補台電虧損的財務現實下,要如何走過缺電危機、迎接高電價時代,以及因此而來的通膨和企業生產成本負擔,深度影響民生、企業競爭力和經濟發展,不可不慎。

正視當前全球的經濟發展正面臨缺電的黑天鵝和燃料的灰犀牛共伴效應,我們沒有樂觀的理由。

   
破窗效應擴大 台灣加速沉淪
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聯合報
教育,是一切治道的根本,也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原動力,更是提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石。若要自毀根基,就從教育下狠手。

「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讀書人最在意的應是名實相符,君子儒最基本就在於誠信。然儒者誠信受政治汙染,教育意義及目標,往往被踐踏到不知為何物。「普及學生受教權」,在政客操弄下,開出「一縣一大學」的支票,讓「教育」淪為競選工具,廣設大學不僅造成學生素質滑坡,進而造成大學為招生不惜降分以求,反而傷害學生實質權益。

「台灣人愛錢、驚死、愛面子」,是前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羞辱作賤台灣人,作為統治台灣理論基礎。然政客尤死愛面子,反觀總統、副總統、縣市長參選資格,並沒有學歷限制,質言之,總統並不需具博士學位,縣市長並不需具碩士學位,何需畫蛇潻足徒增話柄?寧冒違背「學術倫理」玉律,當文抄公抄論文,甚而錯別字亦照抄。揆其心理因素,是競選公報要填具學經歷,為了顏面當然要填好填滿,欺瞞選民顯擺學仕兼優。殊不知學歷不等於能力,身為政治人物有比學位更重要的是「誠信」。

當學術倫理審定委員會尚未成立,審理過程尚未過水,小英挾黨政大權,優先以政治手段,舉全黨之力高喊「抹黑」,為事件定調定錨,不僅使事件失焦,使抄襲涉案兩造雙方、指導教授、口試委員、審理委員,皆處於觀風向的尷尬態度。學者風骨再度受到政客凌駕踐踏,高教的國際信任及排名受挫,勢必造成台大爾後搶頂尖生更形吃力。造成如斯多失局面,政客介入使然。

陳時中在防控疫功過如何?蘇揆自譽為世界第一,然「彭博社『台灣防疫排名』成績單」,全球排名倒數第二。陳時中自評及格,然交接大會主持人,為其擦脂抹粉,令人反感。揆諸事實,造成疫苗、快篩、抗病毒藥三種物資缺乏,成績單上還留下了超過四百多萬人染疫,與八千多人身亡的紅字紀錄,老人走了,小孩子也走了,怎忍心在亡魂上高呼「防疫神曲」。噫!德薄而位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上午在交接典禮上,數度提及其「唯一的一位夫人」。王必勝下午主持防疫記者會處女秀,便被媒體追問「你跟林小姐的事情,你太太諒解了嗎?」王必勝上任首秀惟有垮臉拒答走人。政務官不倫,敗壞官箴,何以民進黨女權代表變啞巴?是綠色通道耶?是雙標耶?

「匿病者,不得良醫。」台灣社會正義不分,價值毀壞,破窗已現,而且效應遂漸擴大,若未真心正視,傲慢專斷掩飾過失,則治術總歸塗飾而已。百種奸偽,讓問題演變到嚴重程度後,凡事再行合理化,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為追逐權位,導致台灣重力加速度沉淪。

   
十年前計畫 難解原鄉資訊不對等
吉洛.阿給茲/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原民會從一○三年辦理的「建構原住民族地區無線寬頻環境計畫」,到今年已近十年,依照歷年布建的數量,共有三百個部落建置完成,還不到全國原住民部落數的一半,依此建置速度還需要五至六年才建置完成。

先不討論建置時程進度,十年前的資訊技術對比今日的寬頻技術趨勢,是否有需要滾動式的修正技術規範呢?新推出的設備及安裝手段是否需要更簡便?今日5G時代,原計畫及規範在未來建置無線寬頻環境時,是否也適時的調整及跟上趨勢,排除過時的通訊設備及需要更多介面設備,才可以支持網路穩定性的偏鄉地區資訊布建問題。

依照目前的建置成本,每一部落約八十萬(含四年保固),未來在保固期結束後各期衍生的維護費用相當可觀,初估概算每一期維護費約九百萬元,保守估計未來維護費用一年就需要一億八千萬元。計畫是以十年前的資訊思維來規畫,政府應及早著手,超前部署,以新思維、新技術以向下相容方式,來重新架構出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新世代偏鄉無線寬頻接取環境。

首先應突破年年規畫的格局,以卅年以上的格局期程來制定偏鄉資訊寬頻環境的規畫藍圖,強化橫向聯繫,結合相關單位既有的資訊環境,免於重複投資,例如:水利署、林務局、警政署等基地台共構分享;或是採用明年提供在台服務的低軌道衛星架構,建置快速且不易受山區惡劣環境影響。

資訊布建計畫應該隨技術的腳步滾動式更新,不只降低建置時程效益提高,在網路的穩定度上必然比上一代的表現優異,而成本費用在市場激烈競爭下,相對是合理的支出。

在政府對原住民縮短資訊落差的政策下,應當將納稅人的錢用在刀口上,以超前部署的遠見及開放的思維規畫未來的偏鄉資訊環境,落實推動原住民族地區之無線寬頻公益應用服務。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不山不市」反思交通法規
侯勝宗/聯合報
近來流行「不山不市」的學校新名詞,它代表距離市區有點遠,卻又不是山區的學校,相較於市區資源多、山區原鄉關愛多,不山不市的學校只能靠自己,成了最窮困的學校。事實上,不山不市鄉鎮地區的人口流失也日益嚴重,不只學校發展充滿挑戰,日常的交通出行也是。

桃竹苗的「不山不市」地區最近正臨這樣的交通困境。營運超過百年歷史的新竹客運,近二年載客率下跌近五成,即便長期都有公路總局補貼營運虧損,新竹客運仍決定申請不續營卅四條公路客運路線。這卅四條路線橫跨桃竹苗不山不市鄉鎮,對通勤族學生、上班族與長者就醫復健的影響甚大。據報導,經公路總局介入協商之後,政府將朝優化路線、運具調整、路線補貼,以及開放其他業者接手經營等方式解決。

此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因為問題本質在於客運服務是「定班定線」,而政府要求業者「就算沒有乘客也要出車」。但當城鄉人口結構改變,搭車對象、時間、需求和頻次隨之改變,「沒有足夠乘客」的業者卻仍被法規要求發車行駛,「虧本生意」當然沒人要做啊!

事實上,新竹客運反映了台灣未來公共運輸的困境,解方在於如何進行「解構」與「整合」。營業汽車中,公路汽車客運業、巿區汽車客運業、遊覽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業之運輸服務特性均為「載客營運」。而小客車租賃業之營運特性雖為以小客車租與他人自行使用,但其租賃車輛之目的仍與載客營運有關。

但公路汽車、市區汽車、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別間,彼此存在競合衝突與載具無法共享之政策盲點,是有機會進行法制化的資源整合。例如,過去立法者在設計我國公路運輸制度時,將計程車作為司機「載客營運」的唯一小客車車種,而租賃業係為已有駕駛能力人提供「車輛」。這兩者被定義為截然不同之行業。惟因應小客車租賃業提供租車服務時,消費者對車輛有附帶駕駛的需求,另於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一百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經營小客車租賃業租車人如須雇用駕駛人者,應由出租人負責代雇持有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駕駛。」導致現今的計程車與小客車租賃均可接送乘客的制度模糊空間。後來因為Uber事件的爭議,交通部又增設一○三條之一條款,要求租賃車附駕駛的計費起租至少為一小時以上的奇特規定。

美國學者Thomas Dye定義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的決定」。不山不市社會現象凸顯我國的公共運輸有必要全新盤點法規,建議交通部重新檢討現有的汽車運輸業法規,解構不合時宜的分業管理制度,從需求端來重新整合成更富彈性且符合台灣未來城鄉發展所需的交通制度。

唯有解構法規,資源才能整合,社會才能永續!(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我用英語教中華文學的體會
孫玫/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桃園市/聯合報
關於用英語教授中華文學,近來引發熱議乃至爭論。在下自美獲得博士學位後,已用英語教授中華戲劇文學多年:先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後在紐西蘭的維多利亞大學,十五年前應聘中央大學並一直以英語教授這方面的課程,願意在此分享個人的些微的體會與認知,並就教於方家。

有主張以英語教授中華文學者認為,如此可以與國際漢學接軌。此說似是而非,事實上,以中文教授中華文學也可以與國際漢學接軌,也可以運用跨文化比較的方法等等。台灣有不少中文系的教授就是這樣教書的,本人亦忝列其中。

竊以為,以英語教授中華文學的關鍵,不在其學術方法而在其教學語言。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因篇幅所限此處只說台灣部分),選修我用英語授課的學生,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不懂中文的外國交換生,另一類則是母語為中文的學生。對於前者,很容易理解,假如用中文授課,那就是雞同鴨講,他們完全不懂,所以非用英語授課不可。問題在於後者,他們的中文明明要比英語好很多,那為何不直接選修以中文授課的課程,而是要捨近求遠,繞上這麼一個大圈子呢?

對他們而言,選修以英語教授的中華文學的課程,不僅是為了獲得專業知識和新的學術方法,也還為了獲得專業英語的訓練。我們不妨做一試驗,從英語系選出幾位高材生,再讓他們閱讀一兩本用中文寫成的關於中華文學的專書,那他們是否就能夠向不懂中文的人順利地介紹中華文學或中華文化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為他們還沒有經過關於中華文學的專業英語訓練。

在母語是中文而選修用英語授課的學生中,有些人是為了畢業後到英美去讀博士學位,在台先修一下這方面的課程,有預做準備的作用。另一些學生則是準備畢業後去當對外華語教學的老師,選修用英語教授的中華文學的課程,對他們未來的教學也會有一定的助益。

上述這三類學生當然不是台灣的大學中文系學生的主體,然而在各國的大學教育愈來愈國際化的大勢之中,他們也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台灣的大學中文系用英語教授中華文學是有其特定的意義和作用的。當然,要真正落實這一舉措並不容易,主要是師資難尋—眾所周知,目前台灣的大學教授薪資仍普遍低於國際水準。

   
兒虐悲劇 沒告終的一天?
李圓恩/親子共學團助教(投縣埔里/聯合報
二○一八年,一名不到五公斤的兩歲男童餓死廁所,其生母、生母胞兄和男友分別被判刑,高院日前駁回上訴。關於這則人間悲劇,有許多面向可供大家思考。

相較於以往的大家庭,現代的小家庭,關起門來沒人知道門後發生了什麼事。照顧者普遍有著「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想法,被視為照顧者個人財產的稚齡兒童,在門後只能自求多福。

這個悲劇也是社會中普遍對性別偏見累積造成的結果。該案的母親還年輕,當她未選擇將孩子拿掉,便做了一個神聖的決定。只是緊接著卻必須面對未婚媽媽的經濟來源、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教養等兩難。她的家境及身心狀況都不佳,更顯示她是被社會遺棄的弱勢。

除了無業男友都花用她的金錢外,男友、哥哥和她都凌虐男童。而致使她懷孕的男性更不需承擔任何責任。媒體提到,台灣並不像德國有法條規定,針對具有扶養義務卻不扶養,進而導致生命危險者,可處刑責。

為什麼男性可以如此輕易地迴避掉造成女性受孕、孩子出生的照護責任等部分,社會不會譴責他,法律不會追溯他,而為什麼這些艱難都是積壓在選擇把孩子生下來的女性身上?這也直接間接地造成了兒童的貧窮,以及生存權與健康權等兒童人權的受損。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但兒虐卻是接連發生。孩子應該都是公共財,為什麼卻無法形成社會安全網,去承接每個照顧者與孩子的需求與困境。在這麼多的人間悲劇發生後,台灣社會仍未能痛下決心,改變對性別的偏見、對生育與教養的價值觀、托育照護勞動權利的提升、貧富差距的縮小、社會福利托育制度的健全、以及對兒童人權理解及落實的匱乏。於是這些人間悲劇將不會有告終的一天。

   
一本小紅書如何跨越洲際顛覆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將把毛澤東的思想以及他的革命傳播給印度的民族主義者、中國的知識分子、蘇聯的游擊隊、美國總統、馬來亞的叛亂分子、反種族隔離的戰士、西方的激進分子、尼泊爾的叛軍,以及許許多多的其他人。這本書可說是全球毛主義的濫觴。

《貓王艾維斯》用華麗手法說品牌故事
《貓王艾維斯》雖然叫做《貓王艾維斯》,但與其說是貓王的傳記,不如說是「貓王」這個品牌的故事,從它的建立、轉型、起落、到結束。比較特別的是,故事是從經紀人的角度來切入,他看到、所知道的貓王。甚至主角更像是經紀人,他如何發現一個「明星產品」,把產品做起來的過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